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堅持下去

讀經: 以斯拉記5章1-5節


上帝的眼目看顧猶大的長老,以致總督等沒有叫他們停工。-以斯拉記5章5節


當國偉有機會在工作中擔任新的職位時,他相信這是上帝為他所預備的。他為這事禱告和尋求他人的意見之後,覺得這是上帝給他機會承擔更大的責任。一切都順利地進行,他的主管也支持他的調動,但問題開始出現了。有些同事對他的升遷感到不滿,並且拒絕合作。他開始思考自己是否應該放棄。

當以色列人歸回耶路撒冷重建上帝的殿時,敵人試圖恐嚇、擾亂他們(以斯拉記4章4節)。起初他們被迫停工,但因上帝藉著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的勸勉,他們又繼續建造聖殿(4章24節-5章2節)。

於是敵人又開始騷擾,但此次以色列人堅持下去,因他們知道「上帝的眼目看顧[他們]」(5章5節)。他們堅守上帝的命令,相信不管遭到什麼樣的反對,上帝都會帶領他們度過。果然,上帝感動波斯王,讓他支持重建聖殿(13-14節)。

同樣地,國偉也藉著讀經和禱告尋求上帝的智慧,好讓他知道應該堅持下去,或是另尋新的職位。當他清楚知道上帝要他繼續堅持時,便倚靠上帝的能力堅守崗位。隨著時間過去,他慢慢獲得了同事的認可。

在跟隨上帝的過程中,無論祂把我們放在哪個位置,我們都可能會面臨反對的聲浪。在這樣的時候,我們還是要堅心跟隨祂。祂會引導我們,也會帶領我們度過難關。

— 許文榮


當堅持下去,上帝正看顧你。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8-10章;希伯來書13章


靈命日糧 : 溫柔觸摸

讀經: 馬可福音1章40-45節


耶穌動了慈心,就伸手摸他。-馬可福音1章41節


保羅.班德(Paul Brand)醫生是二十世紀到印度醫療宣教的先鋒,他親眼目睹人們如何將痲瘋病視為一種恥辱。某次看診時,他用手碰觸一個痲瘋病人,向他保證治癒的可能性,那病人立即淚流滿面。一名醫護人員向班德醫生解釋那病人流淚的原因,說:「這麼多年來都沒有人敢碰他,但你剛剛卻毫不在意地觸摸了他。那是他喜悅的淚水。」

在耶穌傳道初期,有個長大痲瘋的人前來找祂。大痲瘋是自古以來各種傳染性皮膚病的總稱。痲瘋病患按照舊約律法,必須離群索居,若在無意間碰到健康的人,必須大聲喊叫說:「不潔淨了!不潔淨了!」這樣人們才可以避開他(利未記13章45-46節)。因此,痲瘋病患可能經年累月都無法與人接觸。

耶穌看到這個痲瘋病人時,憐憫地伸手觸摸他。耶穌有能力和權柄,單用一句話就能醫治人(馬可福音2章11-12節)。但耶穌深知這個人因身體的疾病而被排擠和拒絕,耶穌伸手觸摸這個痲瘋病人,讓他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是被接納的。

若上帝給我們適當的機會,我們也可以帶著恩慈和憐憫,用溫柔的觸摸向人表示尊重和重視。對於那些受到傷害的人,一個溫柔的觸摸帶有醫治的力量,能讓他們知道我們在乎和關心他們。

— 夏莉珊

主耶穌,謝謝祢親自安撫受傷的人。
幫助我效法祢的榜樣,以實際行動展現祢的慈愛。


充滿憐恤的觸摸可以表達關懷。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5-7章;希伯來書12章


靈命日糧 : 感謝祢那麼好

讀經: 詩篇95篇1-7節


我們要來感謝祂,……因耶和華為大神。-詩篇95篇2-3節


向人表達感謝的話,可說是數以千計。但有時候千言萬語的感激之情,可以用這簡單的一句話說:「謝謝你那麼好!」當你聽到這句話時,你知道對方感謝你,不是因為你為他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情,而是因為你的特質。

不知這樣的短語,可否成為感謝上帝的一種方式呢?有時,上帝會在我們的生活中為我們成就一些事,比如我們會說:「主,謝謝祢讓我得到那份工作。」但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簡單地說:「上帝啊,感謝祢一直那麼好!」

