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見證標記

讀經: 羅馬書15章1-6節


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羅馬書15章2節


來家中維修一座古老落地鐘的師傅說:「看到了嗎?」他用手電筒照了粗略刻在老爺鐘裡的一個小標記。他說:「另一個修理師傅可能在一個世紀前就把標記刻在那裡了,這叫見證標記,能讓我知道如何設定這座老爺鐘的機械裝置。」

在還沒有技術指南和維修手冊之前,「見證標記」能讓技術人員於日後進行維修時,精確地對準移動的零件。這些見證標記不僅能節省維修的時間,也給下一位技術人員帶來方便。

當我們在這破碎的世界中,透過服事人來服事上帝的時候,聖經鼓勵我們留下自己的「見證標記」。使徒保羅寫信給羅馬教會說:「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好讓他得到益處、得到造就」(羅馬書15章2節,新譯本)。我們的上帝正是如此,祂是「賜忍耐、安慰的上帝」(5節),而在天上、地上凡屬上帝的子民也當如此!

我們留下的「見證標記」可能看起來很微小,但卻能給一些人的生命帶來重要的影響。無論是說一句振奮人心的話、以金錢幫助有需要的人,或是傾聽對方的心聲,這所有的善舉都可以產生長久的影響力。願上帝幫助你,今天就為上帝在某人的生命中留下一個見證標記!

— 龐雅各

別人曾在你的生命中留下什麼見證標記使你得激勵?今天,你可以憑愛心為其他信徒做些什麼呢?

全能的天父,感謝祢藉著愛子耶穌向我展現慈愛和恩典。請幫助我即使在今天所做最小的事上,也能彰顯祢的愛。

我們在世上的挑戰之一是活得像耶穌,比如展現祂的心意。歡迎點擊連結:全年讀經:
士師記13-15章;路加福音6章27-49節



靈命日糧 : 上帝的大使館

讀經: 路加福音14章7-14節


你擺設宴席,倒要請那貧窮的、殘疾的、瘸腿的、失明的,你就有福了!—路加福音14章13-14節


露美勒是住在捷克共和國的82歲寡婦,她宣稱:「我的家是天國的大使館,是基督國度的延伸。」她以愛心款待傷心和有需要的朋友及陌生人,以憐憫和禱告的心對待他們,有時也會為他們提供食物及住宿。她倚靠聖靈的感動來幫助她款待客人,她也樂見這些人因她的付出而感謝上帝。

露美勒開放自己的家和接納各種不同的人,以此來事奉耶穌,這與當年那法利賽人的領袖於安息日在家中款待耶穌形成對比。那時耶穌對那位邀請祂作客的律法師說,應該邀請「那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來赴宴,而不是只邀請那些可以回報他的人(路加福音14章13節)。當時耶穌所說的這句話暗示法利賽人的邀請是為了炫耀(12節),但相反地,在若干年後露美勒邀請人們到她的家,卻是要讓自己成為分享上帝慈愛和智慧的器皿。

正如露美勒所說,謙卑地服事他人能展現出我們是天國的代表。無論我們是否能為陌生人提供一張床,我們都可以優先考慮他人的需要,透過不同和創意的方式向人展現基督的愛。今天,我們在生活中可用什麼方式「延伸上帝的國度」呢?

— 潘艾梅

對於耶穌的建議,你認為那法利賽人會如何回應?你要如何使人覺得被接納、受歡迎呢?

主耶穌啊,感謝祢看顧那些有需要的人。幫助我更像祢,使我能關心他人,並向他們彰顯祢的大愛。



全年讀經:
士師記11-12章;路加福音6章1-26節


靈命日糧 : 上帝潔淨污穢

讀經: 以賽亞書1章10-18節


你們的罪雖像硃紅,必變成雪白;雖紅如丹顏,必白如羊毛。—以賽亞書1章18節


如果我們的衣服更具功能性,在染上番茄醬、醬油或咖啡後能夠自行清理乾淨,那就太好了!其實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中國的工程師研發了一種特殊的塗料,當暴露在紫外線下時,可使棉織布料自行清除污漬和氣味。你能想像衣服擁有自潔功能所帶來的影響嗎?

