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溫柔卻有力

讀經: 以賽亞書40章10-11節


當叫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腓立比書4章5節


在二次大戰期間,德軍佔領荷蘭並迫害猶太人。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和她的家人做好心理準備,遷往隱秘的藏身之處以逃離危險。他們在那裡躲藏了兩年,直到被德軍發現後才被送進集中營。安妮在她逃亡期間所寫的日記中,有句話這麼說:「從長遠來看,善良和溫柔的心靈才是世上最有力的武器。」

然而,當我們面對現實生活時,要保持溫柔謙和的態度並不容易。

在以賽亞書40章,我們看到的上帝是既溫柔又有力的。第11節說:「祂必像牧人牧養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懷中。」但第10節卻說:「主耶和華必像大能者臨到,祂的膀臂必為祂掌權。」上帝雖滿有能力,但卻溫柔地保護軟弱無助的人。

這讓人想到耶穌。祂揮動鞭子,推翻那些在聖殿裡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但卻是溫柔地關懷孩童。祂用強而有力的話語譴責法利賽人(馬太福音23章),卻寬恕那位需要祂溫柔憐憫的女人(約翰福音8章1-11節)。

有時候,我們需要以強有力的姿態,為軟弱的人挺身而出,或激發別人追求正義,但也需要叫眾人知道我們謙讓的心(腓立比書4章5節)。當我們服事上帝,以溫柔的態度對待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或許就是我們最大的能力。

— 白德夫

你今天如何能溫柔有力地伸張公義、憐憫他人呢?
聖靈如何幫助我們行事溫柔卻又大有能力呢?


溫柔謙和能讓我們表明立場而不用樹敵。



全年讀經:
申命記5-7章;馬可福音11章1-18節


靈命日糧 : 摒除噪音

讀經: 列王紀上19章9-13節


火後有微小的聲音。-列王紀上19章12節


在幾年前,有位大學校長建議學生們「關掉電源」一個晚上,與她一起參加崇拜。學生們勉強同意了,百般不願地把手機放在一旁,進到禮拜堂。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他們安靜地坐著,聆聽詩歌和禱告的聲音。過後,有位參加崇拜的學生如此描述那次的體驗:「這是一個讓人安靜下來的絕佳機會,是讓人摒除額外噪音的地方。」

有時候,我們實在無法逃避「額外噪音」。我們的內心和外在世界的喧嚷,足以讓人震耳欲聾。然而,當我們願意「關掉電源」安靜下來,就能開始瞭解為何詩人提醒我們要休息,因為這讓我們知道祂是上帝(詩篇46篇10節)。在列王紀上19章,我們也發現,先知以利亞並不是在烈風、地震或火焰中尋見上帝(9-13節),他乃是聽見了上帝微小的聲音(12節)。

在歡慶的時刻,難免會有額外的噪音。親朋好友齊聚一堂,想必會熱絡、愉快地聊天,享受豐盛的饗宴,發出喧鬧的笑聲,親密地表達關懷。但是我們若在靜謐中敞開心房,便會發現與上帝獨處的時光更加甜蜜。如同以利亞一樣,我們在安靜中更可能遇見上帝。有時候,如果我們用心聆聽,也會聽見那微小的聲音。

— 凱辛蒂

什麼能幫助你在寂靜與獨處中與上帝更親近?
你如何定期「關掉電源」,
讓嘈雜的電子設備和忙亂的心思安靜下來呢?


我們在安靜時,最有可能聽見上帝微小的聲音。



全年讀經:
申命記3-4章;馬可福音10章32-52節


靈命日糧 : 投資回報

讀經: 馬可福音10章17-31節


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祢了。-馬可福音10章28節


在1995年,美國股市投資人的平均獲利高達37.6%,創下歷史新高。但到了2008年,投資人卻慘遭高達37%的虧損。在這些年間,投資報酬率起起伏伏,使股市投資人戰戰兢兢,因為不知他們的投資最後會不會血本無歸。

耶穌告訴跟隨祂的人只管放心,把生命投資在上帝的國度裡,必定會有驚人的回報率。這些人「撇下所有的」來跟從耶穌(馬可福音10章28節)。他們離開家鄉和親人、放棄工作和地位,將生命投資在耶穌身上。他們看到一個有錢人,不願意放棄財富來跟隨耶穌。他們也因此關心自己撇下一切跟隨耶穌會有什麼回報。耶穌就對他們說,凡願意為祂放棄一切的人,「沒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在來世必得永生」(30節)。如此無與倫比的投資結果,實在遠勝於任何股市投資。

對於這筆「生命的投資」,我們無需擔憂其報酬率,因為投資在上帝的國度裡,保證會得到無可比擬的回報。投資金融市場,我們的目標是獲取最大的金錢回報;但投資在上帝的國度,我們的回報便不是以金錢來衡量,我們得到的是因認識上帝的喜樂,從今時到永遠。願我們都能與人分享這份喜樂!