這也是一些經文所隱藏的含義,例如,歷代志上16章34節:「應當稱謝耶和華,因祂本為善,祂的慈愛永遠長存!」詩人感謝上帝,因祂的美善和慈愛。詩篇7篇17節:「我要照著耶和華的公義稱謝祂。」詩人稱頌上帝,因祂是至聖者。詩篇95篇2-3節:「我們要來感謝祂,……因耶和華為大神。」詩人讚美上帝,因為祂是宇宙中全能的上帝。

上帝是那麼好,足以讓我們停下手邊的事務來感謝讚美祂。上帝啊,感謝祢一直那麼好!

— 白德夫

親愛的上帝,謝謝祢一直那麼好,
祢是愛我們的全能上帝,並悅納我們對祢的愛。
謝謝祢,因榮耀尊貴都屬乎祢。我們以敬畏的心站立
在祢面前,以言語和詩歌敬拜讚美祢。


我們有無數的理由感謝上帝,因祂真好!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3-4章;希伯來書11章20-40節


靈命日糧 : 干擾

讀經: 約翰福音13章31-35節


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13章35節


英國畫家西蒙.戈茲(Sigismund Goetze)的一幅畫作《被人輕視和厭棄》,震撼了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戈茲的畫作,描繪了受苦、被定罪的耶穌正被與戈茲同時代的人圍繞著。然而,這些人只關心自己的利益,追求商業利潤、浪漫愛情和政治地位,竟然完全不在意救主的犧牲。這些圍觀群眾漠視耶穌,如同當年高喊釘耶穌十架的暴民,渾然不知他們錯過了什麼,錯過了誰。

在現今這個時代也是如此,不論是信徒或非信徒,都同樣很容易因干擾而分心,結果錯過永恆的福分。在這干擾人心的重重迷霧中,我們這些基督徒要如何讓人看到上帝的大愛呢?我們既是上帝的兒女,就可先從彼此相愛開始。耶穌說:「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13章35節)

但真實的愛並不僅限於信徒間彼此相愛,還要將這愛延伸出去,與人分享福音,領人歸主,如保羅說:「我們作基督的使者。」(哥林多後書5章20節)

這樣一來,我們這些信徒就能反映和傳遞上帝的愛,把這份人們所迫切需要的愛帶給彼此和這個世界。願聖靈讓我們能藉由彼此相愛和愛世人,得以排除一切干擾我們的迷霧,看見上帝藉著耶穌所展現的愛是何等奇妙!

— 柯貝爾


我們要將耶穌的福音真光,帶給迷霧籠罩的世界。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1-2章;希伯來書11章1-19節


靈命日糧 : 彼此勉勵

讀經: 希伯來書10章19-25節


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希伯來書10章24節


說起湯普森紀念館的蜈蚣越野賽,確實與眾不同。賽程共五公里,每七人合成一個隊伍,他們要共同握住一根繩子跑到三公里處。然後鬆開繩子,各隊隊員各自按自己的速度跑到終點。所以每個人的成績,就是團隊的速度加上自己跑到終點的速度。

今年,我女兒那一隊運用的策略,我以前從沒見過,就是讓跑最快的人跑在前面,而他後頭緊跟著跑得最慢的人。她說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前者能就近鼓勵跑得最慢的隊友。

這樣的策略生動描繪出希伯來書的一段經文,作者激勵我們:「要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不至搖動」(10章23節),「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24節)。當然有許多方式可以讓彼此得著激勵,但作者特別強調的是:「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25節)。只要能力許可,就當與眾信徒一同聚會,這是信仰生活中一個重要的環節。

有時,我們不免感到人生坎坷舉步維艱,甚或因絕望而想放棄。我們既然同奔天路,就讓我們彼此勉勵,一起堅定地跑完全程!

