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學習語言

讀經: 使徒行傳17章22-32節


我遊行的時候,觀看你們所敬拜的,遇見一座壇,上面寫著「未識之神」。-使徒行傳17章23節


在一間牙買加的小教堂中,我站在會眾面前,盡我所能以當地的方言向大家問安:「哇關,牙買加?」回應比我預期的好,會眾都報以微笑以及熱烈的掌聲。

實際上,我說的只不過是一句牙買加方言常用的問候語:「你好嗎?」但在他們耳中聽到的卻是:「我很在乎你,所以我要說你的語言。」當然,我會的牙買加方言十分有限,但一扇門已就此打開。

當使徒保羅站在雅典人的面前時,他讓他們知道自己明白雅典人的文化。保羅告訴他們自己注意到他們的祭壇上有位「未識之神」,而且還引用他們的詩人所寫的話。當然,保羅過後傳講關於耶穌復活的信息,不是每個人都相信,但有些人說:「我們再聽你講這個吧!」(使徒行傳17章32節)。

聖經教導我們,當我們向人傳講耶穌和祂所賜的救恩時,找到他們所在乎的事,就如同開啟了傳福音的一扇門(參閱哥林多前書9章20-23節) ,學習他們的語言就是很好的例子。

當我們能夠以對方的語言,或所在乎的事作為切入點,將更容易與人分享上帝為我們成就的一切。

— 白德夫

主,求祢讓我們看見,他人重視的是什麼。
求祢使我們能優先考慮讓別人得益處,
好讓我們有機會能述說耶穌的愛。


在傳講基督之前,先讓人看到你有多在乎他們。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1-2章;路加福音19章28-48節


靈命日糧 : 溫柔觸摸

讀經: 路加福音5章12-16節


耶穌伸手摸他。-路加福音5章13節


加拿大地鐵的乘客見證了一個緊張的時刻,最後卻看到感人的一幕。有個年輕人在列車上大聲嚷嚷,說些威嚇的話,嚇壞了其他的乘客。但一位七十歲的老婦人卻走向他,伸手輕輕拍拍他的肩膀。老太太慈愛而溫柔的觸摸讓年輕人冷靜了下來,最後他眼泛淚光地癱坐在車廂地板上,對老太太說:「謝謝妳,老奶奶。」接著便起身離開了。過後,老太太承認自己當時也很害怕,但她說:「我是個母親,而他需要有人安撫他。」雖然在理智上,當時她應該與這個年輕人保持距離,但她卻因為愛而承擔了風險。

耶穌能瞭解這樣的憐憫。當那個絕望、身上長滿大痲瘋的人出現在耶穌面前,懇求祂醫治的時候,耶穌不像那些冷眼旁觀的人一樣充滿恐懼,也不像那些宗教領袖一樣無計可施,只會遵照律法,譴責那人竟把大痲瘋帶進村子裡(利未記13章45-46節) 。相反地,耶穌向這位可能多年來都無人觸摸的人伸出援手,並且醫治了他。

感謝上帝,耶穌來到世上,祂以溫柔的雙手和憐憫的心懷,觸摸那人和我們,這是我們從律法中得不到的。

— 狄馬汀

天父,求祢讓我們在那個絕望的人身上,
看見自己和他人的困境。
讓我們知道祢的愛子正以慈愛看顧,
隨時願意伸手觸摸、安慰我們。


無論你問題多大,罪孽多深,耶穌都願意觸摸。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23-24章;路加福音19章1-27節


靈命日糧 : 不要放棄

讀經: 加拉太書6章1-10節


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加拉太書6章9節


五十多年來,鮑伯·福斯特一直都是我的好友兼屬靈導師,他從未放棄過我。他持久的友情和鼓勵,曾幫助我走過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刻。

當我們所認識的人面對極大的需要時,我們可能會下決心想幫助他們,但若是看不到即刻的效果時,我們的決心就會開始動搖,甚至最後可能會放棄。我們原本以為施予援手,馬上就能看到改變,沒想到竟要長久持續地提供幫助。

使徒保羅勸勉我們,在幫助人走過生命中的顛簸和掙扎時,必須要有耐心,正如他寫道:「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拉太書6章2節)。保羅將幫助他人比喻為農夫期盼收成,需要下工夫、花時間,以及耐心等候。

我們應該為所關心的人禱告多久、付出多少呢?保羅說:「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9節)。我們應該幫助他們多少次呢?保羅的回答是:「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10節)

主耶穌鼓勵我們今天就來信靠祂,以誠信待人、恆切禱告,更不要輕言放棄!