— 洪可婷

今天你能將什麼「投資」於上帝的國度裡?是你的時間、
才能或財富嗎?在與耶穌的關係中,你如何得著喜樂?


為上帝而活是最有價值的投資。



全年讀經:
申命記1-2章;馬可福音10章1-31節


靈命日糧 : 未被選中

讀經: 使徒行傳1章15-26節


於是眾人為他們搖籤,搖出馬提亞來。-使徒行傳1章26節


我朋友在臉書上公開貼文說,他完成了一項計畫。許多人都祝賀他,但我卻感到受傷。因為那份計畫原本應該是我的,但我最後卻未被選中,我也不確定到底是為什麼。

可憐的約瑟也未被上帝選中,但相信他知道為何如此。那時,門徒要從約瑟和馬提亞兩人中選一個遞補猶大的缺位。他們禱告說:「主啊,祢知道萬人的心。求祢從這兩個人中,指明祢所揀選的是誰」(使徒行傳1章25節)。然後他們抽籤抽中了馬提亞,上帝藉此讓眾人知道祂的決定(26節)。

當門徒向馬提亞道賀時,不知約瑟心裡是什麼滋味。他如何面對落選呢?他是否感到被厭棄,自哀自憐,甚至遠離他人呢?還是他選擇全然相信上帝,滿心歡喜地擔任輔助的角色呢?

我當然知道哪種選擇最好,但我卻往往會想:沒被選上真丟臉!好吧,既然不選我,那就看看沒有我,你們能做得多好。這樣想或許心裡不那麼難受,但卻極其自私。

聖經再也沒有提及約瑟,所以我們無從得知他的反應,但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如何面對未被選中的窘境。願我們都能謹記,耶穌的國度比個人的成功更重要。無論上帝為我們安排什麼職分,讓我們都能喜樂地參與服事。

— 韋陌格

親愛的天父,只要我能在祢的國度裡參與服事,
無論是在哪裡或做什麼,我都甘心樂意。


未被選中或被遺忘的感受如何呢?你的態度如何妨礙你明白上帝的心意呢?



全年讀經:
民數記34-36章;馬可福音9章30-50節


靈命日糧 : 與我們同在

讀經: 馬太福音14章13-21節


門徒說:「我們這裡只有五個餅、兩條魚。」-馬太福音14章17節


在超市裡,一位女士正專注地盯著頂層貨架上的各式義大利麵醬料。我站在她身邊有一兩分鐘了,也在看頂層貨架上有沒有合適的醬料。她似乎正為著如何拿到醬料而發愁,完全無視我的存在。以我的身高,要拿頂層的醬料絕對沒問題,但她一點都不高,真的不高。於是,我問她是否需要幫忙,她才大吃一驚地說:「我根本沒看到你站在這裡,太好了,請你幫我拿那一罐。謝謝。」

耶穌的門徒也遇過棘手的問題。他們在偏遠的郊區,面對飢腸轆轆的群眾,天色也越來越暗。於是他們對耶穌說:「時候已經過了,請叫眾人散開,他們好往村子裡去,自己買吃的」(馬太福音14章15節)。當耶穌要他們為眾人預備食物時,他們回答說:「我們這裡只有……」(17節)。他們似乎只專注於自己的缺乏,而忽略了站在他們身邊的耶穌,這位主不僅能將糧食倍增,而且祂自己就是生命的糧。

我們若過於專注眼前的困境,嘗試以自己有限的觀點去解決問題,就很容易忽略那位復活的基督正與我們同在。祂是以馬內利,是與我們同在的上帝,遠至山邊,近至超市,或任何地方,祂都在我們身邊,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

— 博約翰

你如何更敏銳地察覺到耶穌的同在呢?
以耶穌的眼光看待我們的處境,為何至關重要呢?


