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典故

讀經: 希伯來書9章11-15節


基督⋯⋯經過那更大、更全備的帳幕,不是人手所造。-希伯來書9章11節


這間古色古香、以人工原木建造而成的小屋,值得作為雜誌封面。除了建築結構之外,其內部裝潢也相當有看頭。掛在牆上的祖傳遺物,讓屋子充滿家族的回憶;餐桌上的手編雞蛋籃、老舊的餅乾盤,以及一盞油燈,再加上那掛在前門歷經風霜的捲邊平頂帽。屋主得意地說:「這間屋子裡所有的東西背後都有典故。」

當上帝指示摩西當如何建造會幕時,每個物件都有一個「典故」(出埃及記25-27章) 。會幕只有一個入口,就像我們只能靠著耶穌來到上帝面前(見使徒行傳4章12節) ;至聖所是上帝的居所,而將聖所和至聖所隔開的厚重幔子,象徵著我們的罪使我們與上帝隔絕;至聖所內的約櫃,則象徵上帝的同在;大祭司是預表那將來到世上、最大的祭司耶穌;供物的血則預表基督純全無瑕的犧牲:祂只一次進入至聖所,便完成了永遠有效的贖罪工作(希伯來書9章12節)。

這些都在述說基督的事蹟和祂為我們成就的工作,耶穌如此犧牲是要「叫蒙召之人得著所應許永遠的產業」(15節),祂希望我們都能與這產業有分。

— 葛庭墨

哪些事物對我有特殊的意義?為什麼呢?
關於這些事物,我有什麼可以告訴人呢?
這些如何引導人們歸向耶穌呢?


耶穌擔當我們的罪,讓我們得著拯救。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13-15章;路加福音1章57-80節


靈命日糧 :好戲在後頭

讀經: 歌羅西書3章1-11節


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歌羅西書3章2節


在我們家,三月的到來不僅意味著冬季的結束,也代表那稱為「瘋狂三月」的大學籃球賽季也來到了。身為狂熱的球迷,我們追看球賽轉播,並且熱情地支持我們最喜歡的球隊。如果我們提早轉到運動頻道,可以聽到體育主播談論即將開始的比賽,還能觀賞球員的賽前暖身練習,包括練習投籃、與隊友一起熱身。然而,最精彩的好戲是在後頭。

我們在世上的生活就像賽前暖身一樣,儘管充滿生活樂趣和希望,卻完全比不上天家永遠的生命。如果你現在的生活已經很好了,但想到還有更好的在後頭,豈能不開心呢?或是想到我們甘心樂意地幫助缺乏的人,便是積聚財寶在天上,怎能不充滿喜樂呢?在遭遇苦難和哀傷之時,想到上帝應許我們將會得到那沒有痛苦、沒有眼淚的永恆生命,我們就能滿有盼望。難怪保羅會如此勸勉:「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歌羅西書3章2節)

上帝應許的永恆生命,使我們能以全新的角度來看待人生。也許現在的生活已經挺不錯了,但還有更好的在後頭。如今我們雖然住在地上,卻擁有永生的盼望,實在是上帝美好的恩典!

— 司徒喬

恩賞不遠,努力向前!救主榮美即望見;
將入珠門,將登天城,得進天街朝主面。
當我眾都到天庭,主面前歡喜相聚樂如何!


為永生而活,就能正確看待今生。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10-12章;路加福音1章39-56節


靈命日糧 :陽光充足

讀經: 以弗所書5章1-16節


行事為人就當像光明的子女。-以弗所書5章8節


我雖然知道,但仍舊不斷地嘗試。盆栽上清楚地標示著:「需要充足陽光。」所以在我家那缺乏陽光的庭院裡,並不適合栽種。但我卻喜歡這植物的顏色、葉子的形狀、大小與香味,所以我毅然買回家種植。可是,即使我費盡心思地照料,這盆栽還是長得不好。原來單靠我細心照顧是不夠的,它仍需要陽光,而那是我無法提供的。我以為只要對植物花多一點心思,就能彌補陽光不足的問題,但事實並非如此,這植物就是需要充足的陽光。

