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齊心協力

讀經: 希伯來書10章19-25節


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希伯來書10章24節


為什麼一年有超過五百萬人,願意自費參加幾公里的障礙賽跑呢?在賽程中,他們必須攀爬垂直的高牆、穿越泥漿坑,還要爬入垂直的管道內,任由水柱傾瀉在他們身上。有人將障礙賽視為挑戰自我極限,或戰勝恐懼的壯舉。但對有些人來說,障礙賽的魅力在於團隊合作,在於參賽者彼此之間的支持與幫助。有人將障礙賽稱作「無批評地帶」,參賽者雖互不相識,但卻能彼此相助以完成比賽。

聖經勸勉我們看重團隊合作,成為活出基督信仰的榜樣:「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希伯來書10章24-25節)

在信仰的賽程中,我們的目標並不是要第一個衝過終點線,而是要在賽程中立下榜樣,向人伸出援手,以實質具體的方式鼓勵他人。

終究有一天,我們會走完世上的旅程,但在那一天到來之前,讓我們彼此勸勉、隨時互相幫助,並且天天齊心協力同奔天路。

— 麥大衛

天父,求祢讓我們今天在信仰的賽程中,
能夠看見別人的需要,
並賜給我們能力可以彼此扶持。


我們同心協力奔跑天路。



全年讀經:
申命記20-22章;馬可福音13章21-37節


靈命日糧 : 然而

讀經: 哈巴谷書3章17-19節


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上帝喜樂。-哈巴谷書3章18節


我的個性偏向悲觀,對於生活中的種種情況總想著負面的結果。若有一項工作計畫受挫,就會認為其他的計畫,甚至完全無關的計畫也同樣會失敗,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我為自己感到悲哀,我覺得自己是個糟糕的母親,沒有一件事做得好。我若在某一方面受挫,就會造成我在許多方面感到挫敗。

這讓我很容易想像,當上帝向先知哈巴谷顯明祂的心意時,哈巴谷會有什麼反應。看見上帝的子民將遭大難,未來將面對漫長又艱辛的歲月,這足以令哈巴谷感到絕望憂傷。整個情勢令人憂心忡忡:沒有水果,沒有肉,缺衣少食。哈巴谷的話語使我落入絕望的悲觀境地,直到他用「然而」這兩個字才將我喚醒。他說:「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哈巴谷書3章18節)。不管前路有多艱辛,哈巴谷因耶和華而找到歡欣快樂的理由。

有時候,我們或許會誇大自己的困難,但那時哈巴谷確實面臨極其艱困的景況。若他在這樣的景況中仍能讚美上帝,或許我們也能!當我們落入絕望的深淵中,也能仰望上帝讓我們離開深淵。

— 洪可婷

主啊,祢是我的喜樂之源。
當我處於痛苦又艱困的境況時,
求祢讓我定睛仰望祢。


我們在絕望中,因上帝而歡欣!



全年讀經:
申命記17-19章;馬可福音13章1-20節


靈命日糧 : 全然忠誠

讀經: 詩篇34篇1-4節


你們和我當稱耶和華為大,一同高舉祂的名。-詩篇34篇3節


球迷總是會想方設法誇耀他們所喜愛的球隊,例如穿戴球隊的標誌,在社群媒體讚賞他們的球隊,或與朋友談論所喜愛的球隊,這些球迷到處留下忠誠的印記。我的底特律老虎帽、襯衫,以及和朋友談論的話題,都表明我是底特律老虎隊忠實的球迷。

我們對某個球隊的忠誠,提醒我們應將最真摯、至高的忠誠歸與我們的主。當我讀詩篇34篇時,想到了全然的忠誠,在這首詩篇,大衛讓我們完全專注於那位萬王之王、萬主之主。

大衛說:「我要時時稱頌耶和華」(1節),但當我們在生活中忘了上帝是真理、榮光和救恩的源頭時,我們就不會稱頌上帝。大衛說:「讚美祂的話必常在我口中」(1節),但我們對上帝的讚美,卻遠不及我們對世上各種事物的誇讚。大衛說:「我的心必因耶和華誇耀」(2節),但我們都知道,我們常誇耀自己小小的成就,遠超過頌讚耶穌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欣賞自己喜愛的球隊,談談自己的興趣和成就,並無可厚非,但至高的頌讚應當歸與我們的上帝。「你們和我當稱耶和華為大,一同高舉祂的名」(3節)。

