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真道與新的一年

讀經: 約翰福音1章1-14節


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約翰福音1章1節


在菲律賓長大的敏萱曾面對許多挑戰,但她喜歡文字,也喜愛一些勵志名言,覺得其中闡明的道理可以讓她得著安慰。在上大學時,某一天她讀到了約翰福音第一章,讓她原本剛硬的心激動不已,感覺像有人在對她說:「沒錯,妳喜愛名言,喜愛其中的道理,但妳知道嗎?有一永恆的道,可以穿透黑暗,從今時直到永遠。這道曾降世為人,同時也深愛著你。」

約翰福音第一章的「太初」,會讓約翰的讀者想起創世記的第一句話:「起初⋯⋯」(1章1節)。約翰試圖證明耶穌不僅在太初與上帝同在,而且祂就是上帝(約翰福音1章1節)。這永活的真道成為人,「住在我們中間」(14節)。此外,凡接受祂的,就是相信祂名的人,都能成為祂的兒女(12節)。

敏萱在那天接受了上帝的愛,成為「從上帝而生」的新人(13節)。她感謝上帝讓她擺脫家人的成癮習性,如今她撰寫與耶穌福音相關的文章,喜樂地用文字與人分享這永活的真道。

若我們相信基督,我們也能與人分享上帝的話語,分享祂對我們的愛。在邁入2022年時,讓我們想想,今年有哪些激勵人心的話能與人分享呢?

— 潘艾梅

這永活的真道曾如何影響你的生命?
在這新的一年裡,你要向誰分享這好消息呢?

耶穌,賜我當說的話語,好讓我在今天及新的一年裡,以祢的恩典和愛來祝福他人。

上帝提供了遠超越人類所能理解的平安。歡迎點擊連結:全年讀經:
創世記1-3章;馬太福音1章



靈命日糧 : 更近一天

讀經: 腓立比書3章15-21節


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腓立比書3章20節


女兒沮喪地說:「我真不敢相信聖誕節已經過去了。」

我理解她的感受:聖誕節過後特別容易感到枯燥乏味。禮物已被拆開,聖誕樹和燈飾也必須拆下來。接下來是毫無驚喜的一月,而且很多人需要減去假期時增加的體重。聖誕節及隨之而來讓人激動的期待,突然離我們遠去。

幾年前,我們在收拾聖誕節的物品時,我就意識到:不論日曆顯示今天幾月幾號,我們總是離下一個聖誕節更近一天。後來,這也成為我常說的話。

然而,比我們今世歡慶聖誕更重要的是其背後所隱含的屬靈意義:耶穌為這個世界帶來救恩,讓我們對祂的再臨充滿盼望。聖經一再提到要留意、等候和盼望基督的再來。我很喜歡保羅在腓立比書3章15至21節所說的話,他把「專以地上的事為念」這個世界的生活方式(19節),對比因盼望耶穌再臨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20節)

我們是「天上的國民」這個事實改變了一切,包括我們盼望些什麼和如何生活。知道每過一天就離耶穌再臨更近一天,這個盼望就更加堅定了!

— 何安德

在這世上,你會盼望哪些事物?你對耶穌的盼望
如何影響你對世上事物的嚮往和期待呢?

天父,感謝祢賜給我在耶穌裡以及祂將再臨的盼望。當屬世的盼望佔據我的心思意念時,求祢幫助我能定睛仰望祢。



全年讀經:
瑪拉基書1-4章;啟示錄22章


靈命日糧 : 勝過黃金

讀經: 箴言3章13-18節


對緊握智慧的人來說,智慧是生命樹。—箴言3章18節,新譯本


淘金者愛德華·傑克遜趕上美國淘金熱潮前往加州。1849年5月20日,他在日記中悲嘆自己艱辛的馬車之旅標記著疾病和死亡,他寫道:「哦,不要讓我客死異鄉!若可以,就讓我落葉歸根吧!」另一個淘金者約翰·沃克則寫道:「實在無法想像,純粹是碰運氣。……我絕不建議任何人來這裡。」

事實上,沃克回到家鄉後,在農業、牧場及參政方面都有一番成就。當沃克的家人將他泛黃的信件帶到美國電視台的《鑒寶路秀》節目中時,這些信件被估計價值數千美元。節目主持人說:「在淘金熱潮中,沃克確實淘出了有價值的東西,那就是這些信件。」

更重要的是,沃克和傑克遜都在淘金的經歷中得著智慧,使他們回到家鄉後能更踏實地生活。想想所羅門王的智慧之言:「得著智慧,……是有福的。對緊握智慧的人來說,智慧是生命樹」(箴言3章13、18節,新譯本)。一個明智的抉擇「勝過得銀子,其利益強如精金」(14節),智慧比世上一切被人渴慕的事物更加寶貴(15節)。

「智慧的右手有長壽,……智慧的路徑全是平安」(16-17節,新譯本)。因此我們的挑戰是緊緊抓住智慧,而不是追逐金光閃閃的願望。智慧之路才是上帝賜福的道路!

