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發旺如花

讀經: 詩篇103篇13-22節


至於世人,他的年日如草一樣,他發旺如野地的花。-詩篇103篇15節


我最小的孫子只有兩個月大,但每次我見到他都會發現一些細微的變化。最近,當我輕聲細語地哄他時,他竟然看著我,對我微笑!那一刻,我卻突然忍不住掉下眼淚。那是一種百感交集的情緒,帶著看見新生兒的喜悅以及時光流逝的感慨。因這讓我想到,當年看到我孩子的第一個笑容已經是很久的事了,但感覺就像昨天才發生。有些時刻的情緒就像這樣,讓人無法解釋。

在詩篇103篇,大衛寫了一首讚美上帝的詩歌,同時也反映了我們生命中快樂的時光是多麼容易消逝:「至於世人,他的年日如草一樣,他發旺如野地的花;經風一吹,便歸無有。」(15-16節)

但是,儘管知道生命的短暫,大衛還是描繪了花草欣欣向榮的樣子。雖然每朵花的花期都很短暫,但其香氣、顏色,和美麗在當下都帶來極大的快樂。縱然一朵花可能很快就被遺忘,正如16節說:「他的原處,也不再認識他。」但我們確信「耶和華的慈愛歸於敬畏祂的人,從亙古到永遠」(17節)。

我們可以像花兒一樣為當下快樂、綻放光彩,也可以為生命中的重要時刻不會被遺忘而歡欣。因上帝看顧我們生活中的每個時刻,祂永恆的愛也永遠與祂的兒女同在!

— 柯愛莉

你要如何在當下綻放光彩呢?
你如何能為別人帶來歡樂呢?


上帝供應我們所需,讓我們能為祂綻放光彩。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1-2章;路加福音14章1-24節


靈命日糧 : 頌揚創造

讀經: 創世記1章1-21節


上帝說:「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創世記1章20節


在加利福尼亞州附近1,200公尺的深海裡,一隻罕見的水母正隨著海流輕快地舞動。牠的身體閃爍著深淺不同的藍色、紫色和粉紅色的螢光,在漆黑一片的海洋深處閃閃發亮。牠美麗的觸手隨著鐘狀傘膜的伸縮而優雅地擺動。

我觀看這個《國家地理頻道》拍攝煙花水母的奇妙景象,心中不禁思想,上帝如何決定這美麗軟體動物的獨特設計。上帝也為其他的水母做了特別的設計,到2017年10月為止,科學家發現的水母種類約有2,000種。

雖然我們承認上帝是創造主,但我們是否願意停下腳步,仔細思想創世記第一章所揭示的重要真理?奇妙的上帝以祂話語的能力創造了充滿巧思、多彩多姿的世界,將光和生命帶進其中,並「造出大魚和水中所滋生各樣有生命的動物」(21節)。目前科學家所發現的,只不過是上帝起初所創造的奇妙生物中的一小部分。

不僅如此,上帝還用心雕琢世上的每一個人。在我們出生之前,祂已經預定我們的年日,安排了生命的目標和意義(詩篇139篇13-16節)。讓我們一起頌揚上帝的創造,發揮祂所賜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好讓祂得著榮耀。

— 鄧書琪

慈愛的上帝,祢是宇宙萬物的創造主,
謝謝祢讓我們有機會欣賞祢絕妙的創造,
感謝祢,讓我們能享受祢所賜予我們的一切。


上帝賜給你什麼有創意的恩賜呢?你如何使用這些恩賜尊榮上帝呢?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30-31章;路加福音13章23-35節


靈命日糧 : 友誼的記號

讀經: 約翰福音15章9-17節


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約翰福音15章14節


記得童年在迦納時,我總是很喜歡牽著父親的手,一起走在人潮擁擠的地方。他既是我的父親,也是我的朋友,因為在我的文化裡,牽手是真實友誼的記號。我們經常一邊走,一邊談論各種話題。無論何時感到孤單,我都可以從父親那裡得到安慰。我十分珍惜父親的陪伴!

