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活著時付出

讀經: 約翰福音9章1-12節


趁著白日,我們必須做那差我來者的工。—約翰福音9章4節


有個成功的商人在他人生的最後數十年內,竭盡所能地捐獻自己的財富。這位億萬富翁為各種不同的需要捐獻現金,例如:為北愛爾蘭帶來和平;將越南的醫療保健系統現代化。甚至在離世前,他還花費3.5億美元將紐約市的羅斯福島轉變成一個科技中心。他說﹕「我堅信在活著的時候就應該付出,我認為沒什麼理由要延遲捐獻……此外,生前捐獻比死後贈予有趣多了。」趁你還活著的時候付出,實在是令人讚歎的態度!

約翰福音記載,耶穌和門徒看到一個生來瞎眼的人,門徒就問耶穌:「是誰犯了罪?」(9章2節)耶穌一語道破﹕「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上帝的作為來。趁著白日,我們必須做那差我來者的工」(3-4節)。儘管我們所做的,與耶穌所行的神蹟相距甚遠,但無論我們付出些什麼,都應當甘心樂意,且要憑愛心而做。不管是付出時間、資源或是行動,我們的目標都是要彰顯出上帝的作為。

因為上帝愛世人而賜下一切,讓我們也因著愛,趁還活著的時候就為人付出吧!

— 博約翰

有哪件事是你一直拖延,不願意付出的呢?
對你而言,活著時付出意味著什麼?

厚賜萬物的上帝,求祢讓我知道,今天我可以在哪方面有所付出。



全年讀經:
出埃及記1-3章;馬太福音14章1-21節


靈命日糧 : 熱愛學習

讀經: 箴言1章1-7節


使智慧人聽見,增長學問。—箴言1章5節


當有人問一名男士他如何成為一名記者時,他分享了一個故事,講到從小他的母親如何致力讓他獲取知識。他母親每天乘坐地鐵時,都會收集留在座位上的報紙,然後交給他。雖然他特別喜愛閱讀體育版的新聞,但其他的報導也讓他接觸到世界上的各種知識,最終使他開闊眼界、打開思路,有了廣泛的興趣。

孩子們天生具有好奇心並且熱愛學習,因此,讓他們在年幼時就認識聖經是非常重要的。他們會被上帝奇妙的應許,以及聖經中英雄人物的精彩故事所吸引。隨著孩子們的知識加深,他們可以開始理解犯罪的後果,明白他們都需要悔改,以及體會信靠上帝而得的喜樂。例如,箴言第1章就清楚介紹了智慧的益處(1-7節),這裡的智慧錦囊可以讓人明白如何應對現實生活的情況。

培養對學習的熱愛,尤其是學習屬靈真理,能使我們的信心更加堅定。即使是信主幾十年的人,依然可以終其一生繼續追求對上帝的認識。箴言1章5節說:「使智慧人聽見,增長學問。」如果我們願意敞開心扉和思路,接受上帝的教導和指引,祂永遠不會停止教導我們。

— 凱辛蒂

你最近對哪些聖經真理有了新的認識?
你如何繼續追求更深地明白上帝的真理?

天父,求祢繼續開啟我的思想和心靈,讓我能因閱讀聖經越來越有知識和智慧。



全年讀經:
創世記49-50章;馬太福音13章31-58節


靈命日糧 : 保持警醒!

讀經: 馬太福音26章36-46節


總要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馬太福音26章41節


一名德國銀行員工從一位客戶的銀行帳戶轉出62.40歐元時,不小心在辦公桌前打了一個盹。在他打瞌睡時,手指正按在鍵盤上的數字「2」,導致2.22億歐元(約3億美元)轉入該客戶的帳戶。這個錯誤帶來的影響包括解僱這名員工的同事,因他負責核實這筆轉帳。儘管最後發現並糾正這個錯誤,但因他沒有警醒留意,以致這個昏昏欲睡的員工的失誤,幾乎成為那間銀行的噩夢。

耶穌警告眾門徒,如果他們不保持警醒,也會犯下代價高昂的錯誤。祂帶他們到客西馬尼園,花一些時間禱告。耶穌祈禱的時候,經歷了祂在世上從未有過的悲痛和憂傷。祂吩咐彼得、雅各和約翰要警醒禱告,並與祂一同警醒,但他們卻睡著了(馬太福音26章38、40-41節)。正因他們沒有警醒禱告,當面臨真正的試探時,他們完全招架不住,否認了耶穌。在基督最需要的時候,門徒卻缺乏屬靈的警覺性。

願我們能聽從耶穌的話,藉著更專心地禱告與祂多加親近,使我們能在靈性上保持警醒。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祂會使我們變得剛強,能抵擋各種誘惑,並避免犯下否認耶穌這個代價高昂的錯誤。

— 魏馬文

你的禱告生活中,有哪一部分需要更加投入和自律?本週你會如何刻意花更多時間與上帝獨處?

