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生命教材

讀經: 申命記6章4-9節


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行在路上,躺下,起來。—申命記6章7節


當17世紀末《新英格蘭啟蒙書》(The New England Primer)出版後,這本書在當時還是屬於英國殖民地的美國,成了廣泛使用的教材。

這本早期的美國教科書,內容主要源自聖經,配有與聖經相關的插圖和押韻詩,藉此教導孩子閱讀。此外,書中還有一些禱告文,例如:「現在我躺下入睡,求主保守我靈魂。要是沒有醒過來,求主接收我靈魂。」

在殖民時期的美國,這是他們把信仰代代相傳的方式,而這正是上帝要祂的以色列子民所做的事情,如申命記6章6-7節記載:「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

每當我們與孩子談論上帝是誰、祂為我們成就的事情,以及祂何等渴望我們的愛和順服,我們的生命就會成為下一代的啟蒙書。我們可以成為上帝使用的教材,幫助那些與祂同行的人。

— Dennis Fisher

主啊,我們愛祢,
並要學習盡心盡性盡力地愛祢,
使用我們以生命和言詞,引人歸向祢,
因祢就是先愛我們的上帝。

教導他人不只是花費時間,也是一種投資。



全年讀經:
但以理書11-12章;猶大書


靈命日糧:石頭要呼叫

讀經: 路加福音19章28-40節


我告訴你們,若是他們閉口不說,這些石頭必要呼叫起來。—路加福音19章40節


聖誕節似乎是一年比一年更商業化。即便在自稱是「基督徒」人口比例很高的國家,他們對這個節日也是看重購物多於敬拜。大家都忙著購買禮物和安排派對,使人越來越難聚焦於聖誕節的真正意義上,那就是世界的救主、上帝的獨生子耶穌的降生。

但是,每年的聖誕節,我卻在最讓人意外的地方聽到福音的信息,就是把聖誕節弄得最商業化的商場。當我聽到商場內播放著:「普世歡騰,救主降臨!全地接祂為王!」不禁讓我想起法利賽人聽到群眾稱頌耶穌,他們就要求耶穌叫眾人安靜,於是耶穌對他們說:「若是他們閉口不說,這些石頭必要呼叫起來。」(路加福音19章40節)

的確,在聖誕節,我們聽到石頭在呼叫。即使有些人只是按照年節的傳統,有口無心地吟唱這些流傳已久的聖詩,這仍然能提醒我們,雖然人們想扼殺聖誕節的真諦,但他們絕不會成功。

儘管,商業主義試圖混淆基督降生的意義,但上帝必定藉著祂的救恩使「普世咒詛變為恩典」。

— Julie Ackerman Link

世上一切罪惡憂傷,
從此不再生長;
普世咒詛變為恩典,
主愛澤及四方。
Watts

想要把基督排除在聖誕節之外,



全年讀經:
但以理書8-10章;約翰三書


靈命日糧:莊尼壯舉

讀經: 希伯來書10章19-25節


你們該彼此勸慰,互相建立。—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1節


在莊尼·亞加(Johnny Agar)19歲那年,他完成了5公里賽跑,一直支持他的許多家人和朋友,一同慶祝他能夠完成這項壯舉。

莊尼是一位腦性麻痹的患者,四肢無法像正常人一樣活動。但是他和父親傑夫(Jeff Agar)二人經常一起參加各項比賽,莊尼坐在特製輪椅上由父親推著,向前衝刺。有一天,莊尼竟然表示,要憑著自己的力量完成比賽。在那場比賽,到了中段,父親把莊尼從輪椅上抱起來,扶他到助行器,協助他以雙腿完成剩下的賽程。這次的成功,讓所有的親朋好友都為莊尼大大慶祝一番。莊尼對記者說:「有他們在我背後支持,比賽就輕鬆多了,因為他們的鼓勵成為了我的動力。」

