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完整的福音

讀經: 使徒行傳8章26-37節


腓利就開口,從這段經文開始,向他傳講耶穌。-使徒行傳8章35節,-新譯本


最近,五歲的孫子達樂問我:「為什麼耶穌要死在十字架上?」於是,我簡單地跟他解釋了一下,告訴他什麼是罪,以及耶穌如何為了救我們而犧牲。接著他就跑出去玩了。

幾分鐘後,我無意中聽到達樂正告訴同齡的凱蒂耶穌受死的原因。凱蒂對達樂說:「可是,耶穌沒有死啊!」達樂回答說:「不對!祂死了,爺爺告訴我,耶穌死在十字架上。」

這時,我才發覺自己並沒有把故事完整地告訴他。於是,我向達樂說明耶穌從死裡復活了,我把故事重新說了一遍,直到他了解耶穌今天仍然活著,雖然祂曾為我們受死。

這件事提醒我,人們需要聽完整的福音。使徒行傳記載,一個埃提阿伯人問腓利一段自己讀不懂的經文時,腓利就「開口,從這段經文開始,向他傳講耶穌」(8章35節,新譯本)。

讓我們與人分享耶穌的福音,告訴他們:我們都是需要救恩的罪人;上帝的兒子完美無罪,卻為了救贖我們死在十字架上;祂從墳墓裡復活,彰顯了勝過死亡的大能。我們的救主耶穌仍然活著,今天我們可以靠著祂復活的大能過得勝的生活。

若有人要認識耶穌,記得向他傳講完整的福音!

— Dave Branon

主啊!祢的福音奇妙!求祢幫助我們傳講完整的福音,使人歸向祢,享受祢應許的美好救恩。

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耶穌(約翰福音11章25節)



全年讀經:
約伯記8-10章;使徒行傳8章26-40節


靈命日糧:隱藏的奧祕

讀經: 列王紀下6章15-23節


不要懼怕!與我們同在的,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多。-列王紀下6章16節


宇宙間的變化,絕大部分是我們的肉眼無法看見的。很多事物因為微小至極,或是移動速度太快,甚至太慢,而讓我們無法察覺。然而,透過先進的現代科技,電影製作人路易•史瓦茲博格(Louis Schwartzberg)拍出讓人驚嘆的影片,捕捉到人們看不見的事物,例如:毛毛蟲的嘴巴、果蠅的眼睛、蕈菇的生長。

人類的視力實在有限,以致我們無法看見自然界中這些令人驚嘆、精巧細緻的事物,這提醒了我們,對於屬靈世界,我們的認識和觀察也是同樣有限。其實在我們周遭,上帝所做的奇妙工作超乎我們的想像,但我們的屬靈眼光有限,以致無法察覺。然而,先知以利沙確實看見了上帝超自然的作為。以利沙的侍從心中恐懼,於是上帝也打開他屬靈的眼睛,使他看見主所差派的天使天軍為他們爭戰 (列王紀下6章17節) 。

恐懼讓我們感到軟弱無助,也會讓我們覺得自己孤軍作戰。但上帝一再向我們保證,住在我們裡面的聖靈比世上的任何勢力更大(約翰一書4章4節) 。

每當我們因眼睛所看到的邪惡勢力而灰心時,別忘了上帝正在成就我們眼睛所看不見的奇妙美事。

— Julie Ackerman Link

主啊,對於不能理解和無法掌握的事,我常不由自主地害怕。但無論我的境遇如何,都不能奪去我的平安,因祢才是我倚靠的平安保障。願我在祢不止息的愛中得享平安。

信心的眼光,能看見上帝掌管萬事。



全年讀經:
約伯記5-7章;使徒行傳8章1-25節


靈命日糧:完全值得

讀經: 哥林多前書15章30-38節


你所種的,若不死,就不能生!-哥林多前書15章36節


在第四世紀末葉,雖然基督徒不再被丟到決鬥場去餵獅子以娛樂羅馬市民,但競技場上角鬥廝殺的死亡遊戲仍然盛行。直到有個名叫特勒馬科斯(Telemachus)的人從群眾中跳入競技場,大膽地阻止了兩名格鬥者自相殘殺。

