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黑暗中的讚美

讀經: 馬太福音26章17-30節


我們應當靠著耶穌,常常以頌讚為祭獻給上帝,這就是那承認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希伯來書13章15節


我的朋友李奇雖然已經近乎失明,但他卻說:「我仍要每天持續不斷地讚美上帝,因祂為我成就許多美事。」

耶穌不只給李奇,也給了我們不斷讚美祂的理由。在馬太福音26章,描述了耶穌上十字架前一晚和門徒共進逾越節晚餐的情景。根據第30節的記載,他們的晚餐是這麼結束的:「他們唱了詩,就出來往橄欖山去。」

那晚,他們唱的詩歌是讚美詩。幾千年來,猶太人都會在逾越節吟唱「哈利路亞頌詞」(Hallel,這個字希伯來文的意思為頌讚),就是記錄在詩篇113-118篇的禱詞和讚美詩歌。它最後的部分尊崇上帝成為我們的拯救(118篇21節) 、被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22節) ,以及有一位將會奉耶和華的名而來(26節) 。所以他們高聲歡唱:「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我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24節)

當耶穌和門徒在逾越節同聲讚美時,祂給了我們不看環境,只單單仰望祂的理由,祂也帶領我們讚美上帝的信實與祂永不止息的愛。

— 龐雅各

主啊,即便當我不願開口讚美祢時,
祢都永遠配得我們的頌讚!
求祢幫助我,能學習常常讚美祢。


讚美上帝能提醒我們祂不變的美善。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下1-3章;路加福音24章1-35節


靈命日糧 : 我該饒恕嗎?

讀經: 馬太福音18章23-35節


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歌羅西書3章13節


我提早到教會幫忙安排一個活動,看見禮拜堂的另一頭,有位姐妹站在那裡哭泣。她曾對我很不友善,還散播與我有關的流言蜚語,所以我立即用吸塵器的聲音掩蓋她的啜泣聲。我何必關心一個不喜歡我的人呢?

然而,聖靈提醒我,上帝一直饒恕我的諸多過犯。於是,我前去關心她,才知道她襁褓中的女兒已經住院好幾個月了,我瞭解她的艱辛,和她一起流淚,互相擁抱,並為她的女兒禱告。彼此間的歧異既已弭平,我們如今成了好友。

在馬太福音18章,耶穌將天國比喻為國王結算賬目。有個僕人欠國王一大筆錢並請求寬容,但國王免除他積欠的債務之後,他卻向另一個欠他錢的人追討債務。而那人所欠的,遠不如他欠國王的多。這件事傳到了國王耳中,最後這名惡僕因不饒恕別人,而被關進監牢(23-34節)。

選擇原諒他人,並不代表縱容犯罪,或為別人的冒犯行為找藉口,又或是忽視我們所受的傷害。當我們祈求上帝在我們的生命及人際關係中,成就恢復和睦的美事時,只要我們願意饒恕他人,心靈就能得著釋放,享受上帝的寬容與仁慈,而這原是我們不配得的。

— 鄧書琪

主啊,求祢讓我將委屈與不平都交在祢的手中,
祢必使之成為美好。求祢讓我真心地完全原諒他人,
並賜下合一的靈。


原諒他人,即相信完美良善的上帝才有審判人的主權。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21-22章;路加福音23章26-56節


靈命日糧 : 前車之鑒

讀經: 耶利米書29章4-14節


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耶利米書29章11節


失落和失望的經歷常常會使我們感到憤怒、內疚或困惑。有時候,我們的選擇使自己永遠失去一些機會,或者不是我們的錯,但是悲劇還是臨到我們身上。結果我們就像章伯斯所說那樣,深陷在悔恨當中,巴不得有不同的結果。我們可能試著壓抑痛苦的回憶,但卻發現我們根本辦不到。

章伯斯提醒我們,上帝還在塑造我們的生命。他說:「當上帝讓我們想起過往時,不要怕,也不要壓抑這些痛苦的回憶,這些斥責、懲罰和悲傷都可以為上帝所用。上帝能將我們的悔恨,轉化為未來成長的力量。」