這不正是基督徒要做的事情嗎?希伯來書10章24節提醒我們:「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我們要效法救主的愛(約翰福音13章34-35節),若我們都做到互相激勵,同時也知道自己背後有許多弟兄姊妹為我們打氣,你想,這將會有多大的不同啊!如果我們真的做到「彼此勸慰,互相建立」(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1節),那麼人生的賽程就會變得輕鬆許多。

— Dave Branon

主啊,幫助我們不以為自己不需要他人,
幫助我們不再只想單獨行事,
求祢使用我們,讓別人蒙福,
使我們能謙卑,接受別人的鼓勵。

一句鼓勵的話,能讓人從放棄轉為奮鬥。



全年讀經:
但以理書5-7章;約翰二書


靈命日糧:更勝從前

讀經: 列王紀下5章1-15節


乃縵……的肉復原,好像小孩子的肉。—列王紀下5章14節


當我的孩子仍是嬰兒時,他們都擁有近乎完美的肌膚。他們的肌膚柔嫩,手肘不乾燥,腳板也沒有硬皮。他們都是細皮嫩肉,跟我歷經風霜、佈滿傷疤和老繭的皮膚,形成強烈的對比。

乃縵作為亞蘭(現今的敘利亞)軍隊大能的勇士,又是高階將領,他的皮膚應該是粗糙的,而且還有戰爭的疤痕,他甚至還罹患了嚴重的皮膚病,那就是大痲瘋。一名婢女向乃縵建議,讓先知以利沙醫治他的疾病,於是他就前往造訪先知。他照著以利沙的指示去做,結果,他原本感染大痲瘋的皮膚,變成了「好像小孩子的肉」(列王紀下5章14節)。得到醫治的乃縵,不論肉體和心靈都更勝從前。他痊癒之後,便宣告說:「如今我知道,除了以色列之外,普天下沒有上帝」(列王紀下5章15節)。經歷了神奇的醫治以後,他明白世上只有一位真神(哥林多前書8章6節)。

我們跟乃縵一樣,也可以從日常生活的各樣經歷中,學習許多有關上帝的重要功課。當我們領受從上帝所賜的福,就能明白祂的恩典和慈愛(馬太福音7章11節)。當我們忍受和熬過苦難的日子,就能看見上帝充足的供應和眷顧。只要認識上帝更多(彼得後書3章18節),我們的靈命定會更勝從前。

— Jennifer Benson Schuldt

父啊,讓我在世的年日,
能認識祢更多。
使我內心越發讚美祢,
並渴望能更像祢。

認識上帝的功課,蘊藏在日常生活中。



全年讀經:
但以理書3-4章;約翰一書5章


靈命日糧:真人棋子

讀經: 約翰一書4章7-12節


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上帝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上帝而生,並且認識上帝。—約翰一書4章7節


西洋棋是古老的戰略遊戲,下棋的雙方先在棋盤上放置16枚棋子,而最終目標是要吃掉對方的國王。多年來,這遊戲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玩法,其中一個是真人版西洋棋,這是公元735年,由查理斯·馬特(Charles Martel)公爵發明的。馬特在巨型棋盤上以真人作為棋子,這些真人棋子身穿對應棋子身分的服裝,並隨著下棋者的指令在大棋盤上移動,他們被操控,直到下棋者達到目的為止。

我們是否偶爾也會玩這種真人西洋棋呢?有時候,我們會為了要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把別人當成了棋子。然而,聖經告訴我們,要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人。我們應該看所有人都是按上帝的形象所造的(創世記1章26節)。他們是上帝所愛的(約翰福音3章16節),同時也值得我們的愛。

使徒約翰寫道:「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上帝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上帝而生,並且認識上帝」(約翰一書4章7節)。因為上帝先愛我們,我們的回應就是去愛祂,也愛按祂形象所造的人。