人們的成長也是如此。雖然我們在不甚理想的狀況中,仍能暫時勉強生存,卻無法健康成長。我們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外,也有屬靈的需求,是沒有任何其他代替品可以滿足的。

聖經說基督徒是光明之子,意思是我們需時刻活在上帝同在的榮光之中,才能茁壯成長(詩篇89篇15節) 。若我們活在黑暗裡,就只會做「暗昧無益的事」(以弗所書5章3-4、11節)。耶穌是世界的光,若我們活在祂的光中,就能因祂的榮光照耀而結出良善、忠心又真實的果實。

— 林茱莉

親愛的主,謝謝祢救贖我、賜我新生命。
幫助我能活出光明之子的生命樣式。


光明之子行在主耶穌的光中。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7-9章;路加福音1章21-38節


靈命日糧 :話語的能力

讀經: 約翰福音1章1-14節


太初有道……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祂造的。-約翰福音1章1、3節


為何耶穌要在還沒有相機和攝影機之前就來到世上呢?否則就能傳福音給更多的人了。畢竟,一圖勝千言。

基督教護教學者拉維·撒迦利亞卻不這麼認為,他堅信「一言勝千圖」。他提到英國詩人理查·克洛蕭的名句:「清水一看見它的主人,就害羞臉紅了。」這句話,道出了耶穌將水變酒這個神蹟的精髓(約翰福音2章1-11節)。受造物認出耶穌就是那位創造主,若祂僅是木匠就絕不能將清水變成紅酒。

另一次,基督平靜風浪時只說:「住了吧!靜了吧!」門徒驚異地問:「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祂了」(馬可福音4章39、41節) 。耶穌也曾告訴法利賽人,若群眾不讚美祂,「這些石頭必要呼叫起來」(路加福音19章40節) ,因為連石頭也知道祂是誰。

使徒約翰告訴我們:「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約翰福音1章14節)。約翰親身見過,所以他說:「論到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們所聽見、所看見」(約翰一書1章1節) 。我們也可以像約翰一樣,向人見證那位連風和水都聽從祂的耶穌。

— 葛庭墨

耶穌,祢是創造主,也深愛一切受造物,但祢卻希望參與我們生活的每個層面。求祢饒恕我們過去不願讓祢成為生命的主,如今我們願意更完全地認識祢。


聖經的話語彰顯生命之道。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4-6章;路加福音1章1-20節


靈命日糧 :付諸行動

讀經: 腓立比書1章27-30節


耶和華的命令清潔,能明亮人的眼目。-詩篇19篇8節


最近我收到的傳單越來越多,真不曉得這些人到底是怎麼找到我的。他們邀請我出席他們的活動,希望讓我了解退休的福利。其實在幾年前,就有個為退休人員服務的機構,邀請我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分子。這些都一再提醒我:「你已經老了,快做好準備吧!」

起初,我並未將這些邀請放在心上,但很快地,我不得不服老,去參加了其中一次的活動。我的確應該將他們的建議付諸行動了。

有時,我從聖經裡讀到充滿智慧的提醒,但即使知道這些教導對於我們都是正確的,卻總是沒預備好去遵行。如羅馬書14章13節提到:「我們不可再彼此論斷。」或是哥林多後書9章6節提醒我們說:「多種的多收。」又如腓立比書1章告訴我們:「你們同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凡事不怕敵人的驚嚇。」(27-28節)

我們閱讀上帝的話語,便會得著重要的提醒。讓我們遵行天父的話語,祂的心意是要我們榮耀祂,並使我們得益處。

— 白德夫

主,謝謝祢溫柔的提醒。
我們曉得祢在聖經裡要我們去做的一切事,
不但是對我們有益,且能使祢得榮耀。
幫助我們付諸行動,願我們所行的都能尊榮祢的名。


讓基督居首,遵行天父的旨意,就能成為聖潔。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1-3章;馬可福音16章


