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消除隔閡

讀經: 使徒行傳6章1-7節


叫他們站在使徒面前。使徒禱告了,就按手在他們頭上。上帝的道興旺起來。-使徒行傳6章6-7節


有大批難民入住我們的社區,讓社區的教會人數驟然增長,但也帶來不少挑戰。教會會友要學習如何接納這些新成員,讓他們適應陌生的文化、新的語言和不同的敬拜方式。這些新的變化都可能會帶來一些不愉快。

無論在哪裡,人與人之間都會有誤解和分岐,就連教會也不例外。如果我們沒有以適當的方式消除差異,可能會惡化成結黨紛爭。

在耶路撒冷的初代教會,信徒人數迅速增加,也因文化的隔閡而發生爭執。講希臘語的猶太人,抱怨講亞蘭語的希伯來人,說:「在天天的供給上忽略了他們的寡婦」(使徒行傳6章1節)。所以,使徒說:「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3節)。這七個人都有希臘名字(5節),換句話說,他們都是講希臘語的信徒。因為他們是屬於這被忽視的群體,所以最能體會這個群體面對的供給不足的問題。使徒為他們禱告,教會也興旺起來(6-7節)。

成長會帶來挑戰,部分的原因是教會必須接受更多的差異,打破傳統的隔閡。然而,若我們尋求聖靈的引導,就能以富有創意的方式,將潛在的危機轉變為成長的契機。

— 葛庭墨


聚集是開始,凝聚帶來成長,同心合意才能興旺。



全年讀經:
利未記11-12章;馬太福音26章1-25節


靈命日糧 : 無所不在

讀經: 詩篇139篇7-12節


我往哪裡去躲避祢的靈?我往哪裡逃躲避祢的面?-詩篇139篇7節


有一位朋友也像我們一樣,因為一場車禍而痛失愛女。她在當地的報紙上,刊登一篇追思女兒琳賽的文章。文中她提到家中擺放了許多女兒的照片和紀念品,然後她說了一句扣人心弦的話:「處處都留下她的倩影,卻尋尋覓覓不見人影。」

我的女兒梅莉莎也和她的女兒一樣,在照片裡笑靨迎人,但如今這兩個面帶微笑的可愛人兒都找不到了。她們的身影留在我們的心裡、腦海裡,或在照片裡,但在生活中,我們卻再也看不見她們的人影了。

然而,聖經告訴我們,因著基督,琳賽和梅莉莎並非真的消失不見了。她們都在耶穌的懷中,「與主同住」(哥林多後書5章8節) 。與她們同住的這位主,是我們看不見的,但卻是無所不在的。我們看不見上帝,家中當然也沒有祂微笑的照片。你環顧四周,看不見祂的蹤影,難道祂就不在嗎?事實正好相反,祂無所不在!

無論我們往哪裡去,上帝就在那裡。祂會引導我們、賜力量給我們,也會安慰我們。我們找不到一個沒有上帝的地方,我們雖然看不見祂,但祂卻無所不在。在我們面對的每一個苦難中,這無疑是最好的消息。

— 白德夫

感謝主,祢時刻與我同在,
求祢教導我全心倚靠祢。


悲慟中最大的安慰,是知道上帝與我們同在。



全年讀經:
利未記8-10章;馬太福音25章31-46節


靈命日糧 : 不可能的友誼

讀經: 以賽亞書11章1-10節


豺狼必與綿羊羔同居,豹子與山羊羔同臥;少壯獅子與牛犢並肥畜同群。-以賽亞書11章6節


社群網站上的朋友時常上傳一些可愛的視頻,紀錄動物之間不尋常的友誼。最近我看到的視頻有相親相愛的小狗和小豬、小鹿和小貓,還看到猩猩乳養了幾隻小老虎。

當我看到這些溫馨、不尋常的友誼時,就聯想到伊甸園的情景。當時,亞當與夏娃其樂融融,並與上帝和諧共處。上帝賜給他們蔬果作食物,我想,那時連動物也能和平共處(創世記1章30節) 。但亞當和夏娃犯了罪,破壞了這美好的景象(3章21-23節) 。如今,無論是人與人或人與受造物之間,總是看到不斷的衝突和鬥爭。

