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以帳棚為家

讀經: 創世記12章4-9節


從那裡他又遷到伯特利東邊的山,支搭帳棚。-創世記12章8節


明尼蘇達州以擁有許多美麗湖泊而聞名,我在此成長,所以也特別熱愛在野外露營,享受上帝創造的美好。然而睡在一個搖搖欲墜的帳棚中,卻並非我所好,特別是有時「屋」漏偏逢連夜雨,把睡袋弄得溼答答的。

因此,當我想到有位信心偉人曾以帳棚為家,時間甚至長達一百年時,讓我不得不佩服。亞伯拉罕在75歲那年,聽見上帝呼召他離開故鄉,好使他成為大國(創世記12章1-2節)。亞伯拉罕就順服,相信上帝必持守祂的應許。因此在他人生接下來的歲月裡,直到175歲過世為止(25章7節),他都離鄉背井住在帳棚裡。

或許我們並不像亞伯拉罕那樣,蒙召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但即使我們愛世上的人,也願意服事他們,但我們仍渴望有一個溫暖的家,能帶給我們安全感。然而,當人生的疾風抽打我們單薄的帳棚、雨水不斷浸透時,我們可以像亞伯拉罕一樣,滿懷信心等候那座將臨的城,「就是上帝所經營、所建造的」(希伯來書11章10節) 。就如亞伯拉罕,我們也心存盼望,知道上帝正在動工,要更新祂所創造的萬物,並為我們預備「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16節) 。

— 潘艾梅

天父上帝,祢是我們的避難所,也是我們的根基。
願我們在一切大小事上皆信靠祢。


上帝是我們生命的堅實根基。



全年讀經:
雅歌4-5章;加拉太書3章


靈命日糧 : 西門的回應

讀經: 路加福音5章1-11節


西門說:「……但依從祢的話,我就下網。」-路加福音5章5節


拉夫吉在斯里蘭卡從事青年事工,已超過十年之久。他常和年輕人一起交流,和他們玩在一起、聽他們說話、開導和教育他們,甚至直到深夜。他喜歡服事年輕人,但有時看著大有前途的學生離開信仰,卻使他沮喪不已,讓他覺得自己就像路加福音5章裡的西門彼得一樣。

當時西門整夜勞碌地捕魚,卻一無所獲(5節),他既灰心又困倦。然而,當耶穌要他「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4節)的時候,西門回答說:「依從祢的話,我就下網。」(5節)

西門能如此順服,可真不容易!身為一名經驗老到的漁夫,他當然知道太陽升起後魚群便會潛入湖底,而他們使用的拖網根本撈不到深處的魚群。

然而,他願意信賴耶穌,也因此得著獎賞。西門不僅滿載而歸,還更深切地認識了耶穌的身分。西門不再稱呼耶穌「夫子」(5節),而是稱祂為「主」(8節)。的確,「聽從」常能使我們親眼看見上帝的作為,並與祂更親近。

或許,此時上帝也正在呼喚你再次「下網打魚」,願我們能像西門那樣回應說:「依從祢的話,我就下網。」

— 謝葆芳

天父,能稱祢為「主」是我們極大的殊榮,
求祢幫助我們今日能信從順服祢,
並更加瞭解與祢親密同行的真諦。


我們順從上帝,未知之事可得引導,前路有祂親密同行。



全年讀經:
雅歌1-3章;加拉太書2章


靈命日糧 : 酸甜人生

讀經: 約伯記2章1-10節


難道我們從上帝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約伯記2章10節


孩子在學步時,首次嚐到檸檬的滋味,他咬了一口檸檬片,皺起鼻子、伸出舌頭,瞇著眼睛說:「酸酸!」

我不禁莞爾,伸手拿起檸檬片,打算扔進垃圾桶。「不要!」他搖搖擺擺地抓著檸檬片跑出廚房,不讓我把它丟了。「還要!」他噘起嘴唇,吸吮汁液四濺的檸檬片。最後,他終於把乾癟的果皮拿給我,那股酸味讓我不禁皺眉。

