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要休息

讀經: 詩篇46篇


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詩篇46篇10節


多年以前,別人寄信給我只要在幾週內收到回信,他們就會很高興了;傳真機面世後,人們在幾天內收到回覆,他們就很滿意了;而現在,隨著電子郵件、簡訊和手機的普及,人們往往要在當天就得到回音!

 

詩篇46篇10節說:「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在這熟悉的經文中,我讀到兩個同等重要的命令。首先,我們要休息;這項命令其實與現代生活形態背道而馳。在當今這個忙亂嘈雜的世界,我們很難有一時片刻的安靜時光。休息也是在預備我們遵行第二項命令:「要知道我是上帝!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在這個抵擋上帝、拒絕福音的世界當中,我如何能騰出時間,讓上帝餵養我的靈命呢?

派翠沙·漢波(Patricia Hampl)寫道:「禱告就是專注於上帝,矯正我們的觀點。」啊,禱告,是專注於上帝。要休息,要知道上帝是上帝。禱告的第一步就是要承認、「知道」上帝是無所不能的上帝。當上帝成為我們生命的中心,我們看待事物就會有正確的觀點。禱告讓我們能夠向上帝承認自己的失敗、軟弱和不足,而祂則以無限的憐憫回應我們的軟弱。

— 楊腓力

親愛的主,幫助我安靜下來,
當我騰出時間向祢禱告的時候,
求祢滋潤我的心靈。


在禱告中,上帝會安靜我們的心。



全年讀經:
民數記4-6章;馬可福音4章1-20節


靈命日糧 :走出山谷

讀經: 腓立比書4章8-13節


所以你們若真與基督一同復活,就當求在上面的事。-歌羅西書3章1節


愛達荷州的山谷在冬天會變得很冷,雲海和濃霧會像毯子一般覆蓋著山谷,並將冷空氣鎖在較暖的空氣層之下。但你可以離開酷寒的山谷到雲海之上。山谷的旁邊是海拔2287公尺的謝弗孤峰(Shafer Butte),你可以沿著蜿蜒的山路駕車離開山谷。幾分鐘後,你就會穿越雲霧,進入陽光普照、溫暖明亮的山上。你能以不同的角度向下觀看覆蓋山谷的雲海。

 

人生有時也是如此,困境好像雲霧一般籠罩我們,陽光無法穿透。然而,信心能帶我們走出山谷,憑著信心我們「求在上面的事」(歌羅西書3章1節) 。當我們如此行,上帝會賦予我們超越困境的能力,以及每日所需的勇氣和平安,如同使徒保羅所記:「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 (腓立比書4章11節)

靠著那加給我們力量的基督耶穌 (13節) ,我們可以走出苦難和黑暗的低谷,在山上坐一陣子,並以不同的角度看待我們所經歷的困難。

— 羅大衛

雖然有時我無法感受到祢、
無法看見祢所動的工,
但主啊,我要在祢的愛中得著安息。


信心可以帶你跨越恐懼。



全年讀經:
民數記1-3章;馬可福音3章


靈命日糧 :不要放棄

讀經: 詩篇77篇1-15節


我也要思想祢的經營,默念祢的作為。-詩篇77篇12節


主日聚會時,她坐在椅子上,但身心俱疲,內心正為著孩子們的問題煩惱,甚至想「放棄」母親的職分。這時,台上的講員開始分享信息,內容正好激勵了那些想要放棄的人。那天早上,她聽見了四個重點,使她得著幫助繼續前進:

 

仰望與禱告:亞薩在夜間不住地禱告,甚至表達了被上帝遺忘和丟棄的感覺 (詩篇77篇9-10節) 。我們可以向上帝陳明一切,述說我們真實的感受,無論何事都可以向祂祈求。上帝可能不會立刻回應,祂的回應方式也可能並不符合我們的期待,但是祂不會嫌棄我們的祈求。

回顧從前上帝為你和他人所成就的事:亞薩不只是向上帝述說他的痛苦,他也回想上帝的能力,以及上帝為他和以色列百姓所行的奇事。亞薩寫道:「我要提說耶和華所行的,我要記念祢古時的奇事。」 (11節)

