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付出時間

讀經: 路加福音19章1-10節


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路加福音19章5節


利瑪是一位剛移居美國的敘利亞婦女,她正試著以手勢及有限的英語,向她的家教解釋自己為何傷心難過。她端出一盤精心製作的中東肉餡餅,眼淚從她臉頰潸然滴下。她說:「一個人。」她先指向門口,接著又指向客廳,再指回門口,嘴裡發出嗖嗖的聲音。這位家教把她表達的意思拼湊起來,才知道原來有好些鄰近教會的弟兄姐妹,說好要帶些禮物來探訪利瑪和她的家人。但結果只來了一個人,而那人匆忙擱下一箱東西之後,就飛快地趕去處理別的事務。然而,利瑪與她的家人正覺得孤單無助,他們渴望能接觸人群,並與新朋友分享他們的中東肉餡餅。

為人們付出時間,正是耶穌所做的。祂出席餐宴、教導群眾,並付出時間與人個別交談。祂甚至主動去別人家做客。稅吏撒該為要看見耶穌而爬到樹上,當耶穌抬頭看見他時,便對他說:「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路加福音19章1-9節)。於是,撒該的生命被改變,從此不再一樣。

我們常因一些責任的纏累,不能全心付出我們的時間。但當我們為人付出的時候,就享有美好的特權能與人相聚,並看見主正透過我們動工。

— 施安妮

曾有人如何為你付出他們的時間呢?
這週你將如何向人展現耶穌的愛?


或許你的時間就是給予他人最好的禮物。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下15-16章;約翰福音3章1-18節


靈命日糧 : 痛苦中的平安

讀經: 詩篇3篇


我躺下睡覺,我醒著,耶和華都保佑我。-詩篇3篇5節


在我學習倚靠上帝忍受身體的長期疼痛時,小小的挫折都會讓我感覺有如強敵重擊。有時是右邊被刺一下,有時是從背面被猛推一把,或一拳正中鼻心。每逢這些時刻,我的力量消退,又無法立即得到解脫,逃走躲開似乎是個好主意。但我無法躲避身上的疼痛,也不能改變我的處境,更不能無視我心中的情緒,只好慢慢學習倚靠上帝,讓祂帶領我度過。

當我需要鼓勵、安慰與勇氣時,我會以禱告的心仔細閱讀詩人所寫的詩篇,他們誠實地將自己的情況帶到上帝面前。我最喜歡的其中一篇詩篇,是大衛王逃避他兒子押沙龍時所作的詩。那時,押沙龍想取大衛的性命、奪取他的王位。雖然大衛哀嘆自己痛苦的景況(詩篇3篇1-2節),但他仍信靠上帝的保守,期盼上帝回應他的禱告(3-4節)。大衛並沒有因憂慮或害怕可能發生的事而寢食難安,因為他相信上帝會扶持和搭救他(5-8節)。

身體或情緒上的痛苦,往往就像凶猛的敵人。當我們疲憊不堪,又不知這樣的痛苦何時才能結束,或許會忍不住想放棄,或希望能夠逃脫。但就像大衛一樣,我們也可以學習相信上帝會扶持我們,並幫助我們在祂永遠和慈愛的同在中得享安歇。

— 鄧書琪

感謝主,讓我們在祢永遠同在的平安中得享安歇,
並讓我們知道祢早已贏得勝利。


上帝會賜下平安,並扶持帶領我們經過每個試煉。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下13-14章;約翰福音2章


靈命日糧 : 遼闊之地

讀經: 以賽亞書33章17-22節


你的眼必見王的榮美,必見遼闊之地。-以賽亞書33章17節


賈艾梅(Amy Carmichael,1867-1951年)以營救印度孤女並讓她們展開新的生活而知名。在這項讓她精疲力盡的事工中,也有她所說的「異象時刻」。在她的一本著作中曾經提到:「在忙碌不堪的一天當中,上帝卻讓我們能瞥見祂所應許的『遼闊之地』,扣住了我們的心弦,使我們為之駐足。」

