ODB

靈命日糧 : 上帝奇妙的手

讀經: 詩篇31篇1-8節


我將我的靈魂交在祢手裡。耶和華誠實的上帝啊,祢救贖了我。-詩篇31篇5節


從紐約飛往聖安東尼奧的航班啟程二十分鐘後,原本平靜的機艙陷入混亂,飛機也不得不改變原定的飛航計畫。因為飛機的一具引擎發生故障,引擎碎片砸破飛機一扇窗戶,導致機艙迅速減壓。有幾名乘客受傷,還造成一名乘客不幸喪命。若不是在駕駛艙內有一位冷靜、幹練,接受過海軍戰鬥機飛行員培訓的機師,情況可能會更悲慘。當地報紙為這則新聞定的標題是《在奇妙的手裡》。

在詩篇31篇,大衛表明他知道上帝有一雙奇妙、慈愛的手。這也是為什麼他可以滿有信心地說:「我將我的靈魂交在祢手裡」(5節)。大衛相信,即使生活不順遂,上帝仍是可信的。他遭人嫉恨、逼迫,致使他的生活陷入困境。儘管勢單力薄,他卻並非毫無盼望。雖然四面楚歌,大衛仍可以鬆一口氣、高興歡喜,因為信實、慈愛的上帝是他信心的來源(5-7節)。

也許,你現在正面對四面八方的壓力和衝擊,幾乎看不到前景。在茫然、困惑和混亂時,有一件事是絕對肯定的:凡信靠主的人,都在主奇妙的手裡。

— 簡恩德

天父啊,當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
祂在痛苦和患難中,將自己交在祢手裡。
求祢幫助我,讓我也能效法耶穌。


無論順境或逆境,都可全然信靠上帝。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1-3章;約翰福音5章25-47節


靈命日糧 : 熊抱

讀經: 約翰一書4章13-19節


上帝就是愛!-約翰一書4章16節


我懷著滿滿的愛,送給小孫子一個大大的絨毛玩偶──熊熊。小孫子的反應是什麼呢?首先是好奇,然後是驚奇詫異,接著好奇心激發他勇敢地探索。他用短短胖胖的手指戳戳熊熊的鼻子,當熊熊向前倒入他的懷裡時,他發出歡樂的笑聲,把他的小腦袋瓜緊靠在熊熊毛茸茸的胸膛,緊緊抱住。當他與熊熊柔軟的身軀緊緊相貼時,一抹漾著酒窩的微笑在他的臉頰上綻開。小孫子顯然不知道熊熊不能真正地愛他,但他卻覺得熊熊愛他,純真地以全心回報。

使徒約翰在寫給初代信徒的第一封書信中,便清楚表明上帝本身就是愛。他寫道:「上帝愛我們的心,我們也知道、也信。上帝就是愛!」(約翰一書4章16節)

上帝深愛著我們。祂對我們的愛,不是透過動物造型的枕頭,而是成為有血有肉的人,為我們受苦,為我們憂傷(約翰福音3章16節)。上帝藉著耶穌賜給我們祂那豐盛且犧牲的愛。

使徒約翰接著說:「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約翰一書4章19節)。當我們相信自己被愛,就能付出愛,上帝真實的愛使我們能全心地愛上帝、愛人。

— 莫麗莎

親愛的上帝,
求祢幫助我能敞開心接受祢的愛,
也求祢讓我能全心愛祢。


知道上帝愛你,你覺得最奇妙的是什麼?你今天如何向人彰顯祂的愛呢?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下24-25章;約翰福音5章1-24節


靈命日糧 : 似乎失去一切

讀經: 詩篇22篇1-5節


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什麼離棄我?-詩篇22篇1節


在短短六個月內,明德的生活變得支離破碎。經濟危機摧毀了他的事業和財富;一場意外奪走兒子的生命;母親聽到這噩耗,心臟病發作離開人世;妻子陷入憂鬱;兩個年幼的女兒極度沮喪。他只能重覆詩人所說:「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什麼離棄我?」(詩篇22篇1節)

唯一能讓明德繼續前進的動力,就是盼望那使耶穌從死裡復活的上帝,有一天能拯救他和他的家人脫離痛苦,進入永恆的喜樂。他相信上帝能回應他懇切的呼求。在困境中,他就像詩人大衛一樣,決心要在艱苦的景況中信靠上帝。他堅定不移地持守盼望,相信上帝會伸手拯救他(4-5節)。