在舊約時代,當上帝允許以色列百姓被擄到巴比倫時,上帝告訴他們,雖身在外邦但仍要事奉、信靠祂,直到祂將他們領回故土。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耶利米書29章11節)

上帝吩咐他們不可輕忽過去的經歷,但也不要被過往所綑綁,乃要往前看,定睛仰望祂。上帝的赦免能夠將我們對過去的悔恨轉為堅定的信心,相信祂永恆的慈愛。

— 麥大衛

親愛的天父,謝謝祢為我們制定了計畫,
也感謝祢以慈愛掌管我們的未來。


上帝能用我們的悔恨,堅定我們的信心。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19-20章;路加福音23章1-25節


靈命日糧 : 五分鐘家規

讀經: 詩篇102篇1-17節


祂垂聽窮人的禱告,並不藐視他們的祈求。-詩篇102篇17節


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提到有位母親為她的孩子制定了一個「五分鐘家規」。她要他們為上學做好準備,每天在離家前的五分鐘,必須要聚集在一起。

當他們聚集在母親的身邊,她就為他們一一提名禱告,祈求上帝在這一天當中賜福給他們。接著,她親吻每一個孩子,才讓他們去上學。假如鄰居的孩子剛好來了,她也會讓他們聚在一起,為他們禱告。多年之後,其中一個孩子談起,從這個「五分鐘家規」中,她學習到禱告在自己的生活中是何等重要。

詩篇102篇的作者明白禱告的重要性,這篇詩被標記為:「困苦人發昏的時候,在耶和華面前吐露苦情的禱告。」詩人呼求:「耶和華啊,求祢聽我的禱告……我呼求的日子,求祢快快應允我」(1-2節),耶和華「從至高的聖所垂看。耶和華從天向地觀察」(19節)。

上帝在乎你,祂願意傾聽你的禱告。不管是遵循五分鐘家規,每天向祂祈求祝福,或在沮喪中花更多時間向祂呼求,每天我們都應當與上帝談心。你立下的榜樣或許會深深地影響你的親朋好友。

— 施安妮

主啊,求祢教導我,讓我明白祢時刻與我同在,
也讓我能隨時隨地向祢傾心吐意。


禱告是承認我們需要上帝。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16-18章;路加福音22章47-71節


靈命日糧 : 孤身一人

讀經: 創世記28章10-17節


耶和華真在這裡,我竟不知道!-創世記28章16節


曾在阿波羅15號太空船執行任務的太空人阿爾弗萊德·沃爾登(Al Worden),能夠體會在遙遠月球那端的感覺。在1971年,沃爾登有整整三天的時間,獨自駕駛著奮進號飛行,而他的兩位組員,則在離他幾千公里遠的月球表面執行任務。當時唯一陪伴他的就是滿天星斗,他回憶說,那時密密麻麻的星宿就像發光的毯子一樣包圍著他。

舊約聖經人物雅各在離家的第一天,夜幕低垂時,他也感到分外孤單。不同的是,雅各離鄉背井是為了躲避哥哥的追殺,因為他奪走哥哥長子的名分與祝福。然而,那天晚上,雅各在睡夢中看見一個梯子連接天上地下。當他看著天使在梯子上下往來時,他聽見上帝應許要與他同在,並要讓全地因他的後裔得福。雅各醒來之後,他說:「耶和華真在這裡,我竟不知道!」(創世記28章16節)

雅各因為欺騙了人,而不得不獨自一人遠走他鄉。他雖然真的犯了錯,夜晚又是如此漆黑,但上帝卻與他同在,這位上帝的計畫總遠比我們的更周全,影響更深遠。天堂並非遙不可及,雅各的上帝確實與我們同在。

— 狄馬汀

天父,謝謝祢藉由雅各的經歷,
向我們彰顯祢同在和良善的榮美,
超乎我們的想像。


上帝比我們所想像的更靠近。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14-15章;路加福音22章21-46節