特勒馬科斯是一名沙漠修道士,他來到羅馬,但無法忍受這種廣受歡迎的血腥活動。根據第五世紀主教兼教會歷史學家狄奧多瑞特的描述,當時特勒馬科斯大聲疾呼停止殘暴的角鬥,卻被觀眾拿石頭打死。後來,羅馬皇帝霍諾留聽聞他見義勇為的行為,才下令禁止這項殘暴的遊戲。

有些人或許會質疑特勒馬科斯跳入競技場的行為,難道這是他對抗悲慘血腥活動的唯一方法嗎?使徒保羅也對自己提出類似的疑問:「我們又因何時刻冒險呢?」 (哥林多前書15章30節) 他在哥林多後書11章22-33節記述一些他因愛耶穌所受的苦難,當中有許多困境差點使他喪命,這真的值得嗎?

在保羅的心裡這絕對值得。為了得著永恆的榮耀,而放棄短暫的事物是一項最好的投資。捨己為主而活的生命就如撒種一般,到了復活那日,我們就會有永恆的收穫,這樣的投資永不叫我們後悔。

— Mart De Haan

天父,求祢賜我們勇氣做正確的決定,活出被基督的愛所改變的生命。幫助我們不因貪圖方便及舒適而放棄有永恆價值的事物。

現在就投資有永恆價值的事物。



全年讀經:
約伯記3-4章;使徒行傳7章44-60節


靈命日糧:走在水面上

讀經: 馬太福音14章22-33節


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馬太福音14章27節


當我學習開船時,必須走過一段搖擺不定的浮動平台,才能到達小船那裡上課。我很討厭這個過程。我的平衡感很差,每次上船時,總是擔心自己會掉進浮動平台與小船之間的海裡。我差點要放棄了,但教練對我說:「眼睛看著我,我在這裡。如果你跌下去,我會抓住你。」於是我照著他的話去做。現在,我可以自豪地說,我已擁有基礎航行的駕照!

你會千方百計地避免冒險嗎?我們許多人不願意踏出舒適圈,我們擔心失敗、受傷,或被人看為愚蠢。但是如果我們一直讓害怕恐懼捆綁,那麼我們就沒有勇氣去做任何事情。

許多傳道人喜歡分享彼得走在水面上的故事,以及推測彼得失敗的原因 (馬太福音14章22-33節) ,但是我卻不曾聽過他們討論其他門徒的反應。在我看來,彼得是成功的,他雖感到恐懼,卻仍然回應耶穌的呼喚,或許那些從未嘗試的人才是失敗者。

耶穌為我們不惜犧牲一切,我們願意為祂冒險嗎?

— Marion Stroud

天父,感謝祢伸出雙手對我說:「來!」求祢幫助我踏出舒適圈,並且知道與祢同行,即使走在水面上也安全無比。

人生若不勇於冒險,便一無所獲。─海倫•凱勒



全年讀經:
約伯記1-2章;使徒行傳7章22-43節


靈命日糧:美好的事物


讀經: 創世記3章14-19節


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祂的腳跟。——創世記3章15節


我的兒子連恩喜歡摘採蒲公英給他的媽媽,我太太總是很開心地接受,且樂此不疲。大人眼中的雜草,孩子卻當成花朵。有一天,我帶連恩去買東西,當我們匆匆走過花店時,他興奮地指著一束黃色的鬱金香,喊著說:「爸爸,你應該把這些蒲公英帶回去給媽媽。」他的建議讓我莞爾,過後他媽媽更在臉書上與好友分享這事。當然,我也買了那束鬱金香。

然而,有人看到荊棘雜草就會想起亞當的犯罪。因為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亞當和夏娃進入了墮落世界,使自己受到咒詛,須面對工作的勞苦、生產的痛楚,以及生命的終止(創世記3章16-19節)。

然而,小連恩的眼光卻提醒我,即使在荊棘雜草裡也能看見美好的事物。生產的痛苦為我們帶來新生命的希望;死亡已經被擊敗。上帝在創世記3章15節中提到的「後裔」,將會與蛇的後代爭戰。這「後裔」指的就是那位救我們脫離死亡咒詛的耶穌基督(加拉太書3章16節)。

