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新的生命

讀經: 約翰福音14章5-14節


因為我活著,你們也要活著。-約翰福音14章19節


父親的話讓拉維深受傷害。「你真是失敗!你讓家族蒙羞!」和其他才華洋溢的兄弟姊妹相比,拉維被視為家中的恥辱。他嘗試在運動方面有所成就,結果也做到了,但仍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他常想:我有什麼前途嗎?我真的一無是處嗎?能不能乾脆毫無痛苦地死掉?這些念頭總是在他的腦海盤繞,但他沒有告訴任何人。他的文化背景不允許他訴苦,因為男兒有淚不輕彈,打落牙齒和血吞。

所以拉維只能默默撐著,苦苦掙扎。直到有一天,他自殺未遂在醫院休養期間,有人帶了一本聖經給他,並翻到約翰福音14章。拉維的母親為他朗讀19節,耶穌說:「因為我活著,你們也要活著。」拉維心想:這或許是我僅有的盼望,嶄新的生活方式,按生命之主的意思而活。因此,他禱告說:「耶穌,如果祢是賜下生命的主,並使生命滿有意義。那麼,我想要這樣的生命。」

生命有時充滿挫敗,但是如同拉維一樣,我們可以在耶穌裡找著盼望,因祂是「道路、真理、生命」(6節),上帝要賜給我們豐盛滿足的生命。

— 謝葆芳

親愛的主耶穌,我承認自己是個罪人,需要祢的赦免。感謝祢為我流血捨命,並賜我永生。求祢改變我的生命,讓我一生只為祢而活,讓祢得著榮耀。


只有耶穌能賜我們新的生命。



全年讀經:
創世記41-42章;馬太福音12章1-23節


靈命日糧 : 恩福之谷

讀經: 歷代志下20章1節、13-22節


倘有禍患臨到我們……我們在急難的時候……向祢呼求,祢必垂聽而拯救。-歷代志下20章9節


法國藝術家亨利·馬諦斯(Henri Matisse)認為他最後幾年的作品,最具代表性。在那段時間,他嘗試新的藝術創作,以彩色紙張取代顏料,創作出各樣色彩繽紛的大型畫作。他房間的牆壁上,滿是這些明亮的圖像。這對他深具意義,因為當時他已罹患癌症,只能長期臥床。

有些人將經歷生病、失業或各種打擊稱為「生命低谷」,因為所有的事物都籠罩在恐懼的陰影下。正如猶大百姓聽到有大軍入侵時,就陷入恐懼的陰影(歷代志下20章2-3節)。他們的王向上帝禱告說:「倘有禍患臨到我們……我們在急難的時候……向祢呼求,祢必垂聽而拯救」(9節)。上帝回應他們說:「明日當出去迎敵,因為耶和華與你們同在。」(17節)

當猶大的軍隊來到戰場,他們的敵人早已互相廝殺、屍橫遍野。上帝的百姓花了三天的時間,拾取敵人遺留的裝備、衣物和財物。他們在離開戰場之前,集結在一起讚美上帝,並將那地命名為「比拉迦谷」,意為「稱頌」或「祝福」。

我們經過生命的低谷時,當記得上帝依然與我們同行。我們雖在低谷中,祂依然可以讓我們看見恩典與祝福。

— 史珍妮

親愛的上帝,求祢幫助我面對困難時不致驚恐喪膽,幫助我相信祢的恩惠與慈愛,將一生伴隨我。


上帝能化困境為祝福。



全年讀經:
創世記39-40章;馬太福音11章


靈命日糧 : 雖失猶得

讀經: 馬太福音10章37-42節


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馬太福音10章39節


我和英國籍的未婚夫結婚後,便搬遷到英國。那時,我原以為這只是為期五年的異國生活。我從未想到在將近20年後,我仍住在這裡。記得當時我和家人、朋友、工作,以及熟悉事物道別時,我覺得失去了自己的人生。但如今回顧這些日子,雖然失去了舊有的生活,我卻找到了更好的。