主耶穌,因我心靈沉睡,所以我一直沒有禱告,並且因此而沒有倚靠祢。求祢赦免我,並幫助我花更多時間親近祢。



全年讀經:
創世記46-48章;馬太福音13章1-30節


靈命日糧 : 愛的大禮

讀經: 以賽亞書53章1-6節


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以賽亞書53章6節


我兒子傑夫在離開一家商店時,看到一個助行器(輔助行動的用具)翻倒在地上。他心想:這附近該不會有人昏倒需要幫助吧!他朝建築物後面看了一下,果然發現一名流浪漢躺在人行道上不醒人事。

傑夫叫醒了他,問他是否還好。他回答說:「我想醉死算了!暴風雨毀掉我的帳篷,我什麼都沒有了,我不想活了!」

傑夫打電話給一個基督教中途之家請求協助,在等待的時候,傑夫趕回家拿自己的帳篷,送給那名流浪漢。傑夫問他說:「你叫什麼名字?」對方說:「傑夫,傑出的傑。」先前我兒子並沒有告訴他自己的名字。後來,兒子感慨地對我說:「爸爸,我也可能淪落到他那樣的地步。」

兒子曾因濫用藥物而苦苦掙扎,他能幫助這個人,是因為他已經從上帝得著了憐憫和恩慈。先知以賽亞說:「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祂身上」(以賽亞書53章6節),就是預言上帝要藉著耶穌,使我們得蒙憐憫。

我們的救主基督沒有讓你我在絕望中迷失、孤獨且毫無指望。祂選擇來與我們一同受苦,以愛釋放我們,使我們得享自由,靠祂重獲新生。世上沒有比這更美好的禮物了!

— 龐雅各

如果沒有耶穌,你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如何成為耶穌的手和腳,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呢?

耶穌,謝謝祢來拯救我。幫助我加入祢的搜救任務,今天就與需要祢的人分享祢的愛。



全年讀經:
創世記43-45章;馬太福音12章24-50節


靈命日糧 : 勇敢面對風暴

讀經: 希伯來書12章1-3、12-13節


仰望……耶穌…免得疲倦灰心。—希伯來書12章2-3節


在1968年4月3日晚上,猛烈的暴風雨襲擊美國的孟菲斯市。馬丁·路德·金恩牧師因身體疲倦和不適,不打算按照原定計劃前往教堂,發表支持非裔清潔員罷工的演說。但不久他接到一通緊急電話,說有一大群人冒著風雨前往教堂要聽他演講,這令他十分驚訝。於是,他趕去教堂,發表了據說是他最偉大的演講,他說:「上帝曾讓我走向峰頂,⋯⋯我看到上帝的應許之地⋯⋯我們一定會抵達那應許之地。」

第二天,金恩牧師不幸被槍擊身亡,但他所說「應許之地」的盼望仍鼓舞著被壓迫的人們。同樣地,初代信徒也因一個激動人心的信息而感到振奮。希伯來書旨在勸勉因信耶穌而面對威脅的猶太基督徒,讓他們的心靈得激勵,免得失去盼望。正如作者鼓勵眾人:「你們要把下垂的手、發酸的腿挺起來」(12章12節)。作為猶太人,他們明白這個呼籲最初源自先知以賽亞(以賽亞書35章3節)。

如今,上帝呼召我們這些基督的門徒,要「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希伯來書12章1-2節),就可避免「疲倦灰心」(3節)。

我們的人生勢必會面對狂風暴雨,但我們在耶穌裡,緊緊地倚靠祂,便能戰勝人生的暴風雨。

— 雷翠霞

你如何應對生命中的風暴?
當你仰望耶穌和祂的應許時,如何得著鼓勵?