先知以賽亞說到,那些悖逆上帝的子民有一天會回轉歸向祂,正如他說:「你的眼必見王的榮美,必見遼闊之地」(以賽亞書33章17節)。看見這片「遼闊之地」,就是指眼光超越現今的境況和條件,舉目向上,獲得永恒的視角。在困境中,上帝使我們能從祂的觀點來看我們的生命,且重獲盼望。「因為耶和華是審判我們的,耶和華是給我們設律法的,耶和華是我們的王,祂必拯救我們」(22節)。

每一天,我們都能選擇要灰心低頭向下看,或要舉目看那「遼闊之地」,仰望那位威嚴的全能主(21節)。

賈艾梅在印度付出了超過半世紀的歲月,幫助急待救援的年輕婦女。她是如何辦到的?每一日她都定睛仰望耶穌,並讓耶穌看顧她的生命。我們也可以如此。

— 麥大衛

主啊,求祢讓我們今日能不看令人灰心的景況,
而是看見祢是榮耀的主,就因此得著平安。


當定睛仰望耶穌。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下10-12章;約翰福音1章29-51節


靈命日糧 : 無可回頭

讀經: 雅各書3章1-12節


舌頭就是火,在我們百體中,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污穢全身。-雅各書3章6節


越過盧比孔河不只是指渡河到對岸。古羅馬帝國的法律規定,將領不能率領武裝部隊進入羅馬。所以,在公元前49年,當凱撒帶領他麾下的第13軍團,越過盧比孔河進入義大利時,就是叛變行為。凱撒所做的決定造成無可挽回的影響,以致羅馬在他奪取統治權之前,歷經好幾年的內戰。直至今日,「越過盧比孔河」仍用來隱喻「逾越界限,無可回頭」。

有時,我們說出口的言語,也可能會逾越人際關係的盧比孔河。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說出口的言語可能讓人得幫助與安慰,也可能讓人受傷,有如凱撒向羅馬進軍那般,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雅各描繪了一幅關於言語的圖像,他說:「舌頭就是火,在我們百體中,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污穢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並且是從地獄裡點著的。」(雅各書3章6節)

若我們覺得自己跨越了別人的盧比孔河,就應該請求對方的原諒,以及上帝的赦免(馬太福音5章23-24節;約翰一書1章9節)。但防範勝於治療,更好的方法是,每日倚靠上帝的靈,並且聽取保羅的建議:「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歌羅西書4章6節),好讓我們的言語不僅能榮耀主,還能鼓舞和激勵身邊的人。

— 柯貝爾

主啊,求祢今天保守我的心與我口中的言語。
願我只說合祢心意,又能帶給人激勵與安慰的話語。


當言語變為武器,很快就會傷害我們的人際關係。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下7-9章;約翰福音1章1-28節


靈命日糧 : 回應呼召

讀經: 出埃及記3章7-14節


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祂。-馬太福音4章20節


在2015年8月,我正準備進入一所離家幾個小時車程的大學就讀,我知道自己畢業後或許也不會搬回來了。頓時,萬千思緒浮現腦海:我怎麼可以離開家鄉,離開家人和教會呢?如果上帝呼召我去另一個州或別的國家,那該怎麼辦?

當上帝呼召摩西去見法老,將祂的百姓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時(出埃及記3章10節),摩西感到害怕,我也像他一樣,因我不想離開自己的舒適圈。沒錯,摩西後來順服且跟從了上帝,但剛開始時,他反問上帝,也要求上帝差派其他的人去(11-13節,4章13節)。

摩西的例子讓我們看到,當我們清楚上帝的呼召時,就不該質疑,而是致力效法門徒的回應。當耶穌呼召門徒時,他們便捨下一切跟從了祂(馬太福音4章20-22節;路加福音5章28節)。恐懼是人的天性,但我們可以相信上帝的計畫。

