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父與子

讀經: 以弗所書4章31-32節


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瑪拉基書4章6節


我有一位好父親,而從各方面來看,我也是個盡責的兒子。但我們的關係並不親密,我從未向他傾吐心聲。

我父親很沉默,我也同樣寡言。我們經常並肩工作數小時,卻難得講一句話。他從來不問,我也從未告訴他,我最深的渴望與夢想、我的希望與害怕。

後來我終於從自己的沉默中醒悟過來。我開始有這樣的感受,可能是在大兒子出生的時候,也可能是因為兒子們接二連三出世,讓我有這種感覺。我但願自己能對父親敞開,做個更貼心的兒子。

在父親的喪禮上,我站在他的棺木旁邊,想到有許多事都應該告訴他,以及有許多事他本來可以告訴我。我試著釐清自己的情緒,妻子輕輕地說:「太遲了,是不是?」「沒錯。」我回應。

但有一件事實讓我感到欣慰,將來在天家我們再也不會有遺憾,因我們的眼淚在那裡都會被擦去(啟示錄21章4節)。

對相信耶穌的人來說,死亡並非情感的終點,而是永生的起點。在那裡,不再有誤會、關係得到恢復,並且愛要不斷地增長;在那裡,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瑪拉基書4章6節)。

— 羅大衛

天父,謝謝祢饒恕我,讓我與祢的關係得著修復。
在我正等待見祢面,得到完全的醫治時,
幫助我努力修復破碎的關係,並與親人的關係更親密。


現在就靠著上帝的愛與能力,增進和親人的關係。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43-45章;希伯來書5章


靈命日糧 : 對不起

讀經: 歌羅西書3章12-17節


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歌羅西書3章13節


在2005年,警官柯林捏造一份報告,導致麥齊入監服刑四年。麥齊發誓出獄後要找柯林算帳,好好修理他。後來麥齊雖洗清了罪名,但已失去了一切。而在這個時候,柯林被發現曾捏造許多報告,他丟了工作,並被關進監獄。但他們兩人在監獄裡的時候,都各自認識了耶穌。

在2015年,這兩個人發現他們竟在同一間福音機構工作。柯林回憶說:「當時我對麥齊說,我沒什麼好辯解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向你道歉。」而麥齊寬宏地饒恕他,說:「只要聽到你說對不起就夠了。」他們能重新和好,是因他們都經歷過上帝無比的愛與赦免。這位上帝如何饒恕了我們,祂也會幫助我們如何饒恕別人(歌羅西書3章13節)。

現在他們是好朋友。柯林說:「我們有共同的使命……要讓世人知道,如果你應向別人道歉,就當放下你的驕傲,真誠道歉。如果你記恨某人,就當除去苦毒,否則就像是自己喝了毒藥,卻希望對方能遭到毒害一樣。」

上帝呼召信徒和睦相處、彼此合一。倘若我們「與那人有嫌隙」,可把問題帶到上帝面前,祂會幫助我們重新和好(歌羅西書3章13-15節;腓立比書4章6-7節)。

— 柯愛莉

親愛的天父,當我們因為罪而哀傷地來到祢面前,
謝謝祢赦免我們。求祢幫助我們接受祢的赦免,
而且也能饒恕別人。


基督赦免我們,讓我們也能饒恕人。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40-42章;希伯來書4章


靈命日糧 : 陪兒拔牙記

讀經: 馬太福音26章36-39節


我父啊,倘若可行,求祢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馬太福音26章39節


我真沒想到,在牙醫診所竟能深刻體會天父的心情,但我確實經歷到了。那天,我陪10歲的兒子去看牙醫,他有顆尚未脫落的乳牙下面長出恆齒。除了把乳牙拔掉之外,別無他法。

兒子含淚求我說:「爸爸,沒別的方法了嗎?我們可以再等看看嗎?拜託啦!爸爸,我不想拔牙。」我幾乎心碎,但我還是對他說:「寶貝,這顆牙一定得拔掉,實在沒別的辦法。」牙醫在拔除那顆頑固的臼齒時,兒子鑽來扭去,我緊握著他的手,眼眶含淚。我無法挪去他的痛苦,只能陪他經歷整個過程。

