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虛擬的同在

讀經: 歌羅西書2章1-5節


我身子雖與你們相離,心卻與你們同在。—歌羅西書2章5節


隨著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衛生專家建議增加人與人之間的身體距離,以減緩病毒的傳播。許多國家要求國民自我隔離或留在家中。許多公司都儘可能地讓員工在家辦公,但有些人卻因疫情而失去工作以致經濟拮据。我和其他人一樣,透過網路平台參與教會和小組在線上聚會。在這個世界上,儘管我們無法實體見面,但仍能以新的形式聚在一起。

然而,並非只有網路能讓我們保持聯繫。作為基督教會的肢體,我們能藉著聖靈彼此連結。千百年前保羅在寫給歌羅西教會的書信中,曾提到這個概念。雖然他沒有親自建立歌羅西教會,但他非常關心教會以及他們的信心。儘管保羅無法親自跟會眾在一起,但卻提醒他們,他的心與他們同在(歌羅西書2章5節)。

我們會因財務、健康或其他現實中的原因,無法常常與我們所愛的人同在,而現代科技卻能幫忙彌補這個缺憾。然而,任何形式的虛擬連結,比起我們在基督裡互為肢體的連結(哥林多前書12章27節),都相形見絀。在這樣的時刻,我們可以像保羅一樣,因彼此堅定的信心而歡喜,並藉著禱告彼此鼓勵,使我們「真知上帝的奧秘就是基督」(歌羅西書2章2節)。

— 洪可婷

你如何感受到與其他主內肢體的聯繫?
今天有誰需要你的禱告以得著鼓勵?

耶穌,雖然此刻無人能相伴,但感謝祢與我同在,感謝祢藉著聖靈讓我能與其他肢體彼此連結。



全年讀經:
彌迦書6-7章;啟示錄13章


靈命日糧 : 上帝的指南針

讀經: 詩篇119篇105-112節


祢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篇119篇105節


在二戰期間,錫曼諾夫(Waldemar Semenov)在美國一艘商船上擔任初級工程師。在距離北卡羅來納州海岸約480公里處,一艘德國潛水艇浮出水面並向該商船開火。商船被擊中後,隨即起火燃燒並開始下沉。錫曼諾夫與船員們將救生艇放到海中,靠著救生艇上的指南針駛向航道。三天後,一架巡邏的飛機發現了他們的救生艇,通知美國海軍艦艇於隔日將眾人救起。幸好有那個指南針,錫曼諾夫與其他26名船員才得以獲救。

詩人提醒上帝的子民,他們都有指引生命方向的指南針──聖經。詩人將聖經比作「燈」(詩篇119篇105節),為那些尋求上帝的人提供亮光,照亮人生的道路。當詩人在人生的驚濤駭浪中載浮載沉時,他知道上帝能用聖經提供屬靈的經緯度,使他得以生存。因此他向上帝禱告,祈求上帝發出亮光,指引他的人生方向,並將他安全地帶到至聖上帝同在的港口(43篇3節)。

身為基督徒,當我們迷失方向時,上帝會藉由聖靈以及聖經中的教導來指引我們。在我們閱讀、查考聖經及遵循其中的智慧時,願上帝改變我們的心思意念。

— 魏馬文

最近你有看到哪一節或哪一段經文,
可作為你生活中的指南針?
你什麼時候會不願聽從聖經這個指南針的引導?

耶穌啊!謝謝祢,在我快要迷失方向時,祢藉著聖經中的智慧幫助我回轉歸向祢。



全年讀經:
彌迦書4-5章;啟示錄12章


靈命日糧 : 不要怕!

讀經: 路加福音2章8-14節


不要懼怕!……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路加福音2章10-11節


在《花生漫畫》裡,奈勒斯因藍色安全毯而為人熟知。他無論走到哪裡都拖著這條毛毯,而且也不為需要它才有安全感而覺得難為情。他的姐姐露西則特別討厭這條毯子,經常想方設法要扔掉它。露西曾試著把毯子埋起來、做成風箏,或用於科學展覽項目。奈勒斯也知道自己不應該那麼依賴毯子,不時會嘗試要把它放下,卻總是忍不住又去撿回來。

在電影《查理‧布朗的聖誕節》中,查理沮喪地問道:「難道沒有人知道聖誕節的意義嗎?」奈勒斯手握藍色安全毯走到舞台中央,朗讀路加福音2章8-14節,當他讀到「不要懼怕!」的時候,他就丟下了毯子,就是在他害怕時緊握不放的安全毯。

為何聖誕節能提醒我們不要害怕呢?那向牧羊人顯現的天使說:「不要怕!……有一位救主為你們降生了。」(路加福音2章10-11節,當代譯本修訂版)

耶穌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馬太福音1章23節)。藉著聖靈這位保惠師、真正的護慰者,我們享有上帝的同在(約翰福音14章16節),因此我們不需要懼怕。我們可以放下自己的「安全毯」,單單信靠祂。

— 施安妮

你懼怕什麼呢?
聖靈的同在如何幫你排憂解難?