靈命日糧 :馬上離開

讀經: 創世記39章1-12節


上帝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哥林多前書10章13節


父親雖直到晚年才成為基督徒,但他戰勝試探的方式,卻令我感到讚歎。有時,他會乾脆離開!舉例來說,如果他和鄰居意見不合,而且開始要演變成爭吵的時候,父親就會直接掉頭離開,不讓自己陷入與人爭吵的試探當中。

父親曾經酗酒,但後來戒酒了。有一天,他和一些朋友相約碰面,但朋友要喝點啤酒,父親就馬上站起來,向朋友告辭,並再另擇他期與老友團聚 。

在創世記中,我們讀到波提乏的妻子誘惑約瑟。約瑟馬上意識到,若是妥協就會「得罪上帝」,所以他就跑到外面去了(創世記39章9-12節)。

試探無處不在。有時試探是來自我們內心的慾望,有時則是來自我們遇到的人和環境。正如保羅對哥林多教會說:「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不過他也寫道:「上帝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哥林多前書10章13節)

所謂的「出路」可能是移除誘惑的來源,或是逃離誘惑。我們對付試探的最佳方式,也許就是馬上離開。

— 戴勞倫

主啊!求祢賜我智慧和力量,
使我知道何時該馬上離開那引誘我犯罪的人事物。


每個試探都是投靠上帝的機會。



全年讀經:
申命記32-34章;馬可福音15章26-47節


靈命日糧 :再三吩咐

讀經: 申命記30章11-20節


我今日吩咐你⋯⋯愛耶和華你的上帝,行祂的道路。-申命記30章16節,新譯本


某位記者有個怪癖,就是絕不使用藍筆。有一次,同事要去買東西,問他是否需要買點什麼,他就請同事幫忙買一些筆。「但是不要藍筆!」他說,「我不要藍色的筆。我不喜歡藍色。藍色太沉重了。所以請幫我買一打原子筆,什麼顏色都好,就是不要藍色!」結果隔天同事拿了一打原子筆給他,全都是藍色的。一經詢問,同事尷尬地說:「你一直說『藍色、藍色』,結果我要買筆的時候,就只想到藍色啦!」這位記者的再三吩咐的確產生了效果,但卻是與他所想要的相反。

摩西是以色列的律法頒佈者,他也再三吩咐百姓遵守誡命。他勸告百姓持守上帝律法的次數就超過三十次。摩西諄諄告誡百姓,順服會帶來生命和昌盛,而悖逆則會招致滅亡(申命記30章15-18節),可惜百姓的行為卻與摩西的期待恰恰相反。

如果我們愛上帝,自然就會想要遵行祂的話語,並不是因為害怕若不照做就會有可怕的後果,而是因為我們愛祂,要討祂的喜悅。願我們時時謹記並彼此勉勵。

— 謝葆芳

親愛的主啊,當我們從祢的話語得著教導和訓誡,
願聖靈親自成為我們的導師。求祢幫助我們,
當我們聽見祢的聲音時,能走在順服的道路上。


愛上帝就會為祂而活。



全年讀經:
申命記30-31章;馬可福音15章1-25節


靈命日糧 :深深被愛

讀經: 馬太福音6章25-34節


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馬太福音6章26節


多年前,我的辦公室位於波士頓,在那裡可以眺望安葬諸多美國民族英雄的「穀倉墓園」。墓園裡可以找到簽署美國獨立宣言的約翰·漢考克和山繆·亞當斯的墓碑,而愛國志士保羅·列維爾的墓碑也豎立在幾呎之外。

不過,每具遺體確實的埋葬位置因年代久遠早已不可考。多年以來,有時為了美化墓園,有時為了騰出空間讓除草機通過,人們曾多次挪動墓碑。此外,這座墓園只有約兩千三百座墓碑,卻有將近五千人長眠於此!看來,有些人甚至在死後仍鮮為人知。