離開溫暖的家對我來說很不容易。但當我不斷地尋求上帝,祂便為我開路,讓我確信自己正走在祂指引的道路上。

當上帝指引我們離開自己的舒適圈,我們可以選擇像摩西一樣勉強地回應呼召,或像門徒一樣,不論耶穌往何處去,他們都甘心樂意地跟隨。有時,這表示我們可能會遠離舒適的生活。但無論多困難,跟隨耶穌永遠是值得的。

— 施竹俐

親愛的主,無論祢領我往何處去,
求祢幫助我能甘心跟從祢。


我們蒙召,不求舒適。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下4-6章;路加福音24章36-53節


靈命日糧 : 上帝的指紋

讀經: 以弗所書2章1-10節


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上帝所預備叫我們行的。-以弗所書2章10節


菈格.史提芬斯(Lygon Stevens)喜歡和哥哥尼克(Nick)一起登山。他們都是登山老手,也曾一同登上北美最高峰麥金利山(德納利山)。然而,2008年1月,他們在科羅拉多州的山上遇上一場雪崩,尼克受了傷,而年僅20歲的菈格則不幸罹難。後來,尼克在妹妹的一個背包中發現她的札記,其中的內容讓他深得安慰。菈格在札記中寫下了她的反思、禱告和對上帝的讚美,其中她寫道:「我是一件有上帝簽名的藝術品,但尚未完工,其實祂只是剛開始動工……我身上有上帝的指紋。這世上絕不會有人和我一樣……而我這一生將有別人無法勝任的任務。」

雖然,菈格已不在人世,但她的生命故事和她留下的札記,仍讓許多人得著鼓舞和激勵。

我們都是按上帝的形象所造(創世記1章26節),所以每個人都是「有上帝簽名的藝術品」。如同使徒保羅所說:「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上帝所預備叫我們行的。」(以弗所書2章10節)

讚美上帝,因祂以自己的方式和時間,使用我們每一個人,成為別人的幫助。

— 費丹尼

親愛的主,祢要如何使用我呢?
我願意遵從,為祢所用。


每個人都是上帝愛的獨特設計。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下1-3章;路加福音24章1-35節


靈命日糧 : 應許的確據

讀經: 約翰福音15章5-8節


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約翰福音15章7節


我朋友小的時候,她的哥哥也還是小孩子,但他再三向我朋友保證,只要她願意「相信」,一把打開的雨傘就足以撐起她的重量。所以她就「憑信心」從穀倉的屋頂上跳下來,結果不但摔得不醒人事,還有輕微的腦震盪。

凡是上帝所應許的,祂一定會成就。然而,當我們要求上帝實現應許時,就必須先確定上帝的話的確是這麼說。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肯定上帝必會按祂所應許的來成就。信心必須建立在上帝清楚且毫無疑義的應許上,這樣的信心才有力量,否則就不過是妄求而已。

舉例來說,上帝應許我們:「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約翰福音15章7-8節)。這段經文並不是指上帝會應允我們所有的祈求,而是每當我們努力追求聖潔公義,即渴慕保羅所說的「聖靈的果子」(加拉太書5章22-23節),祂會樂意賜給我們。若我們渴望成為聖潔,並向上帝祈求,祂也會幫助我們。屬靈生命的成長和人的成長一樣都需要時間,必須循序漸進。我們別輕言放棄,只要不斷向上帝祈求成聖,祂就會按著預定的時間為我們成就。因為凡出於上帝的應許,就絕不落空!

— 羅大衛

親愛的主,感謝祢將許多應許都明載於聖經內,
也感謝祢差遣聖靈,使我們能夠明瞭領悟。


我們的上帝一諾千金。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21-22章;路加福音23章26-56節


靈命日糧 : 反覆思想

讀經: 申命記6章1-9節


也要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申命記6章8節


每天送女兒上學後,我都必須走1.5公里的路程回家,只要我願意,這就成為我背誦聖經中一些經節的好時機。我發現在那段時間內所背誦的聖經節,常常在當天會再度浮現心中,帶給我安慰和智慧。

摩西在裝備以色列民進入應許之地的時候,他要百姓謹守遵行上帝的誡命和律例(申命記6章1-2節)。摩西希望以色列民興盛,便吩咐他們將這些誡命和律例謹記在心,並要與他們的兒女一起談論(6-7節),甚至要將這些話繫在手上、戴在額上(8節)。摩西不希望以色列民忘記上帝的吩咐,而是盼望他們能成為敬畏上帝的百姓,並得享上帝所賜的福。

今天我們應如何思索上帝的話呢?或許我們可以寫下一節經文,每當洗手或喝水小憩時,就拿起來讀一讀,並放在心裡反覆思想。或在睡前細細思想一小段的經文,作為一天的結束。或者也可以用其他許多方法,幫助我們將上帝的話牢記在心!