— 雷翠霞

在生活中,你一直在追逐哪些閃亮的願望?
智慧的路會帶領你走向何方?

天父,當我受閃亮的願望誘惑而被蒙蔽時,求祢激勵我把握更明智的選擇,走在智慧之路,重得祢所賜的平安。



全年讀經:
撒迦利亞書13-14章;啟示錄21章


靈命日糧 : 獅子,羔羊,救贖主!

讀經: 啟示錄5章1-7節


猶大支派中的獅子,大衛的根,祂已得勝。—啟示錄5章5節


兩座莊嚴的石獅子駐守在紐約公共圖書館的入口處。自1911年圖書館落成以來,這兩座由大理石雕成的石獅子就傲然屹立於此,最初它們被暱稱為「萊諾克斯獅」和「阿斯特獅」以紀念圖書館的創辦人。但在經濟大蕭條時期,當時的紐約市長拉瓜迪亞將它們改名為「剛毅」與「堅忍」,因他認為這是紐約人在那充滿挑戰的歲月中應展現的美德。至今,這兩座石獅子仍被稱為剛毅與堅忍。

聖經也描繪了一隻獅子,祂是永活的、大有能力的,會激勵遭遇患難的人,並以其他名字為人所知。使徒約翰在其所見天堂的異象中,看到寫著上帝的審判與救贖計劃卻被封印的書卷,可是無人能打開,就放聲大哭。然後,有人對約翰說:「不要哭!看哪,猶大支派中的獅子,……祂已得勝,能以展開那書卷,揭開那七印。」(啟示錄5章5節)

但在下一節經文中,約翰描述的景象全然不同:「我又看見寶座與四活物並長老之中,有羔羊站立,像是被殺過的」(6節)。這裡的獅子和羔羊都是指耶穌,祂是得勝的君王,也是「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翰福音1章29節)。藉由祂的能力和被釘十架,我們得著憐憫與饒恕,並因祂不同的特質,使我們能永遠活在喜樂和讚嘆之中。

— 龐雅各

耶穌有不同的名字,你最喜歡哪一個呢?
祂的哪些屬性最讓你想要讚美祂?

榮美的救主,我要永遠讚美祢,但永遠無法盡訴祢的美好。謝謝祢為我捨己,使我得以永遠活在祢的愛裡!



全年讀經:
撒迦利亞書9-12章;啟示錄20章


靈命日糧 : 極大的智慧

讀經: 猶大書1章17-23節


有些人存疑心,你們要憐憫他們;有些人你們要從火中搶出來,搭救他們;有些人你們要存懼怕的心憐憫他們。—猶大書1章22-23節


深受愛戴的主教金口約翰(John Chrysostom)曾寫道:「牧者需要極大的智慧與無數雙眼睛,以便從各個角度審視心靈的狀況。」這是他在談論關懷他人心靈需要的複雜性所說的話。他強調,正因不可能強迫任何人得醫治,所以要觸及他人的心靈必須有極大的同理心和憐憫。

但這並非表示不會造成痛苦,他警誡說:「若你對需要動大手術的人過分寬容,沒有進行深入切開的治療,便是傷害患者又錯過了發現癌細胞。但若你毫無憐憫地進行必要的手術,患者往往會因痛苦而感到絕望,甚至拋開一切,走上絕路。」

猶大在談到如何回應那些被假教師引入歧途的信徒時,也有類似的複雜性,他也清楚地描述了這些假教師的行徑(猶大書1章12-13、18-19節)。然而,當猶大談到如何回應如此嚴峻的威脅時,他並沒有建議以強烈的憤怒來應對。

相反地,他教導讀者在面對這些誤入歧途的信徒時,要保守自己在上帝的愛中(20-21節)。因唯有我們深深扎根於上帝不變的愛中,才能得著智慧,並以適當的步調、謙卑和憐憫去幫助他們(22-23節)。而這種方式,最有可能幫助他們在上帝無盡的愛中,得著醫治和安歇。

— 白茉妮

造就自己,在聖靈裡禱告(20節)為何如此重要?
你看過哪些人用極大的智慧與憐憫幫助深受痛苦的人?