其實,我的味蕾恰恰反映出我對生命中甜蜜時光的偏好。我會儘量避開所有帶著苦味的事物,這讓我想起約伯的妻子,她似乎與我一樣,逃避苦難的酸楚滋味。

約伯當然不喜歡深陷苦難,但是他在錐心刺骨的痛苦中,仍然榮耀上帝(約伯記1章1-22節)。當約伯的身體飽受毒瘡的折磨時,他忍受煎熬(2章7-8節)。約伯的妻子叫他棄絕上帝(9節),但他的回應卻是堅定信靠上帝走過一切苦難與痛楚(10節)。

通常誰都不想嚐到人生的痛苦滋味。我們在受到傷害時,甚至會責怪上帝。但上帝使用試煉教導我們信靠祂、倚靠祂、順服祂,還加力量使我們能夠堅忍度過艱難。正如約伯一樣,我們不需要喜歡苦難,但上帝會堅固我們的信心,讓我們能在苦難中,學會品嚐辛酸裡意想不到的甜美。

— 鄧書琪

天父,謝謝祢!當我們相信祢,相信祢的救贖,
相信祢能行做萬事,便能確知所受的苦難絕非徒然。


上帝用苦難堅定我們的信心。



全年讀經:
傳道書10-12章;加拉太書1章


靈命日糧 : 每天禱告

讀經: 以弗所書6章18-19節


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以弗所書6章18節


歌手兼詞曲創作者羅伯特.哈姆雷特(Robert Hamlet)寫過一首《為我禱告的婦人》,以表達對他母親的感謝。每天早晨在孩子出門去搭校車前,母親一定會為他們禱告。有一位年輕的母親聽到哈姆雷特唱這首歌之後,也決定要為自己的小孩禱告。結果發生了一件溫馨感人的事!這位母親在兒子出門之前為他禱告,五分鐘後,他回來了……帶著整群等校車的孩子。這位母親大吃一驚,問他發生了什麼事。她的兒子回答說:「他們的媽媽沒有為他們禱告。」

保羅在以弗所書力勸我們「隨時多方禱告」(6章18節)。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落實對上帝的倚靠非常重要,因為許多孩子開始學習信靠上帝,便是藉由他們從最親近的人身上,觀察到真實的信心(提摩太後書1章5節) 。若要讓孩子瞭解禱告有多麼重要,最好的方法便是為孩子禱告,也與他們一同祈禱。我們可以藉著這樣的方式,讓他們感受到自己需要倚靠上帝。

當我們藉由立下「無偽之信」的榜樣來「教養孩童」(提摩太後書1章5節;箴言22章6節) ,便是給予孩子一份特殊的禮物,讓他們確信上帝時刻都與我們同在,永遠愛我們、帶領並保護我們。

— 凱辛蒂

主啊,求祢幫助我,每日每時更完全地倚靠祢,
並因確信祢常與我同在,心中滿有平安。


每天禱告減輕每日憂慮。



全年讀經:
傳道書7-9章;哥林多後書13章


靈命日糧 : 讓我們跑完吧!

讀經: 傳道書4章9-12節


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傳道書4章9-10節


在2016年里約奧運5,000公尺的賽跑中,有兩位運動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比賽進行到大約3,200公尺,紐西蘭選手妮基.漢布林(Nikki Hamblin)與美國選手艾比.達戈斯蒂諾(Abbey D’Agostino)碰撞跌倒。艾比雖然很快就站起來,但她卻停下腳步扶起妮基。這兩名跑者重新起跑不久之後,艾比就因為右腳在跌倒時受傷,而一拐一拐地前進。這時候,換成妮基停了下來,鼓勵她的夥伴完成賽跑。當艾比終於蹣跚地跨過終點線時,妮基在那裡等著擁抱她。如此互相鼓舞的畫面,多麼美好!

這件事讓我想起聖經中的一節經文:「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傳道書4章9-10節)我們就好比參加屬靈賽跑的選手,我們需要彼此,也許還遠勝於此,因為我們並不是互相競爭的對手,而是隸屬同一隊伍的成員。有時是我們跌倒,需要同伴扶持;有時是藉由我們的代禱或陪伴,讓同伴得到鼓勵。

屬靈的賽跑不應孤單獨跑。上帝是否正帶領你成為別人生命中的妮基或艾比呢?讓我們回應聖靈的感動,與身邊的夥伴一同跑完這個賽程吧!