上帝啊,祢是最偉大的護慰者,我仍在學習倚靠祢。求祢幫助我放下那些帶來虛假安全感的事物,引導我緊緊倚靠祢。



全年讀經:
彌迦書1-3章;啟示錄11章


靈命日糧 : 求主顧念

讀經: 創世記30章1-2、22-24節


上帝顧念拉結,應允了她。—創世記30章22節


在非洲一所大教堂裡,牧師跪下向上帝禱告:「求祢顧念我們!」當牧師懇切祈求時,會眾流著淚同聲呼求道:「主啊,求祢顧念我們!」在觀看這段短片的時候,我很訝異自己也流下眼淚。短片中禱告的情境是數月前錄製的,但卻讓我想起童年時期曾聽過我們家的牧師向上帝發出同樣的祈禱:「主啊,求祢顧念我們!」

那時因為年紀小,聽到這樣的禱告時,我誤以為上帝有時會忘了我們。但上帝是全知的(詩篇147篇5節;約翰一書3章20節);祂時刻察看著我們(詩篇33篇13-15節);祂對我們的愛超過你我所能測度(以弗所書3章17-19節)。

不僅如此,「顧念」的希伯來文是zakar,意思是「記得」,表示上帝「記得」我們,為我們採取行動。Zakar也意味著代表一個人行事,因此當上帝「記念挪亞和挪亞方舟裡的一切走獸牲畜」的時候,祂就「叫風吹地,水勢漸落」(創世記8章1節)。當上帝「顧念」不孕的拉結時,上帝就「應允了她,使她能生育」,並且懷孕生子(30章22-23節)。

在禱告中祈求上帝顧念我們,表達了我們對祂的全然信靠!上帝會決定如何回應我們的禱告,但我們仍可向祂呼求,因深知我們能謙卑祈求上帝動工。

— 雷翠霞

你在生活中有哪方面需要上帝的顧念?
你願意迫切為這些需要向上帝祈求嗎?

親愛的天父,幫助我更加明白祢如何顧念我。當我需要祢為我動工時,求祢顧念我。



全年讀經:
約拿書1-4章;啟示錄10章


靈命日糧 : 做得好!

讀經: 提摩太後書4章1-8節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提摩太後書4章7節


我兒子博恩在學校擔任美式足球教練,最近他們經歷了一場苦戰後,輸掉了州際冠軍賽,而對手在過去兩年都保持不敗紀錄。我傳訊息給兒子表示惋惜,他簡短地回覆說:「孩子們已奮力作戰!」

沒有教練會在比賽結束後羞辱球員,也沒有人會因他們輸球或失誤而厲聲喝斥。教練只會找到年輕球員們的優點而加以稱讚。

同樣地,我們也高興知道基督徒不會聽到主耶穌嚴厲的譴責。當基督再臨,我們站在祂面前時,祂不會羞辱我們,而是會看到我們跟隨祂所做的一切(哥林多後書5章10節;以弗所書6章8節)。我想祂會說:「你已奮力作戰!做得好!」正如使徒保羅作見證說他已經打過「那美好的仗」,可以期待得到上帝的稱許(提摩太後書4章7-8節)。

我們一生都在奮力作戰,那凶猛頑強的仇敵致力於毀滅我們,阻止我們努力學像耶穌和愛其他人。我們會有好幾場勝利,也有幾次令人心碎的失敗,這些上帝都知道,但是屬耶穌的人都不會被永遠定罪(羅馬書8章1節)。如果我們憑著上帝的兒子的救贖大功站在祂面前,我們每個人都會從祂那裡「得著稱讚」(哥林多前書4章5節)。

— 羅大衛

想到要站在上帝面前,你會感到害怕還是高興?
這兩個不同結果的關鍵是在哪裡呢?

