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就在你身邊

讀經: 以弗所書3章14-19節


求祂按著祂豐盛的榮耀,藉著祂的靈,叫你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以弗所書3章16節


我想應該沒有小孩會喜歡蜘蛛,特別在臨睡前,看見房間裡出現了蜘蛛,應該都會感到害怕。一天晚上,我女兒正預備就寢時,發現一隻蜘蛛就在她床邊上。她大聲驚叫:「爸爸,有蜘蛛!」可是,不管我再怎麼找,就是找不到這隻八腳的入侵者。我只好安撫女兒說:「牠不會咬妳啦!」但她根本聽不進去。直到我答應待在她的床鋪旁邊守著她,她才願意躺下睡覺。

女兒進了被窩,我握著她的手,對她說:「我很愛妳,我就在這裡。但妳知道嗎?上帝比爸媽更愛妳,而祂就在妳身邊。當妳害怕的時候,可以隨時向祂禱告喔!」她似乎得到安慰,很快便安然入睡。

雖然,聖經不斷提醒我們,上帝常在我們身邊(詩篇145篇18節;羅馬書8章38-39節;雅各書4章7-8節) ,但有時我們卻不易相信。或許正因如此,使徒保羅會為以弗所的信徒禱告,期盼他們能剛強起來、持守真理(以弗所書3章16節)。保羅深知,當人害怕的時候,往往忘記上帝就在身邊。然而,就像那晚女兒臨睡前,我慈愛地握著她的手一樣,只要透過禱告,你就能知道愛我們的天父也是如此親近。

— 何安德

主啊,感謝祢常與我親近。求祢在我們心中
賜下力量與大能,好讓我們記得祢就在身邊。
祢深愛我們,我們可以隨時向祢呼求。


雖然我們心中懼怕,但上帝就在身邊。



全年讀經:
民數記1-3章;馬可福音3章


靈命日糧 : 蒙福的生命

讀經: 馬太福音4章23節–5章12節


你們要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們裡面。-約翰福音15章4節


每當瑞希·曼千達(Rishi Manchanda)醫生詢問他的病人:「你住在哪裡?」他想知道的其實不只是地址。他觀察到,來看診的病人大多居住在衛生條件極差的環境。黴菌、鼠疫、各種毒素都會讓人生病。為此,曼千達醫生開始倡導他所謂的「上游醫護人員」,這些人不僅提供緊急醫療照護,更與病患和社區合作,從源頭開始為健康把關。

在耶穌行了神蹟,醫治了前來求助的人們之後(馬太福音4章23-24節),祂還引導他們看見身體與物質生活以外的需求。祂的登山寶訓所帶給人們的,已超越了醫治的神蹟(5章1-12節)。祂七次提到反映蒙福生命的心態,這種生命以嶄新的眼光看待事物,並擁有領受屬靈福氣的應許(3-9節)。另外,祂也稱那些遭受無情逼迫,卻在祂裡面找到盼望與歸宿的人為有福(10-12節)。

耶穌的話語不禁讓我思想:我又是「住在哪裡」呢?我是否意識到自己所需要的,是遠超過眼前的身體與物質需求呢?在追求神蹟的同時,我是否渴望成為一個有福的人,如同耶穌所說,能夠虛心、哀慟、飢渴慕義、憐恤人並使人和睦呢?

— 狄馬汀

天父,求祢讓我們能超越自身的痛苦,
感受到祢的憐憫。讓我們不再專顧自己,
而是藉由基督找到新的觀點和健康的泉源。


得著屬靈的福氣勝過身體得醫治。



全年讀經:
利未記26-27章;馬可福音2章


靈命日糧 : 不夠?

