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青少年的眼淚

讀經: 羅馬書9章1-5節


我是大有憂愁,心裡時常傷痛。-羅馬書9章2節


有一回,我與四位青少年坐在阿拉斯加的某個食物救濟站,和一位二十多歲的流浪漢交談。當時,這幾位青少年對這位流浪漢的憐憫心腸感動了我。他們傾聽他述說自己的故事,然後溫和地向他傳講福音,希望將耶穌的盼望帶給他。可惜這位流浪漢拒絕進一步認識福音。

當我們要離開時,其中一位名叫葛瑞絲的女孩掉下了眼淚,她實在不希望這名流浪漢以後離開人世時不認識耶穌。她打從心底為這位年輕的流浪漢感到悲傷,因為他(至少在現階段)拒絕了救主的愛。

葛瑞絲的眼淚讓我想起使徒保羅,他謙卑服事上帝,時常為他的同胞心裡傷痛,深切希望他們能夠接受基督(羅馬書9章1-5節) 。保羅對同胞的憐憫和擔憂,一定常常讓他難過流淚。

若我們關心並在乎那些尚未接受基督赦罪之恩的人,我們一定會想方設法與他們分享福音。讓我們帶著信心和憐憫,將耶穌的好消息帶給每一個需要認識救主的人。

— 白德夫

今天,有誰需要你跟他分享耶穌的好消息呢?

分享福音,就是告訴別人耶穌的好消息。



全年讀經:
詩篇18-19篇;使徒行傳20章17-38節


靈命日糧:起名

讀經: 馬太福音1章18-25節


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祂起名叫耶穌,因為祂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馬太福音1章21節


在西方,我們為孩子取名不會避開長者的名諱,反而會用長輩或偉人的名字為孩子命名,希望孩子能成為那樣的人。當年我父母剛結婚時,他們對於第一個兒子的取名有不同的看法。媽媽希望第一個兒子能沿用爸爸的名字,只是在名字前面加上一個「小」字,但爸爸對此並不感興趣。討論了許久,他們總算達成共識,只要孩子在爸爸生日那天出生,就以爸爸的名字為他取名。很奇妙地,我就在爸爸的生日那天出生,所以我的名字其實是小貝爾。

為孩子命名的傳統由來已久。當約瑟正為他的未婚妻馬利亞懷孕的事而傷腦筋時,天使讓他從孩子的起名中,看見天父的心意:「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祂起名叫耶穌,因祂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馬太福音1章21節) 。耶穌這名字不僅是孩子的名字,同時也說明了祂來到這個世界的原因:背負我們的罪、擔當我們的刑罰。這個完美的名字裡面包含了馬槽背後的救贖計畫,祂的名字勝過世上所有的名字。

願我們甘心樂意為榮耀耶穌美妙的名而活!

— 柯貝爾

感謝天父賜下祢的獨生愛子,將我們從罪中拯救出來,使我們得以親近祢。

耶穌的名字與祂的使命一致。



全年讀經:
詩篇16-17篇;使徒行傳20章1-16節


靈命日糧:全新的心

讀經: 以西結書36章22-31節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4章23節


在1970年代初,非洲迦納的許多牆上和公佈欄上,都出現了以「人心」為主題的海報。其中一張海報畫了一個心型,裡面裝滿了各種象徵邪惡、卑劣的爬行動物,心型的上方有張痛苦的臉。另一張海報的心型看起來則是乾淨又安祥,上頭有一張滿足的臉。圖畫下方寫著:「你的心裡裝著什麼?」

在馬太福音15章18-19節中,耶穌告訴我們什麼能污穢人心,祂說:「惟獨出口的,是從心裡發出來的,這才污穢人。因為從心裡發出來的,有惡念、兇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謗讟。」一顆遠離上帝的心便是如此,這正是當年因犯罪而流亡外地的以色列人內心的景況(以西結書36章23節) 。

