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懇切禱告

讀經: 詩篇143篇


耶和華啊,求祢⋯⋯將我救活,憑祢的公義,將我從患難中領出來。—詩篇143篇11節


在新冠疫情期間,一位備受矚目的女名人說:「我曾經歷一段黑暗時期。」這一句話述說了她內心的煎熬和痛苦。在這段黑暗籠罩的日子,適應新常態是她其中一個挑戰,她也承認自己在混亂的思緒中,曾有輕生的念頭。後來,她努力走出情緒低谷,包括與一位關心她的朋友分享內心的掙扎。

在動蕩的時刻或風雨飄搖的日子裡,我們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雖然我們都知道,人的一生難免會陷入低谷和困境,但要走出這種情緒低谷並不容易,有時需要尋求心理健康專家的協助。

詩篇143篇是大衛在人生某個黑暗時期所做的禱告,我們能從中有所學習。雖然我們不知道當時的情況,但可以看出大衛向上帝的禱告非常真誠且充滿盼望。他說:「原來仇敵逼迫我,將我打倒在地,使我住在幽暗之處,像死了許久的人一樣。所以我的靈在我裡面發昏,我的心在我裡面悽慘」(3-4節)。身為基督徒,若僅向自己、朋友或醫學專家承認內心的感受是不夠的。我們必須真誠地將心思意念及一切帶到上帝面前,我們的禱告可包括詩篇143篇7-10節的懇切祈求。我們的黑暗時期,正是我們應該懇切禱告的時候,向上帝祈求只有祂才能帶來的亮光和生命。

— 簡恩德

你通常會如何面對黑暗時期?
你為何很難真實地面對自己內心的掙扎呢?

天父,求祢重燃我的力量及盼望。當生活被黑暗籠罩,使我陷入情緒低谷時,幫助我能以禱告來親近祢。



全年讀經:
約伯記3-4章;使徒行傳7章44-60節


靈命日糧 : 懇切禱告

讀經: 詩篇143篇


耶和華啊,求祢⋯⋯將我救活,憑祢的公義,將我從患難中領出來。—詩篇143篇11節


在新冠疫情期間,一位備受矚目的女名人說:「我曾經歷一段黑暗時期。」這一句話述說了她內心的煎熬和痛苦。在這段黑暗籠罩的日子,適應新常態是她其中一個挑戰,她也承認自己在混亂的思緒中,曾有輕生的念頭。後來,她努力走出情緒低谷,包括與一位關心她的朋友分享內心的掙扎。

在動蕩的時刻或風雨飄搖的日子裡,我們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雖然我們都知道,人的一生難免會陷入低谷和困境,但要走出這種情緒低谷並不容易,有時需要尋求心理健康專家的協助。

詩篇143篇是大衛在人生某個黑暗時期所做的禱告,我們能從中有所學習。雖然我們不知道當時的情況,但可以看出大衛向上帝的禱告非常真誠且充滿盼望。他說:「原來仇敵逼迫我,將我打倒在地,使我住在幽暗之處,像死了許久的人一樣。所以我的靈在我裡面發昏,我的心在我裡面悽慘」(3-4節)。身為基督徒,若僅向自己、朋友或醫學專家承認內心的感受是不夠的。我們必須真誠地將心思意念及一切帶到上帝面前,我們的禱告可包括詩篇143篇7-10節的懇切祈求。我們的黑暗時期,正是我們應該懇切禱告的時候,向上帝祈求只有祂才能帶來的亮光和生命。

— 簡恩德

你通常會如何面對黑暗時期?
你為何很難真實地面對自己內心的掙扎呢?

天父,求祢重燃我的力量及盼望。當生活被黑暗籠罩,使我陷入情緒低谷時,幫助我能以禱告來親近祢。



全年讀經:
約伯記3-4章;使徒行傳7章44-60節


靈命日糧 : 不只是標誌

讀經: 哥林多前書1章18-25節


十字架的道理,⋯⋯為上帝的大能。—哥林多前書1章18節


在 20世紀中葉,印度中部非基督徒和基督徒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張。一個年輕人被教唆爬到一棟三層樓建築的樓頂,要把屋頂上的十字架拆下來。不過,他並沒有成功,而是從三層樓高的屋頂摔下來,跌落到建築物下方的街道上,傷勢嚴重。他被送到醫院救治時,躺在隔壁病床上的剛好是一位基督徒。

這位基督徒告訴年輕人十字架真正的意義,以及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做的一切。年輕人聽了深受感動,流淚喊道:「主耶穌啊!原諒我!我不是故意那樣做的,是他們逼我的。」

雖然人們想盡辦法要除去象徵基督信仰的標誌,但他們卻無法阻止十字架的道理。保羅說:「十字架的道理,……為上帝的大能」(哥林多前書1章18節)。耶穌也說過,即使是陰間的門也不能勝過教會的權柄(馬太福音16章18節)。

十字架是基督信仰的象徵。然而,對於不瞭解基督為何死在十字架上的人來說,十字架的象徵意義是毫無價值的。我們要知道,耶穌死在十字架上,是為了赦免人類的一切過犯(歌羅西書2章13-14節),而不是為了創造一個標誌。

十字架在你的眼中只是一個標誌嗎?你有沒有相信那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呢?如果沒有,今天就這樣做吧!

