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肖像畫

讀經: 腓立比書2章1-11節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立比書2章5節


位於英國倫敦的國家肖像藝術館,珍藏了幾世紀以來的肖像畫,包括166幀邱吉爾、94幀莎士比亞以及20幀華盛頓的畫像。越是古老的畫像,越是容易讓人懷疑:這是他們真實的樣貌嗎?

比如說,那裡有8幀蘇格蘭愛國英雄威廉·華萊士(1270-1305年)的畫像,但在沒有任何照片可以比對的情況下,我們如何確定畫家們忠實地呈現了華萊士的樣貌呢?

對於呈現耶穌的真實樣貌或許也類似。可能我們並沒有意識到,其實基督徒會在他人的心中留下耶穌的畫像。這並不是用筆刷和油彩勾勒出的圖像,而是以言行舉止、對人的態度,將耶穌真實的樣貌呈現出來。

我們的行為是否描繪出耶穌的心懷呢?這就是使徒保羅所在意的,他寫到:「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立比書2章5節)。保羅渴望基督徒能正確地反映主的樣貌,勸勉眾人活出耶穌的謙卑、犧牲和憐憫的生命。

對某些人而言,唯有從我們身上,他們才能看見耶穌。當我們「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3節)時,就能向世人展現出耶穌的心懷和態度。

— 柯貝爾

天父,求祢幫助我常以基督的心為心。
使我身邊的人得以看見基督,
並且渴望認識祂。


基督為我們捨己,激勵我們為他人犧牲。



全年讀經:
申命記5-7章;馬可福音11章1-18節


靈命日糧 : 浪濤的主

讀經: 約伯記38章1-18節


[耶和華說]:「你只可到這裡,不可越過,你狂傲的浪要到此止住。」-約伯記38章11節


在11世紀時,克努特大帝可說是當時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在一則現今廣為人知的傳說中,提到他曾命人在漲潮時,將他的寶座安置在岸邊。他對著大海說:「你應該服從我,所以我命令你,不可漲到我的土地上,也不許弄濕你主人的衣裳或是腳踝。」但是海水仍持續上漲,淹過了他的腳掌。

這個故事往往只讓人注意到克努特的驕傲,其實這是一則關於謙卑的故事。因為接著克努特說:「世人當知道,王的權力都是虛渺的。天、地與海都只臣服於上帝。」克努特的故事提到一個重點:唯有上帝才是統管萬有的全能主宰。

約伯也同樣發現上帝的偉大,祂立定大地的根基(約伯記38章4-7節),命令清晨開始與夜晚結束(12-13節),儲存雪庫和雹倉,指揮星辰各在其位(22、31-33節)。我們與上帝相比,實在是渺小無比。浪濤的主宰只有一位,而且絕不是我們(11節;馬太福音8章23-27節) 。

當我們開始覺得自己聰明絕頂,驕傲自豪時,克努特的故事是一個很好的提醒。試著走在沙灘上,要求海浪停止,或試著命令太陽下山,我們很快就會想起誰才是真正的至高者,並感謝祂掌管我們的生命。

— 霍薛頓


上帝偉大,我們渺小,一點也沒錯。



全年讀經:
申命記3-4章;馬可福音10章32-52節


靈命日糧 : 完全的愛

讀經: 哥林多前書13章4-8節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哥林多前書13章7-8節


她用顫抖的聲音,向我訴說她和女兒之間的問題。因為覺得女兒的朋友看似不良青少年,因此這位擔憂的媽媽沒收了女兒的手機,不論女兒要去哪裡,她都堅持同行陪伴。結果造成她們的關係每況愈下。

當我和她的女兒溝通時,我發現她深愛她的媽媽。但是,她媽媽緊迫的愛卻使她喘不過氣,她渴望得著自由。

我們都不完美,都面對不同人際關係的問題。不論身為父母還是孩子,單身或已婚,我們都急切想要以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愛,在恰當的時間做正確的事、說合宜的話。我們一生都在學習如何愛人。