慈愛的上帝,當我面對邪惡與仇恨的時候,幫助我不以牙還牙,而是倚靠祢的愛來回應。



全年讀經:
撒迦利亞書5-8章;啟示錄19章


靈命日糧 : 上帝的右手

讀經: 以賽亞書41章8-13節


我耶和華你的上帝必攙扶你的右手,對你說,不要害怕!我必幫助你。—以賽亞書41章13節


某一天,我帶著家裡的兩隻狗出去散步。因為要幫助老狗阿森爬上草坪,我暫時鬆開幼犬小威的牽繩。過後,當我彎腰去撿小威的牽繩時,牠正好發現一隻兔子,馬上衝了過去,結果牠扯掉我抓在右手的牽繩,造成我的無名指扭傷。我跌坐在草坪上,痛得大叫。

我到急診部就醫後,得知需要動手術,便向上帝祈求幫助,對祂說:「我是作家啊!我要怎麼打字?日常家務該怎麼辦呢?」一如既往,上帝透過我每日所讀的經文對我說話,祂說:「因為我耶和華你的上帝必攙扶你的右手,對你說,不要害怕!我必幫助你」(以賽亞書41章13節)。我從上下文中瞭解,這是以賽亞向猶大國上帝的百姓講述的信息,他們與上帝有特殊的關係。上帝以祂的公義應允祂的同在、能力和幫助,並以祂的右手做為象徵(10節)。聖經其他經文也提到,上帝會用祂的右手確保祂的百姓定然得勝(詩篇17篇7節,98篇1節)。

在長達數週的恢復期中,我經歷到上帝的鼓勵,學會在電腦上使用語音輸入,並且練習用左手做家事和梳妝打扮。從上帝公義的右手到我們軟弱而需要幫助的右手,上帝應允要與我們同在並幫助我們。

— 莫麗莎

今天你需要上帝如何來幫助你?
過去你曾如何經歷祂的幫助?

醫治人的上帝啊,我需要祢的幫助!懇求祢用公義的右手扶持我受傷、疲乏無力的手!



全年讀經:
撒迦利亞書1-4章;啟示錄18章


靈命日糧 : 及時和好

讀經: 馬太福音5章21-26節


要趕快與他和解。—馬太福音5章25節,新譯本


錫明與傑瑞之間未解決的傷害已持續多年,錫明嘗試重建彼此的關係卻遭到拒絕。在聽聞傑瑞的母親逝世的消息後,錫明便前往肯亞的農村老家出席她的喪禮。錫明回想他們見面的情況說:「原本我對整個事情的結果沒有任何期待,但喪禮結束後,我們敞開心扉,很坦誠地交談。我們互相擁抱,兩人都很激動,最後我們一起禱告,並且計劃再相聚。」如果錫明與傑瑞能早點和好,就可免受長期以來痛苦的煎熬。

耶穌在馬太福音5章21-26節的教導,能幫助我們正確看待未解決的破裂關係。祂指出,必須認真看待造成這種裂痕的怒氣(22節)。此外,在敬拜上帝之前,若與人有嫌隙,必須先與人和好(23-24節)。耶穌的智慧建言,就是要趕快與你的仇敵和解(25節)。這句話提醒我們,越早盡力尋求和解,對大家越有益處。

人際關係是脆弱的,需要我們付出時間經營和努力,無論是在家庭、工作場所、校園環境,或是在和我們有同樣信仰的基督徒群體中,都是如此。然而,我們既然代表了那位「和平的君」(以賽亞書9章6節),願我們都能竭盡所能以真心和行動,向那些與我們仍有衝突的人尋求和解。

— 簡恩德

你想要與誰聯繫,以便開始修復彼此的關係?
什麼原因使你遲遲未能採取行動呢?

天父,祢知道我生命中的關係裂痕在何處,求祢原諒我遲遲沒有嘗試尋求和解。請賜我力量,使我能邁出下一步。



全年讀經:
哈該書1-2章;啟示錄17章


靈命日糧 : 聖誕嬰孩

讀經: 腓立比書2章6-11節


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腓立比書2章7節


你能想像嗎?那位讓雪松從種子中生長出來的上帝,竟成為人類嬰孩的胚胎;那位創造繁星的上帝,竟紆尊降貴由母腹而生;那位充滿諸天的上帝,竟然願意成為現今超音波上的一個小點。耶穌雖有上帝的本質,卻甘願放下一切(腓立比書2章6-7節)。這是多麼不可思議啊!