然而,在以西結書36章26節提到上帝美好的應許:「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裡面。又從你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你們肉心」(參閱以西結書11章19節) 。上帝將會挪去我們那已經被許多邪情私慾污染的石心,並要賜給我們一顆清潔的心來回應祂。讚美上帝!因祂賜給我們這麼美好的禮物。

— 戴勞倫

感謝天父,當我們向祢認罪時,祢就賜給我們新的心、新的生命。願我的生命能反映出祢恩典的美善,讓他人因此看見祢所賜給我的新心。

要有新的開始,就求上帝賜你全新的心。



全年讀經:
詩篇13-15篇;使徒行傳19章21-41節


靈命日糧:像我們這樣的人

讀經: 馬太福音9章35-38節


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馬太福音9章38節


在19世紀末,英國宣教士威廉•克里(William Carey)覺得上帝呼召他前往印度,宣揚耶穌的福音。當時,他身邊有些牧師語帶諷刺地說:「年輕人,如果上帝想要拯救任何印度人,祂會自己來,不需要你和我來操心!」其實,他們忽略了上帝是要與我們同工,祂常常都會透過像我們這樣的人來完成祂的事工。

身為上帝在世上的同工,我們希望上帝的旨意成就,同時我們也要完全獻上自己,願意付上代價。耶穌在馬太福音6章10節教導我們如此禱告:「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這句話不是在溫和地請求上帝,而是迫切地渴求上帝賜下公義來導正這個世界!

我們和上帝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我們的角色就是跟隨耶穌,藉著行動和禱告,來完成上帝的各項事工。

保羅曾在歌羅西書1章24節,將我們比喻為基督在世上的身體,我們服事誰,基督就服事誰。我們憐憫心靈破碎的人,就是向他們伸出基督的雙手。

— 楊腓力

主啊,祢稱呼我們為朋友,求祢幫助我們在各樣的小事上,向這個充滿傷痛的世界彰顯祢的愛,好叫世人因此認識祢。

期待上帝成就大事;嘗試為上帝做大事。─威廉•克里



全年讀經:
詩篇10-12篇;使徒行傳19章1-20節


靈命日糧:心靈導師

讀經: 腓立比書4章1-9節


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賜平安的上帝就必與你們同在。-腓立比書4章9節


法蘭西斯·艾倫是帶領我信主的人。現在他已經時日不多了,我到他家去,希望在他離世以前,能跟他見最後一面,並說些值得紀念和有意義的話。

我站在他床前近一個小時,講一些個人的趣事給他聽,引得他開懷大笑。接著他累了,我們談到比較嚴肅的話題,他吃力地說著話,讓我知道我的生命中還有哪些地方仍有待改進。我靜靜地聽著,訣別的話不知道該如何說出口。

他在我有機會開口前阻止了我:「藍迪,記住我一直告訴你的話。我們對人生的旅程沒什麼好害怕的,因為我們知道生命如何結束。我並不害怕!你照著我所教導你的去做吧!」這些激勵人心的話,讓我想到使徒保羅對腓立比信徒所說的:「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腓立比書4章9節)

不管是在彌留之際,或是初次見面,我從法蘭西斯的眼裡都看到同樣的光芒。他心中沒有害怕。

我所寫的許多文章,所說的許多故事,所服事的許多人皆受到法蘭西斯的影響。的確,我們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許多人曾經鼓勵我們在靈裡成長,願我們常常記念他們。

— 紀藍迪

誰曾是你的心靈導師?你當過誰的心靈導師?