— 麥大衛

天父,懇求祢賜下盼望和耐心,
讓我們繼續向他人伸出援手。


我們祈求上帝,祂所成就的,超過我們所求所想。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21-22章;路加福音18章24-43節


靈命日糧 : 為小事感恩

讀經: 詩篇116篇1-9節


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雅各書1章17節


朋友葛莉雅來電,聲音裡滿是興奮。除了出門複診之外,她一直無法離開家門,因此我明白為何她會如此開心。她說:「我兒子剛幫我的電腦安裝新的揚聲器,所以現在我也可以參加教會的聚會了!」現在,她可以在家裡聽到教會主日崇拜的現場直播了!她為上帝的美善感恩,也為她的兒子送給她這份無與倫比的禮物感到歡喜。

葛莉雅讓我學習要有顆感恩的心。即使她的生活有諸多不便,她仍為極小的事感恩,包括每天的日落,那些幫助她的家人和鄰居,與上帝親近的時刻,以及能繼續住在她自己的公寓裡。葛莉雅一生都看見上帝對她的供應,她也會向每個訪客或致電給她的人,講述上帝的奇妙作為。

我們不知道詩篇116篇的作者陷入怎樣的困境,有些解經家認為他可能是病痛纏身,因為他寫道:「死亡的繩索纏繞我」(3節)。但即使當他「落到卑微的地步」,他仍然感謝主的恩惠和憐憫(5-6節)。

當我們處於人生的低谷時,可能很難抬頭仰望。但如果我們仰望上帝,就會看見我們人生一切或大、或小的恩福都是祂所賞賜的,也會學習向祂獻上感謝。

— 施安妮

我拿什麼報答耶和華向我所賜的一切厚恩?……我要以感謝為祭獻給祢。—詩篇116篇12、17節


細數上帝賜下的福分,自然就會讚美祂。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19-20章;路加福音18章1-23節


靈命日糧 : 鋼琴小了

讀經: 腓立比書1章1-11節


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立比書1章6節


我的兒子連續三年都報名參加鋼琴演奏會。在第三年的表演中,我看著他登上台階、擺好樂譜。彈奏了兩首曲子之後,他來到我身旁坐下,低聲地說:「媽媽,今年這架鋼琴比較小。」我說:「不,這跟你去年彈的是同一架鋼琴,是你長大、長高了!」

靈命的成長,就像身體長大一樣,需要時間慢慢地增長。這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在這當中我們的心意更新而變化,變得更像耶穌(羅馬書12章2節) 。

當聖靈在我們心裡動工的時候,我們會意識到自己生活中的罪。為了榮耀上帝,我們會努力做出改變。雖然有時我們會成功,但有時在嘗試過後仍以失敗收場。如果看起來好像什麼都沒變,我們會氣餒,也可能會認為沒有進步就等於失敗,其實這往往只顯示我們還在改變的過程中。

靈命的成長需要聖靈的工作、我們想要改變的意願,以及時間。當我們在人生的某個階段回顧過去時,也許會發現我們的屬靈生命已經有些長進。願上帝賜給我們信心,讓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仍堅定地相信:「那在[我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立比書1章6節)

— 史珍妮

親愛的上帝,求祢讓我渴望靈命成長,我要以生命榮耀祢,並經歷聖靈在我裡面動工所帶來的喜樂。


靈命的成長是一個過程。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16-18章;路加福音17章20-37節


靈命日糧 : 隨時聆聽

讀經: 尼希米記2章1-9節


凡求告耶和華的,就是誠心求告祂的,耶和華便與他們相近。-詩篇145篇18節


父親是個沉默寡言的人。他曾在軍中服役多年導致聽力受損,所以平時都配戴助聽器。某天下午,他覺得我和母親聊個沒完沒了,他就開玩笑地說:「每當我想要清靜時,只要這樣做就行了。」說著他用雙手俐落地把兩個助聽器都關掉,然後雙手交叉枕於腦後,微笑著閉上雙眼休息。我和母親都笑了。對父親來說,我們的談話已經結束了!

