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拒絕誘惑

讀經: 創世記4章1-8節


罪就伏在門前。它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它。-創世記4章7節


一株捕蠅草消化一隻昆蟲,只需要十天的時間。捕蠅草的葉片就是陷阱,它會分泌蜜汁引誘昆蟲靠近。當毫無戒心的昆蟲到處覓食,爬到捕蠅草的葉面時,葉片就會在瞬間閉合,將昆蟲緊緊夾住,並且分泌消化液來分解。

這種食肉植物獵食的方式,讓我想起罪也是如此引誘並且吞吃我們,因為罪時刻都想吞滅我們。上帝在該隱殺了他的兄弟亞伯之前,就對他說:「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它必戀慕你。」(創世記4章7節)

罪會用各種方式引誘我們,慫恿我們嘗試全新的體驗,讓我們相信正直的品格並不重要,或是鼓動我們滿足自己感官的需求。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制伏罪,不讓罪吞滅我們的生命。聖經說:「你們當順著聖靈而行,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加拉太書5章16節) 。面對試探的時候,我們不是單打獨鬥,而是有屬天的幫助,只要倚靠聖靈所賜的力量,我們就能為上帝而活,並服事眾人。

— 史珍妮

親愛的上帝,有時我會鬆懈,沉溺於罪中之樂。
求祢讓我聽到祢的警告,遵行祢的話語,好讓我更像祢,
不致任意而行。感謝祢在我的生命當中動工。


遠離誘惑,就不會深陷其中。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19-21章;路加福音11章29-54節


靈命日糧 :為誰勞碌?

讀經: 傳道書4章4-16節


他說:「我勞勞碌碌,刻苦自己,不享福樂,到底是為誰呢?」-傳道書4章8節


陳先生每週工作70個小時,他喜愛他的工作,也得到豐厚的薪資,足以提供一家大小優渥的生活。他一直想要放慢腳步,卻總是辦不到。有天傍晚,他帶著好消息回家,想告訴家人自己晉升到公司最高的職位,卻發現沒有人在家。這些年來,孩子長大成人不住在家裡,妻子也有自己的工作。現在就只剩下空蕩蕩的房子,沒有人可以分享他的喜悅。

所羅門王也談到工作與生活間保持平衡的重要性。他寫道:「愚蠢人遊手好閒,讓自己餓死」(傳道書4章5節,現中修訂版)。我們不必走到極端,變成懶惰蟲,但也不能掉進另一頭的陷阱,變成工作狂。我們要思想「滿了一把,得享安靜,強如滿了兩把,勞碌捕風」(6節),換句話說,所得雖少卻能好好享受,才是最好的。為了功成名就而犧牲人際關係,實在是不智之舉,因為成功往往稍縱即逝,美好的人際關係才能使我們的生命有意義、有價值及心滿意足(7-12節)。

我們應該學習有智慧地分配時間,工作是為了生活,而活著不是只為了工作。讓我們尋求並倚靠上帝,相信祂是供應者,祂必賜下一切的智慧。

— 謝葆芳

主啊!當我擺錯了生活的重心,求祢提醒我,
教導我當如何修正。感謝祢賜給我親愛的家人和朋友,
求祢教導我珍惜身邊的人。


智者將時間投資在永恆的事上。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17-18章;路加福音11章1-28節


靈命日糧 :如蜜甘甜

讀經: 出埃及記3章7-17節


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覺甘甜,使骨得醫治。-箴言16章24節


在1922年,埃及法老圖坦卡門的陵墓出土,墓中滿是古埃及人為來生預備的各種器具,包括黃金神龕、珠寶首飾、華服、家具和武器,此外,竟然還有一罐過了3,200年依然可以食用的蜂蜜!