向前看:你的處境會帶來什麼益處?你可能會學到什麼?上帝要成就什麼?你知道美善的上帝會做什麼嗎? (13節)

重新檢視:再次用信心的眼光看看你的境遇。提醒自己,祂是行神蹟奇事的上帝,祂確實可靠 (14節) 。

在我們與耶穌同行的信心之旅中,這些提醒能幫助我們擁有正確的眼光,繼續前行。

— 施安妮

主啊,我總是只看到困難。幫助我不要氣餒、
不要感到疲乏厭倦,而是要在困境中親眼看見祢。


我們的問題是發現上帝解決方案的良機。



全年讀經:
利未記26-27章;馬可福音2章


靈命日糧 :信心的聲音

讀經: 哈巴谷書3章16-19節


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哈巴谷書3章17-18節


她聽到了噩耗,猶如晴天霹靂,不禁悲從中來,眼淚奪眶而出。腦子裡盤旋著許多為什麼,恐懼好似鋪天蓋地而來。平靜的生活掀起了滔天巨浪,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生活已經永遠改變了。

 

失去摯愛、疾病折磨、破產或失業,都是人生悲劇,隨時都會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然而,即使先知哈巴谷已預先知道會有災難發生,但他的內心仍然充滿恐懼。當他等待著巴比倫入侵猶大國的那一天到來,他極度不安,嘴唇發顫,雙腿顫抖 (哈巴谷書3章16節) 。

遇到患難,心生恐懼是很自然的反應,但卻不能因此而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即使不明白為何會面對試煉,我們仍然可以數算過去上帝的大能作為 (3-15節) ,這就是哈巴谷面對恐懼的方式。即使他心裡的害怕並未因此而煙消雲散,但是當他選擇讚美上帝,他就有勇氣繼續前進 (18節) 。

我們的上帝在過去的年日,已經向我們顯明了祂的信實,就是祂永遠與我們同在。上帝的屬性永不改變,因此即便是在懼怕當中,我們還是可以憑著信心,用堅定的聲音說:「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 (19節)

— 謝葆芳

親愛的主,當我的生活天翻地覆時,
求祢幫助我信靠祢。因祢對我永遠信實。


在試煉中,我們學習更信靠上帝。



全年讀經:
利未記25章;馬可福音1章23-45節


Photo credit: orangegreenblue / Foter / CC BY-NC

靈命日糧 :安靜與服事

讀經: 路加福音9章1-2節、10-17


耶穌便接待他們,對他們講論上帝國的道,醫治那些需醫的人。-路加福音9章11節


喜劇演員佛瑞德·阿倫(Fred Allen)曾說:「所謂的名人,就是窮盡畢生之力讓自己成名。之後,卻又戴上墨鏡,免得讓人認出來。」有了名聲通常也會失去隱私,有時還會引起群眾瘋狂持續的關注。

 

當耶穌開始傳道和醫病的時候,引起了公眾的注意。尋求幫助的人蜂擁而來,群眾總是緊跟著祂。但耶穌知道,花時間與上帝獨處是絕對必要的,這樣才可以恢復精神體力,謹記服事的目的。

耶穌的十二個門徒成功地達成「宣傳上帝國的道,醫治病人」的任務之後,耶穌就帶著他們到安靜的地方去休息 (路加福音9章2、10節) 。然而,群眾很快地就跟了過去,耶穌接待他們,並且「對他們講論上帝國的道,醫治那些需醫的人」 (11節) 。耶穌也沒有讓他們自己解決晚餐,而是親自為這五千人預備了一頓豐盛的戶外野餐! (12-17節)

耶穌身邊總是圍繞著好奇的民眾以及痛苦的人們,但是祂會在服事之餘,有個人的安靜時間,讓兩者保持平衡。祂會安排時間,來到天父的面前休息、禱告 (路加福音5章16節) 。