— 白德夫

主,求祢幫助我,讓讚美祢的話常在我口中,
並讓我因祢而誇耀,求祢讓我專注於祢。


真愛必定有忠誠。



全年讀經:
申命記14-16章;馬可福音12章28-44節


靈命日糧 : 領我到磐石

讀經: 詩篇61篇


我心裡發昏的時候,……求祢領我到那比我更高的磐石。-詩篇61篇2節


當我逛街選購加濕器時,留意到一位老婦人也在這排貨架前走來走去。我猜想她可能也想買加濕器,我就稍往旁邊站,好讓她選購商品。很快地,我們聊到本地的流感病毒,她還提到自己罹患流感後,咳嗽和頭痛始終無法消除。

幾分鐘後,她開始抱怨,對流感的根源高談闊論,而且越講越激動,我卻不知如何回應。接著她帶著憤怒與沮喪,很快就離開了商店。她向我述說心裡的憂悶,但我卻無法除去她的痛苦。

以色列的第二任國王大衛在所寫的詩篇中,向上帝述說他的憤怒和憂悶。大衛深知上帝不只聆聽他的呼求,而且能減輕他的痛苦。在詩篇61篇,大衛寫道:「我心裡發昏的時候,……求祢領我到那比我更高的磐石」(2節)。上帝是他的「避難所」(3節),是他投奔的「磐石」。

若我們正經歷苦難,或遇見處於痛苦艱困的人,大衛是值得我們效法的典範。我們可直奔「更高的磐石」,或引領人來親近祂。我真希望自己在商店裡能和那位老婦人分享福音,雖然上帝不一定會挪去我們所有的痛苦,但我們可以確信祂會垂聽我們的呼求,心中得享平靜安穩。

— 華琳妲

天父上帝,求祢幫助我能時時留意,
哪些人正需要有人傾聽他們的心聲,
並渴望得著祢同在的盼望。


堅固磐石作我保障。



全年讀經:
申命記11-13章;馬可福音12章1-27節


靈命日糧 : 上帝的囑咐

讀經: 列王紀上13章11-22節


「因為有耶和華的話囑咐我說。」-列王紀上13章17節


我家老二碧蘭很享受睡在她姐姐房裡的大床上。每晚我為碧蘭蓋被時就嚴厲地叮嚀她,不可以跑下姐姐的床,不然我就會把她送回她自己的小床。夜復一夜,我都在走廊上發現她,然後把垂頭喪氣的她送上她的小床。幾年後我才知道,一向對她友善的姐姐,並不歡迎這個多出來的室友,所以總是跟碧蘭說聽見我在叫她。碧蘭聽了姐姐的話,就下了床出來找我,結果被送回自己的小床。

每個人都曾有接受過錯誤的建議、自嘗苦果的經歷。當神人奉上帝的命令到伯特利傳講信息時,上帝也嚴格囑咐他,不可在那裡吃飯喝水,也不可從原路回家(列王紀上13章9節)。當耶羅波安王請神人吃飯,這位神人遵守上帝的囑咐而加以婉拒。之後,有位老先知要請神人吃飯,一開始神人也是拒絕。但老先知撒謊騙他說,有位天使奉上帝的命令,要神人去老先知家吃飯喝水。於是,神人便跟老先知回去吃飯喝水了。正如我叮囑碧蘭待在姐姐的大床上,但她不聽話讓我氣惱,我想那位神人不聽從上帝的囑咐,也令上帝憂傷。

我們可以全然信靠上帝。祂的話語是生命之道,我們應該謹守遵行,這才是有智慧的!