讀經: 哥林多後書9章10-15節


不可忘記行善和捐輸的事。-希伯來書13章16節


從教會返家的途中,女兒坐在後座享用她的小魚餅乾,兩個兒子則一直要求她與他們分享。我看到女兒緊抓著點心不放,忍不住問女兒說:「今天你們在主日學做些什麼?」她告訴我,大家一起弄了一籃的麵包和烤魚,因為有一個小男孩獻給耶穌五個餅兩條魚,耶穌用這些餅和魚餵飽五千多人(約翰福音6章1-13節) 。

於是,我對她說:「這個小男孩真好心,願意跟別人分享。妳覺得,上帝是不是也希望妳能與人分享這包小魚餅乾呢?」她回答說:「不行啦,媽咪。」

我想鼓勵她不要獨享所有的餅乾,但她卻聽不進去,她說:「不夠分給大家啊!」

分享並不是一件易事,我們很容易就緊抓眼前的一切。或許我們在心裡估量過,會辯稱:「不夠分給大家啊!」但這句話所假設的是,只要給了別人,自己就會不夠。

使徒保羅曾提醒信徒,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從上帝而來,上帝要使我們凡事富足,可以慷慨地分享(哥林多後書9章10-11節)。天國的數學不是計算你將減少的,而是數算你所得著的豐富供應。我們可以喜樂地與人分享,因為當我們慷慨地分享出去,上帝應許祂必看顧我們。

— 夏莉珊

天父,祢是如此眷顧我。求祢幫助我能想到別人,
並願意與人分享祢的美善。


相信上帝的美善,學習與人分享。



全年讀經:
利未記25章;馬可福音1章23-45節


靈命日糧 : 不要驚慌

讀經: 彼得前書3章13-18節


不要驚慌。-彼得前書3章14節


哈達薩時常處於恐懼之中。哈達薩是個虛構人物,在法蘭辛·瑞維斯(Francine Rivers)的《風中之聲》(A Voice in the Wind)一書中,哈達薩是個膽小的年輕猶太女孩,當她成為羅馬人家中的奴隸之後,她時常擔心自己會因為相信基督而受逼迫。她知道基督徒會被人藐視、被捉去處決,或是被丟進競技場裡餵獅子。她常想,當自己面對考驗時,能有勇氣持守真理嗎?

哈達薩最害怕的事情真的發生了。當她面對她的女主人和仇視基督教的羅馬官員的質問時,她有兩個選擇:放棄基督信仰,或被送入競技場。然而,當她宣告耶穌是基督時,她的恐懼消散了,即使是在死亡面前,她也可以勇敢不懼怕。

聖經提醒我們,有時我們會因為做正確的事而受苦,可能是為了傳福音,或是為了過與當代社會價值觀不同的敬虔生活。但聖經告訴我們不要驚慌(彼得前書3章14節),並要在心裡「尊主基督為聖」(15節)。哈達薩的內心才是她的主戰場,當她最後下定決心選擇耶穌時,便得到勇氣能堅守信仰。

當我們決心要榮耀基督時,祂會幫助我們,賜給我們勇氣,讓我們在逼迫中克服恐懼。

— 歐凱拉

天父,求祢讓我在困難中勇敢剛強、站立得穩。


讓我們勇敢地為上帝作見證。



全年讀經:
利未記23-24章;馬可福音1章1-22節


靈命日糧 : 逃向耶穌!

讀經: 哥林多前書6章12-20節


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上帝。-哥林多前書6章20節


教練大喊:「防守,四!」我高中時開始學劍術,教練會根據他的進攻方式,喊出正確的防守位置。當教練伸出他的劍朝我刺來時,為了還擊,我必須仔細聆聽,並且立刻作出反應。

這種聆聽後立即反應的態度,讓我聯想起聖經提醒我們,面對性方面的誘惑時要迅速逃避。保羅就曾寫信給那些受到廟妓引誘的信徒,要他們「逃避淫行」(哥林多前書6章18節)。有時,面對挑戰時,我們需要「站立得穩」(加拉太書5章1節;以弗所書6章11節) 。但面對性的誘惑時,聖經很實際地給了我們最好的防守方式:「逃跑!」

立即的行動讓我們沒有妥協的機會,畢竟,一失足可能成千古恨。一個放縱的念頭、看一下不應看的網頁,已婚還遊戲人間,每一步都會引導我們誤入歧途,拉開我們與上帝之間的距離。

當我們逃避誘惑,上帝就會為我們開一條出路。不論我們曾在何處、曾做了什麼,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的罪受死,賜給我們希望、寬恕和新的開始。當我們因軟弱而奔向耶穌,祂會讓我們倚靠祂的力量,得著釋放和自由。