這世界也許破碎不完美,但到處都有美好的事物等著我們發覺。即使是雜草也提醒我們上帝救贖的應許,以及一位愛我們的創造主。

— Tim Gustafson

天父,幫助我們在人生極大的痛苦中也能尋求祢。求祢饒恕我們,因我們時常忽略祢在各處為我們而設的美好事物。

天地萬物都在提醒我們上帝救贖的應許。



全年讀經:
以斯帖記9-10章;使徒行傳7章1-21節


靈命日糧:轉變的挑戰

讀經: 約書亞記1章6-11節


只要剛強,大大壯膽。-約書亞記1章7節


前職業運動員桑德斯(Chris Sanders)因受傷而結束了運動生涯。過後,他告訴一群退役老兵,雖然他一生從未上過戰場,但是他說:「我能瞭解這樣的轉變所帶來的壓力。」

不論是失業、離婚、重病或經濟危機,每一項重大的改變都帶來挑戰。這位前運動員告訴那群老兵,當你面臨轉變,若要順利進入新的人生軌道,就要尋求幫助。

當我們面臨轉變時,可以閱讀約書亞記。裡頭提到,經過曠野40年的漂流與挫折,上帝的子民準備進入應許之地,他們偉大的領袖摩西已經離世,他的助手約書亞必須肩負重任。

上帝告訴約書亞說:「只要剛強,大大壯膽,謹守遵行我僕人摩西所吩咐你的一切律法,不可偏離左右,使你無論往哪裡去,都可以順利」 (約書亞記1章7節) 。在任何環境中,上帝指引的話語,是約書亞帶領以色列百姓的基本原則。

「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上帝必與你同在」 (9節) 。沒錯,當年上帝對約書亞的囑咐與應許,今日對我們仍然有幫助。

無論人生面臨任何轉變,上帝必與你同在。

— David C. McCasland

父啊!我將困難和挫折卸下給祢,祢深知每一個細節。求祢安慰我,賜給我今日所需。幫助我將一切心願都交託在祢手中,因我相信祢正為我安排美好計畫。

萬變之中,上帝永遠信實。



全年讀經:
以斯帖記6-8章;使徒行傳6章


靈命日糧:慈愛的父親

讀經: 詩篇103篇7-13節


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祂的人!-詩篇103篇13節


在候機室,我看見一對滿臉倦容的父母拖著兩個精力充沛的小男孩。他們好不容易轉了幾趟飛機來到最後一站,沒想到班機卻延遲了。當兩個小男孩在擁擠的登機區到處亂跑時,我心想,在飛往大湍市的半小時行程,這對父母要怎麼安撫這兩個小傢伙。最後我們終於登上飛機,這位父親與其中一個男孩就坐在我後座。接著,我聽到這位疲憊的父親對兒子說:「讓我來讀故事書給你聽吧!」在整個飛行過程中,這位慈愛的父親溫柔又有耐心地讀著故事,好讓兒子能專注,且能安靜下來。

大衛在他的一篇詩裡說道:「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祂的人!」 (詩篇103篇13節) 「憐恤」的意思是指憐愛和體恤,這個詞描繪了天父何等深愛屬祂的兒女,同時也提醒我們,能夠尋求上帝並呼叫祂「阿爸,父!」(羅馬書8章15節) 是何等大的恩典。

當你在人生中感到煩躁不安時,上帝渴望你再次聆聽祂愛的故事。天父永遠在你身邊,隨時準備以祂的話語鼓勵你。

— Bill Crowder

父啊,祢的同在和慈愛使我心歡喜快樂。今天我選擇喜樂面對生活,因祢的慈愛永不改變,且永遠長存。

上帝對祂兒女的大愛,是祂賜下的一份最佳禮物。



全年讀經:
以斯帖記3-5章;使徒行傳5章22-42節


靈命日糧:迷失的羊

讀經: 路加福音15章1-10節


我們是祂的民,也是祂草場的羊。-詩篇100篇3節


蘿娜把一對借來的山羊和綿羊趕上拖車,準備載運到教會用來彩排聖誕劇。在拖車上,兩隻羊用頭撞擊,還互相追逐一下才安靜下來。蘿娜終於能出發前往教會,但還要先到加油站。

正當蘿娜給車子加油時,突然發現山羊站在停車場,而綿羊則不見蹤影了!原來她在安撫兩隻羊之後,忘了鎖上其中一個門閂。蘿娜請鎮長及朋友們協助尋找。他們趁著天還沒黑,馬不停蹄地沿著商店、玉米田及樹林裡到處尋找。還有許多人為蘿娜祈禱,希望她能順利找回那隻借來的綿羊。