耶穌,祢能平息我生命中的每一場風暴。當風暴肆虐時,求祢讓我的心靈有平安,因我全然仰望祢。



全年讀經:
創世記41-42章;馬太福音12章1-23節


靈命日糧 : 黑暗與光明

讀經: 約翰福音3章1-2、16-20節


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翰福音8章12節


當我坐在法庭上時,親眼目睹了我們這個世界幾個令人心碎的例子:一個女兒疏遠母親;一對夫妻失去他們曾經擁有的愛情,如今只剩下苦毒;一個丈夫渴望與妻子和解並與孩子們團聚。他們迫切需要心靈得改變、傷口得醫治,並讓上帝的愛幫助他們勝過困境。

有時,當我們生活周遭似乎只有黑暗和毫無指望時,我們很容易陷入絕望。但住在基督徒心裡的聖靈(約翰福音14章17節)會提醒我們:耶穌就是為這樣的破碎和痛苦而受死。當耶穌降世為人時,祂將光帶入了黑暗(1章4-5節,8章12節)。從祂與尼哥德慕的對話中,我們就可以看到這一點。尼哥德慕在黑夜的掩護下偷偷來到耶穌面前,離開時卻已蒙耶穌的大光照耀(3章1-2節,19章38-40節)。

耶穌告訴尼哥德慕:「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3章16節)

儘管耶穌已將光明和愛帶入世界,但許多人依然陷於罪惡的黑暗中(19-20節)。如果我們是耶穌的跟隨者,我們就能發出亮光驅散黑暗。讓我們心懷感恩地禱告,求上帝使我們成為祂愛的燈塔(馬太福音5章14-16節)。

— 柯愛莉

你何時曾因想起上帝愛你而重燃希望?
你如何與別人分享基督這世界的光?

上帝,感謝祢拯救我脫離罪惡和絕望的幽暗。請幫助我能一直走在祢的光明中。



全年讀經:
創世記39-40章;馬太福音11章


靈命日糧 : 因死得生

讀經: 出埃及記12章5-13節


我一見這血,就越過你們去。—出埃及記12章13節


凱爾正在與癌症搏鬥,需要進行雙肺移植。他懇求上帝賜給他合適的肺臟,但又為此感到不安。他承認這樣的祈禱有些怪異,因為必須有人死,他才能活。

凱爾的矛盾突顯了聖經的一個基本真理:上帝用死亡帶來生命。我們在出埃及記看到,以色列人自出生便是奴隸,在埃及人的壓迫下飽受煎熬。法老不肯放鬆對以色列人的奴役和轄制,直到上帝讓法老嚐到喪子之痛。那時,上帝吩咐以色列人家家戶戶都必須宰殺沒有殘疾的羔羊,將羊血塗在門框上,否則長子必會死亡(出埃及記12章6-7、12-13節)。

如今,你我自出生便是罪的奴僕。撒但不肯放鬆對我們的奴役和轄制,直到上帝忍受了喪子之痛,讓祂聖潔無瑕的兒子在十字架上犧牲流血,我們才得以脫離罪的綑綁。

耶穌呼召我們與祂同釘十架。保羅解釋說:「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加拉太書2章20節)。當我們相信上帝那毫無瑕疵的羔羊時,乃是承諾天天與祂同死──向著我們的罪而死,使我們能與祂同復活,擁有新的生命(羅馬書6章4-5節)。每當我們對罪的枷鎖說「不」,對基督所賜的自由說「是」,就表達了這種信心。當我們與耶穌同死,才是真正地活著!

— 韋陌格

為何只有藉著死亡才能使人得生命?
你如何表明你已接受耶穌為你而死?

耶穌,祢的死帶給我生命。請幫助我今天向著罪而死,並活出祢所賜的生命。



全年讀經:
創世記36-38章;馬太福音10章21-42節


靈命日糧 : 言行一致

讀經: 雅各書1章19-27節


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雅各書1章22節


當最小的兒子維維上幼兒園的時候,我便開始讀聖經給我兩個孩子聽。我會尋找機會進行教育,分享適用於我們情況的經文,並且鼓勵他們與我一起禱告。維維常常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夠牢記經文。當我們陷入困境、急需智慧時,他會脫口說出一些綻放上帝真理亮光的經文。

有一天,我生氣地說了一些苛刻的話。維維聽見了就抱住我,對我說:「媽媽,妳要言行一致哦!」

維維的溫柔提醒,呼應了雅各的睿智勸勉。那時雅各寫信給散居各地的猶太信徒(雅各書1章1節),他強調罪能以各種方式阻礙我們為基督做見證,並鼓勵信徒要「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21節)。我們若聽道而不行道,就會像有些人對著鏡子看自己,隨即忘了自己的相貌(23-24節)。我們會忘了自己被賦予的殊榮,就是我們已藉著基督的寶血與上帝和好,當活出上帝的形象。

基督徒肩負著分享福音的使命。聖靈會改變我們,並賜給我們力量成為更好的代表,從而成為福音的使者。當我們因愛而順服,就能反映出上帝的真理與愛的光輝,無論祂差我們去哪裡,我們都可以藉由實踐自己所宣講的聖經真理,讓人認識耶穌。

— 鄧書琪

你曾覺得在哪方面很難遵行聖經的教導?
上帝用什麼方法改變了你?