具有自潔功能的塗料可能對衣物上的污漬有效,但只有上帝能潔淨心靈上的污穢。在古猶大國,上帝對祂的子民發怒,因他們離棄了上帝,任憑自己墮落和行事邪惡,並且敬拜假神(以賽亞書1章2-4節)。更有甚者,他們企圖藉著獻祭、燒香、重複地禱告,並舉行莊嚴的聚會來潔淨自己,但偽善的行為和犯罪的心態卻仍然沒有改變(12-13節)。其實他們應當醒悟過來,以憂傷痛悔的心將靈裡的污穢帶到聖潔慈愛的上帝面前。祂的恩典將能潔淨他們,使他們的心靈「變成雪白」(18節)。

我們犯罪時是沒有自潔方案的,只能存謙卑痛悔的心,到聖潔的上帝面前認罪,求祂光照和赦免。我們必須轉離罪惡並回轉向祂。而那位能潔淨心靈污穢的上帝,祂將賜給我們完全的饒恕,讓我們能重新與祂有親密的關係。

— 魏馬文

當聖靈顯明你的過犯時,你如何回應?在約翰一書1章9節,約翰怎樣描述向上帝認罪和祈求赦免的過程?

天父,求祢赦免我漠視自己的罪,或試圖靠自己除罪。我知道只有祢才能潔淨我心靈的污穢,求祢赦免我自滿自足的心態,讓我回轉歸向祢。



全年讀經:
士師記9-10章;路加福音5章17-39節


靈命日糧 : 超越認知

讀經: 哥林多後書4章7-18節


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哥林多後書4章18節


當丈夫得悉他會像許多人一樣,因新冠疫情而將被公司解僱時,我們一時都很難接受。雖然我們相信上帝會照顧我們的基本需求,但有太多未知的因素卻令我們憂心忡忡。

在梳理混亂的情緒時,我重新讀了一首喜愛的詩(I Went In, I Knew Not Where),是16世紀改教者十字約翰所寫的。這首詩大意是說,當處於未知的世界,一切都超越我們的認知時,我們要學習在各種逆境中辨識上帝的作為,順服祂的帶領。因此,我們夫婦倆在這段時期要學習的功課,就是要轉移焦點,從我們所能操控及理解的事情上,轉移到從我們周遭看見上帝那出人意表、難以理解,但卻美好的作為。

使徒保羅邀請信徒進入一個旅程:從看見的到看不見的、從外在的身體到內在的生命、從短暫的苦楚到「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哥林多後書4章17節)。

保羅敦促信徒這樣做,並非因為他沒有體恤他們的苦楚,而是因他深知唯有放下理性的認知,信徒才能經歷他們迫切需要的安慰、喜樂和盼望(10、15-16節),並領悟基督的生命能使一切都更新的奇妙!

— 白茉妮

上帝曾如何以你無法理解的方式,讓你經歷祂的作為?在你的生活中,你如何超越認知,經歷上帝的同在?

慈愛的上帝,在世上我們有太多悲傷和不確定的事,是我們無法理解的。求祢幫助我緊緊地跟隨祢,超越理解的侷限,讓我能看見祢改變生命的奇妙作為。



全年讀經:
士師記7-8章;路加福音5章1-16節


靈命日糧 : 祂的平安

讀經: 以賽亞書26章3-7節


堅心倚賴祢的,祢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為他倚靠祢。—以賽亞書26章3節


我應付激烈的辦公室政治及勾心鬥角的問題,已有數月。我向來很容易憂慮,所以當我發覺自己心中滿有平安時,不禁感到十分驚訝。我竟然沒有感到焦慮,反而能以平靜的心思做出回應。我知道這種平安只能來自上帝。

相反地,在我諸事順遂的另一個人生階段裡,我內心深處卻感到非常不安。我明白這是因我依靠自己,而非信靠上帝及祂的帶領。回顧過去,我認識到真正的平安乃是上帝所賜的平安,它並非取決於外在環境的好壞,而是取決於我們對祂的信靠。

當我們堅心倚賴上帝時,祂的平安就會臨到我們(以賽亞書26章3節)。因為當我們堅定地倚靠上帝時,就能經歷有祂同在的平安。我們可以全然信靠上帝,並謹記祂能夠使高傲及邪惡的人降為卑微,而對於那些愛祂的人,祂更為他們修平道路(5-7節)。

我經歷到上帝的平安時,正處於逆境而非順境,這使我明白上帝的平安並不代表不會遇到衝突或困難,而是即使在痛苦中仍有深刻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是超越人的理性所能理解,並能在最艱難的困境中,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4章6-7節)。

— 黃嘉仁

你通常怎麼做才會感到平安?
在人生的哪方面,你需要信靠上帝並倚賴祂?