隔天早晨,蘿娜和朋友到商業區張貼「尋找迷羊」的傳單。他們先到加油站,在詢問收銀員可否張貼傳單時,一位顧客聽到他們的對話,就說:「我知道那隻綿羊在哪兒!」原來昨天那隻綿羊誤闖他鄰居的農場,過後被安置在穀倉過夜。

上帝同樣關心迷失的羊,包括你和我。耶穌從天上降世為人,為要救贖我們,顯明祂對我們的愛(約翰福音3章16節) 。祂竭盡心力,為要尋找、拯救我們 (路加福音19章10節) 。

當找到迷失的綿羊後,蘿娜稱牠為「奇蹟」。上帝賜給我們的奇妙救恩,更是一大奇蹟。

— Anne Cetas

天父,如同我們關心所愛的人或物,祢更關心我們這些屬於祢的兒女!感謝祢回應我們的禱告,更感謝祢賜給我們奇妙恩典。

好牧人為羊捨命。─約翰福音10章11節



全年讀經:
以斯帖記1-2章;使徒行傳5章1-21節


靈命日糧:記得遵行

讀經: 民數記15章37-41節


記念遵行耶和華一切的命令。-民數記15章39節


暢銷書作家波圖克(Chaim Potok)的小說《揀選》,開頭描述了紐約市兩支猶太棒球隊的比賽。小說主角馬爾特(Reuven Malter)注意到對方的球衣下方都有獨特的配飾,那是四條長繩繸子。馬爾特知道這繸子象徵著嚴格遵守上帝的舊約律法。

這繸子的起源是因為上帝的吩咐。那時上帝曉喻摩西吩咐以色列民,在自己衣服的四角做繸子,又在繸子上釘一根藍色的細帶子 (民數記15章38節) 。上帝說:「你們佩帶這繸子,好叫你們看見就記念遵行耶和華一切的命令。」 (39節)

古以色列民看見繸子就記得要遵行耶和華一切的命令,現今我們這些基督徒,則可以仰望耶穌,因祂代替我們成全了律法,並且行天父所喜悅的事(約翰福音8章29節) 。當我們接受基督為我們成就的救恩,就要時時「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羅馬書13章14節) 。讓我們定睛於上帝的獨生子耶穌,以幫助我們榮耀天父。

— Jennifer Benson Schuldt

親愛的耶穌,感謝祢成為我的屬靈榜樣。求祢幫助我走在祢的旨意中,藉聖靈的幫助,讓我能夠遵行祢的命令,榮耀主名。

若基督是你生命的中心,你必會定睛仰望祂。



全年讀經:
尼希米記12-13章;使徒行傳4章23-37節


靈命日糧:失敗不是末日

讀經: 約翰福音18章15-27節


祢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馬太福音16章16節


在二次大戰期間,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深知如何提高英國人民的士氣。1940年6月18日,他對驚恐的人民發表演說:「希特勒知道,他若不打垮我們的信心,就必定輸掉這場戰爭⋯⋯所以,讓我們奮起振作⋯⋯堅守崗位。這樣,如果大英帝國能夠延續千年,人們會說:『這是他們最輝煌的時刻!』」

每個人都希望別人記住自己「最輝煌的時刻」。對使徒彼得而言,他最輝煌的時刻,也許是在他宣告「祢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馬太福音16章16節) 的時候。然而,有時候,我們卻只記得自己或他人的挫敗。彼得三次否認他認識耶穌,之後他跑出去痛哭(馬太福音26章75節;約翰福音18章) 。

我們跟彼得一樣有許多不足之處,例如我們的人際關係、對罪惡的掙扎,以及對上帝的忠誠等。但是,如邱吉爾所說:「失敗不是末日」。還好,這句話在我們屬靈的生命中是真實的。耶穌赦免願意悔改的彼得 (約翰福音21章) ,並使用他去傳道,帶領許多人歸信救主。

失敗不是末日。上帝慈愛地復興那些回轉歸向祂的人。

— Cindy Hess Kasper

親愛天父,謝謝祢的赦免。感謝祢藉著祢的愛子耶穌基督的寶血,白白將祢的憐憫和恩典賜予我們。

上帝施行赦免,也挪去罪惡,並復興心靈。



全年讀經:
尼希米記10-11章;使徒行傳4章1-22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