活出馨香生命,引人認識基督。



全年讀經:
詩篇7-9篇;使徒行傳18章


靈命日糧:永存盼望

讀經: 詩篇77篇1-15節


我要追念至高者顯出右手之年代。我要提說耶和華所行的。-詩篇77篇10-11節


著名的美國作家威廉·金澤(William Zinsser)曾描述他最後一次回去故居的情景。那間老房子陪伴他度過成長的歲月,是他童年時摯愛的地方,而且房子建在山丘上,可以一覽曼哈西特灣與長島海灣。可是他與妻子來到那裡,卻發現房子已被拆除,什麼都沒有了,只剩下一個大窟窿。他們感到很沮喪,信步走到附近的海堤。金澤眺望著這個讓他懷念的海灣,陶醉於海灣景色和嘩嘩的浪濤聲。後來他寫下這段經歷:「我的內心平靜下來,只有一點難過。這裡的景色仍完好如昔:那獨特的海灣形貌讓我難忘,以至仍出現在我的夢裡。」

詩篇的作者也曾寫到他在患難中,心靈難以平靜、煩亂不安的時刻(詩篇77篇2-3節) 。但是在困難中,他不再沉溺於自己的悲傷,而把焦點轉移到他的救主身上,他說:「我要追念至高者顯出右手之年代。我要提說耶和華所行的,我要記念祢古時的奇事。」(10-11節)

當面臨失望時,我們可以選擇執著於自己所失去的,或是定睛在上帝身上。主希望我們仰望祂,看見祂何等的良善,知道祂與我們的同在,體會祂永恆不渝的愛。

— 麥大衛

天父,生活可能很美好,也可能令人失望。我們知道人生不會一帆風順,事事稱心,但失望能使我們轉向祢,轉向世界唯一的真實盼望。

堅信上帝的良善讓我們永存盼望。



全年讀經:
詩篇4-6篇;使徒行傳17章16-34節


靈命日糧:沙漠

讀經: 以賽亞書48章16-22節


耶和華引導他們經過沙漠。他們並不乾渴。-以賽亞書48章21節


乾旱不毛、塵土飛揚、危險重重,這就是沙漠。那是一個水源不足、不利於動植物生長的地方。難怪人們用「荒漠」這個詞來形容人煙稀少之處。那裡生活艱難,人跡罕至,但是,有時候我們無法避免荒漠的生活。

在聖經中,上帝的子民很熟悉荒漠的生活。因為大部分的中東地區,包括以色列,都是沙漠。但是也有少數草木茂盛之處,例如約旦河谷與環繞加利利海的區域。上帝選擇在這沙漠環繞之地撫養祂的子民,讓祂的兒女在這裡學習信靠祂的保護與每日供應,使他們認識到上帝的良善與恩慈(以賽亞書48章17-19節) 。

今天,我們大多不住在真正的沙漠,但是我們常常經歷如沙漠般的乾旱之地。有時我們順服主而走進沙漠,有時我們什麼也沒有做,卻發覺自己來到了沙漠。當我們被人拋棄,或被重疾纏身時,我們就會猶如來到沙漠,乾渴疲乏,覺得快活不下去了。

但無論是經歷真實的或比喻中的沙漠,都提醒我們需要倚靠上帝的供應,即使住在豐饒的地方,我們也不可忘記這個功課。

— 林茱莉

你是住在豐饒或是匱乏之地呢?上帝用什麼方式扶持你?

上帝在每個沙漠裡,都預備了恩典的綠洲。



全年讀經:
詩篇1-3篇;使徒行傳17章1-15節


靈命日糧:同負重擔

讀經: 民數記11章4-17節


他們就和你同當這管百姓的重任,免得你獨自擔當。-民數記11章17節


一輛腳踏車的拖運能力是非常驚人的。只要將一個小拖車接在腳踏車上(當然還要加上一點毅力),一個成年人就能用腳踏車運載高達136公斤重的物品,以每小時16公里的速度前進。不過,載得越重,速度越慢。一個人拖著272公斤的設備或物品,每小時只能騎13公里。

摩西在曠野所面對的則是另一種重擔,一種情感上的極大壓力,讓他心力交瘁。當時,以色列人吃膩了嗎哪,強烈渴望有肉可吃,所以流淚哭號。摩西聽到他們不停地哀哭,感到非常惱怒難耐,於是摩西向上帝說:「管理這百姓的責任太重了,我獨自擔當不起。」(民數記11章14節)