靈命日糧 : 輕輕一摸

讀經: 馬太福音8章1-4節


耶穌伸手摸他。-馬太福音8章3節


柯莉把握機會參與在東非偏遠地區的醫療宣教,但她感到忐忑不安。因為她沒有任何的醫療經驗,不過,她仍然可以協助一些日常照護。

在當地,柯莉遇見一名婦女,她罹患了可怕但還能治療的疾病。這名婦女的腿因著這種疾病而潰爛不堪,令人不忍卒睹,但柯莉知道自己應當為她做些必要的護理。當她替這名婦女清洗傷口、進行包紮時,這名婦女忍不住哭了。柯莉擔心地問她是不是很痛。這名婦女哽咽地說:「我流淚不是因為傷口疼痛,而是因為九年來第一次有人敢伸手摸我。」

痲瘋病患者也常令人退避三舍,古時的猶太人更制定了一套嚴格的條例,以防止痲瘋病的傳染。正如律法規定,患者必須隔離,「他既是不潔淨,就要獨居營外」(利未記13章46節) 。

但令人驚異的是,當痲瘋病患到耶穌面前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馬太福音8章2節),耶穌竟然伸手摸他,並且說:「我肯,你潔淨了吧!」(3節)

柯莉輕柔地觸摸了這名孤單婦女潰爛的傷口,展現了耶穌毫無恐懼、沒有排斥的愛。輕輕一摸就能觸動人心。

— 葛庭墨

主啊,祢在世上展現了無懼的愛,
求祢讓我們也能流露這樣的愛。


克服恐懼,憑著信心讓上帝使用我們。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12-13章;路加福音22章1-20節


靈命日糧 : 為什麼?

讀經: 士師記6章11-16、24節


你靠著你這能力去……我與你同在。-士師記6章14、16節


如果上帝在你工作時顯現,並對你說話,你會有什麼反應呢?基甸,這位舊約時代的以色列人就有這樣的經驗。「耶和華的使者向基甸顯現,對他說:『大能的勇士啊,耶和華與你同在!』」基甸的回應不是大吃一驚或點頭表示認同,而是提出疑問,他說:「主啊,耶和華若與我們同在,我們何致遭遇這一切事呢?」(士師記6章12-13節)基甸想知道,為什麼上帝好像遺棄了祂的百姓。

上帝並沒有回答他的問題。那時基甸與百姓遭受敵人的攻擊,忍受飢餓,躲在山洞已經達七年之久,但上帝沒有解釋祂為什麼沒有介入。上帝大可明說以色列人過去所犯的罪,就是他們受苦的原因,但上帝的回答卻給基甸一個盼望,祂說:「你靠著你這能力去⋯⋯我與你同在,你就必擊打米甸人,如擊打一人一樣。」(14、16節)

你是否也曾想過,上帝為什麼要讓你經歷苦難?上帝或許不會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但祂可能會讓你今天更體會祂的同在,讓你知道,你在軟弱時可以完全信靠祂。當基甸完全相信上帝與他同在,並會幫助他時,他就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起名叫「耶和華沙龍」,意思是「耶和華賜平安」(24節)。

真平安是知道上帝已經應許,祂永遠不會離棄祂的子民。無論我們做什麼或往哪裡去,祂永遠與我們同在。

— 史珍妮


信靠良善全能的上帝,勝過千萬個解答。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10-11章;路加福音21章20-38節


靈命日糧 : 永遠愛著

讀經: 詩篇4篇1-8節


你們要知道,耶和華已經分別虔誠人歸祂自己。-詩篇4篇3節


想要在一天的生活中完全不被人冷落、漠視或貶低,幾乎是不可能的。有時,我們甚至也會貶低自己。

大衛的仇敵以羞辱的言辭,欺凌、恐嚇和嘲諷大衛,打擊他的自尊和自信,使他灰心沮喪(詩篇4篇1-2節),所以大衛懇求上帝將他從困苦中拯救出來。

接著,大衛想起:「耶和華已經分別虔誠人歸祂自己」(3節)。在這節經文中翻譯為「虔誠人」的希伯來原文,按字面的意思來說,是指上帝立約的愛,所以「虔誠人」也可翻譯為「那些上帝會永永遠遠愛著的人」。

