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時時感恩

讀經: 民數記11章1-11節


把海中所有的魚都聚了來,就夠他們吃嗎?-民數記11章22節


多年來,我由於飽受慢性疼痛的折騰,再加上活動能力大受限制,最後挫敗感終於將我徹底壓垮。因心中諸多不滿,我變得挑剔苛刻,不懂得感恩。我開始抱怨丈夫未能好好照顧我,也對他打掃房子的方式很不滿意。儘管我知道他有最精湛的廚藝,但我仍抱怨膳食單調乏味。甚至當他坦言,我的怨言傷害了他,我還很氣憤,覺得他根本不明白我有多痛苦。最後,上帝讓我看見自己的過錯,於是我請求丈夫和上帝的饒恕。

當我們渴盼情況能有所改變時,很可能會心生怨懟,甚至會以自我為中心,導致關係破裂。以色列人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他們似乎從不知足,對上帝的供應總是抱怨連連(出埃及記17章1-3節)。縱然上帝在曠野眷顧祂的子民,從天降下糧食給他們(16章4節),他們卻開始貪求其他的食物(民數記11章4節)。他們沒有為著上帝每日信實慈愛的供應而感恩,反而苛求更多、更好和不同的食物,或是以前曾吃過的東西(4-6節),因此他們頻頻向摩西大發怨言(10-14節)。

相信上帝的美善和信實,能幫助我們時時感恩。今天,讓我們來感謝上帝,因祂以各樣的方式看顧我們!

— 鄧書琪

主啊,求祢讓我們能因感恩得享滿足的甜蜜,
以克服種種不滿的情緒。


感恩的讚美討上帝喜悅,也使我們心得滿足。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18-19章;提摩太後書3章


靈命日糧 : 憑祢意行

讀經: 路加福音22章39-46節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箴言3章5節


卡米及茱莉八歲的女兒荔瑪確診罹患罕見的白血病,令他們陷入絕望。白血病甚至引發腦膜炎及中風,使荔瑪陷入昏迷。醫療團隊告訴卡米及茱莉,可以開始準備荔瑪的喪禮,因為荔瑪的存活率還不到百分之一。

卡米及茱莉禁食禱告,祈求奇蹟出現。卡米說:「我們禱告時,要信靠上帝,無論結果如何。就像耶穌禱告說,父啊!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祢的意思。」但茱莉也坦言:「但我很希望上帝會醫治她!」而卡米的回應是:「是的,我們可以祈求。但若上帝沒應允,我們也願順服,那就能尊榮上帝的名,因這也是耶穌所做的。」

耶穌在被釘十字架之前,祂禱告說:「父啊!祢若願意,就把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祢的意思」(路加福音22章42節)。耶穌祈求「把這杯撤去」,其實是求天父不要讓祂釘十字架,但祂因愛天父而願意順服。

要順服上帝,憑祂的意思而行,其實並不容易,因為在急難的時刻,我們有時很難明瞭祂的智慧。但上帝以奇妙的方式回應卡米及茱莉的禱告,荔瑪如今已經是15歲的健康少女。

耶穌瞭解所有的苦楚。雖然祂為了我們而禱告未蒙應允,但祂讓我們看到如何在每個困境中信靠上帝。

— 龐雅各

天父啊,我盼望將自己全然獻給祢。我信靠祢
那永不止息的愛,今日我願獻上自己成為祢的僕人。


上帝配得我們全然的擺上和讚美。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15-17章;提摩太後書2章


靈命日糧 : 意外的善舉

讀經: 以弗所書2章1-10節


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以弗所書2章10節


我的朋友在超市排隊付款時,沒想到排在她前面的男士轉過身來,給了她一張10英鎊(14美元)的優惠券。她原本就因為睡得不好而比較情緒化,這位男士善良的舉動馬上讓她感動流淚。但一會兒,她又嘲笑自己竟會因此喜極而泣。這位男士意外的仁慈之舉,令我朋友深受感動,讓她在情緒低潮時得著希望。她感謝上帝,透過別人讓她感受到上帝的美善。

