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供應之源

讀經: 馬太福音6章9-15節


凡求告耶和華的……耶和華便與他們相近。-詩篇145篇18節


在2010年8月,全世界都關注著智利科皮亞波市附近的一處礦坑。有33名礦工被困在地下700公尺處,蜷縮在黑暗中,不知道自己能否獲救。經過17天的等待,他們聽到鑽鑿的聲音。救援人員在礦井頂端鑽出一個小洞,再接著鑿出三個洞,運送水、食物和藥物。礦工們仰賴這些通往地面的通道,獲得救援人員供應的物資而得以存活。到了第69天,救援人員終於讓最後一位礦工平安脫困。

沒有人能只靠自己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需要外界的供應。上帝這位宇宙的創造者供應我們一切所需,如同礦工們依賴那鑿穿的通道與外界聯繫,禱告讓我們能夠連結那位供應一切的上帝。

耶穌鼓勵我們這樣禱告:「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馬太福音6章11節)。飲食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需要,藉此耶穌教導我們,不但為身體的需要禱告,也為我們所有的需要祈求,包括得安慰、得醫治、勇氣和智慧。

我們可以藉著禱告隨時來到上帝面前,其實早在我們開口祈求之前,上帝已經知道我們的需要(8節)。今天你遭遇什麼難題呢?別忘了「凡求告耶和華的……耶和華便與他們相近」(詩篇145篇18節)。

— 柯貝爾

主啊,感謝祢,因我們可以將所有的事帶到祢面前。求祢教導我們凡事祈求、全然信靠祢。


信心的禱告是相信上帝知道與看顧。



全年讀經:
創世記18-19章;馬太福音6章1-18節


靈命日糧 : 仍讚美敬拜

讀經: 馬太福音2章1-12節


來啊,我們要屈身敬拜,在造我們的耶和華面前跪下。-詩篇95篇6節


我們在耶穌降生的伯利恆馬槽場景中,常常看到東方博士與牧羊人同時敬拜耶穌。但是根據馬太福音,也就是這故事在聖經裡唯一的出處,博士是稍後才找到耶穌的。那時,耶穌已經不在客棧馬棚中的馬槽裡,而是在一間房子內。馬太福音2章11節告訴我們,博士們「進了房子,看見小孩子和祂母親馬利亞,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開寶盒,拿黃金、乳香、沒藥為禮物獻給祂」。

在新的一年開始之際,想到博士敬拜耶穌的時間比一般人所想的較晚,這有助於提醒我們,耶穌在任何時候都值得我們敬拜。當聖誕假期結束,回復平日的生活作息時,你我仍然可以敬拜讚美我們的主。

耶穌基督的名是以馬內利,意思是「上帝與我們同在」(馬太福音1章23節),無論何時何地。祂還應許「常」與我們同在(28章20節)。因為祂時時與我們同在,所以我們每天都能以心靈敬拜祂,並相信在未來的年日,祂也會信實地與我們同在。讓我們也像博士一樣尋找耶穌,不論我們身處在何處都能敬拜祂。

— 龐雅各

主耶穌,求祢幫助我如同博士尋見祢,在祢這位降世的君王面前跪拜,並且全心順服祢,跟隨祢的帶領。


我們找到基督,就讚美敬拜祂。



全年讀經:
創世記16-17章;馬太福音5章27-48節


靈命日糧 : 聆聽主聲

讀經: 創世記3章8-17節


耶和華上帝呼喚……說:「你在哪裡?」-創世記3章9節


我年幼的兒子喜歡聽見我的聲音,除了我大聲嚴厲地喊他的名字,又接著問:「你在哪裡?」之外。通常我會這樣大聲呼喚他,是因為他調皮搗蛋做錯事,想要躲著我的時候。我要孩子聽到我的聲音,因為我關心他,不想讓他受到傷害。

亞當與夏娃本來習慣在伊甸園裡聽見上帝的聲音。但是,當他們違反上帝的命令吃了禁果之後,一聽見上帝呼喚:「你在哪裡?」(創世記3章9節)他們就害怕地躲了起來。他們不想要面對上帝,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沒有聽從上帝的吩咐(11節)。