— Bill Crowder

求主助我用祢眼光,
看待身邊所有的人;
賜我智慧力量行動,
讓人得見主愛多深。
Kurt DeHaan

我們要愛人,而不是利用人。



全年讀經:
但以理書1-2章;約翰一書4章


靈命日糧:祂認識你

讀經: 路加福音19章1-10節


[耶穌]抬頭一看,對他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路加福音19章5節


新學年開始,我們城市裡一間學校的校長,誓言要記住全校六百名學生的名字。若有人懷疑她的能力或決心,可以看看她過往的紀錄。去年,她記住了七百個學生的名字;前年,她記住了另一間學校四百個孩子的名字。試想,能夠得到校長認識,並且在打招呼時說出他們的名字,對這些學生有多大的意義。

當撒該和耶穌相遇時(路加福音19章1-10節),讓撒該驚喜的是耶穌認識他。那時,耶穌經過耶利哥城,這位名叫撒該的富有稅吏爬到樹上,為要看看耶穌。「耶穌到了那裡,抬頭一看,對他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路加福音19章5節)。耶穌沒有不理睬撒該,也沒有說:「嘿,你!在樹上的那個。」而是叫出他的名字。從那一刻開始,撒該的生命改變了。

要是你覺得沒有人認識你,或是沒有人在乎你是誰,請別忘了耶穌。祂認識我們,知道我們的名字,也期待我們每個人來認識祂。我們的天父用慈愛的眼光看著我們,祂關心我們生活的每個細節。

— David C. McCasland

天父,謝謝祢,因為我在祢眼中的價值,
不是以我做了什麼,乃是因為祢創造我。
幫助我以祢的眼光看待他人,
知道他們在祢眼中也是如此珍貴。

耶穌知道你的名字,也渴望你認識祂。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47-48章;約翰一書3章


靈命日糧:你在哪邊?

讀經: 詩篇73篇


我親近上帝是與我有益。—詩篇73篇28節


在美國內戰十分激烈時,林肯總統的一位幕僚說,他感謝上帝站在聯邦軍的這邊。林肯回答:「先生,我在乎的不是上帝是否站我們這邊。我最關心的是,我們是否站在上帝那邊,因為上帝永遠是對的。」

這對我們是極大的挑戰,因為我們常常假定上帝總是支持我們的計畫、觀點、決定和慾望。然而,林肯的回答提醒我們,即便是我們周詳的計畫,都未必能貼近上帝的心意。

在詩篇139篇中,我們從詩人的請求,可以看出他想站在上帝那邊,他寫道:「上帝啊,求祢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看在我裡面有甚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詩篇139篇23-24節)。當我們效法詩人的榜樣「親近上帝」(詩篇73篇28節),我們就能肯定,自己是站在上帝那邊,因為聖靈會幫助我們,以上帝的眼光來衡量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因祂永遠正確。

讓我們捫心自問,自己是否與主站在同一邊呢?我們若站在祂那邊,就會向身邊的人反映出上帝的愛。我們會饒恕他人、公平待人,並且尋求和睦。上帝的方式總是最好的。

— Joe Stowell

天父,教導我們尋求祢的方式待人處事,
使我們處理重要事情時,知道如何站在祢那邊。
謝謝祢,當我們親近祢的時候,祢就親近我們,
且賜下智慧和明辨的能力。

當你親近上帝,你肯定是站在祂那邊。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45-46章;約翰一書2章


靈命日糧:偏離正路

讀經: 提摩太前書6章6-10節


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提摩太前書6章10節


紐約一家律師事務所做的網上調查顯示,百分之五十二的美國華爾街交易員、經紀人、投資銀行家,以及其他在金融服務的專業人士,不是已投身於非法行為,就是相信他們或許需要犯法以獲得成功。調查總結說:這些金融界的領袖已經失去了他們的道德界限,並且接受不法的商業行為是必要的邪惡手段。

當使徒保羅在教導年輕的提摩太時,特別告誡提摩太,貪愛錢財和想要致富的慾望,已經使好些人偏離正道。他們落入試探,沉溺在許多「無知」和「有害」的慾望中(提摩太前書6章9節)。保羅看「貪愛錢財」(並非錢財本身)為「萬惡」的根源(提摩太前書6章10節),特別是依靠金錢而不倚靠基督的這種惡行。