慈愛的上帝,求祢讓我能更像祢,好叫我能善用祢賜給我的每個機會,與人分享祢的愛。



全年讀經:
創世記33-35章;馬太福音10章1-20節


靈命日糧 : 荒謬的投資

讀經: 耶利米書32章6-15節


我⋯⋯知道這是耶和華的話。我便⋯⋯買了……那塊地。—耶利米書32章8-9節


在1929年,美國經濟崩解,數百萬人傾家蕩產,但佛洛伊德·奧德勒姆(Floyd Odlum)卻倖免於難。那時,人人都驚慌地以低價拋售手中的股票,但奧德勒姆卻在國家的前景黯淡無光之際,狀似愚笨地購買股票。然而奧德勒姆「愚笨」的眼光卻得到回報,為他帶來持續數十年穩健的獲利。

上帝曾吩咐耶利米進行一項看似荒謬絕倫的投資,去買「便雅憫境內亞拿突的那塊地」(耶利米書32章8節)。但這並不是買地的時機,因猶大國全地即將被掠奪一空。「那時,巴比倫王的軍隊圍困耶路撒冷」(2節),無論耶利米購買什麼土地,很快都會歸巴比倫所有。在肯定會很快失去一切時,有哪個傻瓜會進行投資呢?

有的,就是聽從上帝命令的人!上帝所籌劃的未來,無人能預見。「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說:將來在這地必有人再買房屋、田地和葡萄園」(15節)。上帝看到的遠超過殘垣斷瓦,並且還應許會帶來救贖、醫治和重建。為了上帝而投資於人際關係或服事,或許看似荒謬,但絕不愚笨。當我們順服上帝的帶領去做這樣的投資,就是最明智的舉動(但我們必須以禱告確知這是出於上帝的指示)。依照上帝的帶領而「愚笨」地投資在別人身上,是世上最明智的投資。

— 郭惟恩

上帝要你在何人或何事上做荒謬的投資?
你要如何信靠上帝,以看似愚笨的方式來進行這投資?

上帝啊,感謝祢看到未來,因我有時只看到毀滅和災難。求祢指示我該往何處去,該在哪裡奉獻我的生命。



全年讀經:
創世記31-32章;馬太福音9章18-38節


靈命日糧 : 在天上垂聽

讀經: 列王紀上8章37-45節


求祢在天上垂聽他們的禱告祈求。—列王紀上8章45節


小梅森在18個月大時,從未聽過母親的聲音。醫生第一次幫梅森裝上助聽器後,母親洛玲問他:「你聽見我說話嗎?」小梅森的眼睛亮了起來。洛玲再說:「嘿,小寶貝!」小梅森竟然咯咯地笑了。洛玲的眼淚不禁奪眶而出,因她見證了一個生命的奇蹟。洛玲懷孕時,破門行竊的歹徒朝她開了三槍,導致嬰兒早產。梅森出生時只有454克,在重症加護型保溫箱裡待了158天,存活的希望都很渺茫,更別說能聽見了。

這則溫暖人心的故事,令我想到聽見我們禱告的上帝。所羅門熱切祈求上帝垂聽祂子民的禱告,特別在他們面對患難的時候。尤其是當「天閉塞不下雨」(列王紀上8章35節),或是「有饑荒、瘟疫……災禍疾病」(37節),「爭戰」(44節),甚至他們犯罪的時候,所羅門禱告說:「求祢在天上垂聽他們的禱告祈求,使他們得勝。」(45節)

上帝因著祂的良善,以一個如今仍激勵人心的應許作為回應,祂說:「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歷代志下7章14節)。「天上」看來離我們很遠,但別忘了,耶穌時刻與相信祂的人同在,上帝也會垂聽並回應我們的禱告。

— 雷翠霞

今天你能為哪些困境禱告,並相信上帝會垂聽?上帝垂聽你的呼求而賜下哪些幫助?你要如何感謝祂?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在我極艱難的困苦中,垂聽我謙卑的禱告和呼求。



全年讀經:
創世記29-30章;馬太福音9章1-17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