耶穌稱那些跟隨祂的人為朋友,並向他們顯明友誼的記號。耶穌對他們說:「我愛你們,正如父愛我一樣」(約翰福音15章9節),祂甚至還為他們捨了自己的生命(13節)。耶穌告訴他們天國的事(15節),並把祂從天父那裡所聽到的告訴他們(15節),甚至還給他們機會參與祂的事工(16節)。

耶穌是我們一生的朋友,祂一直陪伴我們,傾聽我們的傷痛和渴望。當我們感到孤單沮喪時,這位朋友耶穌就在你我身旁。

當我們遵守耶穌的命令彼此相愛(10、17節),我們與祂的關係就更加緊密,也能結出長存的果子(16節)。

在這紛擾不安的世界裡,當我們走過擁擠的小巷和危險的道路時,都有主耶穌的陪伴,這便是祂友誼的記號。

— 戴勞倫

天父,有些朋友讓我們失望,而我們也會讓朋友失望。
但祢卻永不會讓我們失望,
祢也應許要與我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求祢幫助我們忠心地服事祢,表明我們對祢的感恩。


對你而言,成為耶穌的朋友有何意義?耶穌如何向你顯明祂的同在?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27-29章;路加福音13章1-22節


靈命日糧 : 重燃盼望

讀經: 約翰福音5章1-8節


耶穌看見他躺著,知道他病了許久,就問他說:「你要痊癒嗎?」-約翰福音5章6節


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嗎?天空是藍色的嗎?海水是鹹的嗎?鈷的原子量是58.9嗎?好吧!如果你醉心於科學研究或喜歡涉獵物理學,那麼你可能知道最後一題的答案。然而,其它問題的答案都是不言而喻的,顯然問這些問題,具有反諷的意味。

如果我們沒有深入思考,或許也會覺得耶穌對這個病人說的話,有些諷刺意味。「你要痊癒嗎?」(約翰福音5章6節)答案顯然是:「是在開玩笑嗎?38年來,我一直都渴望得痊癒啊!」事實上,這絕對沒有任何反諷的意味。耶穌的話語總是充滿憐憫,祂的提問始終是要讓我們得益處。

耶穌當然知道這個病人想要得著痊癒,也知道他長久以來都未能如願。因此,耶穌在施行神蹟之前,祂要讓這個病人不再心灰意冷,重新燃起盼望。耶穌問了一個有明顯答案的問題後,就吩咐這個病人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走吧!」(8節)如同這虛弱的病人,我們心靈深處有些希望也已經破滅。別忘了,上帝都看見了,祂正滿有憐憫地激勵我們重燃盼望,相信祂的慈愛,全然信靠祂。

— 博約翰

主啊,祢知道我灰心沮喪,對許多事不抱希望。
但祢深知我多麼想要重拾盼望,
求祢使我能信靠祢,重新燃起盼望並滿有喜樂。


你感到心灰意冷嗎?主耶穌如何向你顯明祂的憐憫呢?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25-26章;路加福音12章32-59節


靈命日糧 : 上帝祢在嗎?

讀經: 出埃及記3章11-14節


我必與你同在。-出埃及記3章12節


當啟明的妻子罹患絕症時,他渴望妻子能像他一樣,經歷到主的同在和平安。但當啟明向妻子傳福音時,他的妻子卻無動於衷。有一天,啟明經過書店看到一本書《上帝祢在嗎?》,這書名吸引了他。啟明不確定妻子對這本書會有何反應,所以他多次在書店徘徊猶豫不決。最後他終於買了這本書,奇妙的是,妻子竟然樂意閱讀這本福音書籍。

他妻子因這本書而深受感動,並且開始閱讀聖經。兩週後,啟明的妻子帶著盼望安息主懷,因她確信上帝永不離開她,也不會丟棄她。

當上帝呼召摩西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時,並未應許賦予摩西能力,而是應許摩西說:「我必與你同在」(出埃及記3章12節)。耶穌在受難前也應許門徒,他們將透過聖靈(約翰福音15章26節),得著上帝永遠的同在。

有時候,上帝會賜下恩典,帶領我們走過種種艱難與挑戰,如:供應我們生活所需、病得醫治,或立即解決我們的問題。但我們仍需謹記,上帝所賜最好的福分乃是祂自己。不論遇到何事,上帝會與我們同在;祂永不離開我們,也不會丟棄我們,這才是我們最大的安慰。

— 許文榮

主啊,感謝祢奇妙的應許,祢將永遠與我同在。
無論是在高山或低谷、日子平順或艱難,
求祢讓我學習倚靠祢,並且深知祢時刻與我同行。


知道上帝與你同在,你如何從祂得著能力?這如何改變你的生活呢?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22-24章;路加福音12章1-31節