只要我們學會看基督為一切所需的源頭,我們就能以祂為足,而不是追求物質上的滿足;若我們尋求敬虔而非財富,我們就能夠滿足於上帝所賜給我們的一切。

讓我們定意培養一顆知足的心,以上帝為滿足,忠心地順服祂,因為我們的供應者祂必眷顧我們。

— Marvin Williams

天父,看見別人有貪財的問題很容易,
但我知道自己也是如此。
求祢幫助我,使我學會感謝祢所賜予的一切。
請賜給我知足的心,凡事以祢為足。

貪愛錢財,就看不見生命的源頭。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42-44章;約翰一書1章


靈命日糧:對抗癮癖

讀經: 希伯來書4章14-16節


上帝是信實的。—哥林多前書10章13節


艾力深受癮癖所苦,他也很清楚自己的情況。朋友和家人都鼓勵他戒掉,艾力也認為戒掉癮癖對他的健康和人際關係會有益處,可是他卻無力實行。很多人與艾力分享自己戒掉惡習的經驗,但艾力回答說:「我為你感到高興,但我似乎無法停止!我真希望我從不曾動過這個念頭。我懇求上帝立刻把我的慾望除掉。」

也許有人可以馬上戒掉癮癖,可是大部分的人卻要每天與它正面交戰。我們或許不明白為何試探總是如影隨形,但無論我們如今陷入怎樣的境況,都可以轉向上帝。或許這就是我們在掙扎中,最當謹記的事。我們學習不靠自己微薄的力量,轉而完全倚靠上帝的大能。

耶穌也像我們一樣曾經受到試探,所以祂能體會我們的感受(馬可福音1章13節)。祂體恤我們的軟弱(希伯來書4章15節),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希伯來書4章16節)。此外,祂也使用其他人,包括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士,在我們的掙扎過程中施予援手。

不管今天我們要面對怎麼樣的爭戰,我們都當知道:上帝愛我們遠超過我們所能想像的,而祂是信實的,會作我們隨時的幫助。

— Anne Cetas

進深思考:
閱讀馬太福音4章1-11節,看看耶穌如何面對試探。
並閱讀哥林多前書10章11-13節,
以明白當我們受試探時,耶穌能如何幫助我們。

無論好人或壞人,都會受到試探,因為我們都是罪人。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40-41章;彼得後書3章


靈命日糧:原貌出售

讀經: 啟示錄5章1-12節


因為祢曾被殺,用自己的血⋯⋯叫他們歸於上帝。 —啟示錄5章9節


房子的出售廣告,若放上「原貌」這兩個字,即表示屋主無法或不願再多花錢,來修繕或美化房子。若有任何需要整修或改進的地方,都將是買主的責任。因此,在經紀人的房屋清單上,註明「原貌」,就是說:「買主請注意!這棟房子可能需要花一大筆裝修費。」

然而,耶穌是如此偉大,不論我們的景況如何,祂都願意為我們每一個人付上最高的贖價──為我們受死。啟示錄5章描述的一個天上景象,唯有「猶大支派中的獅子、大衛的根」才配展開、觀看那被七印封嚴的書卷(啟示錄5章3-5節)。但祂卻以羔羊的身分出現,成為新歌所讚揚的對象,「因為祢曾被殺,用自己的血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中買了人來,叫他們歸於上帝,又叫他們成為國民,作祭司,歸於上帝,在地上執掌王權」(啟示錄5章9-10節)。

耶穌基督甘心以寶血買贖我們,叫我們歸於上帝。我們以「原貌」被祂買贖,包括所有的過犯、缺點,及有待改變的部分。如今我們因著信成為祂的子民,在被更新陶造的過程中,為要榮耀主的名。上帝不僅認識我們、愛我們,更按我們原來的樣貌買贖了我們,這真是好得無比!

— David C. McCasland

主替我捨身,
罪債全還清;
無數罪孽污穢心,
主洗比雪白淨。
Hall

上帝清楚我們的原貌,祂絕對能整修重建。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37-39章 彼得後書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