天父上帝,感謝祢賜下應許:因為有耶穌為我的救主,我就永遠不會被定罪。



全年讀經:
俄巴底亞書1章;啟示錄9章


靈命日糧 : 美麗的破碎

讀經: 詩篇31篇12-24節


我被人忘記,如同死人,無人記念。我好像破碎的器皿。—詩篇31篇12節


遊覽巴士終於到達了我們期待已久的目的地──以色列的一個考古挖掘場,我們將在這裡自己進行一些挖掘工作。該遺址的負責人解釋說,我們挖掘出來的任何物品,都已有數千年沒人碰觸過。因此當我們挖出一片片陶器碎片時,感覺就像是在觸摸歷史。過了好一陣子,負責人帶我們來到一個工作站。在那裡,工匠們正將很久很久以前破碎的巨大花瓶重新組裝起來,恢復其原貌。

這個畫面的寓意非常清晰。那些工匠修復有千百年歷史的破碎陶器,貼切地反映了那位樂意修復破碎器皿的上帝。在詩篇31篇12節,大衛寫道:「我被人忘記,如同死人,無人記念。我好像破碎的器皿。」儘管我們不知道這首詩的寫作背景,但大衛時常在詩歌中哀嘆自己的生活困境,就像這首詩一樣,描述他因為危難、敵人和絕望而破碎不堪。

那麼,大衛可以向誰尋求幫助呢?在第16節,大衛向上帝呼求說:「求祢使祢的臉光照僕人,憑祢的慈愛拯救我。」

大衛信靠的對象,就是至今仍然在修復破碎器皿的上帝。上帝所要求的,就是我們呼求祂,並相信祂那永不止息的愛。

— 柯貝爾

你在哪些方面曾經歷破碎?
上帝如何幫助你度過這些艱困時刻?

幫助我的上帝啊!我要感謝祢,因為每當我跌倒、破碎的時候,祢都一次次地拯救我,將我重新修復。



全年讀經:
阿摩司書7-9章;啟示錄8章


靈命日糧 : 你算是什麼人?

讀經: 加拉太書3章26節-4章7節


你們因信基督耶穌,都是上帝的兒子。—加拉太書3章26節


我和五歲的混血兒子走進冰淇淋店,店員瞥了我一眼,然後盯著我的兒子說:「你算是什麼人?」

他的提問和苛刻的語氣,引發了我熟悉的憤怒和心痛,那是我作為非主流的墨西哥裔美國人在成長中的經歷。我把兒子小維拉近身邊,當我的黑人丈夫進入商店時,我走到他身邊。店員皺著眉頭,沉默地給了我們所點的冰淇淋。

當兒子列出他想嘗試的冰淇淋口味時,我默默地為那個店員祈禱。我也為自己的苦毒懺悔,求上帝給我一顆寬恕的心。由於我的膚色淺但不白,多年來一直面對他人異樣的眼光和類似的提問。我總是缺乏安全感,也覺得自己一文不值,直到我開始學習接納自己的身分乃是上帝所愛的女兒。

使徒保羅宣稱,我們因信基督耶穌都是上帝的兒女,都同樣的寶貴,也有美好的不同之處。我們緊密相連,上帝刻意讓你我一起同工(加拉太書3章26-29節)。上帝差派聖子來救贖我們,祂在十架上流血捨命,使我們的罪得赦免,讓你我成為一家人(4章4-7節)。我們既有上帝的形象,我們的自我價值就不再由他人的觀點、期望或偏見來決定。

我們算是什麼人?我們是上帝的兒女。

— 鄧書琪

你何時曾因他人的觀點、期望或偏見而懷疑自我價值?
知道上帝的兒女都擁有上帝的形象,如何幫助你
去愛那些與你不同的人?

天父上帝,請幫助我以祢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當我面對和自己不同的人時,幫助我按祢的心意去愛人。



全年讀經:
阿摩司書4-6章;啟示錄7章


靈命日糧 : 我是他的手

讀經: 哥林多前書12章12-21節


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哥林多前書12章21節


住在中國河北省的賈海霞在2000年完全失明,他的朋友賈文其則從小就失去雙臂,但他們找到克服身體殘疾的方法。海霞說:「我是他的手,他是我的眼。」他們互相扶持,一起改造了他們所居住的村莊。

自2002年以來,他們一直在執行一項任務,就是讓他們家附近的荒地重獲新生。每天,文其都會背海霞過河去開墾荒地。文其用腳把鐵鍬遞給海霞,然後,海霞將一個水桶掛在文其用臉頰和肩膀夾著的一根扁擔上。兩人一起種樹,一個挖地另一個澆水,至今已種了一萬多棵樹。海霞說:「我們一起工作,截長補短,一點也不被殘疾所困。我們是一個團隊。」

使徒保羅將教會比作一個身體,每個肢體都需要其他肢體方能發揮作用。若全身是眼,就沒有聽覺;若全身是耳,就沒有嗅覺(哥林多前書12章14-17節)。保羅說:「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21節)。我們每個人都能使用我們的屬靈恩賜在教會中發揮作用(7-11、18節)。就像賈海霞和賈文其一樣,當我們結合眾人的長處時,就能為世界帶來改變。

這兩人結合他們的能力,讓荒地重獲生機。若教會的運作也是如此,會是一幅多麼美好的圖景啊!