— 龐雅各

主耶穌,因為愛,祢在十架上為我們捨命。
我將自己獻給祢,願遵行祢的旨意。


只有上帝能滿足我們心靈深處的需求。



全年讀經:
利未記21-22章;馬太福音28章


靈命日糧 : 愛所有人

讀經: 利未記19章33-34節


和你們同居的外人,你們要看他如本地人一樣,並要愛他如己。-利未記19章34節


我的教會座落在一個大型、開放的廣場中。在只有40公里長、24公里寬的新加坡島上,這樣的場地實在罕見。從前陣子開始,在我國工作的許多外地勞工,每個星期天都會聚集在教會的廣場上野餐。

這件事在我們教會中引起不同的反應。有些人對這些不速之客可能帶來的髒亂感到苦惱。有些人則將之視為上帝賜下的機會,讓會友不必離開教會範圍,就可以接待這些外地人。

當年以色列百姓一定也面對類似的問題。他們在新的地方定居後,就得思量該如何與其他民族相處。上帝明確地吩咐以色列百姓,要看外邦人如同本國人一樣,並要愛人如己(利未記19章34節)。上帝頒布了許多特別關於外邦人的律例:不可虐待或欺壓寄居的,要憐愛和幫助他們(出埃及記23章9節;申命記10章19節) 。數百年後,耶穌也同樣吩咐我們,要愛我們的鄰舍如同自己(馬可福音12章31節) 。

願我們擁有上帝的心腸能愛人如己,別忘了我們在這世上也是寄居的,而上帝愛我們,視我們為祂的子民。

— 許文榮

天父,祢以祢的形象創造我們每一個人。
願我們能愛那些外地人,
以祢的愛去關心他們。


我們要有上帝的愛,才能去愛他人。



全年讀經:
利未記19-20章;馬太福音27章51-66節


靈命日糧 : 跟隨

讀經: 列王紀上19章19-21節


隨後[以利沙]就起身跟隨以利亞,服事他。-列王紀上19章21節


小時候,我最喜歡參加教會星期天晚上的聚會。因為在聚會中可以聽到宣教士和其他客座講員的分享,他們的信息都會讓我深受激勵。他們願意離開家人、朋友,有時還得要離鄉背井、捨棄財物,或拋棄工作,去到陌生、不熟悉,甚或危險的地方服事上帝。

正如那些宣教士一樣,以利沙也放下許多事物跟隨上帝(列王紀上19章19-21節)。在上帝透過以利亞呼召以利沙之前,我們只知道以利沙是個農夫。當以利沙在田裡耕作的時候,先知以利亞遇見他,並將外衣搭在他身上(象徵他將成為一位先知),呼召他來跟隨。以利沙只要求向父母道別,隨即宰了牛,又焚燒農耕用具,辭別雙親之後,他就起身跟隨以利亞。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得離開至親好友,成為全時間事奉上帝的宣教士,但上帝的心意是要我們每個人都跟隨祂,「照主所分給各人的,和上帝所召各人的而行」(哥林多前書7章17節) 。正如我本身的經歷,無論我們身在何處,是否需要離開家鄉,服事上帝一樣可以是充滿挑戰性和令人振奮的事。

— 柯愛莉

親愛的主,無論祢讓我們身在何處,
或近或遠、在家鄉或在海外,求祢裝備我們,
讓我們成為祢宣教的勇士。


無論我們身在何處,上帝都會教導我們如何事奉祂。



全年讀經:
利未記17-18章;馬太福音27章27-50節


靈命日糧 : 預備地方

讀經: 約翰福音14章1-14節


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約翰福音14章2節


我有個朋友最近正準備搬家,而且是要搬到離現址1,600公里以外的地方。他們夫妻倆分工合作,以便在短時間內安頓下來。朋友負責將所有的物品分類裝箱,她丈夫則要承擔尋找新居的重責大任。令我感到驚訝的是,朋友沒有事先察看那個社區,也沒有參與尋找新房子,只是專心準備搬家!我問她是怎麼辦到的?她承認這的確不容易,但她完全相信她的丈夫。因為他們相處多年,她深信丈夫瞭解她的喜好和需求。

