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奇妙的雙眼

讀經: 詩篇139篇7-16節


我要稱謝祢,因我受造奇妙可畏。祢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詩篇139篇14節


我在一個科學網站(livescience.com)看到了一段有關人類視力的描繪,令人嘖嘖稱奇:「倘若你站在高山的山頂上,俯瞰大地上的萬家燈火,你將可以看到數百公里外發出的光芒。若是在沒有星星的夜晚,你甚至可看到48公里外閃爍的燭光。」不需要望遠鏡,也不需要夜視鏡,人類眼睛的設計是多麼的奧妙,即使在很遠的距離,都可以看清遠處的物體。

這個事實切實地讓我們想到了那奇妙的造物主。祂不僅僅創造了人類的眼睛,還設計了浩瀚宇宙的每個細節。然而,人類與其他受造物不同的是,上帝按著祂自己的形象造了我們(創世記1章26節)。我們是「按著祂的形象」被造,這一點說明了我們不僅擁有奇妙的視力,而且更奇妙的是,因為擁有上帝的形象,我們也可以與祂建立關係。

我們可以證實大衛所宣告的:「我要稱謝祢,因我受造奇妙可畏。祢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詩篇139篇14節)。上帝不僅賜予我們雙眼能夠看見,而且我們的被造也是為了在將來的那日,在基督裡看見我們的造物主。

— Bill Crowder

祢手所造一切奇妙,
到處可以尋見;
花草樹木,蔚藍天空,
證主大能無邊。
Watts

天地萬物皆證實上帝就是偉大的造物主。



全年讀經:
創世記43-45章 馬太福音12章24-50節


靈命日糧:留下

讀經: 約翰福音4章9-14,27-29節


那婦人就留下水罐子,⋯⋯對眾人說:「你們來看!有一個人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莫非這就是基督嗎?」—約翰福音4章28-29節


記得在兒子成年取得駕照,並開始隨身攜帶皮夾的那年,我們常接到有人來電說,他在某處撿到了兒子的皮夾。我們便告誡兒子要更謹慎,務必把皮夾收好,不要老是留下皮夾忘了帶走。

但留下東西並非總是壞事。約翰福音4章提到一位婦人向來在某個井邊汲水,但那一天在井邊遇見耶穌後,她原本的計畫便立刻改變了。她留下了水罐,趕到城裡,去告訴人們耶穌對她所說的話(約翰福音4章28-29節)。雖然婦人需要水,但是她覺得告訴別人遇到耶穌的這件事更為重要。

當耶穌呼召彼得和安德烈時,他們也做了類似的行動。他們留下了漁網(他們謀生的工具),跟從了耶穌(馬太福音4章18-20節)。當耶穌呼召雅各和約翰時,他們也同樣捨棄了漁網、漁船,甚至辭別了父親,並跟從了耶穌(馬太福音4章21-22節)。

當我們跟從耶穌展開了新生活,這或許意味我們得放下一些東西,這包括了那些只帶來短暫歡愉的事物。因為我們曾嚮往擁有的那些事物,實在比不上耶穌所賜的新生命,以及永不枯竭的「活水」。

— Cindy Hess Kasper

惟主基督滿足我心,
並無何人像祂,
仁愛生命,永遠喜樂,
由主耶穌賜下。
McGranahan

基督因愛而為我們捨命,我們因愛基督而為祂活。



全年讀經:
創世記41-42章 馬太福音12章1-23節


Photo credit: GuySie / Foter / CC BY-SA

靈命日糧:更新的話語

讀經: 以賽亞書55章8-11節


我口所出的話⋯⋯決不徒然返回。—以賽亞書55章11節


在我小時候,全家偶爾會到內華達州各地旅行。我們很喜歡沙漠的雷陣雨。隨著雷聲閃電而來的傾盆大雨,掩蓋了整片我們所見的炎熱沙漠,清涼的雨水不但使大地暑氣消散,也讓我們感覺神清氣爽。

雨水能為乾旱地區帶來奇妙的變化。例如針墊似的仙人掌在乾季時彷彿沉睡了一般;但第一場夏雨來臨後,只見所有的仙人掌都爭相開花,冒出一叢叢粉紅色、金黃色以及白色的細緻花朵。