這讓我聯想到,耶穌曾告訴門徒,為祂失去生命,必要得著生命,這聽起來相當矛盾。那時耶穌派十二個門徒出去傳揚福音,耶穌要門徒愛祂,勝過愛他們的母親、父親與兒女(馬太福音10章37節)。在當時,家庭如同社會的基石,十分受到重視。然而耶穌卻應許,若有人為祂犧牲生命,將要得著生命(39節)。

我們無須移居海外才能找到在基督裡的生命意義。我們只要像門徒一樣,四處傳揚上帝國的福音,忠心地服事,就會發現上帝豐盛的愛澆灌我們,讓我們的領受遠超過我們的付出。雖然不論服事多寡,上帝都深愛我們,但在為他人的福祉付出的同時,我們會感到滿足,生命也更有意義和價值。

— 潘艾梅

每逢思想奇妙十架,榮耀之主在上懸掛,萬般尊貴頓看有損,從前所誇今覺鄙下。


生命的空洞都能由主填滿。



全年讀經:
創世記36-38章;馬太福音10章21-42節


靈命日糧 : 在風中茁壯

讀經: 馬可福音4章36-41節


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祂了。-馬可福音4章41節


試想在一個沒有風的世界,湖面平靜,落葉紋絲不動。在凝滯的空氣中,怎麼會有許多樹木轟然倒下呢?然而這樣的事卻發生在亞利桑納州沙漠的溫室。這個佔地三英畝的玻璃圓頂溫室巨大無風,其中所種植的樹木,生長速度比在一般環境中更快,可是最後樹木卻突然倒下來。研究人員最終得出結論:這些樹木需要經歷強風,才能更加茁壯。

耶穌讓門徒經歷狂風暴雨,增強他們的信心(馬可福音4章36-41節)。他們在黑夜裡越過熟悉的水域,一陣突如其來的狂風,連這些老練的漁夫都招架不住。狂風和巨浪拍打著船身,耶穌卻疲累地在船尾睡著了,門徒驚懼害怕地叫醒耶穌。他們都要死了,耶穌不在意嗎?祂有什麼用意嗎?直到耶穌吩咐風和海止息,並且問門徒,為何仍然對祂沒有信心,門徒這才明白其中的深意。

如果這陣狂風不曾颳起,門徒永遠都不會問:「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祂了。」(馬可福音4章41節)

今天,生活在無風無雨的溫室中,或許聽起來很不錯。但若我們的人生一帆風順,未曾經歷祂平靜風雨的大能,信心又豈能茁壯成長呢?

— 狄馬汀

親愛的天父,求祢幫助我們記住,凡使我們驚恐的事,都能使我們更認識祢、信靠祢。


上帝不打盹,也不睡覺。



全年讀經:
創世記33-35章;馬太福音10章1-20節


靈命日糧 : 記得那時⋯⋯

讀經: 詩篇126篇


耶和華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我們就歡喜。-詩篇126篇3節


我的兒子為了戒掉毒癮,奮戰了七年。記得在那段時間,我和太太也經歷了艱苦難熬的日子。我們除了不斷禱告,期待他能脫離毒品的控制,也學會了為每一個小小的勝利而讚美。如果在24小時內,他沒有出任何狀況,我們就會對彼此說:「今天真是美好!」這短短的一句話提醒我們,要為上帝在這些小事上所賜的幫助心懷感恩。

在詩篇126篇3節,更進一步提醒我們上帝的慈悲和憐憫,對我們也極具意義:「耶和華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我們就歡喜。」當回想起耶穌在十架上所顯現的憐憫,這節經節就烙印在我們的心中!再怎麼艱苦難熬的日子,都不能改變主長久以來所顯明那極深的恩慈,因為「祂的慈愛永遠長存!」(詩篇136篇1節)

當我們走過生命的困境,並體會到上帝的信實時,讓我們謹記這種經驗,好讓我們有能力面對下一個逆境。也許我們不知道上帝會如何救我們脫離困難,但祂過去所展現的慈愛,讓我們可以確信,將來祂也必為我們行大事。