但先知以賽亞讓我們確信,有一天,「豺狼必與綿羊羔同居,豹子與山羊羔同臥;少壯獅子與牛犢並肥畜同群」(以賽亞書11章6節)。許多解經家認為,那是耶穌再臨的日子。當祂再來時,不再有紛爭,「不再有死亡……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21章4節) 。在新天新地裡,一切受造之物將恢復昔日的平靜祥和,來自各國、各族、各方的萬民將齊來敬拜上帝(7章9-10節,22章1-5節) 。

那日到來之前,上帝會幫助我們修復破碎的關係,並建立新的、不可能的友誼。

— 柯愛莉

親愛的天父,求祢幫助我們拆除藩籬,
與人建立友誼,並成為傳揚和平福音的使者。


有一天,上帝要讓世界恢復完美的和平。



全年讀經:
利未記6-7章;馬太福音25章1-30節


靈命日糧 : 驕傲

讀經: 箴言16章16-22節


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言16章18節


人們常用「當代傳奇人物」,形容那些在有生之年功成名就、揚名立萬的人。一位打職業棒球的朋友說,他曾見過許多體育界的好手,最後僅成為「當代高傲人物」。驕傲往往會讓我們高舉自己,而謙卑則讓我們更真實地認識自己。

箴言的作者說:「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16章18節)。若用自我標榜的鏡子看自己,只會看到一張扭曲的形象。高舉自己,只是讓自己摔得更重。

從上帝而來的謙卑,是對付驕傲自大的最佳良方。「心裡謙卑與窮乏人來往,強如將擄物與驕傲人同分」(19節)。

耶穌告訴門徒:「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馬太福音20章26-28節)

當成功或有成就的時候,接受讚美和表揚並沒有錯。但真正的挑戰是,我們能否繼續專一跟隨那位呼召我們的主,效法祂那樣心裡柔和謙卑(11章29節)。

— 麥大衛

親愛的主耶穌,當我們和他人互動的時候,
求祢將祢的謙卑賜給我們,
讓我們的一言一行能榮耀祢的名。


真實的謙卑從上帝而來。



全年讀經:
利未記4-5章;馬太福音24章29-51節


靈命日糧 : 愛的毛毯

讀經: 約翰福音18章15-18、25-27節


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得前書4章8節


在《史努比》的連載漫畫中,有個人物名叫奈勒斯·潘貝魯特(Linus Van Pelt)。他很機智又有智慧,但卻缺乏安全感,總是攜帶一條毛毯,有了可以遮蓋的毛毯,他就有安全感。我們都能體會他的感受,因為我們也會恐懼不安。

使徒彼得知道何謂恐懼。耶穌被捕之後,彼得鼓起勇氣跟著耶穌進了大祭司的院子。但接著他開始感到恐懼,並撒謊隱藏自己的身分(約翰福音18章15-26節)。彼得雖否認自己是耶穌的門徒,但耶穌仍深愛彼得,最後還將他挽回(21章15-19節)。

彼得在彼得前書4章8節特別強調「愛」,因他曾經歷耶穌的愛。他用「最要緊的是」強調愛在人際關係中的重要性,並鼓勵我們要「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

你是否需要「毛毯」遮蓋你的罪呢?我需要。每當我後悔說了或做了一些事,就會因愧疚和羞恥而難過。這時我需要遮蓋,正如在福音書中,耶穌遮蓋了那些覺得羞愧的人。

對基督徒而言,愛就像是一條可以遮蓋人的毛毯,能大方地分送出去,讓他人得到安慰和醫治。我們既接受了耶穌的大愛,就要把愛傳出去。

— 簡恩德

親愛的天父,祢藉著耶穌給我們的愛,
一次次地拯救我們。求祢幫助我,
讓我成為傳揚祢救贖大愛的器皿。


上帝愛我們,讓我們也彼此相愛。



全年讀經:
利未記1-3章;馬太福音24章1-28節


靈命日糧 : 在患難中讚美

讀經: 約伯記1章13-22節


難道我們從上帝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約伯記2章10節


當母親告訴我:「是癌症。」我想要故作堅強,但眼淚卻忍不住奪眶而出。我實在不想聽到這樣的消息,但這卻是母親第三次罹患癌症。經過一連串的乳房X光和切片檢驗,證實她的腋下長了一個惡性腫瘤。