當上帝呼喚亞當和夏娃,在園裡發現他們時,上帝指正了他們的錯誤,並告訴他們將要承擔的後果(13-19節)。然而,慈愛的上帝也憐憫他們,並應許賜給他們一位救主,讓全人類得著盼望(15節)。

其實,上帝並不需要尋找我們,因為祂知道我們在哪裡,也知道我們想躲避什麼。但祂是慈愛的天父,祂瞭解我們的需要,想要讓我們得著赦免,並恢復與祂之間的關係。祂期望我們不但能聆聽祂的聲音,而且願意聽從祂的教導。

— 歐凱拉

主啊!感謝祢的慈愛和看顧。感謝祢差派祢的愛子,我們的救主,成就祢的應許,讓我們得著赦免,並能與祢和好。


當上帝呼喚,我們就要回應。



全年讀經:
創世記13-15章;馬太福音5章1-26節


靈命日糧 : 加倍的愛

讀經: 約翰一書4章20節-5章5節


愛上帝的,也當愛弟兄。-約翰一書4章21節


在凱倫的教會裡,有一位姐妹被診斷出患有肌肉萎縮症(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也稱為葛雷克氏症或漸凍人症),情況看來很糟。這個可怕的疾病會影響神經元及肌肉,最後導致全身癱瘓。這位姐妹的醫藥保險並沒有包括在家照顧她的費用,而她的丈夫也不忍心將太太送到安養院去。

身為一名護士,凱倫具有專業的護理知識,於是她到這位姐妹的家裡,幫忙照顧她。但是不久,凱倫發現自己無法兼顧這位姐妹和家人的需要,因此開始教導其他的會友以協助照護工作。在這位姐妹病發之後的七年當中,凱倫訓練了31位志工,大家以關愛、代禱和實際的協助,扶持這個家庭。

使徒約翰說:「愛上帝的,也當愛弟兄」(約翰一書4章21節)。凱倫就是一個愛的典範,她擁有專業的知識、滿腔的憐憫,還有智慧的遠見,能召集教會的弟兄姐妹來幫助飽受痛苦的朋友。凱倫對一位陷入困境的姐妹所付出的關愛,因著眾人的參與,成了加倍的愛。

— 葛庭墨

上帝會如何使用你的天賦與才能,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呢?求上帝光照你,讓你明白如何使用你的恩賜,讓祂的國度得以擴展。


耶穌說:「要愛人如己。」



全年讀經:
創世記10-12章;馬太福音4章


靈命日糧 : 眼見為實?

讀經: 列王紀下6章8-17節


不要懼怕!與我們同在的,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多。-列王紀下6章16節


在蘇格蘭南拉納克郡的農場內,有一隻名叫鐺鐺的邊境牧羊犬。有天早上,牠的主人湯姆開著小貨車,帶著鐺鐺一起去巡視農場。到了農場後,湯姆把鐺鐺留在車上自己下了車,但他卻忘了拉手煞車。當時,鐺鐺坐在駕駛座上,小貨車從小山坡上滑下來,經過了兩個車道才安全地停下來。路過的司機所看到的景象,是一隻牧羊犬一早開著車自己出來兜風。然而,眼見不一定為實。

當亞蘭王率領大軍,圍困以利沙和他僕人所在的那城時,在人看來以利沙和僕人就要被捉拿,並交給亞蘭王。僕人覺得他們毫無獲救的希望,但以利沙卻說:「不要懼怕!與我們同在的,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多」(列王紀下6章16節)。當以利沙向上帝禱告之後,他的僕人才看見大群的天軍正圍繞保護他們。

在看似絕望的情況下,有時候並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當我們覺得快被擊垮或寡不敵眾時,要記得上帝一直在我們身邊,而且祂「要為你吩咐祂的使者,在你行的一切道路上保護你」(詩篇91篇11節)。