不論我們身在何處、面對何種挑戰,名為以馬內利的上帝必與我們同在。



全年讀經:
民數記31-33章;馬可福音9章1-29節


靈命日糧 : 受苦有目的?

讀經: 哥林多後書1章3-7節


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上帝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哥林多後書1章4節


秀芬發現自己的腎功能衰竭,必須靠洗腎度過餘生,這令她不禁想要放棄。單身且已退休的她已信主多年,她看不出以這樣的方式延長生命有何意義。但朋友們都鼓勵她繼續忍耐,按時定期去洗腎,並信靠上帝。

兩年後,秀芬去探訪一位久病不癒的主內姐妹,發現自己的經歷能幫助對方。那位姐妹感到很孤單,因為幾乎無人能真正明白她的難處。然而秀芬卻能體會這位姐妹身心所承受的痛苦,並以自身的經歷來安慰她。秀芬的生命歷程讓她能鼓勵那位姐妹,並帶來別人無法給予的安慰。秀芬說:「現在,我總算明白了,上帝仍然可以使用我。」

我們的確不容易理解為什麼要受苦,然而上帝會以出乎預料的方式,將我們的痛苦化為祝福。當我們在苦難中轉向祂,尋求祂的愛與安慰,我們就可以得著能力去幫助別人。保羅也是在患難中明白自己受苦的目的,是為了讓他有機會能得到上帝的安慰,叫他能用上帝所賜的安慰去安慰別人(哥林多後書1章3-5節)。我們無需否認自己正面對的痛苦與患難,但我們可以確信上帝能將苦楚化為益處。

— 許文榮

主啊,求祢幫助我在困境中信靠祢,
因我可從祢那裡得到安慰,也能夠以此安慰別人。


上帝如何使用你讓別人得安慰呢?你的信心如何讓你能繼續忍耐呢?



全年讀經:
民數記28-30章;馬可福音8章22-38節


靈命日糧 : 尋找寶藏

讀經: 箴言4章5-19節


得智慧勝過得銀子,其利益強如精金。-箴言3章14節


尋找寶藏?這聽起來好像是童話故事,但美國有位古怪的富翁芬恩(Forrest Fenn)聲稱,自己在洛磯山脈的某處埋藏了一個盒子,裡頭裝了價值200萬美元的黃金和珠寶。消息傳出後,人們趨之若鶩,紛紛加入尋寶行列,甚至有四個人在尋找寶藏的過程中不幸喪生。

箴言的作者要我們冷靜思考一個問題:是否所有的寶藏都值得如此苦苦追尋呢?在箴言第4章,一位父親期盼他的孩子們擁有美好的人生,告訴他們說,智慧值得我們付出一切所有去尋求(7節)。這位父親說,智慧能引導我們的一生,讓我們行走不致跌倒,並使我們以尊榮為冠冕(8-12節)。數百年後,耶穌的一個門徒雅各也強調了智慧的重要性。他寫道:「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雅各書3章17節)。當我們尋求智慧時,就會發現在我們的生命中充滿各樣的美事。

尋求智慧其實就是尋求上帝,因為祂是所有智慧和知識的源頭。那從上頭而來的智慧最為寶貴,價值遠超過我們所能想像的任何寶藏。

— 畢愛敏

上帝啊,求祢指教我,
使我的心渴望得著智慧,
且讓我的腳走在祢的道路上。


你是否積極尋求上帝的智慧呢?今天就開始吧!



全年讀經:
民數記26-27章;馬可福音8章1-21節


靈命日糧 : 不要攀比

讀經: 約翰福音21章17-25節


心中安靜,是肉體的生命;嫉妒是骨中的朽爛。-箴言14章30節


朋友蘇儀在與丈夫共進午餐時,不經意地說:「有一天,我要把所有的事,包括好事和壞事,都放到臉書上!」我知道了不禁失笑,但這也讓我深思。社交媒體是極好的平台,使我們跨越距離與老朋友保持聯繫並為他們禱告,但若不小心,可能會對生活有不切實際的看法。當我們只看到別人上傳生活中的精彩片段和美好體驗,可能會誤以為別人總是無憂無慮,而納悶自己的生活為何並非如此。

與人攀比絕不會令人感到開心。當門徒之間相互比較時(參閱路加福音9章46節,22章24節),耶穌立即勸阻他們。耶穌在復活後,祂說到彼得將會為信仰遭受極大的苦難。那時彼得轉身看見約翰,就問耶穌說:「主啊,這人將來如何?」耶穌回答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跟從我吧!」(約翰福音21章21-22節)

耶穌讓彼得知道解決不良攀比最好的方法。當你我的心思意念專注於上帝,以及祂為我們所行的一切時,我們就會逐漸不再以自我為中心,進而渴望跟隨上帝。上帝會賜給我們祂慈愛的同在與平安,代替這世上的激烈競爭與重重壓力。讓我們永遠謹記,沒有任何事物能與上帝相比!