我們也必須銘記:上帝永遠愛著我們,祂以特別的方式將我們分別出來,視我們如同祂的愛子般寶貴,祂召我們永遠作祂的兒女。

在失望沮喪時,我們可以提醒自己,我們已經白白領受從天父而來的愛,我們是祂摯愛的孩子,人生的終點並非絕望無奈,而是平安喜樂(7-8節)。上帝從不放棄我們,而且祂從未停止對你、對我的愛。

— 羅大衛

阿爸天父,世人的言語會深深地刺傷我們。
然而,祢的話語為我們帶來醫治和安慰,
而且祢應允我們,永遠必蒙祢眷愛。


上帝的愛長闊高深,永遠無法測度。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8-9章;路加福音21章1-19節


靈命日糧 : 雲消霧散

讀經: 希伯來書11章1-8節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希伯來書11章1節


當我們在慕尼黑郊外的鄉村旅館投宿時,已是深夜時分。舒適的房間竟然有一個陽台,令我們喜出望外,可惜夜色深沉,再加上濃霧瀰漫,眼前一片幽暗。然而,幾個小時後,太陽升起,濃霧漸漸消散,我們就能看見昨夜被霧色籠罩的景緻,竟是如此詩情畫意。羊群在平靜蔥綠的草地上吃草,脖子上的鈴鐺發出清脆的聲響。天空中的朵朵白雲,更像是體型龐大、毛絨絨的羊群一般!

有時候,生活也可能被絕望的層層迷霧所覆蓋。我們也許會因幽暗的處境,而失去盼望。但正如陽光能撥開迷霧,我們對上帝的信心也能除去懷疑的陰霾。希伯來書11章將信心定義為:「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1節)。接著,又提到挪亞的信心,上帝所曉諭的是挪亞未見的事,但他卻願意順服(7節)。而亞伯拉罕也是大有信心,儘管他還不知道要往哪裡去,他仍聽從上帝的指示(8節)。

縱使我們從未見過上帝,也無法時刻感受到祂的存在,但上帝確實一直與我們同在,祂也會幫助我們度過最黑暗的夜晚。

— 凱辛蒂

天父,感謝祢應許要陪伴我們走過一生的旅程。
當我們疑惑時,求祢讓我們有信心,
相信祢必掌管一切,並讓我們能全然信靠祢。


信心能穿越迷霧,透視前景。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6-7章;路加福音20章27-47節


靈命日糧 : 避免紛爭

讀經: 箴言20章1-15節


遠離紛爭是人的尊榮。-箴言20章3節


一天早晨,住在澳洲珀斯的穆赫蘭發現他的車子不見了。此時,他才意識到自己不小心將車子停在禁區內,車子被拖走了。想到必須繳付600澳元的拖車費與違規停車罰款,穆赫蘭就感到非常懊惱,但他決定不遷怒於負責將他車子取回的工作人員。於是,他非但沒有發洩自己的怒氣,反倒寫了一首幽默的短詩描述此事,並且朗讀給在拖車場的一位工人聽。對方非常喜歡這首詩,原本可能會上演的激烈爭吵也消弭無形。

聖經箴言教導我們:「遠離紛爭是人的尊榮」(20章3節)。所謂的「紛爭」,是指人與人之間因為觀點不同,導致私下有摩擦衝突,或公然爆發怒火。

上帝已賜下讓我們與他人和睦相處的資源。祂的話語讓我們知道,生氣可以不必演變成雷霆之怒(以弗所書4章26節) 。祂的靈使我們能夠熄滅那憤怒的火苗,不以行動或言詞,去回擊那些惹惱我們的人。祂也賜下榜樣,使我們在被激怒時,能夠效法主耶穌(彼得前書2章23節) 。祂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詩篇86篇15節) 。

— 史珍妮

親愛的上帝,求祢幫助我能控制自己的怒氣,
使我不致犯罪。求祢藉著聖靈的能力,
使我能夠自我節制。


不輕易發怒。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3-5章;路加福音20章1-26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