— 謝葆芳

親愛的主,謝謝祢讓我在人生旅程中,
有主內同伴扶助前行,求祢讓我也同樣能鼓勵同伴。


我們需要互相幫助,向著標竿直跑。



全年讀經:
傳道書4-6章;哥林多後書12章


靈命日糧 : 最好的福分

讀經: 詩篇73篇21-28節


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腓立比書4章11-12節


小時候,我們兄弟常為了媽媽分的餡餅大小而爭吵不休:「他的那份比我的大!」

有一天,爸爸看到我們又在吵鬧不休,就拿起盤子,笑著對媽媽說:「請給我一份,一份和妳的愛一樣大的餡餅。」我和弟弟頓時目瞪口呆,看著媽媽切了一塊最大的餡餅,滿面微笑地遞給了爸爸。

我們若專注於別人擁有的東西,就很容易心生嫉妒。然而,上帝的話語能讓我們抬起雙眼,看看比世上一切更有價值的美福。詩人寫道:「耶和華是我的福分。我曾說,我要遵守祢的言語。我一心求過祢的恩」(詩篇119篇57-58節)。在聖靈的啟示下,詩人傳達一個真理:沒有什麼事比親近上帝更為重要。

世上有什麼福分能勝過這位慈愛無限的創造主呢?絕對沒有,世上一切都不足以和這位創造主相比,而且也沒有任何權勢能讓祂與我們分離。人的渴望盡屬虛空,或許有人能賺得全世界,卻仍免不了痛苦愁煩。然而,當上帝成為我們喜樂的泉源,我們便能得到真正的滿足。我們心中的空虛,唯有上帝能填滿。只有祂才能賜下你我所需要的平安。

— 龐雅各

親愛主,感謝祢,無人能像祢,滿足我一切所需。
我今永遠屬祂,祂也屬我。


若我屬於主,主就永遠屬於我。主祢創造了我,若沒有祢,我的心永無安息。-奧古斯丁



全年讀經:
傳道書1-3章;哥林多後書11章16-33節


靈命日糧 : 看著指揮

讀經: 希伯來書12章1-3節


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希伯來書12章1-2節


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約書亞.貝爾(Joshua Bell),以不尋常的方式指揮聖馬丁學院室內樂團的44位成員。他不是揮舞指揮棒,而是拉著他那把著名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一邊與其他小提琴家一起演奏,一邊引導團員詮釋樂曲。貝爾告訴科羅拉多公共廣播電台說:「即使我在演奏時,也可傳達各種訊息和指令,唯有團員能辨識出來。他們從我拉小提琴的細微傾斜、揚眉或拉弓等姿態,明白我要傳達的訊息。他們清楚知道我要求整個樂團所奏出的和諧曲調。」

如同團員注目看約書亞.貝爾,聖經也要我們定睛仰望主耶穌。希伯來書作者在11章列舉許多信心偉人後,說:「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12章1-2節)

耶穌應許說:「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28章20節) 。祂是亙古長存的,當祂指揮我們的生命交響曲時,我們能注目仰望祂,這是何等的殊榮!

— 麥大衛

主啊,求祢讓我們今天能定睛仰望祢,
跟隨祢的引導,並能與祢同心同行。


定睛仰望救主耶穌,祂正引導我們人生的道路。



全年讀經:
箴言30-31章;哥林多後書11章1-15節


靈命日糧 : 拆毀藩籬

讀經: 腓利門書1章8-16節


[他]不再是奴僕,乃是高過奴僕,是親愛的兄弟。在我實在是如此,何況在你呢!-腓利門書1章16節


每個週二,我都會到「中途之家」探訪瑪麗,那是一所協助前囚犯重新融入社會的機構。瑪麗的經歷和我們截然不同,她剛出獄,正在戒癮,與兒子分離。你或許會說,她是社會邊緣人。

如同瑪麗,阿尼西謀也同樣飽嘗社會邊緣人的辛酸。阿尼西謀身為奴僕,顯然觸怒了他的基督徒主人腓利門,而被關在監獄裡。他在那裡遇見保羅,相信了耶穌基督(10節)。阿尼西謀已成為新造的人,但還是奴僕的身分。保羅打發他送信給腓利門,勸他接納阿尼西謀的新身分:「不再是奴僕,乃是高過奴僕,是親愛的兄弟。」(腓利門書1章16節)