在哥林多前書13章,使徒保羅描繪了何謂完全的愛。他的標準聽起來很美好,但卻很難實踐,真是知易行難啊!感謝上帝,我們有耶穌為榜樣。面對那些有各種需求和困難的人,耶穌對待他們的態度向我們表明什麼是完全的愛。當我們與祂同行,活在祂的愛中,沉浸在祂的話語裡頭,我們將越來越像祂。我們依然會犯錯,但是上帝能夠挽回一切,並能使我們在每一個情況中得益處。因為祂的愛是「凡事包容」,且是「永不止息」(7-8節)。

— 謝葆芳

親愛的主,我們的動機純良,但所行卻常讓人受傷。
感謝祢親自成為我們的榜樣,
向我們顯明應如何生活,並且如何愛人。


耶穌愛我為我死,我愛耶穌為祂活。



全年讀經:
申命記1-2章;馬可福音10章1-31節


靈命日糧 : 愛心接待

讀經: 希伯來書13章1-2節


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希伯來書13章2節


我和丈夫曾接待來自五個不同國家的家庭,一起共進晚餐,至今那仍是一個美好的回憶。不知為什麼,聊天時我們沒有分成小圈圈,反而是每個人用不同的文化觀點,表達自己對在倫敦生活的看法。那天晚餐結束之後,我和丈夫都認為,我們得到的比付出的更多。我們得到了友誼帶來的溫暖,還認識了不一樣的文化。

希伯來書在結尾的部分,勸勉讀者要有團體生活,並以愛心接待客旅。因為當他們這麼做的時候,可能「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13章2節)。這可能是指在創世記18章1-12節,亞伯拉罕和撒拉依據聖經時代的習俗,熱心地款待三位客旅,為他們提供豐盛的飲食。那時,亞伯拉罕和撒拉並不知道,他們所接待的正是為他們帶來好消息的天使。

我們邀請別人到家中作客,當然並非為了從他們身上得到好處,但是我們的收穫往往比付出的更多。當我們樂意接待他人的時候,願主藉著我們向人展現祂的愛。

— 潘艾梅

親愛的主,我們所有的一切都從祢而來,
求祢幫助我們,樂意與人分享這一切,
好使祢得著榮耀。


愛心接待他人,就是與人分享上帝的美善和恩典。



全年讀經:
民數記34-36章;馬可福音9章30-50節


靈命日糧 : 舊襯衫

讀經: 詩篇139篇1-12節


耶和華啊,我舌頭上的話,祢沒有一句不知道的。-詩篇139篇4節


有時,我和妻子能相互接續對方所要說的話。在超過三十年的婚姻生活中,我們越來越熟悉對方思考和說話的方式,有時甚至不需要等到對方把話說完,只要一個字或一個眼神,就足以表達內心的想法。

這是一種很舒適的相處方式,猶如一件舊襯衫,你會繼續穿著是因為它是如此舒適。有時,我們倆甚至會親暱地稱對方為「我的舊襯衫」。跟我們不熟的人可能很難理解這樣的暱稱!經過這些年的親密相處,我們已發展出自己的一套溝通模式,這是數十年來彼此相愛與信任的結果。

同樣地,當我們明白上帝完全地瞭解並且愛著我們,也會讓我們感到舒適和安慰。大衛寫到:「耶和華啊,我舌頭上的話,祢沒有一句不知道的」(詩篇139篇4節)。試著想像一下,你和耶穌談心,向祂訴說你心中深切關心的事情。當你不知道該如何用言語表達時,祂會給你一個瞭解的微笑,並且準確表達出你不知該怎麼形容的一切。原來我們不需刻意選用合適的詞語,就可以和上帝溝通,這真是太美好了!祂愛我們,並對我們有足夠的認識,以至於祂全然瞭解。

— 龐雅各

主,祢完全認識我並且愛我。
謝謝祢全然地瞭解我!
求祢幫助我,今天就愛祢、跟隨祢。


雖我們不善表達,上帝也瞭解我們的心。



全年讀經:
民數記31-33章;馬可福音9章1-29節


靈命日糧 : 兩張照片

讀經: 約翰福音16章19-24節


你們現在也是憂愁,但我要再見你們,你們的心就喜樂了;這喜樂也沒有人能奪去。-約翰福音16章22節


在教堂走廊,一位剛升格的祖母正向朋友展示兩張裱框照片。第一張是她女兒在非洲蒲隆地家鄉時的照片,第二張則是女兒剛生下的男嬰,但她的女兒並未和新生兒合照,因為她在生產過程中不幸過世了。