這樣的情況也同樣發生在以色列的土地上,只要下一場大雨,原本乾涸的大地便可以在一夕之間冒出綠芽。以賽亞以復甦大地的雨水來形容上帝使人更新的話語:「雨雪從天而降,並不返回,卻滋潤地土,使地上發芽結實,使撒種的有種,使要吃的有糧。我口所出的話也必如此,決不徒然返回,卻要成就我所喜悅的,在我發它去成就的事上必然亨通。」(以賽亞書55章10-11節)

主的話語帶著屬靈的力量,所以上帝的話絕不徒然返回,只要願意向祂敞開心門,就會得著更新、滋潤,與新生命。

— Dennis Fisher

上帝話語如甘霖,
滋潤種子與稻穀;
敞開心門迎新生,
我的需要得滿足。
Sper

聖經猶如甘霖,澆灌乾渴的心靈。



全年讀經:
創世記39-40章 馬太福音11章


靈命日糧:將愛傳開

讀經: 馬可福音10章13-16節


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上帝國的,正是這樣的人。—馬可福音10章14節


一個發生在紐約地鐵上的善舉被人報導出來,迅速地被世界各地的網友傳開來。一名身穿連帽衣的年輕男子在地鐵車廂裡睡著了,他的頭靠在身旁一名比他年長的乘客肩上。另一名乘客見狀,想搖醒年輕人,這名年長的乘客卻小聲地說:「他今天一定很累,讓他睡吧!我們也都有過同樣的經驗。」過後,這名乘客還調整坐姿,讓年輕人舒服地靠著他的肩膀睡了將近一個小時,直到他要下車前,才輕輕地將年輕人的頭移開。車上另一名乘客將這一幕拍了下來,上傳到社群網站,結果網友不斷地分享轉寄,故事就傳開了。

這位年長乘客的仁慈良善,反映了上帝的心懷,正是我們心中一直希望得到的良善。我們從主耶穌的身上就看到了這種溫柔良善,當門徒因為擔心小孩子吵鬧,而阻止他們靠近耶穌時,耶穌卻抱起小孩子,並為他們祝福(馬可福音10章16節)。在這個過程中,耶穌也要我們所有的人像小孩子一樣地信靠祂(13-16節)。

耶穌要我們明白,有祂的同在,我們就有平安。無論清醒或熟睡,我們都可以倚靠祂。當我們疲憊不堪時,祂為我們提供了可安歇之處。

— mart de haan

主翅膀下,我今可安然居住,
夜色雖深沉兼狂風暴雨;
我要信靠祂,深知祂必眷顧,
已蒙祂救贖,我是祂兒女。
Cushing

上帝是我們的安歇之處。



全年讀經:
創世記36-38章 馬太福音10章21-42節


靈命日糧:一切都值得

讀經: 哥林多後書11章24-33節


我若必須自誇,就誇那關乎我軟弱的事便了。—哥林多後書11章30節


羅博丟下鉛筆,絕望地說:「我做不到!太難了!」的確,閱讀、寫作和拼字,對我們有閱讀障礙的9歲兒子來說,幾乎比登天還難。最後,有人告訴我們一個解決的方法,但是很不容易,那就是每晚我們必須花二十分鐘陪他閱讀和做拼字練習,不能有例外。有時我們很想逃避,有時看著進展如此緩慢,也感覺非常沮喪。但我們決意要讓羅博的閱讀能力和實際年齡相符,因此我們繼續奮鬥。

兩年半之後,羅博終於學會了閱讀和拼字,而且我們每一個人也都學會了堅忍不拔的耐心。一切的眼淚和付出看來都是值得的。

當使徒保羅竭力追求目標,就是與從未聽聞福音的人分享耶穌的好消息時,他承受了各種痛苦。受逼迫、被鞭打、受困在監牢裡、被誤解、常常面對生命的危險(哥林多後書11章25節)。但只要看見人們回應信息,他所得到的喜樂使這一切都非常值得。

倘若你覺得上帝呼召你去做的工作太難,請記住其中所包含的屬靈功課及喜樂,剛開始時或許你看不到,但卻是真實存在,上帝會幫你找到它。

— Marion Stroud

有時我們知道苦難
是化妝的祝福;
認真工作信靠上帝
是智慧的明證。
Hess

過程與終點同等重要。



全年讀經:
創世記33-35章 馬太福音10章1-20節


靈命日糧:走出黑暗

讀經: 詩篇77篇1-15節


我要向上帝發聲呼求;⋯⋯有何神大如上帝呢?—詩篇77篇1、13節


我不知道亞薩陷入怎樣的絕望處境,致使他寫下了詩篇77篇,但是我曾聽過,也寫過這類的哀歌。自從我失去女兒之後,在過去的十多年裡,許多曾經歷失去摯愛的人,與我分享了悲痛欲絕的感受,如:

向上帝發聲呼求(1節);向天空高舉雙手(2節);在患難中對上帝產生疑惑(3節);面臨無法言語的痛苦(4節);感覺被拋棄而畏縮(7節);害怕應許不會實現(8節);害怕得不到上帝的慈愛(8節)。

然而,詩篇77篇10節是亞薩的轉捩點,他重新回想上帝偉大的作為。他回想上帝的愛、回想祂所做的一切、回想祂古時所行的奇事、回想從祂的信實和慈愛而來的安慰、回想上帝的奇妙與偉大,以及祂的大能與救贖。

在人生當中常會遇到令人絕望的事,而且往往找不到答案。然而,在黑暗中,當我們想起上帝的榮耀、尊貴、能力、慈愛,我們的絕望就會慢慢地消退。正如亞薩一樣,我們可以默想上帝的作為,尤其是祂藉由耶穌基督所帶來的救恩,我們就可以像從前那樣,以感恩的心,完全信靠祂的大慈愛。

— Dave Branon

主啊,當困難來臨時,我們無法明瞭祢的作為,
以及祢在其中的智慧。
幫助我們藉由效法祢的良善,回想祢榮美的慈愛,
一步一步回到祢愛的懷抱中。

記得過去蒙恩的經歷,能為現在帶來盼望。



全年讀經:
創世記31-32章 馬太福音9章18-38節


靈命日糧:傳講耶穌故事

讀經: 歌羅西書1章13-23節


你們從前與上帝隔絕,⋯⋯但如今祂藉著基督⋯⋯,叫你們與自己和好。—歌羅西書1章21-22節


在美國內戰(1861-1865年)之後數年,聯合軍的華萊士將軍(Lew Wallace)一直擔任新墨西哥州地區的地方長官,當時,新墨西哥州尚未正式成為一個州。由於當地的職務,使他有機會接觸許多人物,包括警長派特·加勒特(Sheriff Pat Garrett)和惡名昭彰的比利小子(Billy the Kid),這些人正是美國西部荒原的經典人物。就在這裡,華萊士將軍完成了一本著作《賓漢:基督的故事》,這本書曾被譽為19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基督教書籍。

華萊士將軍親身經歷美國內戰及西部荒原的暴力衝突,目睹了罪對人類造成可怕的影響。從生命的經歷以及他的暢銷書籍中,華萊士將軍深深體會唯有耶穌基督的故事才有救贖的能力,並能使人與上帝和好。

對基督徒而言,上帝「救了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到祂愛子的國裡;我們在愛子裡得蒙救贖,罪過得以赦免」(歌羅西書1章13-14節),那一刻就是我們生命中的至高點。因此,我們有幸能夠成為傳講耶穌故事的人,告訴人們上帝奇妙的救贖。

— Randy Kilgore

主啊,求祢今日掌管我口中的言語,
使我滿懷祢愛與恩典的話語,
讓人們因此回心轉意歸向祢。
若是離了祢,我什麼都不能做。

基督如何改變你的生命,是最值得傳講的故事。



全年讀經:
創世記29-30章 馬太福音9章1-17節


靈命日糧:不要怕!

讀經: 路加福音12章4-7,22-32節


不要懼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 —路加福音12章7節


在動畫片《古魯家族》(The Croods)裡,山洞人古魯是一家之主,他堅信除了他們的山洞以外,其他地方都是危險的。夜晚他們全家人會捲縮在一起,這樣他才能保護他們。古魯也認為他正值少年時期的女兒應該放棄冒險,因為那只會招致危險。他給家人的格言是:「絕對不能不害怕!」換句話說,就是:「永遠都要害怕!」

然而,耶穌卻教導祂的門徒完全不同的觀念。在呼召西門來跟從祂時,祂對西門說:「不要怕!」(路加福音5章10節)那管會堂的睚魯來到耶穌跟前,後來他的女兒死了,耶穌也說了同樣的話來安慰他(路加福音8章50節)。