— 洪可婷

親愛的耶穌,感謝祢賜給我們盼望,
感謝祢一直激勵我們,
今日求祢幫助我們能彼此勉勵。


鼓勵的話語能滋潤人心。



全年讀經:
耶利米哀歌3-5章;希伯來書10章19-39節


靈命日糧 : 笨羊和好牧人

讀經: 以西結書34章7-16節


牧人在羊群四散的日子,怎樣尋找他的羊,我必照樣尋找我的羊。-以西結書34章12節


朋友查德在懷俄明州當了一年的牧羊人。他告訴我:「羊真的很笨,牠們只吃眼前的食物。即使面前的草全吃光了,也不會轉頭到其他地方去找草吃,而是開始吃泥土!」

我們都笑了,這不禁讓我想起,聖經常把人比作羊,難怪我們需要牧人!但因為羊實在太笨了,不是任何牧羊人都能勝任,所以羊群需要的是一位真正關心牠們的好牧人。當先知以西結將上帝的話告訴被擄至巴比倫的以色列民時,將他們比為壞牧人手下的羊群。這些以色列的統治者不牧養照顧羊群,反倒剝削他們、圖利自肥(34章3節),然後任由他們被野獸吞吃(5節)。

但以西結也說他們並非毫無指望。上帝這位好牧人,應許要從剝削他們的統治者手中拯救他們,領他們歸回故土,將他們安置在翠綠的草場上,並讓他們得享安歇。受傷的,祂要醫治;失喪的,祂要尋找(11-16節)。祂要驅逐野獸,好讓祂的群羊能安然居住(28節)。

上帝的群羊需要溫柔的看顧和引導。我們是何等有福,因我們的牧者總是領我們到青翠草地(14節)。

— 畢愛敏

親愛的上帝,感謝祢溫柔地看顧我們!
雖然我們常不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麼,
但祢卻周詳地供應我們一切所需。


我是否留心聽好牧人的聲音?



全年讀經:
耶利米哀歌1-2章;希伯來書10章1-18節


靈命日糧 : 誰在開車?

讀經: 羅馬書6章1-14節


我們若是靠聖靈得生,就當靠聖靈行事。-加拉太書5章25節


鄰居提姆的汽車儀表板上放了一個野獸的模型。這是源自著名的暢銷童書《野獸家園》。

不久前,提姆開車跟著我的車在路上穿梭,為了跟上我的車,他時不時就猛然加速。到達目的地時,我調侃他說:「剛剛是野獸在開車嗎?」

緊接著的那個主日我負責講道,但卻忘了帶講章。我立刻「飛奔」回家去拿,途中還超越了提姆的車。當天稍晚碰面時,他也開玩笑地說:「那時是野獸在開車嗎?」我們都笑了,但他確實指出問題的核心,我理當注意道路的車速限制。

聖經教導我們,所謂與上帝聯合,就是應當在生活中「將肢體作義的器具獻給上帝」(羅馬書6章13節)。提姆在那個主日對我說的那番話,就像上帝的柔聲提醒,要我改掉開快車的習慣,因為我愛上帝就應該將自己完全獻給祂。

「誰在開車?」這個問題可以延伸到生活的各層面。我們仍受老我的「野獸」(如擔憂、恐懼或任性)所驅使嗎?還是我們願意順服慈愛的聖靈,倚靠上帝的恩典,繼續成長呢?

放手讓上帝引導是於我們有益的。聖經說上帝的智慧要帶領我們前行,因為智慧之道是安樂、平安的(箴言3章17節)。跟隨上帝的帶領,是我們最佳的選擇。

— 龐雅各

慈愛的主,感謝祢賜給我們恩典,使我們得以順服祢。
也感謝祢當我們親近祢時,祢就賜下平安。


上帝會提醒我們要按祂的旨意行。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51-52章;希伯來書9章


靈命日糧 : 有把握的盼望

讀經: 腓立比書1章19-26節


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腓立比書1章21節


在1940年代日本侵華時期,華理士(William Wallace)醫師到中國梧州從事醫療宣教。當時,他是思達醫院的負責人,為了避免步兵不定時的攻擊,他要求醫院將他的醫療設備搬上駁船,成為往返河面的行動醫院,繼續救治民眾。

華理士醫師最喜愛的經文是腓立比書1章21節,在緊急危難的時刻,這段經文提醒他活著就當為主做工,倘若他死了,也有永遠與基督同在的應許。1951年,他遭到非法囚禁,在獄中過世,他的死體現了這節經文的意義。