— 史珍妮

親愛的上帝,求祢讓我今天就看見祢的大能。求祢讓我能確信,無論在任何情況,祢都有能力且樂意幫助我。


記得上帝在身邊,事情就沒有看到的那麼糟。



全年讀經:
創世記7-9章;馬太福音3章


靈命日糧 : 完美的禮物

讀經: 羅馬書11章33節-12章2節


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馬書12章1節


在聖誕節過後的幾個星期,美國各大商場的商品退回部門是最忙碌的,因為人們都要把不合心意的聖誕禮物退換成需要的物品。然而有少數人所送的禮物卻能令人滿意,但他們怎麼知道對方的喜好,而且還送得恰到好處呢?其實送對禮的關鍵不在於錢,而在於傾聽對方的心聲,瞭解他們真正的喜好。

對送禮給朋友跟家人確實是這樣,但對上帝呢?我們能獻上什麼有意義、有價值的禮物呢?上帝還需要什麼嗎?

羅馬書11章33-36節是一首詩歌,讚美上帝極大的智慧、知識和榮耀。接著,保羅便呼召信徒獻上自己,他說:「所以弟兄們,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12章1節)。我們也不要模仿這世界,而是要藉著心意的更新而改變(2節)。

今天,我們能獻給上帝最好的禮物是什麼呢?就是心懷感恩、謙卑和愛,把我們的身心靈完全地獻給祂。這就是上帝期望你我能夠送給祂的禮物。

— 麥大衛

親愛的主,我完全屬於祢,我願將身心靈完全獻給祢,謙卑地事奉祢,因祢已為我成就的一切,我感謝讚美祢。


我們能獻給上帝最好的禮物,就是我們自己。



全年讀經:
創世記4-6章;馬太福音2章


靈命日糧 : 感恩的生活

讀經: 詩篇23篇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詩篇23篇6節


淑雲希望自己的靈命可以更成熟,更懂得感恩,於是她製作了一個她所謂的感恩瓶。每天晚上,她都用一張小紙條,寫上一件感謝上帝的事情,然後放到瓶子裡。有時候,她覺得一天當中有好多值得感恩的事情;但有些時候,她想了好久,卻只能勉強寫出一件感恩的事。到了年底,她把瓶子內的紙條都倒出來,將所有的紙條看過一遍。她為所有上帝為她成就的事情,再次獻上感恩。有時是簡單的小事,像上帝賜下美麗的夕陽,或涼爽的夜晚讓她能在公園散步。有時,是上帝賜下恩典使她有能力面對難題,或應允她的禱告。

淑雲細數上帝的恩典,讓我想起了大衛在詩篇中所說的經歷(詩篇23篇)。上帝使大衛躺臥在青草地上,領他在可安歇的水邊(2節);上帝帶領、保護並安慰他(3-4節);大衛在詩中總結說:「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6節)

今年,我決定也來做一個感恩瓶,或許你也可以試試看。我想我們會有許多事情可以感謝上帝,包括祂賜給我們這些親朋好友,並供應我們身心靈各方面的需要。我們將會親身經歷上帝的恩惠慈愛伴隨我們一生的日子。

— 施安妮

親愛的主,謝謝祢愛我,並賜下數不盡的恩典。


當你想到所有的美善,當感謝上帝。



全年讀經:
創世記1-3章;馬太福音1章


靈命日糧 : 正是時候

讀經: 哥林多後書5章18節-6章2節


看哪,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哥林多後書6章2節


我們年幼的孫女瑪姬,與她就讀幼兒園的姊姊凱蒂,拖著好幾條毛毯到後院,她們要搭個帳篷在裡面玩。她們在外頭待了好一陣子,一直到她們的母親聽到瑪姬呼喊她。

「媽媽,趕快來這裡!」瑪姬喊道,「我現在要請耶穌進入我的心裡,妳快點來幫我!」顯然在那一刻,瑪姬清楚知道自己需要耶穌,而她已經準備好要接受耶穌了。

瑪姬如此急切地請媽媽幫助她接受耶穌,使我想起保羅在哥林多後書6章所談到的救恩。當時,保羅闡述耶穌基督降臨的事實,包括耶穌的死亡與復活,並且宣稱現在就是「上帝悅納的時候」。我們正是生活在這個時候,上帝早已為所有人預備了救贖。保羅說:「看哪,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2節)。若你還沒得著耶穌的赦罪之恩,現在正是得著救恩的時候,不要再延遲了!