明德靠著這樣的盼望撐過每一天。多年來,每當有人問他日子過得如何,他總是說:「我信靠上帝!」

上帝回應了明德對祂的信靠,祂賜給明德安慰、力量和勇氣走過這些年日,他的家人也慢慢地從危機中恢復過來。不久前,明德迎來第一個孫子,那孩子的哭聲見證了上帝的信實,他說:「我不再問上帝為什麼離棄我?因為上帝已經賜福我了。」

在似乎失去一切的時候,我們仍有盼望。

— 許文榮

主啊,每當我感到孤單、被遺棄時,
我要緊緊抓住祢透過基督的復活賜給我的盼望,
就是有一天我會得釋放,進入永恆的喜樂。


牢記上帝必施行拯救,信靠祂度過艱難。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下22-23章;約翰福音4章31-54節


靈命日糧 : 寬容的指摘

讀經: 約翰福音4章7-15、28-29節


律法本是藉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約翰福音1章17節


教我山水畫的老師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專業藝術家。當他評估我的第一張習作時,他單手托著下巴,靜靜地站在我的畫作前。我心想,他一定會說,這幅畫真是糟透了。

但是,他沒有!他說,他喜歡整幅畫的配色和空曠的感覺,接著提到遠方樹木的顏色可以再淡一點,那簇雜草可以畫得更柔和一些。他大可依據透視法和色彩學加以批評,但他的評論卻是真實又帶著寬容。

耶穌絕對有資格批判犯罪的人,但當祂在古井旁遇到那撒馬利亞婦人時,卻沒有引用十誡嚴厲斥責那婦人,而是用簡單的幾句話,溫和地指出那位婦人生命中的過犯,讓那婦人看見自己的錯誤追尋,使她深陷罪中。當婦人自覺有罪,耶穌就表明祂才是使人恆久滿足的泉源(約翰福音4章10-13節)。

耶穌與撒馬利亞婦人的談話,融合了恩典與真理,這也是我們與耶穌建立關係時的親身經歷(1章17節)。祂的恩典使我們不再陷溺罪咎,祂的真理使我們不再輕看罪惡。

但願我們能謙卑地讓耶穌指正,生命中需要成長改進的部分,使我們能更像耶穌!

— 史珍妮

主耶穌,感謝祢使我不必背負罪債,
當我親近祢時,求祢幫助我能敞開心,
接受祢的指摘和鼓勵。


耶穌如何以恩典和真理指出你的問題?祂期盼你作何改變,使你更加尊榮祂?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下19-21章;約翰福音4章1-30節


靈命日糧 : 石頭的渴望

讀經: 申命記34章1-5節


現在我使你眼睛看見了,你卻不得過到那裡去。-申命記34章4節


有位葡萄牙詩人在他的詩集中寫了一句話:「啊,石砌的碼頭都充滿了渴望!」詩人以碼頭象徵我們看著船逐漸遠離時,那種悵然若失的心情。船開走了,碼頭依然留在原處,成為希望和夢想、分離和渴望的永久標記。分離讓我們殷切期盼重逢。

葡萄牙語的「渴望」是指一種深刻的懷念,一種筆墨難以述盡的心境。

或許,當摩西佇立在尼波山上時,心中也充滿了葡萄牙詩人所描繪的那種渴望,他從尼波山望見應許之地,但卻永遠進不去。上帝對摩西說:「現在我使你眼睛看見了,你卻不得過到那裡去」(申命記34章4節),聽起來似乎嚴苛無情。若只看到這一點,就錯失了上帝的美意。其實,上帝的話帶給摩西無比的安慰:「這就是我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應許之地說:『我必將這地賜給你的後裔』」(4節)。摩西離開尼波山不久之後,便前往比迦南地更美的天家(5節)。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不也常佇立在碼頭上嗎?看著摯愛的人離開、希望破滅,或夢想消逝。在這樣的景況下,我們可以嚮往伊甸園的美好和天堂的榮耀。你我心中的渴望應該指引我們歸向上帝,唯有祂能滿足我們的渴望。

— 葛庭墨

什麼是你未能滿足的渴望?你會以什麼來填滿呢?
你如何只在上帝裡面找到真正的滿足?