想像一下,祂降生於一個普通的小村莊,被牧羊人、天使和天上的榮光環繞,動物的鳴叫聲是祂的第一首搖籃曲。看啊!祂漸漸長大且越發受人喜愛:少年時,祂對艱深問題的回答讓教師們感到震驚;成年時,祂在約旦河邊,天父從高天發聲認可祂;身處曠野時,祂在飢餓和禱告中掙扎。

看啊!接下來祂展開了改變世界的使命:醫治病人、觸摸痲瘋病人、寬恕不潔之人。看啊!祂在園子裡悲痛地屈膝禱告,而當祂被捉拿時,祂最親近的朋友們卻落荒而逃。看啊!祂被人吐唾沫,被釘在十字架上,世人的罪孽全壓在祂的肩上。但是看啊!請看!當石頭滾開時,空蕩的墳墓發出空洞的響聲,因祂已經復活了!

看啊!祂被升為至高!(9節)看啊!祂的名遍滿天地!(10-11節)

這位創造繁星的造物主卻成為超音波上的一個小點。這就是聖誕嬰孩,我們的主耶穌!

— 霍薛頓

如果耶穌從未降生,人類的生命及歷史會是如何呢?
你可以向上帝獻上什麼禱告或詩句來感謝祂?

主耶穌,感謝祢甘願放下一切,好讓我能得赦免。



全年讀經:
西番雅書1-3章;啟示錄16章


靈命日糧 : 和平的君

讀經: 以賽亞書9章1-7節


祂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以賽亞書9章6節


業漢的感冒轉變為肺炎,使他不得不住進了醫院。與此同時,他的母親正在樓上的病房裡接受癌症治療,他為母親及自己的健康而擔憂不已。不久,到了聖誕前夕,當業漢聽到收音機播放聖誕頌歌《啊!聖善夜》時,內心充滿上帝所賜的平安。歌詞描述了親愛救主降生那個夜晚的情景:「這困倦人生充滿欣悅希望,因清澈晨曦彰顯大榮光。」在那一刻,他對自身及母親的憂慮頓然消失。

這位為我們降生的「親愛救主」──耶穌,就是以賽亞預言的「和平的君」(以賽亞書9章6節)。當耶穌來到世上成為嬰兒時,祂應驗了這個預言,為「住在死蔭之地的人」(9章2節;參閱馬太福音4章16節)帶來光明及救恩。耶穌體現了平安,並將這平安賜給祂所愛的人,即便他們面對困苦及死亡,也能經歷這種平安。

在醫院裡,當業漢深思耶穌降生的意義時,他體會了這種超越人所能理解的平安(腓立比書4章7節)。在聖誕節這一天,他雖然遠離家人躺在無菌室裡,但這次經歷上帝的同在卻增強了他的信心及感恩之情。但願我們也能得著上帝所賜的平安和盼望。

— 潘艾梅

你在困境中曾如何經歷上帝的平安?
在以賽亞書9章6節有關上帝的描述中,
哪個描述最切合你今日所需?為什麼呢?

賜平安的上帝,當我為許多事感到焦慮不安時,求祢幫助我轉向祢,得著祢所賜的平安。



全年讀經:
哈巴谷書1-3章;啟示錄15章


靈命日糧 : 讓人們知道

讀經: 使徒行傳11章19-26節


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使徒行傳11章26節


泰國北部有一間跨宗派的國際教會(The Gathering),在一個星期天,來自韓國、迦納、巴基斯坦、中國、孟加拉、美國、菲律賓和其他國家的信徒們,聚集在一間既簡陋又破舊的酒店會議室裡,齊聲高唱《唯獨基督》和《我是天父的孩子》。在那樣的環境下,這些歌詞顯得格外感人。

沒有人能像耶穌那樣把人們聚集在一起,祂從一開始便是如此。在第一世紀,安提阿有18個不同的族群,每個族群都有專屬的地區。當信徒初到安提阿時,他們原本「只向猶太人」傳講關於耶穌的福音(使徒行傳11章19節)。然而,這並不是上帝對教會的計劃。很快地,有塞浦路斯和古利奈人到了安提阿,他們開始「向希臘人傳講主耶穌。⋯⋯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20-21節)。城裡的人注意到,耶穌正在消除猶太人與希臘人之間幾世紀以來的仇恨,他們稱這些跨越種族藩籬的信徒為「基督徒」或是「小基督」(26節)。

對我們而言,要跨越種族、社會和經濟的界限,接納那些與我們不同的人,可能是一個挑戰,但這種困難也是我們的機會。正因為這充滿挑戰,我們才需要耶穌的幫助,好讓人們知道我們是祂的門徒。

— 韋陌格

為何你覺得要接近那些與你不同的人很困難?
耶穌提供了什麼來幫助你跨越這道藩籬?

主耶穌,求祢幫助我以祢的愛和恩慈待人,讓人們看出我是基督徒。



全年讀經:
那鴻書1-3章;啟示錄1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