腓利門需要做出抉擇:視阿尼西謀為奴僕或基督裡親愛的兄弟。我也需要做一個抉擇:視瑪麗為前囚犯、戒癮者,或是正被基督大能更新生命的女人?我將瑪麗視為主內的姐妹,我們是有幸偕行信仰之旅的夥伴。

社會和經濟地位、階級或文化差異的高牆,阻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但是基督的福音可拆毀藩籬,更新我們的生命和人際關係,直到永遠。

— 吳凱倫

親愛的上帝,感謝祢讓耶穌基督的福音更新生命
和人際關係,拆除我們之間的藩籬,
使我們能在基督裡成為一家人。


福音改變了生命和人際關係。



全年讀經:
箴言27-29章;哥林多後書10章


靈命日糧 : 抑止怒火

讀經: 以弗所書4章15、26-32節


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以弗所書4章26節


有一天,我和一位朋友共進晚餐時,她告訴我,她對家中某一個成員非常反感。對於他長久以來的冷嘲熱諷,朋友一直隱忍,沒有向對方表達自己的不滿。後來朋友忍無可忍,終於當面問他為何如此,卻招來對方更多的嘲弄,結果讓她忍不住大發脾氣。最後雙方相持不下,彼此的嫌隙愈來愈大。

我聽了心有戚戚焉,因為我處理憤怒的情緒也是如此,我通常不曉得要如何與對方解釋或對質。若朋友或家人出言不遜,我即使感到不愉快,也多半不會表露自己的情緒,都會隱忍下來。直到對方或者其他人也一再冒犯,我就會忍無可忍,怒不可遏,一發不可收拾。

或許,正因如此,使徒保羅在以弗所書4章26節勸勉我們:「不可含怒到日落。」為懸而未決的衝突設定時限,可以避免自己怒火中燒。與其為此苦惱,心生苦毒,還不如懇求上帝幫助我們,如何向對方「用愛心說誠實話」(以弗所書4章15節)。

你是否正面對這樣的人呢?與其閉口隱忍含怒,不如開口向上帝陳明此事。祂寬恕和慈愛的大能,將澆熄我們心中的怒火。

— 華琳妲

天父,求祢保守我們,不致失控大發雷霆。
願我們口中的言語,能榮耀主名。


懇求聖靈澆熄怒氣,以免一發不可收拾。



全年讀經:
箴言25-26章;哥林多後書9章


靈命日糧 : 你的父親

讀經: 約翰福音8章39-47節


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約翰福音1章12節


有一次,我在中東買手機,店員問了我一些常見的問題,如姓名、國籍和地址。但店員在填寫表格的時候,他還問道:「請問你父親叫什麼名字?」這個問題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十分納悶,這很重要嗎?在我的文化中,我父親的名字並不重要。但在這裡,我必須藉著父親的名字,才能確定我的身分。在某些文化中,你的祖先家系是很重要的。

以色列人也認為祖先很重要。他們以祖先亞伯拉罕為傲,並且認為,他們既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就是上帝的兒女。在他們看來,他們的祖先是誰,決定了他們是否屬於上帝的大家庭。

耶穌降世之後,祂在與猶太人對談時指出,事實並非如此。他們可以說亞伯拉罕是他們宗族的祖先,但他們如果不愛天父所差來的耶穌,他們就不是上帝家中的一分子。

同樣的道理今日也適用。我們不能選擇祖先家系,但可以選擇是否要成為上帝家中的一分子。如果我們相信耶穌,上帝就賜我們權柄,作祂的兒女(約翰福音1章12節)。

你承認上帝是你的天父嗎?你決定跟隨耶穌了嗎?盼望你今天就來信靠耶穌,讓祂赦免你的罪,使你成為上帝家中的一分子。

— 歐凱拉

親愛的主,祢是我永恆的天父。
謝謝祢賜下耶穌,成為我的救主。


上帝是我們永恆的父。



全年讀經:
箴言22-24章;哥林多後書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