天父,求祢幫助我信靠祢,並堅心倚賴祢。感謝祢在我選擇相信祢時,賜給我完全的平安。



全年讀經:
士師記4-6章;路加福音4章31-44節


靈命日糧 : 禱告的本質

讀經: 彼得前書5章6-11節


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因為祂顧念你們。—彼得前書5章7節


當林肯就任美國總統時,他擔負的重任就是要帶領一個分裂的國家。他被視為一個英明的領袖及道德高尚的人,但他有另一個特質,或許是他為人處世的一切基礎。他知道自己不足以肩負這項重任。他如何回應這些不足呢?林肯說:「每當我走投無路,深覺自己的智慧和才幹,都不足以幫助我渡過難關時,唯一能做的,就是屈膝禱告。」

當我們面對生活中巨大的挑戰,並認識到自身的智慧、學識和能力都非常有限時,我們就會發覺自己像林肯一樣,需要完全倚靠耶穌──這位沒有侷限的主。彼得提醒我們要如此地倚靠主,他寫道:「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因為祂顧念你們。」(彼得前書5章7節)

上帝對祂兒女的愛,加上祂絕對的能力,使祂成為我們最佳的投靠對象,我們可以帶著自己的脆弱與無助來親近祂,這就是禱告的本質。我們來到耶穌面前,向祂(和自己)承認我們的不足,而祂則永遠全備。或許我們會像林肯一樣感到「走投無路」,但好消息是上帝極其關心我們,當我們明白這一點時,就可以滿懷信心地投靠祂。

— 柯貝爾

你的不足之處在何種情況下會顯露出來?
在那個時候,你通常會如何回應呢?

全備的主,我知道沒有祢我什麼都做不了。感謝祢常與我同在,完全瞭解我,並在我需要時成為我隨時的幫助。



全年讀經:
士師記1-3章;路加福音4章1-30節


靈命日糧 : 誠實的生活

讀經: 箴言11章1-3節


正直人的純正必引導自己。—箴言11章3節


在一場艱辛的國際越野賽跑中,肯亞的選手穆塔伊一路領先,來到距離終點約十米之處,已經勝利在望。但賽道的標示讓他誤以為自己已越過終點線,因而停下腳步。跑在第二位的西班牙選手安納亞看到穆塔伊搞錯了,不但沒有趁機超越對手衝向終點,反而上前提醒穆塔伊,並伸手指示他繼續跑向終點,以奪取金牌。當記者問安納亞為何刻意輸了比賽,他強調,勝利應該是屬於穆塔伊而非自己,又說:「若是這樣得到的勝利有什麼價值?那枚獎牌有什麼榮譽?我的母親對此又會有什麼想法呢?」正如某個報導所言:「安納亞選擇了誠實而非勝利。」

箴言說:「正直人靠誠實引導」(11章3節,當代譯本修訂版)。那些渴望活出誠實的人,希望生活能表現出忠實及真誠,他們也會根據聖經真理而非個人利益做出選擇。堅守誠實不但是正確的生活方式,也為人帶來更好的生活。第3節還提到:「奸詐人的乖僻必毀滅自己。」從長遠而言,欺詐的人終必自食惡果。

如果我們捨棄誠實,短暫的「勝利」實際上會導致失敗。但若我們靠著上帝的力量在生活中堅守誠信,我們就會漸漸成為品格高尚的人,過真正美好的生活。

— 郭惟恩

你的誠信目前正受到什麼考驗?在你面前有哪些選擇?這些選擇又如何提高(或減低)你的誠信?

上帝啊,祢是誠實無偽、信守承諾的上帝。求祢塑造我,讓我能更像祢,教我如何過正直的生活。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22-24章;路加福音3章


靈命日糧 : 上帝在哪裡?