我一生最甜美的事,就是渴望到達聖山,尋見美善的泉源。–魯益師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下17-18章;約翰福音3章19-36節


靈命日糧 : 愛不停止

讀經: 路加福音15章1-7節


我失去的羊已經找著了,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路加福音15章6節


我年滿19歲之後,便搬到離家1,100公里以外的地方,當年還沒有傳呼器或手機。有一天,我清早出門辦些雜事,忘了跟母親約好的每日通話。那天傍晚,兩名警察來敲門。因我從未錯過約定,致使母親十分擔憂,她一直打電話給我,電話卻都在忙線中。於是,母親向警察局報案,堅持他們需要來查訪。有位警員對我說:「妳很幸運,因為妳母親很愛妳,沒有停止尋找妳!」

當我回電話給母親時,才發覺電話沒掛好。我向她道歉之後,她說要趕快把好消息遍告親朋好友,因母親告訴他們,我失蹤了。掛斷電話後,我覺得母親有點小題大作,但心中卻被母親的愛充滿,十分溫馨。

上帝就是愛,聖經有一幅極美的圖畫,描繪了上帝不斷地呼喚祂流浪的兒女歸家。如同好牧人一樣,祂關心並尋找每一隻迷失的羊,因為每個兒女都蒙上帝所愛,並且都極其寶貴(路加福音15章1-7節)。

上帝很愛我們,至今仍不停地尋找我們,使我們回到祂面前。我們可以為其他需要得到這份愛的人禱告,因為上帝正不停地尋找他們。

— 鄧書琪

主啊,感謝祢,因祢滿有耐心地尋找我們。
讓我們回到祢愛的懷抱中,
為我們提供安全的居所。


上帝對我們的愛,激勵我們向人流露祂的愛。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下15-16章;約翰福音3章1-18節


靈命日糧 : 耶和華必預備

讀經: 創世記22章2-14節


亞伯拉罕給那地方起名叫「耶和華以勒」(意思就是「耶和華必預備」)。-創世記22章14節


在我大學畢業,準備念研究所的那個暑假,我特別焦慮不安。因我喜歡凡事都要詳細規劃,可是去外州念研究所又沒有工作,實在讓我不安。可是就在我離開暑期工作的前幾天,公司希望我能繼續為他們工作,即使人在外州也沒問題。我當然接受這樣的安排,而且也因為上帝的看顧,心中滿有平安。

上帝早已預備,但按祂的時間,而非按照我的時間。亞伯拉罕與他兒子以撒經歷更艱難的情況。上帝要亞伯拉罕在山上將以撒獻上為祭(創世記22章1-2節),他毫不猶豫地順從,帶著以撒上山。在那三天的旅程中,亞伯拉罕大可改變心意,但他完全順服(3-4節)。

當以撒向他父親提出疑問時,亞伯拉罕回答說:「上帝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8節)。我想,當亞伯拉罕將以撒綁縛在祭壇上時,每打一個結,每將刀子舉高一寸,是否都讓他倍感焦慮?(9-10節)當上帝的使者阻止亞伯拉罕時,他一定如釋重負!(11-12節)上帝也確實預備一隻困在灌木叢中的公羊作為祭物(13節)。上帝試驗亞伯拉罕的信心,結果證實他對上帝滿有信心。在最恰當的時刻,最適合的時機,上帝必有豐富的預備(14節)。

— 施竹俐

主啊,感謝祢,因祢早已預備。求祢幫助我,
無論等待多久,仍全然相信祢必預備。


你為何事禱告許久,但仍未蒙應允?你在何時,看到上帝在最恰當的時刻為你預備?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下13-14章;約翰福音2章


靈命日糧 : 孤單

讀經: 希伯來書13章1-8節


你們務要常存弟兄相愛的心。-希伯來書13章1節


在丈夫過世之後,貝蒂大部分的時間就是在公寓裡看電視,自己一個人品茶。像她這樣孤單的人很多,根據統計,超過九百萬的英國人(佔人口的15%)說他們常常覺得孤單寂寞。英國政府已經指派一位部長,設法找出人們孤單的原因,並提供協助。

有些孤單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例如:頻繁地搬遷,無法與人有深入的交往;覺得自己可以過得很好,不需要朋友。此外,科技的發展更造成疏離,因人人都埋首於自己眼前的小螢幕。