現今,我們將蜂蜜當作甜味劑使用,但在古時其用途十分廣泛。蜂蜜是目前已知唯一包含所有營養素的食物,所以古時也當作補品使用。此外,蜂蜜也有醫療價值,能有效預防感染,是現今已知最古老的傷口敷料之一。

上帝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時,應許要帶他們到「流奶與蜜之地」(出埃及記3章8、17節),可見那地何等豐饒富庶。後來,他們因犯罪而在曠野飄流,上帝用滋味如蜜的嗎哪餵養他們(16章31節)。以色列百姓抱怨總是吃一樣的食物,殊不知這可能是上帝提醒他們,將來在應許之地,他們也要享受上帝豐盛的供應。

上帝也以蜜來提醒我們,祂的道理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詩篇19篇10節) ,所以我們口中的話語,也應當如蜜一樣,使人心得滋潤、得醫治。

— 林茱莉

請閱讀這些經文:箴言12章18節;
箴言13章3節;以弗所書4章29節;歌羅西書3章8節。
今天,上帝要你實踐哪些真理呢?


多數算恩典,少發怨言。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15-16章;路加福音10章25-42節


靈命日糧 :放心吧!

讀經: 哥林多後書4章8-18節


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章33節


我喜歡觀賞群鳥嬉戲,所以幾年前,我在後院裡建了一個小小的鳥類保護區,吸引牠們前來。接著好幾個月,我可以欣賞鳥兒歸來覓食,翩翩起舞的情景。可惜,後來一隻庫柏鷹將此處當作牠的狩獵場,群鳥嬉戲的畫面就不復存在了。

這豈不就是人生的寫照?當我們剛安頓好,準備輕鬆享福時,卻出現某些事或某些人,攪亂了我們的安樂窩。我們會問:為什麼?為何人生常逢流淚谷?

對於這個老問題,我聽過許多解釋,但最近聽到了一個讓我信服的答案:「世上所有的苦難和磨練,是要讓我們變得像小孩一般,然後上帝就會向我們顯明祂自己。」因我們像小孩時,才會單純地信靠天父的慈愛、尋求認識祂,並且渴望更像祂。

我們或許一輩子都擺脫不了憂愁與悲傷,但是「我們不喪膽……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哥林多後書4章16-18節)。

當我們看見未來的美景,豈能不歡欣快樂?

— 羅大衛

主啊!即使身處逆境,我們仍能靠主喜樂,
因為祢已為我們設定美好的計畫。祢滿有能力、
充滿慈愛、掌管萬有、亙古常存。我們信靠祢,我們愛祢。


天上的喜樂遠超過世上的艱困。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13-14章;路加福音10章1-24節


靈命日糧 :轉換住處

讀經: 約翰福音11章17-27節


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7節


在迦納,人們經常將訃聞張貼在看板與街坊的水泥牆上。像「英年早逝」、「與世長辭」、「永在懷念中」這些醒目的詞語,宣告至親已離開人世與將舉行的喪禮。我曾看到一則訃聞寫著「轉換住處」,表明了生命超越墳墓的限制。

當至親或密友過世,我們會感到悲傷,就像馬利亞和馬大因失去兄弟拉撒路而哀痛(約翰福音11章17-27節)。我們因懷念過世的親人而流淚心碎,耶穌也因著朋友的過世而深感悲痛(35節)。

但是在眾人悲傷之際,耶穌卻發出令人欣喜的宣告,談到了死後的生命,祂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25-26節)

由此可見,我們與過世的信徒只不過是暫時離別,正如保羅強調他們「要和主永遠同在」(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7節) 。離別固然令人感到悲痛,但是我們可以安心,因確信他們是在上帝安穩的手中。

「轉換住處」意謂著我們只是轉換環境和居住的地方。雖然世上的生命結束了,但我們還會永遠地活著,而且在耶穌的同在中活得更好。「所以,你們當用這些話彼此勸慰」(18節) 。

— 戴勞倫

主耶穌,因為祢,我們才有了盼望,
並有永生的確據。我們感謝祢!


因為耶穌,我們可以永遠活著。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10-12章;路加福音9章37-62節


靈命日糧 :按誰的計畫?