或許聖靈已經提醒你要相信並接受耶穌基督,那就請你像瑪姬一樣。別再拖延了,立刻投向耶穌的懷抱,因為現在正是時候!

— 白德夫

天父,我知道我的罪需要得著赦免。我也瞭解,唯有藉著耶穌在十架上所做的犧牲,我的罪才能被赦免。今天我願意相信耶穌基督,求祢赦免我的罪,並成為我生命的救主。


今天就是進入上帝家中的好日子。



全年讀經:
瑪拉基書1-4章;啟示錄22章


靈命日糧 : 與上帝獨處

讀經: 馬太福音14章13-23節


[耶穌]就獨自上山去禱告。-馬太福音14章23節


這是一個忙碌的主日早晨,我在教會的育嬰室幫忙照顧幼童。十幾個小孩在裡頭玩鬧成一團,他們又跑又鬧,使得育嬰室頓時增溫,變得極其悶熱,我只好將門打開。一個小男孩看準這個時機,於是,當他自以為沒人瞧見時,就躡手躡腳地溜出去。我趕緊追了出去,毫無意外地,我看見小男孩往他爸爸的身邊跑去,投入他的懷抱。

其實,當生活忙碌不堪,使我們不勝負荷時,我們都應該像這個小男孩一樣,他悄悄地離開,只為了要與他的父親在一起。耶穌在世上時,也常常尋找機會,花時間在禱告中與天父相處。有人說,這可能是主耶穌在面對眾多需要時,重新得力的方法。根據馬太福音的記載,當主耶穌要前往曠野地方時,一大群人跟隨祂。耶穌看到群眾的需要就行了神蹟,醫治並餵飽他們。然而,群眾散去後,耶穌「就獨自上山去禱告」(23節)。

耶穌不斷地服事群眾,但祂卻沒有讓自己變得面容憔悴、行事倉促。耶穌藉著禱告與天父上帝更加親密,那你呢?你願意花時間與上帝獨處,經歷祂的能力,得著滿足嗎?

— 史珍妮

你認為哪個更重要呢?是滿足生活所需,還是與創造主建立親密的關係呢?


當我們親近上帝,心靈就得更新,也重新得力!



全年讀經:
撒迦利亞書13-14章;啟示錄21章


靈命日糧 : 印記

讀經: 哈該書2章15-23節


「我必以你為印記。」萬軍之耶和華說:「因為我揀選了你。」-哈該書2章23節,新譯本


當我初次結識一位從國外來的新朋友時,我注意到他那一口漂亮優雅的英語,以及他戴在尾指上的戒指。後來我才知道,這不是一件普通的珠寶飾品,那刻在戒指上的家族徽章,可說是他家族的印記。

這種印記,很可能就是哈該書所提及的。在這簡短的舊約書卷中,先知哈該呼籲上帝的百姓重新修復聖殿。他們曾經被擄多年,終究重返家園,並開始重建聖殿。但敵人攔阻他們的計畫,重建聖殿的工作就被擱置了。先知哈該的信息,傳達上帝對猶大領袖所羅巴伯的應許。上帝揀選他,將他分別出來,成為眾人的領袖,就像是一種印記。

古時候,戒指上的印記可用來識別身分。人們會將自己的印戒按壓在熱蠟或溼軟的陶土上作為印記,以此代替簽名。作為上帝的兒女,當我們傳揚福音、透過愛鄰舍分享上帝的恩慈,並且盡力阻止各種欺壓,也就在這世上留下印記。

我們每個人都是上帝的印記,而且都是獨一無二的,表明我們是按著上帝的形象受造,卻有不同的恩賜、熱忱與智慧。在上帝所造的世界中,我們要成為祂的印記,這是我們的呼召與殊榮。

— 潘艾梅

天父上帝,願我能夠明白,我真實的身分是祢的後嗣。(參閱路加福音15章)


我們是上帝的後嗣與使者,向世界分享祂的慈愛。



全年讀經:
撒迦利亞書9-12章;啟示錄2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