靈命日糧 : 受盡煎熬

讀經: 詩篇32篇


我閉口不認罪的時候,因終日唉哼而骨頭枯乾。-詩篇32篇3節


葛尼斯在他所寫的《一生的聖召》中提到,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和幾位朋友在法國南部度假,他們在一個寒冷的夜晚坐在壁爐邊取暖,邱吉爾凝視著松木被火燃燒,發出劈啪的爆裂聲。突然,他以一貫的咆哮聲調說:「我知道松木為什麼會發出爆裂聲了,因它正被火燃燒、受盡煎熬,我也曾有這種經歷。」

的確,苦難、絕望、危險、憂慮和面對做錯事的後果時,都讓我們如置身於火窯般痛苦。這些外在的環境逐漸將我們心中的喜樂和平安燃燒耗盡。正如大衛因犯罪的後果而受盡煎熬,像被火焚燒,他寫道:「我閉口不認罪的時候,就整天唉哼,以致骨頭衰殘。⋯⋯我的精力耗盡,好像盛暑的乾旱。」(詩篇32篇3-4節,新譯本)

在這種艱難的時刻,我們可從何處尋求幫助和盼望呢?保羅在宣教的旅程中,經常面對逼迫患難,但他卻寫道:「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哥林多後書4章8-9節)

要怎樣才能像保羅一樣呢?只要常在耶穌裡,這位好牧人便能使我們的心靈甦醒(詩篇23篇3節),得著能力繼續奔走天路。上帝已應許,祂會伴隨我們一路同行,永不離棄我們(希伯來書13章5節)。

— 柯貝爾

天父,求祢賜我力量,能承受今日所面對的患難,
並讓我在基督裡,得著祢所應許的永恆盼望。


你如何面對內心的焦急煩躁呢?在苦難中,上帝如何幫助你呢?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19-21章;路加福音11章29-54節


靈命日糧 : 心平氣和

讀經: 箴言14章29-35節


心中安靜,是肉體的生命;嫉妒是骨中的朽爛。-箴言14章30節


傑瑞.克萊莫(Jerry Kramer)在長達45年職業運動員的職涯結束時,沒有獲得進入美式足球名人堂的認可。他雖享有許多榮譽與成就,但卻被名人堂排除在外。雖然他曾被提名了十次,可惜從未獲選。儘管盼望多次破滅,他仍大方地表示:「我覺得國家美式足球聯盟在我一生中已經給了我100個禮物,如果只是為了一項沒能得到的禮物就不滿或生氣,實在是太傻了!」

要是換作別人多次與這份榮譽錯身而過,每次都看著獎落別家,或許早已心生怨恨,但克萊莫卻並非如此。他的態度正說明當如何保守我們的心,好抵擋那敗壞身心、啃噬骨頭的嫉妒(箴言14章30節)。當我們只專注於得不到的事物,卻忽略早已獲得的許多事物時,我們的心就很容易失去上帝所賜的平靜。

在2018年2月,克萊莫第11次被提名,並且終於獲選進入國家美式足球聯盟名人堂。我們今生的渴望不見得都能像克萊莫那般得償所願,但我們若能數算上帝已慷慨賜予的許多恩典,我們就能「心中安靜」。無論我們想要得到卻不能如願的是什麼,我們永遠都可以得享從上帝而來的平靜安穩,使身心健康。

— 洪可婷

你在哪方面會特別看重未能獲得的事物呢?
你會採取哪些方式,將目光放在上帝豐富的供應呢?


上帝賜給我們心中平靜,還賜下更多祝福。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17-18章;路加福音11章1-28節


靈命日糧 : 行過幽谷

讀經: 詩篇23篇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詩篇23篇4節


吳荷(非真名)因曾跨越邊界進入中國,而被監禁在北韓的勞改營裡。她說,在勞改營裡日夜都遭受折磨,必須忍受殘酷的守衛、壓垮人的工作、極少的睡眠,並且睡在老鼠、虱子橫行的冰冷地板上。但上帝每天都幫助她,包括讓她知道可以跟哪一位囚犯為友,與對方分享信仰。

從勞改營獲釋後,吳荷便到南韓居住。回想起被囚禁的日子,她覺得詩篇23篇道盡了她的心路歷程。雖困在幽谷中,但耶穌是賜她平安的牧者。她說:「在那段日子,我感覺自己真的處在死蔭的幽谷,但我什麼都不怕。因為上帝每日都安慰我。」她經歷上帝的恩惠和慈愛,上帝更讓她知道,她是蒙上帝所愛的女兒。她說:「我的處境極惡劣,但我知道……我會經歷上帝的恩惠與慈愛。」她深知主永遠與她同在。