讀經: 歷代志上17章1-20節


「耶和華上帝啊,我是誰……祢竟使我到這地步呢?」-歷代志上17章16節


外子在18歲的時候,曾做過清洗汽車的生意。他租了一間車庫,雇用幫手,自己設計廣告冊子,生意頗為興隆。他原本的打算是將生意賣掉,用收益來支付大學的費用。所以當有買家表示有興趣時,他簡直欣喜若狂。經過多次討價還價,眼看就要成交了,卻在最後一分鐘,無法完成交易。直到好幾個月之後,出售計畫才順利完成。

當上帝預定的時間與計畫和我們的期望不符合時,難免會讓我們感到悵然若失。當大衛要建造上帝的聖殿時,他有正確的動機、優秀的領導力和豐富的資源。但上帝卻不讓他進行建殿的計畫,因為他在戰爭中殺戮過重(歷代志上22章8節)。

大衛可以向天揮拳以示憤怒,他也可以不顧一切地執行自己的計畫。但是,他謙卑地說:「耶和華上帝啊,我是誰……祢竟使我到這地步呢?」(17章16節)大衛稱頌上帝,表明他願意奉獻的心志。他看重與上帝之間的關係,更甚於自己的願望。

哪個比較重要呢?是要達成我們的希望與夢想嗎?還是表達我們對上帝的愛呢?

— 史珍妮

慈愛的天父,我將所有的計畫都交在祢手中。
謝謝祢一直引導我,祢比世上萬事、萬物更加寶貴。


全然順服上帝的旨意,才能得到真正的滿足。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7-9章;路加福音9章18-36節


靈命日糧 :山丘上的十架

讀經: 哥林多前書1章18-31節


但我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加拉太書6章14節


美國最容易辨認的地標之一,是南加州的「好萊塢」(HOLLYWOOD)標誌。人們從全球各地來到這座「浮華城」,只為了看一眼明星在水泥上留下的足印和手印,或是一睹名人風采,也絕不會錯過矗立在山上的這個標誌。

其實在好萊塢的山丘上,還有另一個容易辨認的標誌,深具永恆意義但卻鮮有所聞,那就是好萊塢朝聖紀念碑(Hollywood Pilgrimage Memorial Monument)。那是一個高約10公尺的十字架,足以俯瞰整個城市,是為紀念克莉絲汀·史蒂文森而建的。她繼承豐厚的家產,於1920年代建了朝聖劇院(現為約翰·安生·福特劇院),演出關於基督的故事《朝聖之旅》。

這兩個地標形成有趣的對比。電影無論好壞,上映之後總得下片,其娛樂價值、藝術貢獻和影響力,都不過是暫時的。

然而,十字架卻提醒我們一齣有永恆影響力的劇目。上帝尋找我們,給我們機會接受祂完全的赦免,這是基督的工作,也是慈愛的上帝寫成的劇作。耶穌的死是全劇的高潮,深鑿於歷史之中。祂的復活戰勝死亡,為世人帶來永恆的影響。十字架的意義與能力永不消退。

— 費丹尼

天父,我們因十字架的永恆影響,向祢獻上感謝。
祢愛我們,讓祢的愛子為我們被釘十架,
求祢幫助我們能明白這愛,並心懷感恩。


認識被釘死的耶穌,才能瞭解十字架的意義。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4–6章;路加福音9章1-17節


靈命日糧 :別輕易放棄

讀經: 耶利米書1章4-9節


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為聖。-耶利米書1章5節


在1986年,約翰·派博差點辭去一間大教會的牧師之職。當時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很沮喪,感到徒勞無功,甚至覺得四面楚歌。」後來派博牧師並沒有離開,他除了牧會,上帝還使用他開創了「渴慕神事工」,最後影響更多的人。

人們常誤解什麼是成功,就如我們認為派博牧師是成功的,但假設他的事工並未發展和興旺,那他又是否成功呢?

