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你說祂是誰?

讀經: 馬太福音16章13-20節


你們說我是誰?-馬太福音16章15節


在1929年,愛因斯坦在接受《週六晚報》的訪談中這麼說:「小時候,我同時接受聖經及猶太人的塔木德經的教導。我雖然是個猶太人,但我卻被這位偉大的拿撒勒人所吸引……每個人在讀福音書時,都能感受到耶穌真實的存在,祂的一言一行表露祂的生命特質,如此的生命絕非是虛構的神話。」

新約聖經記載了一些認識耶穌的人,也感受到祂的不凡之處。耶穌問祂的跟隨者說:「人說我人子是誰?」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耶利米或是先知裡的一位」(馬太福音16章14節)。在當時,被人稱作以色列偉大的先知是極大的恭維,但耶穌並不需要恭維,祂期盼門徒能夠認識並且相信祂。因此,祂又問了第二個問題:「你們說我是誰?」(16章15節)

彼得所說的恰恰完全表達了耶穌的真實身分,他對耶穌說:「祢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16節)

耶穌渴望我們能夠認識祂,以及祂的救贖之愛。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回答這個問題:「你說耶穌是誰?」

— 柯貝爾

主,我渴望更認識祢。求祢讓我更加明白祢的美善,讓我得以在祢的愛中成長,也全心全意地跟隨祢。


承認耶穌的身分是得永生的關鍵。



全年讀經:
俄巴底亞書;啟示錄9章


靈命日糧 : 我們的遮蓋

讀經: 羅馬書3章21-26節


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是有福的!-詩篇32篇1節


在談論基督信仰的時候,我們常常用到一些詞彙,卻沒有真正瞭解其中的意思,也沒有加以解釋這些詞彙。其中有個例子,就是「義」這個字,雖然我們會說上帝是「公義」的,祂使我們成為「義」,但「義」這個字的觀念卻非常難以具體形容。

然而,若我們從繁體「義」的字形著手,便能夠瞭解箇中涵意。「義」這個字的上半部是「羊」,下半部是「我」,意即「羔羊遮蓋在人的上方」。

當耶穌來到世上,施洗約翰稱祂為「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翰福音1章29節) 。我們的罪需要被除去,因為罪使我們與上帝隔絕,使我們無法親近完全聖潔的上帝。因為上帝愛我們極深,便讓祂的愛子耶穌「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祂裡面成為上帝的義」(哥林多後書5章21節) 。耶穌,上帝的羔羊,流血捨命,祂成為我們的「遮蓋」,使我們成為義,能與上帝和好。

與上帝和好,是上帝所賜的恩典。耶穌,上帝的羔羊,是上帝遮蓋我們的方式。

— 施安妮

親愛的主,感謝祢為我死在十字架上,遮蓋我的罪,讓我能與祢建立關係。


唯有基督的寶血,才能永遠遮蓋我們的罪。



全年讀經:
阿摩司書7-9章;啟示錄8章


靈命日糧 : 不一樣的安慰

讀經: 耶利米書7章1-11節


當聽耶和華的話。-耶利米書7章2節


我們教會成年人的營會主題是「安慰我的子民」。好幾位講員都宣講上帝的應許和確據。但是,最後一位講員卻獨樹一幟。他選讀的經文是耶利米書7章1-11節,主題為「從沉睡中甦醒」。他以直言無諱卻不失慈愛的言語,挑戰我們從罪中醒悟並離棄罪惡。

他像先知耶利米一樣勸誡我們:「不要以上帝的恩典當擋箭牌,卻又繼續活在隱惡之中。⋯⋯我們大言不慚地說:『我是基督徒,上帝愛我,我不怕邪惡。』但我們卻去行各樣的惡事。」

我們知道講員關心我們,但仍覺得坐立難安,猶如聆聽我們的先知耶利米宣告:「上帝固然慈愛,但祂也是烈火!(參見希伯來書12章29節)祂從不縱容罪惡!」

舊約先知耶利米質問以色列百姓:「你們偷盜、殺害、姦淫、起假誓……並隨從素不認識的別神;且來到這稱為我名下的殿,在我面前敬拜。又說:『我們可以自由了!』你們這樣的舉動是要行那些可憎的事嗎?」(7章9-10節)