雖然母親罹患癌症,但她卻反倒來安慰我。她的反應出乎我的意料,她說:「我知道上帝永遠以良善待我,祂永遠信實。」即使母親必須面對艱難的手術,以及隨後的電療,她仍確信上帝的同在和信實。

這讓我想到約伯,他失去兒女、財富和健康。然而當他聽聞噩耗之後,他「伏在地上下拜」(約伯記1章20節)。當有人要他咒詛上帝時,他說:「難道我們從上帝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2章10節)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反應啊!雖然過後約伯也發了怨言,但最終他仍承認上帝從未改變。約伯知道上帝依然與他同在,並時刻眷顧著他。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面對困境的第一個反應不會是讚美。有時,我們面對的痛苦實在難以承受,以致我們因驚懼或憤怒而發出怨言。但母親的反應卻提醒我,上帝仍然同在,祂仍是美善的,祂將幫助我們度過每一個難關。

— 華琳妲

親愛的主,求祢讓我預備好,
在面對難關時,仍能開口讚美祢。


雖身陷低谷,仍可舉目仰望主。



全年讀經:
出埃及記39-40章;馬太福音23章23-39節


靈命日糧 : 聽祂的聲音

讀經: 約翰福音10章25-30節


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著我。-約翰福音10章27節


我父親以前常形容自己說:「一隻耳朵聾了,另一隻也不太靈光。」我的聽力也不好,所以戴了助聽器。

助聽器確實帶給我很大的幫助,但在吵雜的環境卻不然。因為在一片喧鬧聲中,助聽器會接收所有的雜音,以至於我無法聽見坐在我對面的人在說什麼。

我們的文化也是如此:生活中的各種噪音會淹沒上帝細微的聲音。美國詩人艾略特(T. S. Eliot)曾說:「何處可尋得上帝的話語?何處能聽聞上帝的言語?⋯⋯不在此處,因這裡不夠寧靜。」

幸好我的助聽器可以設定排除背景噪音的功能,使我只接收到我想聽的聲音。同樣地,即使周遭有許多噪音,只要我們靜心地聆聽,還是能聽見上帝「微小的聲音」(列王紀上19章11-12節) 。

上帝每天都對我們說話,在我們忙碌焦躁和追求慾望的時候,祂會提醒我們;在我們極其悲傷,或我們的喜樂不能滿足時,祂也會安慰我們。

上帝要對我們說的話,都已經寫在聖經裡(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13節) 。當我們閱讀聖經時,就可以聽見祂的聲音。祂對我們的愛難以測度,祂要我們仔細聆聽祂對我們說的話。

— 羅大衛

親愛的主,感謝祢賜下話語。求祢幫助我,
在親近祢的時候,可以聽見祢的聲音。


上帝會透過聖經對我們說話,當花時間聆聽。



全年讀經:
出埃及記36-38章;馬太福音23章1-22節


靈命日糧 : 上帝的榮耀

讀經: 啟示錄21章1-3、10-11


願祂的榮耀充滿全地。阿們!阿們!-詩篇72篇19節


我們原本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羅馬書3章23節) ,但耶穌是上帝榮耀的光輝(希伯來書1章3節) ,認識祂的人就能看見上帝的榮光(約翰福音1章14節) 。

在舊約聖經,上帝以祂的榮光充滿帳幕(出埃及記40章34-35節) ,並藉此榮光帶領以色列百姓。

上帝應許我們,在末後的日子,天堂將發出上帝榮耀的光輝,不再需要太陽的照耀(啟示錄21章23節)。

上帝的榮耀光輝是何等奇妙!