讀經: 耶利米書29章4-7、10-14節


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耶利米書29章13節


英國插畫家馬丁.漢德福德(Martin Handford)於1987年首次創作了兒童圖書《威利在哪裡?》。在這一系列的書中,有著一個難以尋找的角色,他穿著紅白色條紋襯衫和襪子、藍色牛仔褲、棕色靴子,還戴著相配的帽子和眼鏡。漢德福德巧妙地將威利隱藏在許多繁複的插圖中,他會出現在世界不同的地方,擁擠不堪的人群當中。威利並不容易被人找到,但圖書的創作者承諾讀者總是能夠找到他。雖然尋找上帝並不像在兒童益智書中尋找威利那樣,但我們的創造者也承諾我們能找到祂。

上帝透過先知耶利米教導祂的子民,如何在被擄之地生活(耶利米書29章4-9節),祂應許會保護他們,直到祂按照自己完美的計劃帶領他們歸回(10-11節)。上帝向以色列人保證,祂的應許必要實現,這也會使他們更有信心在禱告中向祂呼求(12節)。

如今,儘管上帝已藉著耶穌和聖靈向我們啟示,我們仍很容易因世界的忙忙碌碌而分心。我們甚至可能會問:「上帝在哪裡?」然而,萬物的創造者和維繫者已宣稱,那些屬祂的人只要專心尋求祂,就必尋見(13-14節)。

— 鄧書琪

什麼事讓你分心,使你無法花時間藉著讀經和禱告來尋求上帝呢?當忙碌使你遠離上帝時,上帝曾如何幫助你專注於祂?

慈愛的創造者和萬物的維繫者,求祢幫助我每天全心全意地尋求祢,並相信祢會信守承諾。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19-21章;路加福音2章25-52節


靈命日糧 : 其他七人

讀經: 雅各書2章1-4節


你們信奉我們榮耀的主耶穌基督,便不可按著外貌待人。—雅各書2章1節


在2020年1月,洛杉磯附近發生了一場悲劇,有九個人因直升機墜毀而喪生。大多數新聞報導都是這樣開頭:「美國籃球巨星科比.布萊恩特和女兒吉安娜,以及其他七人在事故中不幸罹難。」

通常在發生這種悲慘事件時,把注意力集中在名人身上是很自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況且科比和他年輕愛女吉安娜的死,確實令人感到悲傷難過。但我們必須記住,從生命的本身來看,「其他七人」(佩頓、莎拉、克里斯蒂娜、艾莉莎、約翰、凱麗和愛拉)的生命都同樣寶貴。

有時我們需要被提醒,在上帝的眼中每個人都是重要的。社會大眾會更關注於富人和名人,然而名氣並不能使任何一個人比你的鄰居、在街上玩耍吵鬧的孩子、在收容所潦倒的人,或者你來得更重要。

世上每個人無論貧富(箴言22章2節),都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創造的(創世記1章27節)。上帝愛每個人,祂從不偏待人(羅馬書2章11節),每個人都需要救主(3章23節)。

無論是在教會中還是在社會上,當我們拒絕偏心待人時(雅各書2章1-4節),我們就能使偉大的上帝得榮耀。

— 白德夫

你能做些什麼來表達對每個人的愛,其中包括富人或窮人、名人或普通人?耶穌是如何彰顯這種愛呢?

天父,請幫助我能以愛和仁慈對待所有的人,無論對方是什麼身分或地位。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16-18章;路加福音2章1-24節


靈命日糧 : 上帝的萬能膠

讀經: 創世記1章20-25節


上帝造出……地上一切昆蟲。—創世記1章25節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最近研發了一種新型膠水,黏性極強,同時又易於去除。他們的設計靈感來自一種蝸牛,牠的黏液在乾燥的環境下會變硬,在潮濕時又會軟化。這種蝸牛因黏液的可反轉性質,可以在潮濕的環境下自由移動,這對蝸牛比較安全;同時在移動會有危險時,蝸牛也能將自己固定在當下安全的處境。

研究人員模仿自然界而研發的膠水,讓人想起德國科學家約翰內斯.開普勒(Johannes Kepler)對自己的發現的描述,他說自己只是按照上帝的想法去思考。聖經告訴我們,上帝創造了地球和其中的一切:地上的植物(創世記1章12節)、水中的生物和各樣飛鳥(21節)、地上一切昆蟲(25節),以及照祂自己形象所造的人類(27節)。當人類發現或識別一種植物或動物的特性時,我們只是在跟隨上帝創造的腳步,看見祂奇妙無比的設計。

上帝用六日創造了天地萬物,在每一天結束時,祂都會審視自己工作的成果,並稱其為「好」。當我們學習和發現更多關於上帝的創造時,願我們也能看見祂偉大的傑作,好好愛護祂所創造的一切,並宣揚受造物的美好!

— 洪可婷

你如何在你周圍看見上帝創造的奇妙?
你如何以讚美回應祂?

親愛的造物主,感謝祢以獨特而完美的方式,創造了世界和其中的一切,讓世人都嘆為觀止!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13-15章;路加福音1章57-80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