— 白德夫

十字架所傳達的信息對你有何意義?
耶穌的赦免會如何永遠改變你的生命?

主耶穌,感謝祢藉著十字架引領我歸向祢,若是沒有祢在十字架上的犧牲,我就無法得救贖!



全年讀經:
約伯記1-2章;使徒行傳7章22-43節


靈命日糧 : 不只是標誌

讀經: 哥林多前書1章18-25節


十字架的道理,⋯⋯為上帝的大能。—哥林多前書1章18節


在 20世紀中葉,印度中部非基督徒和基督徒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張。一個年輕人被教唆爬到一棟三層樓建築的樓頂,要把屋頂上的十字架拆下來。不過,他並沒有成功,而是從三層樓高的屋頂摔下來,跌落到建築物下方的街道上,傷勢嚴重。他被送到醫院救治時,躺在隔壁病床上的剛好是一位基督徒。

這位基督徒告訴年輕人十字架真正的意義,以及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做的一切。年輕人聽了深受感動,流淚喊道:「主耶穌啊!原諒我!我不是故意那樣做的,是他們逼我的。」

雖然人們想盡辦法要除去象徵基督信仰的標誌,但他們卻無法阻止十字架的道理。保羅說:「十字架的道理,……為上帝的大能」(哥林多前書1章18節)。耶穌也說過,即使是陰間的門也不能勝過教會的權柄(馬太福音16章18節)。

十字架是基督信仰的象徵。然而,對於不瞭解基督為何死在十字架上的人來說,十字架的象徵意義是毫無價值的。我們要知道,耶穌死在十字架上,是為了赦免人類的一切過犯(歌羅西書2章13-14節),而不是為了創造一個標誌。

十字架在你的眼中只是一個標誌嗎?你有沒有相信那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呢?如果沒有,今天就這樣做吧!

— 白德夫

十字架所傳達的信息對你有何意義?
耶穌的赦免會如何永遠改變你的生命?

主耶穌,感謝祢藉著十字架引領我歸向祢,若是沒有祢在十字架上的犧牲,我就無法得救贖!



全年讀經:
約伯記1-2章;使徒行傳7章22-43節


靈命日糧 : 徹底改變

讀經: 列王紀下23章3-7節


王⋯⋯在耶和華面前立約,要⋯⋯順從耶和華,遵守祂的誡命。—列王紀下23章3節


在我們密西根州的家裡,多年來牆上一直掛著一把裝飾華麗、祭典上用的弓和箭囊。這些是父親留下來的遺物,是當年我與父親在加納宣教時獲得的紀念品。

有一天,一位來自加納的朋友到家裡做客。當他看見牆上的這把弓時,臉上露出了詫異的神情。他指著綁在弓上的一個小配件說:「這是一種祭拜偶像的用品,是所謂的魔法符咒。我知道它沒有任何威力,但我不會把它留在家裡。」我們聽了,立即把弓上的符咒剪下來扔了。我們不希望家裡有任何敬拜假神的物品。

猶大王約西亞在成長的過程中,並不瞭解上帝對祂百姓的期望。當大祭司在荒廢已久的聖殿裡找到律法書時(列王紀下22章8節),約西亞王就讓人把律法書讀給他聽。在他聽到上帝論及拜偶像的後果時,就即刻大刀闊斧地進行徹底的改變,讓猶大眾人遵守上帝的律法,這種改變遠比僅從弓上剪掉一個符咒更加徹底(參閱23章3-7節)。

今日的基督徒所擁有的資源,比起當年的約西亞王實在是多了許多。我們擁有整本聖經的教導,也有弟兄姐妹互為肢體。更重要的,還有聖靈充滿我們,將我們可能會忽略的大小事都顯明出來。

— 葛庭墨

曾否有信徒明智地指出你需要做出改變?請詳述之。你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可能會使你得罪上帝?