這位講員以不同的角度論述上帝的安慰。正如良藥苦口,他的話語也具有屬靈的療效。當我們聽見嚴厲勸誡的言語,我們不應躲避,反倒應當接受其醫治的功效。

— 戴勞倫

天父,祢對我們的愛如此深切,無法縱容我們一再違抗祢的命令。祢的懲戒是要醫治,而不是傷害我們,因祢是滿有安慰的上帝。


上帝的管教要讓我們更像祂的兒子耶穌。



全年讀經:
阿摩司書4-6章;啟示錄7章


靈命日糧 : 小睡片刻

讀經: 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3-18節


我們坦然無懼,是更願意離開身體與主同住。-哥林多後書5章8節


好幾世紀前,一位名叫亨利·德班維的蘇格蘭牧師曾經提到,在他的牧區裡,有一位住在偏遠地區的老姐妹,很渴望親眼看看蘇格蘭的首府愛丁堡。但她遲遲不敢踏上旅程,因為火車必須經過一個又黑又長的隧道,才能抵達目的地。

然而,有一天,她因為有要事不得不去一趟愛丁堡。隨著火車疾速往城裡飛馳而去,她愈發坐立難安。但是在火車穿越隧道之前,這位老姐妹就因太過憂慮而疲憊地睡著了。當她一覺醒來,已經抵達愛丁堡了!

我們當中也許有些人不會經歷死亡。如果耶穌再來時,我們還活著,我們就會「在空中與主相遇」(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3-18節)。但我們多數人將透過死亡進入天堂,有些人為此感到極度焦慮,擔心死亡的過程會令人難以承受。

因有耶穌作我們的救主為確據,我們可以很有把握地相信,當我們在世上闔上雙眼,經歷了死亡,等到我們再次睜開雙眼時,便已經與上帝同在了。正如英國詩人約翰·多恩所言:「死亡如同小睡,醒來就是永生。」

— 羅大衛

主啊,我熱愛祢賜予我的生命,但我也好奇與祢面對面的景象。幫助我確信祢永生的應許,我期待與祢相會的那一天。


與耶穌相會是天堂最大的喜樂。



全年讀經:
阿摩司書1-3章;啟示錄6章


靈命日糧 : 活在光中

讀經: 約翰一書2章3-11節


黑暗漸漸過去,真光已經照耀。-約翰一書2章8節


在一個陰霾的早晨,大片鐵灰色的雲層佈滿天際,將陽光完全遮蔽,天色極其昏暗,我必須開燈才能看書。正當我準備要開始閱讀時,房間突然充滿亮光。我抬起頭,看見強風將厚重的烏雲往東方吹散,天空晴朗了起來,陽光重新照耀大地。

我走向窗戶,想仔細探究這戲劇性的變化,一節經文突然浮上心頭:「黑暗漸漸過去,真光已經照耀」(約翰一書2章8節),這是使徒約翰為了鼓勵信徒而寫的,他又說道:「愛弟兄的,就是住在光明中,在他並沒有絆跌的緣由」(10節)。相較之下,約翰表明心懷憎恨的人如同在黑暗中流蕩摸索。因為憎恨使人迷失,使人失去道德良知。

愛人並不總是那麼容易。然而,當我望向窗外時,也得著了提醒:我們若要活在上帝的光中,以祂的愛來愛人,我們會經歷挫折,也要學習寬恕和忠誠。當我們選擇愛而非恨,便是向世人展現我們與祂的關係,同時也反映出祂的榮光。因為「上帝就是光,在祂毫無黑暗」(約翰一書1章5節)。

— 史珍妮

親愛的上帝,求祢幫助我更深入體會祢的愛,好叫我能將祢的愛與他人分享。我願活在祢恩典和憐憫的光中。


確切地愛他人,反映了上帝的形象。



全年讀經:
約珥書1-3章;啟示錄5章


靈命日糧 : 好消息!