在使徒保羅寫給以弗所這些外邦信徒的書信中,其中一個主題就是給予。保羅說他們是因恩典而得救,呼籲他們離棄以往的生活方式,活出新的生命。保羅更進一步闡明,救贖的恩典會使我們渴望「行善」,因我們是按上帝的形象所造,「是祂的工作」(2章10節)。就如超市裡那位男士一樣,我們也可以藉由每日的行為傳揚上帝的愛。

當然,我們與人分享上帝的恩典時不一定要給予物資,我們可以採用其他的方式展現祂的愛,例如:花時間聆聽別人的傾訴;問候那些提供服務的人員;停下腳步去幫助有需要的人。當我們給予他人,就會得著喜樂作為回報(使徒行傳20章35節)。

— 潘艾梅

親愛的天父,祢按照祢的形象創造我們,
我們歡欣喜樂,因我們能與人分享祢的愛與生命。
求祢幫助我們,今天就能把握機會與人分享。


我們從上帝所得的一切,都當與人分享。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12-14章;提摩太後書1章


靈命日糧 : 偉大的頂峰

讀經: 約翰一書4章14-21節


父差子作世人的救主。-約翰一書4章14節


父母親曾教導我喜愛各類型的音樂,不管鄉村歌曲或古典音樂我都學習欣賞。因此當我有機會到俄羅斯著名的音樂廳,欣賞莫斯科國家交響樂團的演奏時,我不禁萬分激動。樂團指揮帶領樂團演奏柴可夫斯基的名曲,聲量漸次加強,最後達到令人蕩氣迴腸的音樂頂峰。在這美妙的時刻,聽眾都站起來熱烈鼓掌。

聖經的記載也可說是漸次加強,邁向人類歷史的頂峰: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和死而復活。亞當與夏娃在伊甸園裡犯罪之後,上帝應許會差派一位拯救者(創世記3章15節),接著這個主題在整本舊約不斷地推進,無論是逾越節的羔羊(出埃及記12章21節)、眾先知的盼望(彼得前書1章10節),以及上帝子民的期盼,都是呼應這個應許。

約翰一書4章14節印證了上帝的應許沒有落空:「父差子作世人的救主,這是我們所看見且作見證的。」如何印證?當耶穌死而復活,使我們罪得赦免,且恢復我們與創造主的關係,上帝要拯救這個破碎世界的應許便應驗了。有一日,耶穌會再來,恢復祂的整個創造。

當我們回想上帝的兒子為你我所作的事時,就應當歡慶祂拯救了你我以及這個世界,耶穌是上帝恩典的頂峰!

— 柯貝爾

天父,祢的愛子影響了全世界。祂來到世上拯救我,
並要再來恢復祢的世界,為此我獻上感恩。


同來歡慶耶穌這寶貴的禮物!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9-11章;提摩太前書6章


靈命日糧 : 哪裡有平安?

讀經: 耶利米書8章8-15節


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上帝相和。-羅馬書5章1節


在1984年,記者問提倡和平的歌手巴布.狄倫說:「你仍然盼望和平嗎?」他回答說:「絕不會有和平。」他的回應雖招來批評,但不可否認,至今世上仍無和平。

約在主前600年,許多先知都預言平安,唯有耶利米這位上帝的先知提醒百姓,因上帝曾說:「你們當聽從我的話,我就作你們的上帝,你們也作我的子民」(耶利米書7章23節)。然而百姓卻一再漠視上帝和祂的命令,假先知說:「平安了!平安了!」(8章11節)但耶利米預言災禍將至,而耶路撒冷果然在主前586年被攻破淪陷。

世上少有和平。但我們在耶利米書可怕的預言中,看見持續愛我們的上帝,祂對悖逆的百姓說:「我以永遠的愛愛你,……我要再建立你。」(31章3-4節)

上帝滿有慈愛與和平。但因為我們對祂的悖逆,使罪毀壞了世界的和平,奪取了我們內心的平安。耶穌降世使我們與上帝和好,讓我們的內心得到平安。使徒保羅寫道:「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上帝相和」(羅馬書5章1節)。在聖經許多充滿盼望的信息中,這節經文更是帶給我們極大的盼望。

不論我們是生活在武裝衝突區,或是居住在毫無一絲硝煙的和平社區,基督都邀請我們與祂和好,得到祂的平安。

— 葛庭墨


唯有上帝才能賜給我們真正的滿足和平安。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6-8章;提摩太前書5章