天父,求祢藉著聖靈幫助和提醒我,讓我不沾染任何可能會得罪祢的事物。



全年讀經:
以斯帖記9-10章;使徒行傳7章1-21節


靈命日糧 : 徹底改變

讀經: 列王紀下23章3-7節


王⋯⋯在耶和華面前立約,要⋯⋯順從耶和華,遵守祂的誡命。—列王紀下23章3節


在我們密西根州的家裡,多年來牆上一直掛著一把裝飾華麗、祭典上用的弓和箭囊。這些是父親留下來的遺物,是當年我與父親在加納宣教時獲得的紀念品。

有一天,一位來自加納的朋友到家裡做客。當他看見牆上的這把弓時,臉上露出了詫異的神情。他指著綁在弓上的一個小配件說:「這是一種祭拜偶像的用品,是所謂的魔法符咒。我知道它沒有任何威力,但我不會把它留在家裡。」我們聽了,立即把弓上的符咒剪下來扔了。我們不希望家裡有任何敬拜假神的物品。

猶大王約西亞在成長的過程中,並不瞭解上帝對祂百姓的期望。當大祭司在荒廢已久的聖殿裡找到律法書時(列王紀下22章8節),約西亞王就讓人把律法書讀給他聽。在他聽到上帝論及拜偶像的後果時,就即刻大刀闊斧地進行徹底的改變,讓猶大眾人遵守上帝的律法,這種改變遠比僅從弓上剪掉一個符咒更加徹底(參閱23章3-7節)。

今日的基督徒所擁有的資源,比起當年的約西亞王實在是多了許多。我們擁有整本聖經的教導,也有弟兄姐妹互為肢體。更重要的,還有聖靈充滿我們,將我們可能會忽略的大小事都顯明出來。

— 葛庭墨

曾否有信徒明智地指出你需要做出改變?請詳述之。你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可能會使你得罪上帝?

天父,求祢藉著聖靈幫助和提醒我,讓我不沾染任何可能會得罪祢的事物。



全年讀經:
以斯帖記9-10章;使徒行傳7章1-21節


靈命日糧 : 以富餘補不足

讀經: 哥林多後書8章13-15節


你們的富餘,現在可以補他們的不足。—哥林多後書8章14節


學校食堂與很多大型餐飲業一樣,往往因無法預測需求量而準備過多的食物,剩餘的飯菜最終都被扔掉,造成浪費。然而,有許多貧困學生的家庭三餐不繼,到了週末更得忍飢挨餓。因此,美國有一間學校與當地的非營利組織合作,共商解決方案。他們妥善包裝剩餘的食物,讓有需要的學生帶回家,同時解決了浪費食物和學生挨餓的問題。

過多的食物造成浪費的確是要解決的問題,但多數的人都不會把富餘的錢財視為問題。其實學校這項計劃背後的原則,與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建議是一樣的。保羅知道馬其頓眾教會當時貧窮缺乏,所以他請求哥林多的教會能以自己的「富餘」來「補他們的不足」(哥林多後書8章14節)。保羅這麼做的目的是要使各教會之間保持均衡,避免一些教會捉襟見肘,而一些教會卻綽綽有餘。

保羅並非要讓哥林多的信徒因捐助別人而變得貧窮,而是希望他們能同理馬其頓教會的困境並慷慨相助。也許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哥林多的信徒也會需要類似的援助。當我們看到別人有需要的時候,不妨想想自己有什麼能分享。無論我們付出多少,都絕不會是浪費的!

— 洪可婷

上帝曾如何透過他人或團體供應你的需要?
你要如何同樣地以慷慨待人呢?

天父,幫助我能留意別人的需要,樂意與人分享祢所賜的一切。求祢讓我在有困難時,能相信祢會藉著那些愛祢的人來供應我的需要。

求上帝幫助我們,在祂和他人面前過一個慷慨付出的生活。歡迎點擊連結:



全年讀經:
以斯帖記6-8章;使徒行傳6章


靈命日糧 : 以富餘補不足

讀經: 哥林多後書8章13-15節


你們的富餘,現在可以補他們的不足。—哥林多後書8章14節


學校食堂與很多大型餐飲業一樣,往往因無法預測需求量而準備過多的食物,剩餘的飯菜最終都被扔掉,造成浪費。然而,有許多貧困學生的家庭三餐不繼,到了週末更得忍飢挨餓。因此,美國有一間學校與當地的非營利組織合作,共商解決方案。他們妥善包裝剩餘的食物,讓有需要的學生帶回家,同時解決了浪費食物和學生挨餓的問題。

過多的食物造成浪費的確是要解決的問題,但多數的人都不會把富餘的錢財視為問題。其實學校這項計劃背後的原則,與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建議是一樣的。保羅知道馬其頓眾教會當時貧窮缺乏,所以他請求哥林多的教會能以自己的「富餘」來「補他們的不足」(哥林多後書8章14節)。保羅這麼做的目的是要使各教會之間保持均衡,避免一些教會捉襟見肘,而一些教會卻綽綽有餘。

保羅並非要讓哥林多的信徒因捐助別人而變得貧窮,而是希望他們能同理馬其頓教會的困境並慷慨相助。也許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哥林多的信徒也會需要類似的援助。當我們看到別人有需要的時候,不妨想想自己有什麼能分享。無論我們付出多少,都絕不會是浪費的!