那時,我想起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祈求天父改用別的方法。天父看著自己的愛子陷於極大的痛苦,相信祂必心如刀割!然而,除了十字架的死,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拯救祂的子民。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時會面臨無法避免且又痛苦的時刻,就像我兒子所經歷的一樣。但因耶穌藉著聖靈為我們所成就的一切,即使在我們最黑暗的時刻,慈愛的天父仍與我們同在(馬太福音28章20節)。

— 何安德

天父,謝謝祢如此愛我們,
縱使心碎仍差遣祢的愛子來拯救我們。
無論我們喜樂或痛苦,感謝祢總是扶持保守我們。


慈愛的天父應許永遠與我們同在,即使在我們最痛苦的時候也不離開。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37-39章;希伯來書3章


靈命日糧 : 智慧之源

讀經: 列王紀上3章16-28節


求祢賜我智慧,可以判斷祢的民,能辨別是非。-列王紀上3章9節


有位男士向法院提出訴訟,控告一位婦人偷走他的狗。在法庭上,婦人向法官辯稱這隻狗是她在某個地方買的,絕對不是那位男士的。於是,法官當庭將狗釋放,真正的主人立見分曉,因為那隻狗馬上搖著尾巴奔向那位男士!

在古以色列時期,所羅門王也必須審理一樁類似的案件,就是有兩名婦人都宣稱自己是一名男嬰的母親。所羅門聽了雙方的供詞後,叫人拿一把刀來,要將嬰兒劈成兩半。男嬰的母親馬上懇求所羅門,把嬰兒交給另一個婦人。她即使無法擁有自己的孩子,但仍選擇救他一命(列王紀上3章26節)。最後,所羅門便將嬰兒交給他真正的母親。

我們在面對事情的是非曲直的時候,需要靠智慧判斷。如果我們真的重視智慧,可以像所羅門一樣向上帝求智慧,讓我們能明辨是非(9節)。也許上帝會回應我們的請求,使我們不虞匱乏,又能讓別人得益處。或許祂也會幫助我們不再短視近利,而是看重長遠或永恆的益處,好讓我們能在生活上榮耀祂。

我們的上帝不僅是滿有智慧的法官,更是我們個人的參謀和顧問,祂樂意將屬天的智慧厚賜給我們(雅各書1章5節)。

— 史珍妮

上帝啊,我敬拜祢,因祢是真正的智慧之源。
求祢教我如何做抉擇,好讓祢的名得著榮耀。


你需要智慧嗎?敬畏上帝就能得著智慧。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34-36章;希伯來書2章


靈命日糧 : 仍然做王

讀經: 詩篇74篇4-8、12-23節


上帝啊,求祢起來,為自己伸訴。-詩篇74篇22節


在2017年4月的一個主日,埃及有兩處教堂遭到血洗。一則新聞報導稱這天為「數十年來,基督徒死傷最慘重的一天」。這兩起針對主日敬拜者所發動的恐怖攻擊,超出了我們的理解範圍,根本沒有文字可以形容在聖殿所發生的慘劇。然而,我們可以從其他受過同樣痛苦的人身上找到一些幫助。

當亞薩寫下詩篇74篇時,大多數耶路撒冷的居民已被擄掠或慘遭殺害。他傾洩心中的痛苦,描述聖殿被殘酷的侵略者摧毀,他對上帝說:「祢的敵人在祢會中吼叫;……他們用火焚燒祢的聖所,褻瀆祢名的居所,拆毀到地。」(4、7節)

然而,在艱困的環境中,詩人仍能堅定立穩,這也鼓勵我們可以像他那樣,決意地說:「上帝自古以來為我的王──在地上施行拯救」(12節)。這個真理使亞薩仍能讚美上帝的全能,即使那時百姓似乎尚未得救,他依然禱告說:「求祢顧念所立的約,……不要叫受欺壓的人蒙羞回去;要叫困苦窮乏的人讚美祢的名。」(20-21節)

縱然世界看似沒有公義和憐憫,但上帝的慈愛和大能卻從未縮減。願我們可以像亞薩那樣憑信心說:「上帝為我的王。」

— 葛庭墨

主啊,我們與詩人一同為祢名的榮耀懇切祈求。
求祢顯明祢的能力與憐憫,求祢為自己的名施行公義!