一位朋友看了照片,不禁淚水盈眶,對她說:「我瞭解,我瞭解。」這位朋友確實能夠明白,因為她的兒子剛在兩個月前離開人世。

那些曾經歷同樣傷痛的人所給的安慰特別不同,因為他們瞭解!在耶穌被捕之前,祂警告門徒:「你們將要痛哭、哀號,世人倒要喜樂。」但接下來耶穌卻安慰他們說:「你們將要憂愁,然而你們的憂愁要變為喜樂」(約翰福音16章20節)。幾個小時後,門徒因著耶穌被捕和被釘十架而大受打擊。但他們撕心裂肺的哀慟,在他們見到耶穌復活時,即刻轉變為超乎想像的喜樂。

先知以賽亞曾如此預言彌賽亞:「祂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以賽亞書53章4節) 。我們的救主不只知道我們的痛苦,祂親身經歷,祂清楚瞭解,祂在乎。有一天,我們的哀哭將會化為喜樂。

— 葛庭墨

主,謝謝祢為我們釘在十架上。我們知道這世上有苦難,
但祢已勝過世界,承擔了我們的罪孽和痛苦。
我們期盼與祢面對面的那一天,憂愁要變為喜樂。


將掛慮交在主手中,祂就把平安放在我們心中。



全年讀經:
民數記28-30章;馬可福音8章22-38節


靈命日糧 : 像我們一樣

讀經: 希伯來書2章9-18節


祂自己既然被試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希伯來書2章18節


在《史努比》漫畫作者查爾斯·舒茲(Charles Schulz,1922-2000年)的追悼會上,他的漫畫界同行兼好友凱西·奎塞威特(Cathy Guisewite)談到舒茲的仁慈和同情心,他說:「舒茲為全世界的人創造這些角色,確切地表達出每個人的感受,讓我們知道別人也和我們一樣。對我們這些卡通漫畫家,他毫無保留地付出,讓我們不覺得孤單……舒茲鼓勵我們,他瞭解我們的感受,使我們覺得他就像我們一樣。」

當我們覺得無人能瞭解或幫助我們時,別忘了耶穌已經為我們毫無保留地擺上。祂瞭解我們是誰,也知道我們今天所面對的處境。

希伯來書2章9-18節陳述一個奇妙的真理,那就是耶穌在世上的時候,與我們同有血肉之軀(14節)。祂「為人人嘗了死味」(9節)、摧毀撒但的權勢(14節),並且「要釋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15節)。耶穌來到世上,成為像我們一樣有血有肉的人,「為要在上帝的事上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17節)。主啊,謝謝祢降世為人,祢瞭解我們的痛苦,好讓我們知道今天有祢的幫助,並能永遠活在祢的同在中。

— 麥大衛

你有什麼恐懼或憂慮?你要如何面對呢?(彼得前書5章6-7節)主曾應許要為你做些什麼?(希伯來書13章5節)


無人能像耶穌那樣深知明瞭。



全年讀經:
民數記26-27章;馬可福音8章1-21節


靈命日糧 : 我的一切

讀經: 馬太福音27章45-54節


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馬書12章1節


英國聖詩之父以撒·華滋(Isaac Watts)年輕時,覺得教會聖詩的內容貧乏,於是他父親便鼓勵他創作更有內涵的詩歌,而華滋真的辦到了。他創作的聖詩《奇妙十架》,不但被譽為最偉大的英文聖詩,而且也被翻譯成許多語言。

在《奇妙十架》第三節中,華滋將我們帶入基督被釘十架的場景中:

試看祂頭,祂足,祂手,

慈愛憂傷和血並流,從前可曾愛憂交織?荊棘可曾化作冕旒?