我偶爾也會感到孤單,或許你也是如此,這正是你我需要屬靈同伴的一個理由。希伯來書深入探討了耶穌的犧牲,並以鼓勵信徒要持續聚會作為總結(10章25節)。我們都是上帝家中的一分子,所以我們「務要常存弟兄相愛的心。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13章1-2節)。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盡一份心力,相信人人都能感受到被人關懷。

孤單的人或許不會回報我們的好意,但我們不能因此就不再關懷他們。耶穌已經應許,祂永不離棄我們(13章5節),所以我們當因此得激勵,以愛心對待他人。你是否感到孤單呢?你可以用何種方式服事主內弟兄姐妹呢?在耶穌裡,主內肢體的關係將從今時一直持續到永遠。

— 韋陌格

誰需要你伸出友誼之手?
這週你如何在教會或社區裡服事人呢?


上帝的家不應該讓人感到孤單。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下10-12章;約翰福音1章29-51節


靈命日糧 : 最佳策略

讀經: 傳道書4章1-12節


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傳道書4章12節


我們在球場的看臺上,看著女兒參加籃球比賽。我聽到教練對場上的女孩們說出一個字:「雙!」她們的防守策略立即從一對一,改換成兩人合力防守對方身材最高的控球球員。她們成功地阻撓對手,讓她無法投籃得分,最後她們還成功將球搶到,投進自己的籃框得分。

傳道書的作者所羅門王在思想世人的勞苦與挫折時,他也認識到在艱難中假使有人相陪,便可得到「美好的果效」(4章9節)。如果是一人孤身奮戰或許會被擊垮,但若是兩個人並肩作戰便能敵擋防禦(12節)。當我們跌倒時,身邊有個朋友,就可以得到扶持(10節)。

所羅門的這段話鼓勵我們與人結伴同行,才不至獨自面對生命的試煉。我們當中也許有些人,不喜歡或不習慣向人敞開,讓人知道我們的軟弱。然而,也有些人渴望那種親密感,努力尋找卻找不到可以傾訴心曲的朋友。但無論你是前者還是後者,都不應放棄努力。

所羅門王和籃球教練都有相同的觀點:無論是面對球場上或生命中赫然聳立的挑戰,最佳策略就是有隊友在身邊。讓我們同聲禱告說:主啊,謝謝祢讓一些人進入我們的生命中,鼓勵支持我們。

— 洪可婷

誰曾幫助你度過困難時期?
誰需要你的支持與鼓勵?你要如何幫助他們?


上帝賜下朋友,幫助我們面對生命中的挑戰。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下7-9章;約翰福音1章1-28節


靈命日糧 : 一碗淚水

讀經: 詩篇55篇4-19節


至於我,我要求告上帝,耶和華必拯救我。-詩篇55篇16節


在麻州的波士頓市有一塊石碑,標題是《橫渡那碗淚水》,是紀念1840年代後期愛爾蘭馬鈴薯大饑荒中,為了逃出生天而勇敢橫渡大西洋的先民。那場饑荒奪走上百萬人的性命,另有超過百萬人被迫拋棄家園,橫渡大海求生,愛爾蘭詩人歐萊禮稱這浩瀚的大西洋為「一碗淚水」。這些人在面臨絕境時,因為飢餓和傷痛,被迫離鄉背井,尋找盼望。

在詩篇55篇,大衛描述他如何尋求盼望。我們不確定當時他面對何種威脅,但可以確定這段經歷讓他痛苦難熬(4-5節)。他本能的反應就是禱告說:「但願我有翅膀像鴿子,我就飛去得享安息。」(6節)

如同大衛,我們在痛苦中也想要逃到安全之地。但大衛思想自己的困境後,選擇奔向上帝,而不是逃離傷心之地,他寫道:「至於我,我要求告上帝,耶和華必拯救我。」(16節)

面臨困境時,當記得那賜下各樣安慰的上帝能托住你,帶你走過最黑暗的時刻和最深的恐懼。上帝應許我們,有一天祂將擦去我們一切的淚水(啟示錄21章4節)。這個確據能讓我們得著力量,縱然現在淌著眼淚,也能堅定信靠祂。

— 柯貝爾

親愛的天父,當生活讓人難以承受時,
求祢賜給我力量,讓我得著祢的同在與安慰。
若是沒有祢,我將惶惶無助。
感謝祢在乎我的淚水、我心中的傷痛。


有什麼事讓你想要逃離?面臨困難時,你的本能反應是什麼?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下4-6章;路加福音24章36-53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