耶穌和門徒共進最後的晚餐時,對他們說,祂將要遭受背叛並要受死。耶穌即將面對祂在世上最黑暗的時刻,門徒也是一樣。耶穌安慰並應許他們,祂將要到天上去為他們預備地方,就像朋友的丈夫先去為家人預備新的居所。當門徒心中存疑,耶穌就要他們思想昔日的教導,以及他們親眼所見的神蹟。雖然耶穌的死亡和離去會令門徒哀傷,但耶穌提醒門徒,祂的話語絕對信實可靠,祂所說的必定應驗。

即便是在我們生命中最黑暗的時刻,我們仍然可以信靠耶穌,祂會帶領我們前往佳美之地。當我們與祂同行的時候,我們也將會學習越來越相信祂的信實。

— 洪可婷

主,當我對生命感到徬徨、艱辛時,
求祢幫助我倚靠祢。因祢本為良善,並且值得信靠!


上帝會帶領我們走過艱難險阻。



全年讀經:
利未記15-16章;馬太福音27章1-26節


靈命日糧 : 祝福盆

讀經: 羅馬書1章1-10節


我每逢想念你們,就感謝我的上帝。-腓立比書1章3節


我正在電腦上打字,熟悉的叮鈴聲讓我注意到有一封新的電子郵件。通常我會壓下心中的好奇,不會立即查看每一封郵件。但這封郵件有個吸引人的標題:因你得福。

我迫不及待打開這封郵件,原來是一位遠方的朋友告訴我,她正在為我的家人禱告。她在廚房的餐桌上放了一個「祝福盆」,每個星期她都會在盆裡放一張朋友的家庭合照,並為那個家庭禱告。在信中,她引用了腓立比書1章3節:「我每逢想念你們,就感謝我的上帝」,並在字裡行間強調我們是傳福音的夥伴,一起努力傳揚上帝的愛。

這位朋友寄來的這封信,宛如讓使徒保羅寫給腓立比教會的書信進入我的收件匣一般。我想,第一世紀的信徒收到保羅的感謝函,應該是像我一樣滿心喜樂。保羅似乎都會特意感謝那些和他一同事奉的人,在許多書信中,他都表達了感謝,例如:「我靠著耶穌基督,為你們眾人感謝我的上帝,因你們的信德傳遍了天下。」(羅馬書1章8節)

在第一世紀時,保羅以一封祝禱的感謝函祝福他的同工們。在二十一世紀時,我的朋友藉著「祝福盆」帶給我喜樂。今天,我們如何感謝那些一同服事上帝的人呢?

— 莫麗莎

天父,求祢幫助我們,
記得感謝與我們一起同工的人。


今天你可以感謝誰呢?



全年讀經:
利未記14章;馬太福音26章51-75節


靈命日糧 : 相信我

讀經: 列王紀上17章7-16節


不要為明天憂慮。-馬太福音6章34節


大學畢業後,我第一份工作的薪水很低。經濟拮据,有時窮得三餐不繼。那時,我學習倚靠上帝每天的供應。

這也讓我聯想到先知以利亞的經歷。在他蒙召成為先知期間,曾倚靠上帝供應他每日所需。以利亞宣告上帝將以乾旱刑罰以色列之後,上帝就差他前往渺無人煙的基立溪旁。在那裡,上帝讓烏鴉為以利亞帶來食物,讓他喝溪裡的水,重新得力(列王紀上17章1-4節)。

但因乾旱無雨,溪流成了小河,慢慢變成涓涓細流。等到溪水乾涸時,上帝對以利亞說:「你起身往西頓的撒勒法去……我已吩咐那裡的一個寡婦供養你」(9節)。撒勒法位於腓尼基境內,當地的百姓是以色列人的仇敵。會有人願意為以利亞提供遮風避雨的處所嗎?一個窮寡婦會有食物供應以利亞嗎?

多數人都希望自己的存糧還未告罄之時,上帝就豐富地賜與我們,而不是僅僅供應一日所需。但慈愛的天父輕聲對我們說:「相信我!」正如祂差遣烏鴉和寡婦供應以利亞,在祂沒有難成的事。我們可以相信祂的慈愛和能力,祂必能供應我們每日所需。

— 謝葆芳

信實的天父,感謝祢!在我們祈求以先,
祢已知道我們所需要的一切。
求祢加添我們的信心,相信祢必供應我們每日所需。


上帝按日供應我們的需要。



全年讀經:
利未記13章;馬太福音26章26-50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