上帝呼召先知耶利米說:「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為聖」(耶利米書1章5節)。上帝鼓勵他不要害怕他的敵人,祂說:「因為我與你同在,要拯救你。」(8節)

耶利米這個未出生就得到呼召的人,後來用諷刺的口吻,哀嘆上帝賦予他的使命:「我的母親哪,我有禍了!因你生我作為遍地相爭相競的人。」(15章10節)

上帝確實看顧耶利米,但他的事工從未興盛或成功。猶大國的百姓不曾悔改,他只能看著他們被屠殺、被擄掠並分散各處。儘管耶利米一生不斷遭遇打擊與拒絕,但他從來沒有離開,他知道上帝要他忠心而不是要他成功,他全然信靠那位呼召他的上帝。耶利米對百姓的憐憫始終不渝,顯示天父也渴望每個人都回轉歸向祂。

— 葛庭墨

你感受到上帝的呼召嗎?回應呼召後在何事遭遇到挫折呢?你認為什麼是成功?成功之時,你又如何回應呢?


別太快放棄!我們的情緒並不可靠。─約翰·派博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1-3章;路加福音8章26-56節


靈命日糧 :智慧與恩典

讀經: 雅各書1章1-8節


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上帝,主就必賜給他。-雅各書1章5節


在1968年4月4日,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恩博士遇刺身亡,讓數百萬人極其悲憤、理想破滅。那天在印第安納州首府,羅伯特·甘迺迪正準備對大批美國黑人群眾發表演說,當時許多人尚未聽聞金恩博士的死訊,所以儘管可能引起騷亂,羅伯特仍決定宣佈這個噩耗。他請大家保持冷靜,並藉著自己對哥哥甘迺迪總統被刺殺的哀傷,與眾人同感悲痛。

接著,羅伯特引用希臘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的詩句:即使在睡夢中,無法忘懷的傷痛,仍點滴落心頭,令我們感到絕望。直到因上帝浩大恩典而來的智慧,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臨到我們。

「因上帝浩大恩典而來的智慧」是精闢的描述,意思是上帝的恩典不但讓我們讚嘆,還讓我們在人生最困難的時刻,仍有機會在智慧中成長。

雅各寫道:「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上帝,主就必賜給他」(雅各書1章5節)。雅各告訴我們,這樣的智慧是在艱苦的土壤中發芽生長(2-4節),我們不僅從上帝的智慧中學習,更是在上帝的恩典中歇息。

— 柯貝爾

天父,讓我們在困境中能看到祢令人驚歎的奇妙恩典。
求祢在試煉中指教我們,以祢的雙臂扶持我們。


試煉越大,恩典越多。



全年讀經:
路得記1-4章;路加福音8章1-25節


靈命日糧 :鐵匠與國王

讀經: 出埃及記31章1-11節


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歌羅西書3章23節


在1878年,蘇格蘭宣教士亞歷山大·麥凱抵達今日的烏干達。開始時,他在穆特薩國王的部落開了一間鐵匠舖,引起當地村民的好奇圍觀。他們疑惑這個外國人竟然動手做工,因為在當地這是婦女的工作。當時烏干達的男人不需要動手勞作,只需要突襲其他村落,擄掠奴隸,販賣給其他部落。然而,這個外國男人竟然在此用手打造農具。

麥凱的工作和生活態度,使他和村民建立了良好的關係,連國王也接見了他。穆特薩王還接受麥凱的建議,結束了部落的奴隸販賣。

舊約聖經記載,上帝揀選比撒列和亞何利亞伯,並賦予他們恩賜,讓他們用手建造會幕,製作敬拜上帝所需用的一切器具(出埃及記31章1-11節)。他們以才幹和勞力尊榮、服事上帝,麥凱也是如此。

我們常常把我們的工作分為教會的和世俗的,但事實上,並沒有這等分別。上帝造我們時,已經讓我們每個人都具備能力,可以為上帝的國度做出獨特而有意義的貢獻。即使我們無法選擇工作的地點或方式,上帝要我們更認識祂,祂必會讓我們看見該怎麼事奉祂。

— 紀藍迪

天父,讓我看見祢在我生命中所定的計畫。
幫助我無論遇到任何人,或在任何地方工作,
都能看見祢的大能正在運行。


無論我們在哪裡,上帝都會指示我們如何服事祂。



全年讀經:
士師記19-21章;路加福音7章31-50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