— 龐雅各

主慈愛又溫良,愛我到永久,造我,贖我,護我,我救主,良友。


我們看不見上帝的手,但可以確信祂的愛。



全年讀經:
創世記31-32章;馬太福音9章18-38節


靈命日糧 : 赤露敞開

讀經: 希伯來書4章12-16節


被造的沒有一樣在祂面前不顯然的。-希伯來書4章13節


在2015年,某國際研究公司聲稱,全球已架設2億4500萬支監視器,並以每年15%的速度往上攀升。此外,每天也有億萬人使用智慧型手機,隨時捕捉各種畫面,小自慶生場合,大至銀行劫案。不論我們是歡迎與日俱增的安全感,或是譴責那逐漸消失的隱私權,我們的確處於攝影機高度普及化的社會。

新約希伯來書在論及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時,說到我們都要向上帝交帳,我們在上帝的面前所顯露的一切,遠超過那些監視器所拍攝的畫面。上帝的道有如一把兩刃的利劍,能刺入我們的心靈,「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並且被造的沒有一樣在祂面前不顯然的;原來萬物在那與我們有關係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開的」(希伯來書4章12-13節)。

但是我們能倚靠救主耶穌,祂能體恤我們的軟弱,因為祂與我們一樣,曾經身受各樣的試探,只是祂從來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15-16節)。我們無須感到畏懼,倒要相信,當我們來到上帝面前時,必定得著祂的恩典。

— 麥大衛

沒有何事能向上帝隱藏;沒有何事比上帝的愛更偉大;沒有何事超越上帝的慈愛與恩典;沒有何事是上帝不能完成的。


上帝能看透你,但祂的能力與恩典也環繞你



全年讀經:
創世記29-30章;馬太福音9章1-17節


靈命日糧 : 互相效力

讀經: 羅馬書8章28-30節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羅馬書8章28節


我的妻子做的燉肉十分美味。她把肉、馬鈴薯、地瓜、芹菜、蘑菇、胡蘿蔔和洋蔥切塊,一起放進慢燉鍋中。六、七個小時之後,整個房子香氣四溢,讓人不由得食指大動。唯有耐心等待,讓慢燉鍋中所有的食物互相融合,才能創造出這單一食材無法達到的美味。

保羅在遭受苦難的景況中,使用「互相效力」這個詞語,意思是相輔相成。他說:「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羅馬書8章28節)。保羅要羅馬的信徒知道,上帝並非要讓他們受苦,但祂會讓每一件事與祂神聖的計畫交互作用、相輔相成,讓他們得到益處。保羅在這裡提到的「益處」,並不是指世上短暫的健康、財富、受人景仰或功成名就,而是「效法祂兒子的模樣」(29節)。

願我們都能帶著信心耐心等候,因為天父正將所有的苦難、所有的悲痛、所有的罪惡,都結合起來交互作用,讓祂得著榮耀,並讓我們得到屬靈的益處。祂要我們像耶穌一樣。

— 魏馬文

請閱讀哥林多後書12章9節,腓立比書1章6節,以及彼得前書5章10節。當你面臨苦難與悲痛時,你可以從中得到什麼安慰和鼓勵呢?


等候上帝比禱告蒙應允更有助於靈命成長。



全年讀經:
創世記27-28章;馬太福音8章18-34節


靈命日糧 : 隨手行善

讀經: 路得記2章8-13節


「我既是外邦人,怎麼蒙你的恩,這樣顧恤我呢?」-路得記2章10節


有人說,美國作家愛恩·賀伯(Anne Herbert)曾於1982年在某家餐廳的餐墊上寫下:「隨心隨手行善、流露美好行為。」自此,影片及文學作品便開始宣傳這樣的情操,使「隨手行善」成為我們常用的詞彙。