— 洪可婷

主啊,感謝祢藉著聖經向我說話,
求祢幫助我專心聆聽祢的話語,甘心順服。


唯獨聽從上帝的囑咐。



全年讀經:
申命記8-10章;馬可福音11章19-33節


靈命日糧 : 長者的智慧

讀經: 列王紀上12章1-7、12-17節


年老的有智慧;壽高的有知識。-約伯記12章12節


在2010年,新加坡的報紙刊登了一篇特別報導,集結了八位高齡市民的人生經驗。開頭寫道:「年邁雖然帶來心智和身體上的挑戰,但卻也擴展了生活的其他領域。年長者在情感和社交方面有豐富的知識,還會有連科學家都開始定義為『智慧』的生命特質……長者的智慧。」

的確,有智慧的長者能教導我們好多人生經驗。但在聖經中,我們看見一位剛登基的君王,他並沒有意識到這點。

那時,所羅門王剛過世。在列王紀上12章3節,我們讀到「以色列會眾都來見羅波安」。他們請求這位剛登基的國王,能減輕先前所羅門王加給他們勞役和高稅的重擔,而他們也將效忠於羅波安。

起初,這位年輕的國王諮詢了長者的意見(6節),但他卻拒絕了他們的建議,反倒和他一起長大的少年人商議,並接受他們愚蠢的主意(8節),越發加重百姓的重擔。他的輕率魯莽,讓他失去了大半的王國。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多年經驗所累積的建議,特別是來自與上帝同行並聽從祂話語的人。試想,長者們累積了多少上帝所賜的智慧!他們能跟我們分享很多關於上帝的事。讓我們去諮詢他們的意見,並樂意傾聽他們的智慧之言吧!

— 謝葆芳

感謝主,因祢將長者和智者放在我的生命中。
求祢幫助我能從他們身上學習,
並留意他們合乎真理的忠告。


汲取長者的智慧,可避免因年少無知而犯錯。



全年讀經:
申命記5-7章;馬可福音11章1-18節


靈命日糧 : 只是暫別

讀經: 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3-18節


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3節


孫女愛莉每次和我道別時,都有個固定的模式。我們會先緊緊相擁,大聲哀嚎,戲劇化地啜泣約二十秒,然後分開後退一步,輕鬆地說「再見」才轉身離開。儘管我們的道別方式有點傻氣,但我們都很期待很快能再次相聚。

然而,有時和我們摯愛的人分離卻是痛苦難熬的。當使徒保羅向以弗所的長老道別時,「眾人痛哭,抱著保羅……。叫他們最傷心的,就是[保羅]說『以後不能再見我的面』那句話」(使徒行傳20章37-38節)。

最深的哀痛莫過於因死亡而分離,在此生最後一次和對方說再見。這種分離的痛苦是難以想像的,我們哀悼、哭泣,因失去摯愛而心碎。

但我們憂傷,並不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保羅告訴我們那些「信耶穌死而復活」的人,將來會再相聚(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3-18節)。他說:「因為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那些早已安息主懷的人和還活著的人,都將一同與我們的主相會。這是多麼讓人期待的團聚啊!

而且最棒的是,我們將會永遠與耶穌同在。這是永恆的盼望!

— 凱辛蒂

主,感謝祢,因祢應許凡相信祢的人,
都有蒙福的永恆等待著我們,
這個世界不是我們的永久居所。


在離世前,上帝的子民不必說「永別了」,只需說「再見」!



全年讀經:
申命記3-4章;馬可福音10章32-52節


靈命日糧 : 如同小孩

讀經: 馬可福音10章13-16節


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馬可福音10章14節


小女孩快樂優雅地隨著讚美音樂翩然起舞,雖然只有她一個人站在走道上,但她卻不受影響地隨著音樂手舞足蹈。她的母親面帶微笑,並未出聲制止。

我看著這個小女孩,心情也跟著上揚,實在很想加入她的行列,但我沒有這麼做。我早已失去孩子的天真,再也不像孩提時毫無顧慮地表達喜樂和讚歎。雖然我們確實應該要成長、變得成熟,且離棄幼稚的心態,但我們不應該失去那份喜樂和驚嘆,特別是在我們和上帝的關係上,更是如此。

當耶穌在世上時,祂也歡迎小孩子來親近祂,並常在祂的教導中提到小孩子(馬太福音11章25節,18章3節,21章16節)。曾有一次,有些父母把孩子帶到耶穌面前領受祝福,但卻遭到門徒制止,耶穌便指責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上帝國的,正是這樣的人」(馬可福音10章14節)。耶穌指的是像孩子般的特質,讓我們能接受基督,帶著喜樂和讚歎,並且單純、倚靠、信賴和謙卑。

如孩子般地讚歎和喜樂(以及其他更多的特質),能敞開我們的心,使我們更加親近耶穌,祂正在等待我們奔向祂的懷中!