保羅所寫的這節經文,反映了自己因為愛主,而願意全然獻上,這也是我們這些耶穌的追隨者當努力追求的。這種愛主的心能幫助我們為了耶穌,勇敢面對試煉甚或艱難危險。我們能如此獻上自己,乃源自於聖靈的幫助和弟兄姐妹的代禱(19節)。同時這節經文也是一個應許。我們即使必須在艱困的環境中順服主,繼續服事,請不要忘了這個應許:我們的生命和服事雖然在地上走到終點,但前方等著我們的,是與耶穌同在的永恆喜樂。

但願我們能在最艱難的時刻,立定心志今世與基督同行,並且定睛於上帝永遠同在的應許,讓我們能靠著上帝的愛,以生命和言行為別人帶來祝福。

— 紀藍迪

親愛的天父,求祢幫助我成為一個甘心服事的僕人,
剛強之時如此,軟弱之時亦然。


為上帝付出的犧牲,是展現主愛的好時機。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50章;希伯來書8章


靈命日糧 : 上帝的同在

讀經: 出埃及記3章7-12節


我必親自和你同去,使你得安息。-出埃及記33章14節


一位焦慮的父親和他十幾歲的兒子坐在一位巫師面前。巫師問說:「你兒子要去多遠的地方?」這位父親回答說:「他要去一個大城市,很久以後才會回來。」巫師把一個平安符(能帶來好運的護身符)交給孩子的父親,說:「不管他去哪裡,這個平安符都能保他平安。」

我就是那個兒子。但那位巫師和他的平安符對我毫無助益。我住在城市的那段時間認識了耶穌,就把那個平安符扔了,緊緊信靠基督。我確信生命中有了耶穌,上帝就必與我同在。

三十年後,我的父親也同樣相信了耶穌。有一天,在我們要將弟弟緊急送醫時,父親對我說:「我們先禱告,相信上帝的靈會與你們同行,並且會一直與你們同在!」我們早已經明白,上帝的同在和能力是我們唯一的保障。

摩西也有同樣的經歷。上帝雖賦予他一個艱鉅的任務,要帶領百姓脫離埃及的轄制,進入應許之地(出埃及記3章10節),但上帝也應許他:「我必與你同在。」(12節)

在我們人生的旅程也充滿各樣的挑戰,但上帝已應許要與我們同在。如同耶穌對祂的門徒說:「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28章20節)

— 戴勞倫

親愛的主,當人生的旅程看似漫長疲乏時,
求祢幫助我記得,祢正與我同行。


有耶穌同行,不論往何處去,都能一無所懼。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48-49章;希伯來書7章


靈命日糧 : 盡己所能

讀經: 腓立比書2章1-11節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立比書2章5節


高齡92歲的莫瑞.布加特(Morrie Boogaart)雖然臥病在床,仍不停地為密西根州無家可歸的街友編織帽子。據說,他在15年內編織了超過8,000頂帽子。莫瑞沒有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健康狀況和行動不便上,反倒是盡己所能,關心別人的需要。他表示這樣做不只讓他心情愉快,也賦予他一個使命。他說:「我會不停地織帽子,直到我回天家。」在2018年2月的一天他回天家了。雖然收到莫瑞手織帽子的人,大多不知道他的故事,也不曉得他織每一頂帽子要耗費多少心力。但莫瑞這份愛的行動,如今卻鼓舞了世界各地的人。

同樣地,我們也可以轉眼不看自己的困境,先人後己,效法那位滿有慈愛憐憫的救主耶穌基督(腓立比書2章1-5節)。祂是道成肉身、萬王之王的上帝,卻卑微地取了「奴僕的形像」(6-7節),獻上自己的生命成為最終的贖罪祭,代替我們被釘死在十字架上(8節)。耶穌為我們犧牲一切⋯⋯將榮耀歸與天父上帝(9-11節)。

我們身為耶穌的信徒,能以善行向人表達愛心和關懷是我們的殊榮。即使我們能付出的有限,依然能夠效法奴僕的心志。我們當積極把握每個機會,盡己所能地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一些改變。

— 鄧書琪

親愛的主,感謝祢提醒我們,
只要天天言行一致地愛人,便能帶來改變。


我們能效法基督的愛,盡己所能地服事人。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46-47章;希伯來書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