願我們服事他人時,也能夠效法主耶穌的典範。

— 麥大衛

親愛的天父,讓我們效法祢的愛子救主耶穌,
學習在安靜及服事當中榮耀祢。


減少生活裡的雜音,才能聽見主的聲音。



全年讀經:
利未記23-24章;馬可福音1章1-22節


靈命日糧 :打開大門

讀經: 馬太福音28章16-20節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馬太福音28章19節


查理·斯弗德(Charlie Sifford)在美國體壇舉足輕重。在1961年,美國廢除了只限白人可以參加職業高爾夫聯合錦標巡迴賽的條款,他是第一位參賽的非裔美籍球員。即使當時必須承受種族歧視和騷擾,他仍然取得了最高榮譽,他曾贏得兩次錦標賽,而且在2004年成為首位入主世界高爾夫名人堂的非裔美籍球員,並為來自各族群所有的球員打開了進入職業高爾夫球賽的大門。

 

把門打開也是宣揚福音的首要任務之一。耶穌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馬太福音28章19-20節)

其中「萬民」(19節)是源自於希臘文ethnos,也就是英文「種族」的字源。換句話說,這節經文的意思就是:「使所有的種族作我的門徒。」耶穌在十字架上所做的,就是為每一個人打開通往天父的道路。

我們既已蒙上帝看顧,也就應當靠著主恩去關懷別人。我們也要為人打開大門,特別是對那些從未想過自己會受歡迎的人,迎接他們進入上帝的家中。

— 柯貝爾

主啊,願祢幫助我能夠關心他人的需要,
賜我合宜的話語,與人分享有關祢的事。


耶穌敞開救恩之門,迎接所有相信祂的人。



全年讀經:
利未記21-22章;馬太福音28章


靈命日糧 :銘記於心

讀經: 申命記6章1-12節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申命記6章6節


在我居住的社區,隨處可見基督教用語。無論是在飾板、牆面、門柱、廣告宣傳車,甚至就連公司企業登記的名字都常與信仰有關。例如,有人在小巴士的車身上寫著:「主賜平安」,或是「沐恩書店」也使得商家的招牌增色不少。有一天,當我看到一輛賓士車上寫著:「天使守護,請勿靠近。」令我不禁莞爾。

 

然而,無論基督教用語是寫在飾板、是運用於首飾設計,或印製在T恤上,都不足以表達我們對上帝的愛。唯有將真理存記於心,才能夠顯示出我們渴望被上帝改變。

我記得在某個福音機構舉辦的活動中,每人都收到一張正反面都有聖經經文的小卡片,鼓勵人們背誦上帝的話語。這是依循摩西給以色列人的指示,正如他要以色列人將上帝的誡命「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並你的城門上」 (申命記6章9節) 。我們要將上帝的話語珍藏在心裡 (6節) ,也當殷勤教訓兒女,並且「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 (7節) 。

願我們都有真實的信心,努力活出真理,盡心、盡性、盡力愛主我們的上帝 (5節) 。

— 戴勞倫

天父,祢的話語不只是至理名言,
甚願將這些話語刻在我們的心版上,
讓我們更多地愛祢、愛人。


心中深藏主話語,就能順從主道路。



全年讀經:
利未記19-20章;馬太福音27章51-66節


Photo credit: Christopher Swerin / Foter / CC BY-NC-SA

靈命日糧 :寡婦的選擇

讀經: 詩篇34篇15-22節


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詩篇34篇18節


好友的丈夫因心臟病發作而驟然逝世,我們都和她一同哀傷。身為一位心理諮商師,她曾經安慰過許多人。結婚四十年,如今她得面對每天工作結束後,回到那空蕩的屋子。

 

在哀傷中,她仍然仰望耶和華,因祂「靠近傷心的人」。上帝與她一同走過傷痛,她說,她願意稱自己為寡婦,因為這是上帝給她的一個新身分。

哀傷的感受唯有自己能體會,每個人表達哀傷的方式不同。雖然她已接受丈夫離開的事實,卻不能減少她的傷痛,也無法改變家裡空洞的氛圍。然而,這卻提醒我們:即便在極其哀傷之中,我們依然可以信靠至高、慈愛的上帝。

我們的天父和祂的獨生愛子分離時,祂也承受著莫大的痛苦。耶穌也是一樣,當祂被釘在十字架上,祂大聲喊著說:「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什麼離棄我?」(馬太福音27章46節) 祂因著對我們的愛,擔當我們的罪,忍受身體的疼痛,並且與上帝分離!