讀經: 那鴻書1章7-15節


看哪!有報好信、傳平安之人的腳登山。-那鴻書1章15節


世界各地的新聞透過網路、電視、廣播和手機,不斷對我們進行疲勞轟炸。其中報導的多半是負面消息,如犯罪、恐怖主義、戰爭和經濟問題。不過,在悲傷和絕望的黑霧中,總會傳出好消息,如無私的善行、醫學的突破,或飽受戰亂的地區逐步邁向和平。

舊約聖經記載了二位先知的預言,帶給困頓憂傷者極大的盼望。

當先知那鴻預言上帝將審判傲慢、殘暴的亞述國時,他說:「看哪!有報好信、傳平安之人的腳登山」(1章15節)。這個消息讓那些受到殘酷欺壓的人得著盼望。

以賽亞書也有類似的話語:「那報佳音、傳平安、報好信、傳救恩的……這人的腳登山何等佳美!」(52章7節)

那鴻和以賽亞帶著盼望的預言,在救主基督降生的那一天確實應驗了。天使對牧羊人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加福音2章10-11節)

在我們每日的生活中,最重要、最好的消息就是救主基督已經降生!

— 麥大衛

主啊,感謝祢賜下好消息:耶穌已經降生,祂今天就與我們同在,成為人居所抵禦風暴,是人永遠家鄉。


世上空前絕後的好消息,就是耶穌降生!



全年讀經:
何西阿書12-14章;啟示錄4章


靈命日糧 : 論金錢

讀經: 馬太福音6章24-34節


你們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瑪門(註:「瑪門」是「財利」的意思)。-馬太福音6章24節


剛進入職場時,我從事一份富有意義的工作。當時,另一家公司願意以優厚的待遇聘請我,我的家庭經濟也可以因此比較寬裕。但問題是,我並沒有尋求新工作的意願,因為我喜愛現有的工作,且合乎上帝的心意。

可是錢嘛……。

於是,我打電話給年逾七旬的父親,徵詢他的意見。明智的父親雖因中風和年邁而略顯遲鈍,但他的回答卻清晰有力:「如果不考慮錢,你會怎麼做?」

頃刻間,我做了決定。我怎能為了金錢,拋開我喜愛的工作。我對父親說:「我知道該怎麼做了。謝謝你,爸爸。」

耶穌在登山寶訓中,以大篇幅談論金錢,以及人們對金錢的喜好。祂教導我們禱告,當求「我們日用的飲食」(馬太福音6章11節),而不是積攢財寶。耶穌警告我們,在這世上積聚的財寶有蟲咬賊偷,並指出飛鳥和野花的榮美,證明天父必看顧世人(19-31節)。耶穌說:「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33節)

金錢雖然重要,但不應支配人生的抉擇。歷經艱難困苦和重大抉擇時,正是信心成長茁壯的良機,當記得天父必看顧我們。

— 葛庭墨


誘惑與良機,當慎思明辨。



全年讀經:
何西阿書9-11章;啟示錄3章


靈命日糧 : 禱告服事

讀經: 列王紀上18章41-45節


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各書5章16節


上帝常常會藉由我們的禱告,成就祂的工作。聖經記載,上帝應許要終止以色列三年半的乾旱(雅各書5章17節) ,祂對先知以利亞說:「我要降雨在地上。」雖然上帝已經應許降雨在地上,但不久之後,「以利亞上了迦密山頂,屈身在地,將臉伏在兩膝之中」,懇切禱告,求上帝降下大雨(列王紀上18章42節)。以利亞繼續懇切禱告,同時派他的僕人去向海那邊張望,察看是否有下雨的徵兆,前後共有七次(43節)。

以利亞明白,上帝要我們以謙卑和不住地禱告,參與上帝所要成就的事。雖然我們的能力有限,但上帝卻可以透過我們的禱告奇妙地成就大事。所以,雅各說:「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各也一再提醒我們:「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雅各書5章16-17節)

當我們立志像以利亞一樣,願以忠心祈禱服事上帝的時候,我們就享有一份殊榮,那就是任何時候都可能親眼目睹上帝成就奇妙大事!