— 柯愛莉

阿爸天父,求祢幫助我們,能像小孩子一樣
親近祢、倚靠祢,讓我們能對祢一切所行的充滿讚歎。


以孩童般的信心單純倚靠上帝。



全年讀經:
申命記1-2章;馬可福音10章1-31節


靈命日糧 : 寬容或權益

讀經: 創世記13章1-18節


羅得選擇約旦河的全平原。-創世記13章11節


朋友阿奇旅行回來後,發現鄰居建了一道木籬笆,越過他家的地界約1.5公尺。阿奇花了幾個星期的時間,試著跟鄰居商議拆除籬笆。但即便他提出要幫忙拆除,或分擔拆除的費用,都徒勞無功。阿奇原本可以提出民事訴訟,但他選擇放棄這個權利,讓籬笆繼續留在原地,藉此向他的鄰居展現上帝的寬容。

或許你會認為阿奇是個懦夫,但事實並非如此,他絕對有能力解決這事,只是他選擇放棄土地,寬容待人。

這使我想起亞伯拉罕和羅得,他們的牲畜甚多,牧人因為土地不夠使用而時有爭執。「當時,迦南人與比利洗人[不相信耶和華上帝的人]在那地居住。亞伯蘭的牧人和羅得的牧人相爭」(創世記13章7節)。後來羅得選了最好的土地,但最後卻失去了一切。亞伯拉罕接受羅得選剩的土地,卻獲得了應許之地(12-17節)。

我們擁有權利,也可以要求應得的權益,在涉及我們與他人之間的共同權益時,更是如此。有時候,我們確實要堅持行使權利,如使徒保羅在猶太公會要對他動用私刑時,便如此行(使徒行傳23章1-3節)。但我們也可以選擇放下自己的權益,讓世人看到一個更好的解決方式。這正是聖經所說的「溫柔」而非軟弱,這乃是願意讓上帝掌權的能力。

— 羅大衛

主啊,我常在意自己的權益。求祢讓我知道,
何時該放棄權益,好讓人看見祢的慈愛與寬容。


鄰居能從我的生命中窺見上帝的形象。



全年讀經:
民數記34-36章;馬可福音9章30-50節


靈命日糧 : 滿足的喜樂

讀經: 詩篇16篇5-11節


祢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祢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祢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詩篇16篇11節


原本應該是我生命中最興奮的時刻,但卻成了最寂寞的一段時間。令我不禁自問:這是個正確的決定嗎?這是我大學畢業後第一份正式的工作,工作的地點離我家有數百公里遠。對於踏出人生一大步的興奮感很快就消失了。我住在空蕩蕩的狹小公寓裡,對這個城市也十分陌生,而且連一個朋友也沒有。工作雖然有趣,但孤獨寂寞卻讓我感到無比沮喪。

有一天晚上,我坐在公寓裡,背靠著牆。我打開聖經,剛好翻到詩篇16篇,看到11節說上帝會讓我們有滿足的喜樂。我禱告說:「主啊,我覺得這份工作是正確的選擇,但我覺得很孤單。求祢讓我能感受到祢的同在。」我哀傷地禱告了好幾個星期。有些夜晚,孤單的感覺減輕了,我能感受到上帝的同在;但有些晚上,我仍然感到十分孤獨。

然而,當我回到聖經,夜夜思想這節經文時,上帝漸漸加增我的信心。我從未如此真實地經歷祂的信實,而且我也明白自己所要做的,就是全然向祂敞開,傾心吐意,謙卑地等待祂信實的回應,並相信上帝應許會以祂的靈使我們有滿足的喜樂。

— 何安德

主啊,我們有時會空虛寂寞,但祢已將生命之道指示我們,
祢要我們信靠祢。求祢幫助我們抓住祢的應許,
以致在灰心沮喪時,心中仍有滿足的喜樂。


專心仰望上帝。



全年讀經:
民數記31-33章;馬可福音9章1-29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