靈命日糧 : 不被轄制

讀經: 使徒行傳2章22-36節


[耶穌]原不能被死拘禁。-使徒行傳2章24節


凱特琳在墨西哥灣和朋友們一起游泳的時候,遭到鯊魚襲擊,一隻鯊魚咬住她的腿拖入水下。凱特琳奮力反抗,向鯊魚的鼻子揮了一拳,鯊魚才鬆開嘴,悻悻然地游走。凱特琳雖然遍體鱗傷,縫了一百多針,但她終究脫離了鯊魚的血盆大口,免於死亡。

這件事使我想到,耶穌已戰勝了死亡,跟隨祂的人不必再受死亡的威脅和轄制。彼得說:「[耶穌]原不能被死拘禁。」(使徒行傳2章24節)

這些話,彼得是對耶路撒冷的群眾說的。他們當中有許多人可能曾譴責耶穌,喊著:「把祂釘十字架!」(馬太福音27章22節)因著他們的要求,羅馬士兵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直到他們確定祂已經死了為止。耶穌的身體在墳墓裡安放了三天,上帝便使祂從死裡復活。耶穌復活之後,彼得和其他人曾與耶穌談話、吃飯。過了四十天,他們看著祂升天(使徒行傳1章9節)。

耶穌受死的時候,肉體上和精神上都承受著極大的痛苦,但上帝的大能戰勝了死亡。因此,藉著耶穌的死和復活,死亡或其他各樣的權勢再也不能轄制我們。有一天,所有的信徒都將經歷永恆的生命,並在上帝面前得以完全。我們定睛這樣的未來,能使我們今日得以自由。

— 史珍妮

親愛的耶穌,祢戰勝死亡,使我得著盼望!
我讚美祢,因祢從死裡復活,使我得著永生。


死亡的權勢遠不及上帝的大能。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3-5章;提摩太前書4章


靈命日糧 : 選擇道路

讀經: 馬太福音7章13-14節


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馬太福音7章14節


我有一張美麗的秋景照片。照片中的年輕人騎著馬,在科羅拉多山中的分叉路口,思量著該走哪條路。這讓我想起,美國詩人羅伯特.佛洛斯特的《未擇之路》這首詩。詩中他正考慮該如何選擇眼前的兩條路,雖然這兩條路都很吸引人,但他知道自己不會再回到這裡,因此他必須做出選擇。他寫道:「樹林裡有兩條岔路,而我,我選擇那較少人走過的路,這讓一切都截然不同了。」

在登山寶訓中(馬太福音5-7章),耶穌告訴祂的聽眾:「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7章13-14節)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也常常要選擇走哪一條路。很多路徑似乎都有美好的前景,但只有一條路是得到生命的道路。耶穌呼召我們走的那條路,是成為祂的門徒並遵行上帝的話語,是要跟隨祂,而非跟隨大眾。

當我們不知如何選擇前面的道路時,願上帝賜給我們智慧和勇氣去遵行祂的道,也就是生命之道。屆時,我們自己和我們所愛的人都會截然不同了!

— 麥大衛

主啊,讓我們在今天的生活中,
看見那使我們得生命的窄路,並有勇氣走這條路。


選擇與耶穌同走那生命之道。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1-2章;提摩太前書3章


靈命日糧 : 南瓜裡的寶貝

讀經: 哥林多後書4章7-18節


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上帝,不是出於我們。-哥林多後書4章7節


初為人母,我認真記錄女兒周歲前的點點滴滴。每個月都為她拍照,看著她成長和改變。我最喜歡的一張照片,是她開心地坐在中空的大南瓜裡,那是我跟附近農家買來的。我滿心喜悅地看她穩坐在超級大的南瓜裡,南瓜數週後枯萎了,但女兒仍繼續茁壯成長。

保羅告訴我們耶穌是誰,他闡述這個真理的方式讓我想起這張照片。他將我們心中對耶穌的認識,比擬為寶貝藏在瓦器裡。謹記耶穌為你我所成就的一切,可以使我們得著勇氣和能力,忍受各樣的艱難,即使「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哥林多後書4章8節)。由於我們的生命中有上帝的能力,縱然我們被「打倒了,卻不至死亡」,反倒顯明了耶穌的生命(9節)。