— 洪可婷

上帝曾如何透過他人或團體供應你的需要?
你要如何同樣地以慷慨待人呢?

天父,幫助我能留意別人的需要,樂意與人分享祢所賜的一切。求祢讓我在有困難時,能相信祢會藉著那些愛祢的人來供應我的需要。

求上帝幫助我們,在祂和他人面前過一個慷慨付出的生活。歡迎點擊連結:



全年讀經:
以斯帖記6-8章;使徒行傳6章


靈命日糧 : 祂護衛我們

讀經: 詩篇91篇1-10節


[上帝]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你,你要投靠在祂的翅膀底下。祂的誠實是大小的盾牌。—詩篇91篇4節


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一位母親不惜一切代價來保護她的孩子,證明了母愛的偉大。當時,她五歲大的兒子正在屋外嬉戲,突然她聽到兒子的尖叫聲。她火速衝出屋外,驚恐地發現兒子的身邊多了一個「玩伴」──美洲獅!這頭大貓正撲在兒子身上,把兒子的小腦袋含在嘴裡。母愛的力量讓她奮不顧身地上前與大貓搏鬥,徒手撬開獅口救出了愛子。這位母親的英勇行為讓我們想起,聖經也用母愛來描繪上帝對祂兒女堅定的愛與保護。

正如母鷹照顧雛鷹一樣,上帝也溫柔地看顧和安慰祂的子民(申命記32章10-11節;以賽亞書66章13節)。同樣地,正如母親永不忘記所茹養的親生骨肉,上帝也永不遺忘祂的百姓,且不會永久停止對他們的憐恤(以賽亞書54章7-8節)。最後,正如母鳥以羽翼遮蔽雛鳥一樣,上帝也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祂的子民,「祂的誠實」是祂子民「大小的盾牌」(詩篇91篇4節)。

有時候,我們會感到孤單、被遺忘,還會被各樣情緒困擾,無法自拔。願上帝幫助我們記得,祂以憐憫看顧、安慰我們,並護衛我們!

— 魏馬文

在你的一生中曾如何感受到上帝就像父母一樣呢?你在哪方面曾經歷祂的看顧、安慰和保護?

天父,雛鳥在母鳥的翅膀下得到保護,求祢使我也在祢信實的看顧下得著庇護。



全年讀經:
以斯帖記3-5章;使徒行傳5章22-42節


靈命日糧 : 祂護衛我們

讀經: 詩篇91篇1-10節


[上帝]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你,你要投靠在祂的翅膀底下。祂的誠實是大小的盾牌。—詩篇91篇4節


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一位母親不惜一切代價來保護她的孩子,證明了母愛的偉大。當時,她五歲大的兒子正在屋外嬉戲,突然她聽到兒子的尖叫聲。她火速衝出屋外,驚恐地發現兒子的身邊多了一個「玩伴」──美洲獅!這頭大貓正撲在兒子身上,把兒子的小腦袋含在嘴裡。母愛的力量讓她奮不顧身地上前與大貓搏鬥,徒手撬開獅口救出了愛子。這位母親的英勇行為讓我們想起,聖經也用母愛來描繪上帝對祂兒女堅定的愛與保護。

正如母鷹照顧雛鷹一樣,上帝也溫柔地看顧和安慰祂的子民(申命記32章10-11節;以賽亞書66章13節)。同樣地,正如母親永不忘記所茹養的親生骨肉,上帝也永不遺忘祂的百姓,且不會永久停止對他們的憐恤(以賽亞書54章7-8節)。最後,正如母鳥以羽翼遮蔽雛鳥一樣,上帝也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祂的子民,「祂的誠實」是祂子民「大小的盾牌」(詩篇91篇4節)。

有時候,我們會感到孤單、被遺忘,還會被各樣情緒困擾,無法自拔。願上帝幫助我們記得,祂以憐憫看顧、安慰我們,並護衛我們!

— 魏馬文

在你的一生中曾如何感受到上帝就像父母一樣呢?你在哪方面曾經歷祂的看顧、安慰和保護?

天父,雛鳥在母鳥的翅膀下得到保護,求祢使我也在祢信實的看顧下得著庇護。



全年讀經:
以斯帖記3-5章;使徒行傳5章22-42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