問題是,我們為什麼要行善,以恩慈待人呢?對於跟隨耶穌的人而言,這個答案非常清楚,因為我們要展現上帝溫柔的憐憫與恩慈。

在舊約路得記中,就有這樣的例子。來自摩押的路得是個外邦人。她不僅身處在文化和語言完全陌生的環境,而且她還貧窮至極,只能依賴忽視她的以色列人的施捨。

然而,以色列人波阿斯卻恩待路得,以親切的話語安慰她(路得記2章13節)。波阿斯讓路得到他的田裡拾取麥穗,除了這個簡單的善行外,波阿斯對她的憐憫也展現了上帝的憐恤與慈愛,所以她也可以藏身在上帝的翅膀蔭下。後來路得嫁給波阿斯為妻,成為上帝家中的一分子,還成為救主耶穌基督的先祖(參閱馬太福音1章1-16節)。

奉耶穌之名所做的善行能成就何等大的事,我們永遠都無法預料。

— 羅大衛

主啊,在這新的一天中,祢要我為別人做些什麼呢?求祢引導我,好讓對方能瞥見祢的美好。


別再猶豫,立即行善吧!



全年讀經:
創世記25-26章;馬太福音8章1-17節


靈命日糧 : 滌故更新

讀經: 啟示錄21章1-5節


坐在寶座上的那一位說:「看哪,我把一切都更新了!」-啟示錄21章5節,新譯本


在2014年,美國肯塔基州的國家克爾維特跑車博物館的地面塌陷,出現了一個大坑洞,吞沒了8輛珍貴、絕無僅有的頂級跑車。這些車輛遭到嚴重毀損,有些甚至已經無法修復。

其中特別引人注意的,是1992年出廠的第一百萬輛克爾維特跑車,也是館中最有價值的收藏。這輛寶貝從坑洞中被拉上來時,已經面目全非,但專家們竟然能使用原來的車體零件,把它修復得煥然一新。這輛曾遭重創的跑車,現在已經跟當年出廠時一樣完好。

那破舊的已被更新了。

這讓我們想到,上帝為相信耶穌的人所預備的事。在啟示錄21章1節,約翰說他看見「新天新地」。許多聖經學者認為「新」地,就是指經過修復後的地球。因為根據他們對「新」這個字所做的研究,在此是指除去過往的殘破,呈現出「清新」或「復原」的景象。上帝將要除去世上一切的敗壞,讓信徒與祂一同住在潔淨明亮並且熟悉的地方。

這實在是值得我們期待的奇妙景象:一個嶄新、修復、熟悉又美麗的世界。上帝的作為何其宏偉!

— 白德夫

主啊,謝謝祢讓我們居住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但我們也期盼祢為我們所預備更好的新世界。我們感謝讚美祢,因為祢深愛著我們,為我們的未來擬訂奇妙的計畫。


我們的創造主使一切都變成新的了。



全年讀經:
創世記23–24章;馬太福音7章


靈命日糧 : 卸下重擔

讀經: 馬太福音11章25-30節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11章28節


一名男子開著貨車行駛在鄉間小路,他看見一名婦女背著沉重的包袱,於是他停下來,向婦女表示願意載她一程。婦女表達了感謝,然後爬上貨車的後車廂。

過了一會兒,男子發覺一件奇怪的事:那名婦女雖然穩穩地坐在車上,但仍然背著她那沉重的包袱。男子訝異地勸她說:「放下妳的重擔,休息一下吧!我的車載得動妳和妳的東西,只管放輕鬆吧!」

當我們經歷人生中各種挑戰時,常常會感到害怕、擔憂和焦慮,對於這些重擔,我們會如何處理呢?有時候,我也像那位婦女一樣,並沒有在主裡安歇。主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11章28節),然而,我依然背負著重擔,沒有把它卸下來交給耶穌。

當我們在禱告中將重擔帶到上帝面前,便可以把重擔卸下給祂。使徒彼得說:「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因為祂顧念你們」(彼得前書5章7節)。因為上帝看顧我們,我們可以學習信靠祂,得到休息與放鬆。與其背負著使我們勞苦困倦的擔子,倒不如將重擔交給主,讓祂為我們承擔。

— 戴勞倫

主啊,我已經身心疲累。今天我把重擔交給祢,求祢幫我背負。


藉著禱告,卸下重擔。



全年讀經:
創世記20-22章;馬太福音6章19-34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