— 霍薛頓

根據你的屬靈恩賜,你在基督的身體裡扮演什麼角色?
你如何與他人一起完成主的使命?

親愛的聖靈,感謝祢賜我屬靈的恩賜,並將我安置在一個需要我的教會裡。

我們並非孤身一人,上帝讓基督徒群體同擔使命。歡迎點擊連結:全年讀經:
阿摩司書1-3章;啟示錄6章



靈命日糧 : 該說什麼?

讀經: 尼希米記2章1-6節


我默禱天上的上帝。我對王說。—尼希米記2章4-5節


我在舊書店翻閱一箱標示著「魯益師」的書籍時,書店老闆走了過來。我們談及現有的書目時,我想知道他是否對啟發魯益師寫作的信仰感興趣,於是我心中默禱,祈求上帝的引導。突然間,我想到一本傳記裡的記載,然後我們的話題便開始從探討魯益師的品格,轉到上帝的作為。最後,我很感恩上帝聽了我簡短的禱告,將我們的對話引至屬靈的層面。

在尼希米與波斯國王亞達薛西的談話來到關鍵時刻之前,他先向上帝默禱。尼希米因耶路撒冷遭毀壞而憂慮不已,國王察覺他的愁容而問他有什麼請求。身為僕人的尼希米原本沒有什麼資格懇求國王施恩,但他確實需要國王這份極大的恩惠,因他想要重建耶路撒冷。所以,他先「默禱天上的上帝」,然後求王恩准讓他放下工作以便重建聖城(尼希米記2章4-5節)。國王不僅應允他,甚至同意幫他安排路程中一切所需,並供給木料做為建城之用。

聖經鼓勵我們「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以弗所書6章18節),這包括我們需要勇氣、自制力和敏銳度的時刻。說話之前先禱告,可以幫助我們讓上帝掌管我們的態度和話語。

你認為今天上帝會如何引導你的話語呢?先求告祂就知道了!

— 史珍妮

你需要上帝幫助你改變哪些說話的模式?
你生活中有哪種情況最能藉由禱告得益處?

親愛的上帝,我將口中的話語交給祢。求祢使用這些話語來榮耀祢,並能啟發與激勵他人。



全年讀經:
約珥書1-3章;啟示錄5章


靈命日糧 : 值得等待

讀經: 以賽亞書30章15-19節


耶和華必然等候,要施恩給你們;……凡等候祂的都是有福的!—以賽亞書30章18節


工作壓力大、時間長,再加上不可理喻的上司,讓永業心生辭職的念頭。但是他需要付房子的貸款,而且還有妻子和一個年幼的孩子要照顧。他實在很想辭去這份工作,然而,妻子提醒他說:「讓我們堅持下去,看看上帝有什麼安排。」

好多個月之後,他們的禱告得到了回應。永業找到一份他喜歡的新工作,讓他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他告訴我:「在等候回應的那幾個月感覺很漫長,但我很慶幸自己能等候上帝按著祂的時間,來展開祂的計劃。」

在患難中等候上帝的幫助並不容易,我們常會迫不及待地先自行尋求解決之道。以色列百姓就是如此,在面對敵人的威嚇時,他們不尋求上帝,反倒轉向埃及請求援助(以賽亞書30章2節)。但上帝對以色列人說,只要他們悔改並且信靠祂,他們就會得著能力並且得到拯救(15節)。事實上,上帝還告訴他們:「耶和華必然等候,要施恩給你們。」(18節)

等候上帝需要信心與耐心,然而,當我們最後看到上帝回應禱告時,我們將明白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凡等候祂的都是有福的!」(18節)更奇妙的是,上帝正等候我們來到祂面前!

— 許文榮

你正等待上帝回應你哪些禱告?
在尋求祂的回應時,你可以如何默想祂的信實?

親愛的天父,求祢賜我耐心等候祢的回應。我深知祢是良善又慈愛的上帝,祢的時間和旨意總是最完美的。



全年讀經:
何西阿書12-14章;啟示錄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