父親那天的舉動讓我想到,上帝實在與我們大不相同。上帝總是願意聆聽祂兒女的心聲,而聖經中有個極短的禱告就讓我們看到這點。一天,尼希米在服事波斯王亞達薛西時面帶愁容。當王問尼希米為何愁煩時,尼希米感到懼怕,坦承是因他祖墳所在的耶路撒冷城已被攻破,成了廢墟。尼希米寫道:「王問我說:『你要求什麼?』於是我默禱天上的上帝。我對王說……」(尼希米記2章4-5節)

雖然尼希米的禱告只有片刻,但上帝聽見了,並以憐憫回應尼希米先前不住地為耶路撒冷所獻上的禱告。就在那一刻,亞達薛西王准許了尼希米的請求,讓他重新建造耶路撒冷。

知道上帝如此關心我們,無論我們的禱告或長或短,祂都仔細聆聽,這豈不令人感到欣慰嗎?

— 龐雅各

慈愛的天父,謝謝祢賜福予我,
讓我擁有向祢禱告的殊榮和機會。


最微小的聲音,偉大的上帝也會聆聽。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14-15章;路加福音17章1-19節


靈命日糧 : 樂於給予

讀經: 路加福音3章7-14節


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哥林多後書9章7節


一位牧師生動地詮釋了「傾囊相助」的真諦。他在教會講台上向會眾發出了一個挑戰,說道:「如果我們將身上的大衣脫下來,送給有需要的人,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話一說完,牧師便將自己的外套放在禮拜堂的正前方,接著許多人也紛紛仿效。當時正值隆冬,那一天這些人在回家的路上,可能就沒有那麼舒適了。但是他們的捐贈,對許多需要幫助的人而言,冬天會多了點溫暖。

當施洗約翰在猶太的曠野傳道時,他嚴厲地警告那些來聽他傳道的人說:「毒蛇的種類!……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路加福音3章7-8節)。眾人震驚地問他說:「這樣,我們當做什麼呢?」施洗約翰給了他們這樣的建議:「有兩件衣裳的,就分給那沒有的;有食物的,也當這樣行」(10-11節)。顯然,真實的悔改能帶來寬厚之心。

「捐得樂意的人是上帝所喜愛的」,我們不應該因為內疚或壓力而奉獻(哥林多後書9章7節) ,只要我們慷慨大方地給予,便會發現,確實「施比受更為有福」。

— 葛庭墨

主啊,謝謝祢以許多不同的方式賜福給我們。
求祢赦免我們,因我們常將祢的美善視為理所當然。
求祢讓我們看見,我們所擁有的也可以成為別人的祝福。


好施捨的,必得豐裕;滋潤人的,必得滋潤。–箴言11章25節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12-13章;路加福音16章


靈命日糧 : 不再掌控

讀經: 創世記12章1-9節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創世記12章1節


為了慶祝我們的結婚紀念日,丈夫借了一輛雙人自行車,準備享受浪漫的時光。當我們踩著踏板出發的時候,我坐在後座,前方的視野都被丈夫寬大的肩膀遮住了。另外,我的把手是固定的,不能操控方向。只有前座的把手才能決定方向,而我的把手只是幫我支撐上半身的重量。我只有兩種選擇,要麼對於無法掌控方向感到挫折,要麼相信丈夫會引導我們平安地享受這趟旅程。

當上帝要亞伯蘭離開本族和父家的時候,並沒有明確地對亞伯蘭說要往哪裡去。上帝並沒有提到行進的路線,對於目的地沒有具體的描述,也沒有提到那裡的天然資源,甚至也沒說要花多久時間才會抵達,上帝只要亞伯蘭往祂所指示的地方「去」。即使對許多細節都不瞭解,但亞伯蘭仍然順服上帝的命令,這便是他對上帝的信心(希伯來書11章8節) 。