我們可以從吳荷的經歷獲得鼓勵。儘管她的處境極其悲慘,卻仍感受到上帝的愛與帶領。上帝每日扶持她,並挪去她的恐懼。同樣地,只要我們跟隨耶穌,祂會溫柔地帶領我們行過幽谷。我們無須懼怕,因為我們「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23篇6節)。

— 潘艾梅

噢,上帝,當我行過幽谷,祢在我身旁,
挪去我的懼怕。祢安慰我,在我面前擺設筵席,
我且要住在祢的殿中,直到永遠。


你何時曾在幽谷中經歷上帝的同在?你今天能以此鼓勵誰呢?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15-16章;路加福音10章25-42節


靈命日糧 : 傳好消息

讀經: 使徒行傳8章26-35節


腓利就開口從這經上起,對他傳講耶穌。-使徒行傳8章35節


有位伊朗學生阿曼問我:「妳叫什麼名字?」我告訴他我的英文名叫以斯特拉,他聽了頓時眼睛一亮,驚呼道:「我們波斯語也有類似的名字,叫以瑟特拉!」這小小的連結,開啟了我們一段美妙的對話。我跟他說,我的名字是依著一位聖經人物「以斯帖」命名的,她是一位猶太裔的波斯(現今的伊朗)皇后。從這位皇后的故事開始,我跟他分享了耶穌的福音。而在這段對話之後,阿曼開始參加每週的查經班,希望能瞭解更多有關基督的事。

耶穌的跟隨者腓利也曾經得到聖靈的引導,問一位駕車出巡的衣索比亞官員說:「你所念的,你明白嗎?」(使徒行傳8章30節)這讓他們開始了一段對話。那位官員所讀的是以賽亞書中的一段經文,他不太明白其中的意思,因此腓利問得正是時候。這官員邀請腓利上車與他同坐,虛心聽腓利解說。腓利知道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大好機會,「就開口從這經上起,對他傳講耶穌」(35節)。

如同腓利一樣,我們每天都應把握每一個機會,在工作場合、超級市場或社區中,向人傳講福音。願我們讓聖靈引領我們的腳步、賜下話語,使我們能與人分享在耶穌裡的盼望與喜樂。

— 彭絲嵐

親愛的天父上帝,請引導我的步伐,
走向需要盼望的人們,這盼望唯有耶穌才能給予。


你會如何預備自己隨時對人傳講耶穌?腓利的例子如何激勵你呢?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13-14章;路加福音10章1-24節


靈命日糧 : 意外的贏家

讀經: 馬太福音19章17-30節


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馬太福音19章30節


在2018年冬季奧運會中,最不可思議,最出人意料的,或許就是捷克單板滑雪世界冠軍得主萊德茲卡(Ester Ledecka),在另一項完全不同的比賽項目──高山滑雪中奪冠。雖然她在高山滑雪的初賽排名是毫不起眼的第26位,卻奪得金牌,讓人跌破眼鏡!

令人驚奇的是,萊德茲卡有資格在女子高山滑雪超大曲道中出賽,那是一項結合障礙滑雪跟高山滑雪的競賽項目。當她穿著借來的滑雪板,以0.01秒的差距奪冠時,不管是她自己、媒體或其他參賽者都驚訝不已,因大家早已認定冠軍會是另一位頂尖的滑雪選手。

這就是世界運行的方式。一般人大多會認定,贏家會繼續贏,而輸家會繼續輸。難怪當門徒聽到耶穌說「財主進天國是難的」(馬太福音19章23節),都震驚不已。耶穌顛覆了一般人的概念,有錢人(或贏家)怎麼會難以進天國呢?很顯然,如果我們仰賴自身擁有的(能力、地位),那麼要信靠上帝不僅是很難,而且是不可能的。

上帝的國度並不是用我們的規則計算輸贏。耶穌說:「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30節)。而且無論我們是在前還是在後,我們所領受的一切,全然都是上帝的恩典,都是你我不配領受的恩惠。

— 郭惟恩

想想你是如何看待他人和自己的生命。
耶穌看待輸家和贏家的方式,如何改變你的觀點呢?


在上帝的國度裡,輸贏是會反轉的。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10-12章;路加福音9章37-62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