也許,有時我們也會覺得自己像那些葬在墓園裡,卻沒有墓碑的無名氏一般,沒有人認識,也沒有人看見。孤單會讓我們感到好像被上帝或周遭的人忽視。但我們必須時時提醒自己,即使我們有被創造主遺忘的感覺,但事實絕非如此。上帝不僅以祂的形象創造我們(創世記1章26-27節) ,祂更看每一個人為寶貴,且差派祂的愛子拯救我們(約翰福音3章16節) 。

在最黑暗的時刻,我們的心仍能得安寧,因慈愛的上帝與我們同在,我們永不孤單。

— 紀藍迪

主啊,我感謝祢,因祢總不撇下我且全然了解我。
求祢使我知道祢必同在,好讓我能安慰那些同感孤單的人。


因上帝愛我們,使我們彌足珍貴。



全年讀經:
申命記28-29章;馬可福音14章54-72節


靈命日糧 :仰望

讀經: 詩篇146篇1-10節


耶和華扶起被壓迫的人。-詩篇146篇8節,新譯本


在《國際外科技術》期刊的一篇文章指出,低頭看手中的智慧型手機,相當於在頸部施加27公斤的壓力。我們知道全世界有數百萬人,每天平均花二至四小時使用手機閱讀資料、傳訊息。如今頸椎神經壓迫的問題,已經成為現代人健康的隱憂。

生活中的重擔也很容易讓我們有壓迫感,使我們情緒低落。多少時候,我們因面臨的困境而失望,對至親的需要力不從心。詩篇的作者明白這種沉重壓力,但他仍看見希望,因此他寫道:「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祂持守信實,直到永遠。祂為受欺壓的人伸冤,賜食物給飢餓的人,耶和華使被囚的得自由。耶和華開了瞎子的眼睛,耶和華扶起被壓迫的人,耶和華喜愛義人。」(詩篇146篇6-8節,新譯本)

當我們思想上帝的保守看顧、祂的大能和豐盛的慈愛,我們便能抬起頭仰望祂並發出讚美。我們能夠安然度過每一天,因深知「耶和華要作王……直到萬代!」(10節)

當我們備受壓迫時,上帝要將我們扶起來。讚美主!

— 麥大衛

親愛的主啊!讓我們定睛仰望祢的能力和慈愛,
好使我們抬起頭,並以喜樂的心來感謝讚美祢。


相信上帝的美善,心中湧出樂歌。



全年讀經:
申命記26-27章;馬可福音14章27-53節


靈命日糧 :個人空間

讀經: 路加福音8章40-48節


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希伯來書4章15節


在上下班的高峰時間,地鐵和公車上往往擁擠不堪,不只人擠人,甚至還人貼人,讓乘客幾乎窒息。一名新加坡大學工業設計系的畢業生針對這個問題,想出了新奇的解決方法。她設計了一種有塑膠尖釘的防護背心,讓上班族在擁擠的車廂內能保有個人空間而不受侵犯。這種塑膠尖釘通常是用來保護植物免受小鳥和小貓的侵擾。

耶穌也曾深切體會這種沒有個人空間的感受,因為喧鬧的群眾拼命地圍擠著耶穌,想看到和摸到祂。有位婦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病,花盡了積蓄,遍訪名醫,仍無法得醫治。但她觸摸了耶穌的衣裳繸子,血漏立刻就止住了(路加福音8章43-44節)。

耶穌問說:「摸我的是誰?」(45節)祂這麼問其實一點也不奇怪,因為耶穌覺得有能力從祂身上出去(46節)。這婦人觸摸耶穌與眾人不小心碰到祂,兩者是截然不同的。

當然,我們有時也想擁有個人空間和隱私。但如果要幫助心靈受傷的人,唯一的方法,就是讓他們靠近我們,讓他們得到我們心中來自基督的鼓勵、安慰和恩典。

— 邢一帆

主耶穌,我願靠近祢並認識祢,
希望人們能藉著我看見祢。


人們透過基督徒的生命看見耶穌。



全年讀經:
申命記23-25章;馬可福音14章1-26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