祂體會我們的傷痛!我們能得著心靈安慰,因「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 (詩篇34篇18節) 。祂就在身邊。

— 白德夫

親愛的天父,當我們因為至親過世而哀傷,
求祢幫助我們能更倚靠祢,信靠祢的慈愛與良善。
感謝祢,因祢靠近每一顆破碎的心。


上帝與我們一起哀痛。



全年讀經:
利未記17-18章;馬太福音27章27-50節


Photo credit: eirasi / Foter / CC BY-NC-ND

靈命日糧 :感恩的心

讀經: 希伯來書12章18-29節


所以,我們既得了不能震動的國,就當感恩。-希伯來書12章28節


大雨傾盆而下,擋風玻璃上的雨刷,猛力地左右擺動,發出令人厭煩的聲響,更加添了我的煩躁。我正在適應這輛才剛買沒多久,里程數卻已超過八萬英哩的老舊休旅車,而這部車也沒有保護孩童的側面防撞氣囊。

 

由於家人生了一場大病,為了支付龐大的醫藥費,我們賣了房子、花光了存款,真的是山窮水盡。現在家裡急需現金購買食品雜貨,我們不得不賣掉最後一樣值錢的東西,那部1992年出廠,具備側面防撞氣囊的休旅車,買了這輛舊車。

我不禁大聲地說:「好吧!上帝!假設現在車子遭到側面撞擊,我根本沒辦法保護小孩。如果他們真的出了什麼意外,就讓我來告訴祢,我打算怎麼做⋯⋯」

在煩人的雨刷聲中,我突然感到羞愧。過去兩年,上帝已經保住我太太和兒子的性命,此時我卻為了失去身外之物而抱怨連連,我竟然這麼快就忘記了上帝的恩典,忘記慈愛的天父讓祂的愛子犧牲生命,使我得著救恩,同時也以奇妙的方式拯救我的兒子。

我慚愧地說:「天父,原諒我吧!」上帝輕聲地告訴我:「早已原諒你了,孩子!」

— 紀藍迪

主啊,試煉常讓我們忘記祢的保護與供應。
天父,讚美祢,因祢滿有耐心,
且有無盡的、無條件的愛。


感恩能帶來喜樂。



全年讀經:
利未記15-16章;馬太福音27章1-26節


靈命日糧 :奇妙雪花

讀經: 哥林多前書12章4-14節


恩賜原有分別,聖靈卻是一位。-哥林多前書12章4節


威爾森·班特利(Wilson Bentley)在15歲時,就對精巧細緻的美麗雪花深深著迷。他用母親給他的一部老舊顯微鏡看得十分入迷,並描繪了數百張精彩絕倫的冰晶結構。但是雪花融化得太快了,致使他無法及時捕捉到每個細節。直到1885年,他將摺疊暗箱照相機裝在顯微鏡上,歷經多次的試驗與失敗後,才成功拍下首張雪花的照片。班特利終其一生捕捉了5000張雪花的影像,因為每一雪片都是獨特的設計,所以他稱這些雪花為「美麗的小奇蹟」與「冰雪之花」。

沒有兩片雪花是相同的,但所有雪花都來自相同的源頭。基督的跟隨者也是如此,雖然我們都有同一位創造主與救贖主,但我們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在上帝榮耀的計畫裡,祂將各式各樣的人聯結成為一體,並且給我們不同的恩賜。保羅在描述信徒們各有不同的恩賜時,他說:「恩賜原有分別,聖靈卻是一位。職事也有分別,主卻是一位。功用也有分別,上帝卻是一位,在眾人裡面運行一切的事。」 (哥林多前書12章4-6節)

感謝上帝賜給我們不同的恩賜,讓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獨特的方式來幫助與服事他人。

— 費丹尼

親愛的主,謝謝祢賜給我獨特的恩賜,
幫助我忠心地運用這些恩賜來服事祢、服事人。


每一個人都是上帝愛的設計,獨一無二。



全年讀經:
利未記14章;馬太福音26章51-75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