— 龐雅各

親愛的天父,今天我應如何以禱告服事祢呢?


信心的禱告能尊榮上帝。



全年讀經:
何西阿書5-8章;啟示錄2章


靈命日糧 : 朋友加的傷痕

讀經: 箴言27章5-10節


朋友加的傷痕,出於忠誠。-箴言27章6節


心理學家查爾斯·羅沃利博士(Charles Lowery)向友人訴說他飽受腰痛之苦,期待獲得同情的眼光。不料,友人卻直言不諱地說:「你的問題不在腰痛,而是你的肚子,你的肚子太大了,增加了腰椎的壓力,難怪會腰痛。」

查爾斯在他的雜誌專欄,提到他當時壓抑了不悅的負面情緒。然而他努力減重之後,腰痛果真不藥而癒。查爾斯認識到「當面的責備,強如背地的愛情。朋友加的傷痕,出於忠誠」(箴言27章5-6節)。

令人憂心的是,我們往往寧願接受讚美而招損,卻不願接受指正而受益。因為實話傷人,讓我們的自尊心受損,心裡不舒服,而且還要我們改變。

真正的朋友不會把快樂建築在我們的痛苦上,他們乃是愛之深、責之切。他們鼓起勇氣憑愛心說誠實話,指出我們不肯正視的盲點。朋友不只是讚美鼓勵,也諫言勸誡。

所羅門在箴言中,推崇這種友誼。然而,耶穌更遠勝於良友。祂忍受遭人釘死的苦難,這不僅讓我們誠實地面對自己,更向我們表明祂是多麼深愛著我們。

— 謝葆芳

你曾否因為朋友誠實的話語感到難過?你有從中得著益處嗎?採納朋友的每一個建議是明智的嗎?


朋友會憑愛心說誠實話。



全年讀經:
何西阿書1-4章;啟示錄1章


靈命日糧 : 聖誕佳禮

讀經: 使徒行傳4章32-37節,9章26-<


約瑟,使徒稱他為巴拿巴(巴拿巴翻出來就是勸慰子)。他有田地也賣了,把價銀拿來,放在使徒腳前。-使徒行傳4章36-37節


美國鄉村歌手梅爾·哈格德(Merle Haggard)的一首老歌《我們可否捱過十二月》,說到有名男子被工廠裁退,沒有錢買聖誕禮物給他的小女兒。雖然十二月應該是歡樂的時節,但他的生活卻灰暗而悲涼。

灰心挫折並不限於十二月,但發生於此時節卻讓人更加傷感。因為我們的期望可能較高,所以悲傷可能更深。這個時候,些許的鼓勵可以發揮深遠的作用。

聖經中來自塞浦路斯的約瑟,是耶穌早期的跟隨者之一。使徒們稱他為巴拿巴,意即「勸慰者」。使徒行傳4章36-37節提到巴拿巴把賣掉田地的錢奉獻出來,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信徒。

之後,使徒行傳9章26節記載使徒們害怕掃羅,「惟有巴拿巴接待他,領去見使徒」(27節)。掃羅(後來被稱為保羅)先前一直想殺害信徒,但是巴拿巴為他辯護,說他已被基督改變。

在我們周遭有許多人渴望能得著鼓勵。適時的一句話、一通電話,或是一起禱告,都可以堅固他們對耶穌的信心。

巴拿巴的慷慨與支持展現了身為勸慰者的意義,在今年的聖誕節,這或許是我們能贈予他人最棒的禮物。

— 麥大衛

主啊,謝謝祢賜下勸導激勵的恩賜,求祢幫助我們鼓勵他人,因我們也曾得到鼓勵。


適時的鼓勵或許就是最佳的聖誕禮物。



全年讀經:
但以理書11-12章;猶大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