如同那個枯萎的南瓜,我們會因試煉感到困倦和憂懼。我們雖面對挑戰,但因耶穌住在心中而喜樂不斷加添。我們對耶穌的認識就是你我這脆弱瓦器裡的寶貝,祂的能力正在我們的生命中動工。我們無論面對何種艱鉅的困境,因祂的能力在我們裡面動工,生命將茁壯成長。

— 洪可婷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將真理放在我的心裡和生命當中,
求祢幫助我倚靠祢的能力面對各樣挑戰,
讓人們從我的生命看見祢的工作,並來認識祢。


上帝的能力正在你我心中動工。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65-66章;提摩太前書2章


靈命日糧 : 真面目

讀經: 提摩太前書1章12-17節


我感謝那給我力量的我們主基督耶穌,因祂以我有忠心,派我服事祂。-提摩太前書1章12節


多年來,我常因過去不敬虔的生活而感到自卑和羞愧,這對我的生活造成許多負面影響。我常擔心萬一過去的事被人發現該怎麼辦?雖然上帝賜我勇氣,邀請一位事工領袖來家裡吃午餐,但我仍害怕別人怎麼看我,想呈現美好的一面。我把屋子打掃得一塵不染,精心烹調三道菜,穿上最好的牛仔褲和襯衫。

這時前院的灑水器開始噴水,我衝上去想關緊噴嘴,哇!一道水柱將我淋得全身濕透。我帶著半濕的頭髮,糊了的妝容,換上休閒褲和T恤⋯⋯這時門鈴響了!我沮喪地向客人坦承自己的心結。這位事工領袖安慰我,她也常因以前的過犯所產生的罪疚而恐懼不安。我們一起禱告之後,她提醒我上帝的僕人都不完美,她歡迎我加入她的事奉團隊。

使徒保羅得著在基督裡的新生命後,他不否認過去的錯誤,也不因此而停止服事上帝(提摩太前書1章12-14節)。因保羅知道耶穌藉著十字架的大工,拯救和改變他這個罪魁。所以,保羅歌頌上帝,並鼓勵人尊榮、順服上帝(15-17節)。

當我們接受上帝的恩典和赦免時,就不受過去的一切所轄制。你我雖不完美卻仍蒙上帝所愛,我們靠著上帝的恩賜服事人,就無需為自己的真面目而羞慚。

— 鄧書琪

主啊,感謝祢除去我們的羞愧和焦慮,
讓我們來服事祢,無論我們過去的景況如何。


上帝接納我們的不完美,並在我們的服事中改變我們。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62-64章;提摩太前書1章


靈命日糧 : 永遠接納

讀經: 路加福音19章1-10節


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加福音19章10節


安琪在菁英小學努力求學多年,然而幾經掙扎,學業仍然跟不上學校的水平,後來她只好轉到了「普通」小學。在新加坡這個競爭激烈的教育環境中,進入「好」學校,意謂有更好的前景。所以,許多人都會認為安琪的轉校意味著失敗。

安琪的父母悵然若失,她也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但進入新學校不久,這位九歲的女孩就體會了與普通的學生一起上課的樂趣。她說:「媽媽,我喜歡這裡,我有很多朋友了!」她在這裡終於被接納了。

這讓我想起,耶穌主動說要到稅吏撒該家作客時,撒該會是何等歡欣(路加福音19章5節)。有些人覺得自己有罪不配得蒙恩典,但基督卻樂意與這樣的人共進晚餐(10節)。耶穌認識我們原本的樣子,但祂仍愛我們,祂應許藉由祂的受死和復活,要賜給你我完美的新生命。唯獨藉由祂的恩典,我們才得以完全。

我覺得自己在屬靈的道路上也常常有掙扎,因為我的生命一直達不到上帝完美的標準。但令人欣慰的是,上帝仍然接納我們,因為聖靈正不斷地塑造我們,使你我更像耶穌。

— 許文榮

天父,感謝祢,因祢愛我、接納我,
更藉祢愛子的犧牲使我完全。
求祢教導我順服聖靈的引導,日日得更新。


我們雖不完全,卻蒙主所愛。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59-61章;帖撒羅尼迦後書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