的確,摩西若靠著自己,根本無法解決這些問題。於是上帝告訴摩西,要他招聚七十個人與他一同站立,共擔這個重任。上帝告訴摩西說:「他們就和你同當這管百姓的重任,免得你獨自擔當。」(17節)

身為耶穌的跟隨者,我們也不需要獨挑重擔。因為我們有耶穌,無論何時,祂都樂意、也能夠幫助我們。祂也賜給我們主內的弟兄姊妹,一起分擔重責。當我們將沉重壓力卸給祂時,祂就賜下智慧與支持。

— 史珍妮

誰曾經給你及時的幫助?你是否感謝過他們?

只需要禱告,就能得著上帝的幫助。



全年讀經:
約伯記41-42章;使徒行傳16章22-40節


靈命日糧:恩慈待人

讀經: 以弗所書2章4-10節


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歌羅西書4章6節


幾年前,美國陸軍四星上將,當時的副參謀總長彼得•基亞雷利出席了華府晚宴,卻被一名總統府的資深顧問誤認為服務生。在晚宴上,他穿著軍隊禮服,正好站在這名顧問的身後,顧問就吩咐他去倒一杯飲料過來。過後,這名顧問才發覺自己弄錯了,然而基亞雷利將軍為了不讓她感到尷尬,不但親切和藹地為她續杯,甚至還邀請這名顧問有空時來他家吃晚餐。

將軍這種不計較他人錯誤的寬容態度,可以說是在向犯錯的人施恩。對基督徒而言,這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因為我們原本不配得到恩典,但上帝卻藉著祂的獨生子耶穌,將救恩白白地賜給我們(以弗所書2章8節) 。

既然我們都是蒙恩的人,就應當以恩慈待人,例如:在與人說話時,要像「智慧人的口說出恩言」(傳道書10章12節)。我們所領受的恩典,要透過我們的言語和行為流露出來(歌羅西書3章16-17節)。

一個領受了上帝的恩典、生命被聖靈充滿的基督徒,自然會學習以恩慈對待他人,因為主基督就是那最大的施恩者。

— 凱辛蒂

親愛的天父,今天就幫助我在言辭上展現祢的溫柔恩慈,願我的言行寬厚仁慈,並討祢喜悅。主啊,祢是我的力量,我的救主。

一顆嚐過主恩的心,流露出佳美的言行。



全年讀經:
約伯記38-40章;使徒行傳16章1-21節


靈命日糧:平凡人

讀經: 士師記6章11-16節


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上帝,不是出於我們。-哥林多後書4章7節


基甸原本是個平凡無奇的人,他的事蹟記載在聖經士師記6章,給了我很大的鼓勵。他原是個農夫,而且還是個膽怯的農夫。當上帝要差遣他從米甸人手裡拯救以色列人時,他的第一個反應是對上帝說:「我有何能拯救以色列人呢?我家在瑪拿西支派中是至貧窮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士師記6章15節) 。但耶和華應許會與他同在,而他必能完成任務(16節)。基甸的順從為以色列帶來勝利,且被列為信心偉人之一(希伯來書11章32節)。

在上帝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強敵的計畫裡,除了基甸以外,還有許多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上帝供應基甸三百名英勇的士兵,助他取得勝利。雖然篇章中未逐一列名,但他們勇敢和順從的表現都記錄在聖經中(士師記7章5-23節) 。

今天,上帝依然呼召平凡的人來為祂工作,並應許祂會在其中與我們同工。我們這些平凡的人能為上帝效力,更顯出能力是來自上帝,而非我們。

— 謝葆芳

主啊,我只是個平凡人,但祢是全能的上帝,我想服事祢,求祢引導並賜我力量。

上帝使用平凡的人來完成祂不凡的計畫。



全年讀經:
約伯記36-37章;使徒行傳15章22-41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