華滋細膩地描述了史上最慘烈的受難時刻,讓我們也如當時圍繞十架的群眾一樣佇足凝視。上帝的兒子費力地喘著氣,刺穿祂身體的長釘將祂懸掛在十架上。經過數小時的煎熬,超自然的黑暗降臨。最後,宇宙的主宰心懷憐憫地交出了祂受苦的靈魂。大地震動,城內聖殿的幔子裂為兩半,墳墓也開了,許多早已死去的聖徒復活,行走於聖城之中(馬太福音27章51-53節)。將耶穌釘十架的百夫長看到這些事,也不禁慨嘆:「這真是上帝的兒子了!」(54節)

詩歌基金會曾如此評論華滋的這首詩歌:「十字架重整人們的價值觀,情願捨棄虛空榮華。」詩歌的結尾非常適切:「神聖大愛奇妙難測,願獻我命,我心,我身。」

— 葛庭墨

求主禁我別有所誇,只誇救主捨身十架,
基督為我獻身流血,我願捨盡虛空榮華。


主為我們犧牲一切,能將一切都獻給祂是我們的榮幸。



全年讀經:
民數記23-25章;馬可福音7章14-37節


靈命日糧 : 太容易了

讀經: 約翰福音11章17-27節


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章16節


在《華盛頓郵報》有篇標題為《科技大亨的最新研究計畫:對抗死亡》的報導,提到了數位科技大亨正著手進行一項研究,以延長人類的壽命,他們還預備付出數十億美元進行研究。

但他們的投資似乎晚了一步,因為死亡早已被擊敗!耶穌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約翰福音11章25-26節)。耶穌的話語使我們確信,凡相信祂的人,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必永遠不死。

當然,我們的肉身都會死,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我們的思想、觀點、記憶、愛心,以及獨特的個人特質,絕不會隨肉身死亡而消逝。

最棒的是,這是白白得到的恩典!你只需接受耶穌所賜的赦罪之恩,在彈指之間,就能輕而易舉地得到這永遠的生命。

也許有人會說:「這未免太容易了吧!」但是你想,上帝在你出生前就深愛你,而且希望你能永遠與祂同住,祂豈會讓你難以得著永生呢?

— 羅大衛

親愛的耶穌,我相信祢為我的罪捨命,並從死裡復活。我願接受祢成為我的救主,並願一生跟隨祢。求祢赦免我的罪,幫助我從現在開始就過著合祢心意的生活。


基督已戰勝死亡,讓我們可以得著永生。



全年讀經:
民數記20-22章;馬可福音7章1-13節


靈命日糧 : 隱形之戒

讀經: 約翰福音3章16-21節


凡作惡的便恨光。-約翰福音3章20節


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公元前427-348年)曾說了一個故事來揭示人心的黑暗,故事說到一位牧羊人在無意間尋獲地底深處的一枚金戒指。那一天,發生了強烈的地震,天搖地動之後地殼裂開,牧羊人在一個古墓的裂縫中撿拾到一枚戒指,還意外地發現到這枚戒指具有神奇魔力,只要戴上它就能讓人隱匿行蹤。柏拉圖問道,假設人們具有隱形的能力,可以隨心所欲,不會受到法律制裁,那麼人們會約束自己不犯罪嗎?

人性的確有黑暗的一面,但對於這一點,耶穌在約翰福音中給了我們一條出路。耶穌是好牧人,祂知道人們寧可選擇行在黑暗中,因為如此可以掩飾自己的惡行,免受懲罰(約翰福音3章19-20節)。然而,耶穌揭露我們掩飾惡行的黑暗面,並非要定我們的罪,而是要我們藉著祂得到救恩(17節)。耶穌是我們心靈的牧者,祂揭露人性最黑暗之處,為要顯明上帝是何等地愛我們(16節)。

上帝以祂的慈悲憐憫,呼召我們脫離黑暗與罪惡,並邀請我們跟隨祂行在光中。

— 狄馬汀

親愛的天父,謝謝祢讓我的生命中有祢同在的亮光。願我一生行事為人,能順服地行在祢真理的光中。


基督的光除去罪的黑暗。



全年讀經:
民數記17-19章;馬可福音6章30-56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