在路加福音12章,耶穌告訴門徒上帝顧念他們勝過麻雀,祂教導他們不要懼怕(路加福音12章7節)。耶穌復活之後,對那些來到墳墓前的婦女說:「願你們平安!……不要害怕!」(馬太福音28章9-10節)

每個人都會感到害怕。我們都會擔心摯愛、個人的需要,以及未知的將來。我們要如何才能擁有信心呢?主耶穌已經為我們奠定基礎,讓我們可以信靠祂:「主曾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所以我們可以放膽說:『主是幫助我的,我必不懼怕。』」(希伯來書13章5-6節)

— Anne Cetas

天父,生活在這世界常使人感到恐懼,
感謝祢應許祢的慈愛與關懷永不離開我們。
當恐懼幾乎將我們擊垮時,
幫助我們記得祢的美好應許。

上帝的愛使我們擺脫恐懼的陰影,不再害怕。



全年讀經:
創世記27-28章 馬太福音8章18-34節


靈命日糧:太遲了?

讀經: 約翰福音3章1-8,13-16節


尼哥德慕說:「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約翰福音3章4節


要改變一個長久的習慣非常困難,很多語言裡都有類似的說法。英語說:「老狗變不出新把戲。」法語說:「你無法教老猴子扮鬼臉。」西班牙語說:「老鸚鵡學不了說話。」中文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耶穌告訴尼哥德慕,他必須要「重生」,才可以「看到上帝的國」,尼哥德慕回答:「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豈能再進母腹生出來嗎?」(約翰福音3章3-4節)教授兼作家滕慕理(Merrill Tenney)認為尼哥德慕這話的實際意思是:「我明白新生命是必要的,不過我太老了,已經改變不了,我已有固定的生活模式。肉體的重生根本不可能,而心靈的重生似乎也很渺茫……我的人生是否絕望了呢?」

在耶穌回答他的話當中,包含了這句話:「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16節)。這表示上帝願意賜予所有的人新生命和新開始,不論老幼。

不管我們的年歲多少,生命的境況如何,只要信靠上帝的大能,改變永遠不會來得太遲。

— David C. McCasland

天父,老習慣很難改變,新習慣更難學習,
有時候,我們兩者都不想做。
感謝祢的信實,不斷教導我們學習新的方式,
就是祢的方式。

因上帝是全能的,故改變是可能的。



全年讀經:
創世記25-26章 馬太福音8章1-17節


Photo credit: SomeDriftwood / Foter / CC BY-NC

靈命日糧:情書

讀經: 詩篇119篇97-104節


我何等愛慕祢的律法,終日不住地思想。—詩篇119篇97節


每天早上我抵達辦公室時,我的習慣就是檢查所有的電子郵件。大部分時候,我只會隨意瀏覽一下。但有些郵件,我卻會迫不及待地想要打開,你猜對了,那些都是我摯愛的人寄來的電郵。

有人說,聖經是上帝給我們的情書。不過,可能在某些時候,你跟我一樣都不大願意把聖經打開;而你的心,也沒有跟詩人的描述產生共鳴:「我何等愛慕祢的律法」(詩篇119篇97節);聖經是「祢的命令」(詩篇119篇98節);「祢的法度」(詩篇119篇99節);「祢的訓詞」(詩篇119篇100節);「祢的話」(詩篇119篇101節)。

曾任西敏寺講師的湯瑪士·曼頓(Thomas Manton,1620-1677)提出一個問題,今天仍值得我們思考。他問道:「聖經的作者是誰?上帝。……聖經的結局是什麼?上帝。為什麼賜下聖經呢?豈不是要讓我們能永遠享受賜福的上帝嗎?」

有些人你可能越熟悉就越不欣賞他們。不過,這話放在上帝身上卻剛好相反。對上帝的話語越是深入了解,或是對這些話語背後的上帝越是熟悉,我們對祂的愛慕就越深,而這份愛慕,又會激發我們更想認識上帝。

當你翻開聖經時,請別忘了,那位愛你至深的上帝,有話要對你說。

— Poh Fang Chia

願我愛慕寶貴主言,
發掘真理寶藏;
願我採摘芬芳花朵,
滿得聖言亮光。
Hodder

閱讀聖經,幫助我們認識聖經中的上帝。



全年讀經:
創世記23-24章 馬太福音7章


Photo credit: Mrs4duh / Foter / CC BY-NC-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