若我們正因著不確定的景況,或無法控制人生的道路而感到挫敗,就讓我們效法亞伯蘭的榜樣,順服並信靠上帝,讓上帝掌控方向,穩妥地帶領我們前行。

— 洪可婷

主啊,在人生變幻莫測,前景不明朗時,
求祢幫助我始終相信祢的帶領。


全心信靠上帝,祂必引導我們。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9-11章;路加福音15章11-32節


靈命日糧 : 香氣

讀經: 哥林多後書2章14-16節


感謝上帝!……藉著我們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哥林多後書2章14節


作家麗塔·斯諾登(Rita Snowden)提到當她在英國多佛的一個小村莊時,曾發生一件有趣的事。那時,她坐在露天咖啡館享受著下午茶,突然聞到一股迷人的香氣。麗塔便問服務生香氣從何而來,發現香氣竟然來自經過她身邊的路人。原來許多村民都在附近的一家香水工廠工作,他們回家的時候,吸附在衣服上的香水味也就瀰漫在街道上了。

對基督徒的生命而言,這是多麼美好的寫照啊!如使徒保羅所說,我們是基督的馨香之氣,在各處顯揚基督的香氣(哥林多後書2章15節)。保羅將此比喻為爭戰得勝的國王,帶領士兵隨同俘虜凱旋歸來,城中瀰漫象徵勝利的馨香,宣揚國王的偉大(14節)。

我們會以兩種方式散發基督的馨香之氣。第一種是透過口中的話語,對人傳講美善的上帝。第二種是藉著我們的生命,也就是像基督一般憑愛心行事(以弗所書5章1-2節) 。縱然不一定每個人都會欣然接受我們帶來的馨香之氣,但這馨香卻會帶領許多人得到新生命。

麗塔·斯諾登聞到了香氣,就好奇地尋訪香氣的源頭。當我們跟隨基督,也會薰染了祂的馨香之氣,我們就藉著話語和行為在大街小巷散發祂的馨香。

— 霍薛頓

主耶穌,願祢使我們在家庭、職場和社區當中,
展現祢的美善,散發馨香之氣。


我們應當散發基督的馨香。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6-8章;路加福音15章1-10節


靈命日糧 : 享受美景

讀經: 詩篇148篇1-6節


日頭、月亮,你們要讚美祂!放光的星宿,你們都要讚美祂!-詩篇148篇3節


日落餘暉,總是能令人不由自主地停下手邊的事,駐足觀賞。同時還不忘拍攝照片,享受令人心醉的落日景緻。

最近,我和妻子在墨西哥灣看夕陽,周圍有一大群人,多半是互不認識的遊客。大家都聚集在海灘上,欣賞這夕陽西沉、晚霞滿天的黃昏景色。當紅彤彤的夕陽帶著最後一抹金光,完全滑落地平線的那一刻,大夥兒熱烈鼓掌,齊聲歡呼。

為什麼大家會有這樣的反應?詩篇給了我們一些提示。詩人說,上帝要日頭讚美那位創造它的主(詩篇148篇3節)。當日出或日落的迷人景緻出現時,人們也會不由自主地由衷發出讚美。

鮮少有事物像大自然的美景那樣觸動我們的心。這些自然美景不只令人停下腳步,或只是吸引我們的注意力,更會使我們將焦點轉向創造這片美景的造物主。

上帝偉大的奇妙創造,總是能使我們駐足片刻,並記得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每天日出、日落的美景都提醒我們,其實有一位造物主。這位創造主珍愛祂所造的世界,所以祂親自來到這世上,為要帶來救贖與醫治。

— 歐傑弗

主啊,我喜愛祢所造的世界,其中充滿各樣的物種、
各樣的色彩。祢與祢所造的一切盡都美好!


與上帝一起歡欣享受祂所造的萬物。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3-5章;路加福音14章25-35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