— 龐雅各

你如何能以尊榮上帝的方式使用社交媒體?
與上帝親密的關係,如何使你遠離不良的攀比?


攀比會奪走心中的喜樂。



全年讀經:
民數記23-25章;馬可福音7章14-37節


靈命日糧 : 大喜訊!

讀經: 詩篇51篇1-7節


上帝啊,求祢按祢的慈愛憐恤我!-詩篇51篇1節


新加坡報紙刊登了一篇簡短但溫暖人心的文章。一群囚犯參加福音機構舉辦的強化家庭關係講座之後,他們得到了一個罕見的機會,可以與他們的家人直接會面。有些囚犯已多年未見自己的孩子,現在他們不用隔著玻璃板談話,而且可以觸摸並擁抱自己的親人。這次的見面讓他們與家人的關係更親密,創傷亦開始得著醫治,他們都不禁流下淚來。

對大多數讀者而言,這只是一個故事。但對這些家庭而言,互相擁抱卻是一件改變生命的事。甚至對某些人來說,這是願意饒恕及和好的開始。

上帝透過聖子耶穌赦免我們的罪,使我們與祂和好,這真理不僅是基督教的教義。這篇文章中和好的信息更提醒了我們,耶穌的犧牲不僅是全世界的好消息,更是你我的大喜訊。

在我們為自己的錯誤深感罪咎時,我們可以緊緊抓住這個好消息。那麼上帝永不止息的憐憫就不再只是一個真理,而是給我們個人的大喜訊:因為耶穌為我們而死,我們可以來到天父面前被潔淨,甚至「比雪更白」(詩篇51篇7節)。每當我們認為自己不配得上帝的憐憫時,就應抓緊唯一能倚靠的確據:上帝永不止息的慈愛和憐憫(1節)。

— 許文榮

天父啊,若我把祢的憐憫和慈愛看作理所當然,
求祢赦免我。感謝祢賜下這美好的恩典和殊榮,
雖然我不配得,但祢卻無條件地應許我。


罪得赦免不只是個好消息,更是你我的大喜訊!



全年讀經:
民數記20-22章;馬可福音7章1-13節


靈命日糧 : 從嬰孩的口中

讀經: 馬太福音21章14-16節


祢因敵人的緣故,從嬰孩和吃奶的口中建立了能力。-詩篇8篇2節


米歇爾(Michele Perry)是南蘇丹的傳教士,當她看到十歲的維奧拉以樹枝當作麥克風,模仿牧師講道時,便決定在村莊的福音活動中,讓維奧拉有「講道」的機會,維奧拉也欣然接受了。後來,米歇爾在她的書中寫道:「群眾都為之著迷,洗耳恭聽……一個被人拋棄的孤兒站在他們面前,以萬王之王女兒的身分,大有能力地分享天國的真理。結果有一半的群眾走到台前,表示願意接受耶穌。」

那天,群眾一定沒料到會聽到一個小孩子對他們講道。這件事讓我想起詩篇8篇提到「從嬰孩的口中」,大衛寫道:「祢因敵人的緣故,從嬰孩和吃奶的口中建立了能力」(2節)。當祭司長和文士指責孩子們在耶路撒冷的聖殿裡讚美耶穌時,耶穌也引用這節經文作為回應(馬太福音21章16節)。這些領導者對那些孩子感到厭煩,但耶穌引用這節經文表明上帝十分看重這些孩子的讚美,因孩子們做了這些領袖不願意做的事,就是將榮耀歸給人們期盼已久的彌賽亞。

上帝可以藉著任何人榮耀祂,甚至是小孩子,就如維奧拉和聖殿中的孩子們一樣。他們甘心樂意敬拜上帝,讚美便從心中湧流不絕。

— 華琳妲

主啊,求祢幫助我,
像孩子般甘心樂意地讚美祢!


如何讚美上帝?祂為何配得讚美呢?



全年讀經:
民數記17-19章;馬可福音6章30-56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