聖經告訴我們,當我們住在上帝所創造的地球上時,我們可以瞥見上帝無比的榮耀。上帝的榮耀顯示了祂的本質。我們雖然看不見上帝,但上帝藉著祂所造的宇宙,祂對我們偉大的拯救,以及聖靈在我們心中的同住,讓我們能清楚明白祂的同在,以及祂的作為。

今天,我們從何處可以看見上帝的榮耀,看到祂的偉大呢?在美麗的大自然中、在孩子的歡聲笑語裡,以及透過別人對我們的關懷,我們都能看見這個世界仍充滿上帝的榮耀。

— 白德夫

天父,感謝祢讓我們現在就得以窺見祢的榮耀,
感謝祢讓我們從救主耶穌看見祢的榮耀,
感謝祢應許我們,將來在天上能親眼見到祢的榮耀。


我們能看見上帝的榮耀,並在其中歡喜快樂,從今時直到永遠。



全年讀經:
出埃及記34-35章;馬太福音22章23-46節


靈命日糧 : 改變生命

讀經: 箴言15章4節、16章24節、18章<


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覺甘甜,使骨得醫治。-箴言16章24節


有時,人的一生可能因為別人的影響而瞬間改變。對搖滾樂壇傳奇人物布魯斯·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來說,別人的音樂創作幫助他度過了困頓的童年,並擺脫憂鬱症的糾纏。後來,他自己也在音樂工作中找到意義,因為他親身經歷了這樣的事實:「一首好歌,可以在三分鐘內改變人的生命」。

良言就像一首好歌,也可以帶給我們希望,甚至改變我們生命的歷程。我相信許多人都曾經歷過,有些人的話語影響我們一生之久。一位老師的教導,改變我們對世界的看法;一句鼓勵的言詞,使我們重拾信心;一個朋友溫柔的話語,幫助我們度過難關。

或許正因如此,箴言當中一再強調,我們應當有智慧地謹慎言詞。聖經從未輕忽話語,並且教導我們,話語乃關乎生死(18章21節)。我們能用幾句話使人意志消沉,也能用充滿智慧和希望的話語,令人奮發向上(15章4節)。

不是每個人都能創作改變人心的歌曲,但每個人都可以求上帝賜給我們智慧,讓我們能用言語去服事人(詩篇141篇3節) 。上帝能透過我們口中的良言,改變某些人的一生。

— 白茉妮

主啊,求祢幫助我們,不將話語這個大有能力的恩賜
視為理所當然。求祢讓我們有智慧地使用言語,
使人得到醫治和鼓勵,並讓人知道祢就是我們的盼望。


上帝讓我們有能力藉著話語影響他人。



全年讀經:
出埃及記31-33章;馬太福音22章1-22節


靈命日糧 : 把握機會

讀經: 歌羅西書4章2-6節


你們要把握時機,用智慧與外人交往。-歌羅西書4章5節,-新譯本


我跟許多人一樣,總是運動量不足。所以最近我買了一個計步器,來激勵自己多運動。雖然這是個不起眼的物品,但卻意外地帶給我極大的動力。需要起身離開沙發的時候,我不再抱怨,反倒覺得又有個機會能多走幾步。在生活中的小事,像給孩子拿杯水,也讓我有機會再多走幾步路。就這樣,計步器改變了我的觀念,提高了我的動力,現在我總是盡量把握機會多走幾步路。

這不禁讓我想到,基督徒的生活似乎也是如此。在歌羅西書4章5節,保羅勸勉我們,每天都要把握時機服事人,與人交往。但我是否注意到這樣的機會呢?在與人平常的交往談話中,我是否抓住機會帶給人安慰和鼓勵呢?在我生活中遇到的每一個人,無論是家人、同事,或生鮮超市的店員,上帝都會在他們身上動工。每次與人互動,都是讓我有機會去留意上帝將如何動工。即使是在餐廳親切地問候一位服務生,如此微不足道的舉動,也將是一個機會。

當我們仔細把握上帝所給的每一個機會,或許上帝會藉此成就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

— 何安德

主啊,我們每天都有許多機會能去愛、
去服事,去傾聽別人的心聲。
求祢幫助我們能常常留心他人的需要。


把握機會服事他人。



全年讀經:
出埃及記29-30章;馬太福音21章23-46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