— 潘艾梅

親愛的主上帝,感謝祢將聖經賜給我們,
成為我們生命的泉源。
幫助我們能日日研讀,咀嚼思想,消化領受。


讓自己沉浸在上帝的話語中。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19-20章;路加福音23章1-25節


靈命日糧 : 創世以前

讀經: 馬太福音3章13-17節


創立世界以前,祢已經愛我了。-約翰福音17章24節


每當我在兒童主日學談到上帝永恆的本質時,總有幾個特別喜歡思考的學生會問道:「如果上帝沒有開始和結束,而且永遠存在,那麼祂在創造我們之前,都在做些什麼呢?祂怎麼運用時間呢?」我通常會回答說這是個奧祕。但最近我發現,其實聖經已經為這個問題提供了答案。

在約翰福音17章,當耶穌向天父禱告時,祂說:「父啊,……創立世界以前,祢已經愛我了」(24節)。這是上帝藉著耶穌向我們顯明:在上帝創造這個世界之前,上帝這位三一真神的三個位格已經存在了,聖父、聖子和聖靈彼此相愛。當耶穌接受洗禮時,上帝差派祂的靈如同鴿子,並且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馬太福音3章17節)。我們可以說上帝身分中最根本的層面,就是這顯露的、賜生命的愛。

這個關於上帝的真理,是多麼奇妙又讓人興奮啊!透過三位一體聖父、聖子、聖靈彼此流露的愛,正是認識上帝本質的關鍵。上帝在創始之前做些什麼呢?祂一直在愛,因為祂就是愛(約翰一書4章8節)。

— 畢愛敏

上帝,感謝祢那滿溢、捨己無私的愛。


上帝就是愛且樂意與人親近,我們這些按祂形象所造的人也當如此。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16-18章;路加福音22章47-71節


靈命日糧 : 改變視角

讀經: 詩篇73篇12-28節


我就看為煩惱;直到我進了上帝的聖所。-詩篇73篇16-17節,-新譯本


我的家鄉經歷了三十年來最嚴峻的冬天。我在寒風中花了好幾個鐘頭剷除厚厚的積雪,以致肌肉痠痛不已。然而,這一切好像白費工夫。我進到屋內,疲憊地脫下靴子時,一陣溫暖迎面而來,孩子們也圍繞在火爐旁。當我從溫暖的家中望向窗外時,我對寒冬的視角完全改觀。我看見的不再是有更多的事情要做,乃是銀妝素裹的樹木,以及一片被白雪覆蓋的純白冬景。

當我讀到詩人亞薩所寫的詩篇73篇,我看到他也經歷了類似但更強烈的轉變。一開始,他為世界看似不公、惡人看似享福而哀歎。他甚至懷疑過敬虔的生活,為別人的益處而生活是否有價值(13節)。但當亞薩進入上帝的聖所時,他的視角就改變了(16-17節):他想起上帝會妥善地處理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問題,而且更重要的是,與上帝同在是何等美好!(28節)

當我們因世界上看來無止境的問題而心寒時,我們可以藉由禱告進到上帝的聖所,只要想到「上帝的判斷比我們的更好」這改變生命、轉變視角的真理,心中便可得著溫暖。雖然我們的環境可能不會改變,但我們的視角卻可以改變。

— 洪可婷

主啊,我常因事情的表象而感到挫敗,
求祢幫助我,能看見祢做事的方式。


求上帝給我們正確的視角。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14-15章;路加福音22章21-46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