上帝會維護祂的聖名。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32-33章;希伯來書1章


靈命日糧 : 看看你的城市

讀經: 創世記12章1-3節


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世記12章3節


密西根州底特律市的一個城市發展集團,以「從我們的角度,看我們的城市」為標語,向人們展現城市未來發展的願景。然而,這個宣傳活動卻突然中斷,因為社區居民發現其中有一個盲點。在這個城市,絕大部分的人口和勞動力都是非洲裔美國人,但是出現在宣傳活動中的招牌、橫幅和廣告牌上的卻都是白種人。

與耶穌同時代的猶太人對未來的願景也有一個盲點。身為亞伯拉罕的後裔,他們自然只注重猶太人的未來。他們不能理解為何耶穌要關心撒馬利亞人和羅馬士兵,或是任何跟猶太人文化、血統、信仰不同的人。

我能理解底特律和耶路撒冷居民的盲點,就像我只看到那些跟我有類似人生經歷的人。然而,上帝卻能在我們的差異中實現祂的合一。或許你我都沒有意識到,我們都極其相似。

上帝揀選了沙漠中的游牧人亞伯蘭,將恩福帶給全世界的人(創世記12章1-3節);耶穌也深愛我們所不認識、不喜愛的人。如今,我們一起生活在上帝的憐憫與恩典之中,這位上帝能幫助我們像祂那樣地看待人、看待我們的城市,以及祂的國度。

— 狄馬汀

親愛的天父,求祢開我們的眼睛,
讓我們也關注,那些看似與我們不同其實相同的人。
求祢讓我們看見,自己是何等需要祢的幫助。


各國各族的人都與我們相差無幾。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30-31章;腓利門書


靈命日糧 : 擒拿狐狸

讀經: 雅歌2章14-17節


要給我們擒拿狐狸,就是毀壞葡萄園的小狐狸。-雅歌2章15節


當我跟一位住在海邊的朋友通電話時,從她那邊不時傳來海鷗的叫聲,令我欣羨不已。她卻回答說:「牠們真是煩人!」對她來說,這些海鷗是日常的禍害。對於住在倫敦的我來說,狐狸也是一樣討厭。我並不覺得狐狸可愛,因為牠們所到之處都留下臭味。

在舊約雅歌這本歌頌愛情的詩集中,也提到了狐狸。雅歌雖是描述丈夫與妻子之間的愛情,但有些聖經注釋家認為,這其實是反映上帝和祂子民的關係。新娘叮囑新郎要抓住小狐狸(2章15節),因那些偷吃葡萄的狐狸,可能會毀壞葡萄園。新娘對婚姻生活充滿期待,不希望任何有害的動物破壞她與新郎愛的盟約。

「狐狸」怎麼會破壞我們和上帝之間的關係呢?對我來說,這就像答應太多的請求和邀約,使自己忙得不可開交,以致煩躁不安。或是遇到情感上的衝突,讓自己陷入沮喪和惱怒。這些「孤狸」,無論是我開門讓牠進來的,或是牠趁隙而入的,只要我求上帝降低牠們對我的影響,就能感受到上帝的同在與帶領,我也能更信靠、更愛我的上帝。

那你呢?你會如何尋求上帝的幫助,好擺脫那些讓你遠離上帝的事物呢?

— 潘艾梅

天父,祢是全能且良善的,求祢保守我和祢的關係,
挪去一切會讓我遠離祢的事物。


上帝會保守我們和祂之間的關係。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27-29章;提多書3章


靈命日糧 : 愛心疲乏

讀經: 馬太福音9章35-38節


祂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馬太福音9章36節


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所寫的《安妮日記》聞名於世,日記描述她跟家人在二戰期間躲藏兩年的生活點滴。後來,她被關進納粹集中營,與她同在一起的人說:「她從未停止為人流淚!」對所有認識她的人來說,有她在身邊就是一個祝福。因此,有位學者認為,安妮始終未曾「愛心疲乏」,意即她對人沒有失去憐憫的心。

活在痛苦破碎的世界中,會讓人失去憐憫的心。連最有愛心的人也會因太多的苦難而麻木不仁,但耶穌卻並非如此。馬太福音9章35-36節說:「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祂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

這世界的苦難不僅限於身體上的痛苦,還包含心靈的傷害。耶穌為了這些需要來到世上,祂也要求信徒與祂同工(37-38節)。祂祈求天父興起更多人,來回應我們周遭人的需要,關心那些孤獨、生病和陷在罪中的人們。願上帝賜給我們一顆像耶穌一樣憐憫人的心,我們也可倚靠聖靈的能力,向那些受苦的人表達耶穌的憐憫與關懷。

— 柯貝爾

天父,求祢赦免我漠視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求聖靈加添我力量,使我能按著祢的指引與供應,
來幫助身邊的人。


在充滿痛苦的世界裡,我們可向人展現耶穌的憐憫。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24-26章;提多書2章


靈命日糧 : 黑暗中的盼望

讀經: 耶利米書31章16-26節


疲倦的人,我必使他振作;愁苦的人,我必使他滿足。-耶利米書31章25節,新譯本


傳說屈原是戰國時期(公元前475-246年)一位有智慧且愛國的官員。據說他曾多次力勸楚王,秦國的威脅足以令楚國亡國,但楚王拒絕接受他的勸告,甚至還將屈原流放偏遠地區。最後,當屈原知道秦國果然攻陷了他所愛的祖國之後,他在痛苦絕望的情況下,投河自盡了。

屈原與先知耶利米的遭遇其實有一些相似之處。耶利米和屈原一樣,所服侍的君王藐視他的勸諫,結果國家遭到敵人的蹂躪和摧殘。然而,屈原在絕望中選擇放棄,但耶利米卻找到了真正的盼望。為何兩者如此截然不同呢?

因為耶利米認識上帝,知道唯有祂才能給我們真正的盼望。上帝已應許祂的先知說:「你末後必有指望,你的兒女必回到自己的境界」(耶利米書31章17節)。耶路撒冷雖在公元前586年被拆毀,但後來卻得以重建(參閱尼希米記6章15節)。

有時候,我們會來到一個令人看似無望的境況,例如:一份不樂觀的醫療報告、突然失業,或是家庭遭逢巨變。縱使人生的境遇會把我們擊倒,我們仍然可以仰望坐在寶座上的上帝!我們一生的年日都在祂手中,祂眷顧我們。

— 謝葆芳

主啊,求祢使我充滿盼望,
並讓我看到所有的事都會在祢所定的時間,
按祢的旨意成為美好。


世人都盼望好日子,但唯有上帝給我們的盼望才是最好的。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22-23章;提多書1章


靈命日糧 : 求同存異

讀經: 羅馬書14章1-13節


所以,我們務要追求和睦的事與彼此建立德行的事。-羅馬書14章19節


我記得父親曾經說過,對聖經持有不同見解的爭論,總是無止無休,難以平息。相比之下,他也記得當雙方能求同存異的美好。

但在有利害關係的事情上,我們是否真的可以忽視無法解決的分歧呢?這正是使徒保羅在羅馬書中所解答的一個問題。當時這些信徒正陷入社會、政治和宗教的衝突中,保羅寫信提醒他們,即使大家的觀點南轅北轍,也要努力找到共同點(14章5-6節)。

根據保羅的教導,求同存異的方法,就是我們都當謹記,將來我們每個人都要向上帝交帳,我們不僅要為自己所做的批評負責,也要為自己如何對待彼此的差異而受審判(10節)。

事實上,意見相左或有衝突的情況也提醒了我們,有些事比堅持自己的想法還重要,甚至比我們如何闡釋聖經更為重要。將來有一天,我們都要向上帝陳明,我們是否彼此相愛,甚至是否愛我們的仇敵,如同基督愛我們一樣。

現在回想起來,我記得父親總是說,不僅要求同存異,更美好的是,在彼此相愛和互相尊重中求同存異。

— 狄馬汀

天父啊,在這世上我們難免會遭人反對,
求祢讓我們能以耐心和愛心,
包容那些不認同我們的人。


在愛中求同存異。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20-21章;提摩太後書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