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拆毁高牆

讀經: 創世記50章15-21節


約瑟用親愛的話安慰他們。 —創世記50章21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數十年,被稱為「冷戰時期」,當時國與國之間彼此威脅、算計爭權。建於1961年8月的柏林圍牆,矗立將近30年,是其中一個最能代表仇恨的象徵。在1989年11月9日,有關政府終於宣佈人民可以自由往來東西柏林,而整座圍牆也在次年被拆毀。

舊約中約瑟的生平耳熟能詳,描述一個得寵的兒子被其他兄弟忌恨的故事(創世記37-50章)。然而,即便兄長賣他為奴,約瑟也拒絕在自己和兄長之間築起仇恨的牆。多年後,一場饑荒讓兄弟重逢。約瑟恩待他的兄弟,對他們說:「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於是,約瑟用親愛的話安慰他們」(50章20-21節),從而修復了彼此的關係。

25年前的今天,一堵代表仇恨的人造高牆被拆毀,使人自由,並且讓家人和朋友團聚。

如果我們曾經在自己和別人之間,築起了憤怒和孤立的高牆,今天,我們的主不但願意,且能夠幫助我們,開始把這些高牆拆除。

— David C. McCasland

天父,求祢鑒察我心;
啟示我曾在哪些人際關係中豎起高牆。
指教我如何動手拆除這些牆垣,
使我們恢復和好。

怒氣築起圍牆,愛使高牆倒下。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46-47章 希伯來書6章


靈命日糧:橘子或牛奶?

讀經: 希伯來書5章5-14節


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 —希伯來書5章14節


我告訴小女兒,有人會帶三個月大的小男嬰來我們家做客,她很開心。她以小孩的待客之道,建議我們與小嬰兒分享一些食物。她認為,小嬰兒應該會喜歡我們放在廚房桌子上那些鮮嫩多汁的橘子。我向她解釋,這個小嬰兒還只能喝奶,但他長大一些以後,可能會喜歡吃橘子。

聖經以類似的概念,來描述信徒對靈糧的需求。經文的基要真理就像是牛奶,幫助初信者茁壯成長(彼得前書2章2-3節)。相對而言,「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希伯來書5章14節)。那些花時間思考和理解基本真理的信徒,可以進一步鑽研其他聖經道理,並開始教導他人這些真理。靈命成熟的收穫,就是得到識別的能力(14節)、屬上帝的智慧(哥林多前書2章6節),以及向人傳遞上帝話語的能力(希伯來書5章12節)。

上帝就像慈父一樣,希望我們靈命成長。祂知道,我們只喝靈奶並非是最有益處的。祂要我們成長,享受美味的乾糧。

— Jennifer Benson Schuldt

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對祢話語有更深的認識。
當我追求祢的真理,
求祢的聖靈引導我且啟迪我的心,
使我可以走在祢的道路之上。

當信心被澆灌,靈命就會成長。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43-45章 希伯來書5章


靈命日糧:千萬倍

讀經: 啟示錄22章1-5節


以後再沒有咒詛。 —啟示錄22章3節


艾美已經與癌症搏鬥五年了,然而醫生告訴她,治療無效,她只剩下幾週的壽命。艾美想要對永生有更多的理解和確據,於是她問牧師:「天堂是怎樣的?」

牧師問艾美,她在世的日子中最喜歡哪些事物。她說有漫步、彩虹、知己以及孩子的笑聲。艾美渴望瞭解更多,急切地問道:「你的意思是,我在天堂也會享受到這些事嗎?」

牧師回答:「我相信你在天堂的生命將遠比你在地上所愛、所經歷的任何事情來得美妙。把你認為在地上最好的,乘上千千萬萬倍,我相信天堂就是那個樣子。」

聖經沒有詳細記載永生的情況,但聖經告訴我們與基督同在天堂「是好得無比的」(腓立比書1章23節)。「以後再沒有咒詛。在城裡有上帝和羔羊的寶座,祂的僕人都要事奉祂」(啟示錄22章3節)。

最棒的是,我們可以與主面對面。我們最深的渴望,在祂裡面得到完全的飽足。

— Anne Cetas

主,感謝祢住在我們生命中。
但到了可以與祢面對面時的那一日,
將更加美好!與祢同在的天堂生活,
實在好得無比!

與耶穌永遠同在,是所有快樂的總和。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40-42章 希伯來書4章


靈命日糧:駿馬

讀經: 約伯記39章19-25節


我要稱謝祢,因我受造奇妙可畏。 —詩篇139篇14節


試想一下,一匹奔馳駿馬的力量、優雅和雄偉。牠昂起首來,鬃毛飄逸在風中,四條腿配合無間,快速、有力且恣意地奔馳。

在上帝偉大的創造中,馬匹是奇妙的例子!上帝創造馬,不只是讓我們讚嘆,同時還可以幫助人類(約伯記39章)。在我們需要剛強的同伴時,訓練有素的馬匹可以毫無畏懼。古時,忠誠的馬匹讓戰士騎乘奔赴沙場,牠們快步如飛(24節),而且伺機而發(25節)。

雖然上帝透過受造物來教導約伯,要他明白上帝的主權,但這段經文也可以提醒我們,自己在上帝眼中的價值。我們不單只是有任務在身的美麗受造物,我們還是照著上帝形象所造的。馬匹的力量固然令人讚嘆,然而,每一個人的價值,卻遠遠超過其他的受造物。

上帝創造每一個獨特的我們,是要我們與祂建立關係,並永遠與祂同住。當我們讚美上帝在自然界的創造何其偉大之際,我們也應當驚嘆自己的「受造奇妙可畏」(詩篇139篇14節)。

— Dave Branon

全能的父上帝,感謝祢的創造。
祢賜許多壯麗的受造物,讓我們享受其中,
願祢幫助我們以感恩的心,
認識我們在受造萬物中的獨特地位。

在上帝所有的創造中,只有人類能經歷重生。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37-39章 希伯來書3章


靈命日糧:極其不配

讀經: 創世記32章3-12節


祢向僕人所施的一切慈愛和誠實,我一點也不配得。 —創世記32章10節


雅各不是一個自視甚高的人,他知道自己已經被罪所摧毀(創世記32章10節)。他自認為不配得到上帝的恩典,因為他曾騙走他長兄以掃的長子名分(創世記27章),他的哥哥因此怨恨他。事隔多年以後,此刻雅各即將要再次面對以掃。

雅各如此禱告:「祢向僕人所施的一切慈愛和信實,我一點也不配得。」他用「一點」來形容自己絲毫不配得到主的慈愛和恩典。他祈求上帝:「求祢救我……。」(創世記32章10-11節)

這些句子連在一起實在有點奇怪:我不配得祢的慈愛……求祢救我!但是雅各能夠禱告懇求上帝的慈愛,是因為他的盼望並非基於自己是否配得,而是基於上帝應許看顧那些投靠祂的人。謙卑和悔改的心必能蒙上帝悅納。曾有人說最好的禱告,就是帶著謙卑的心態,俯伏在上帝面前,承認自己全然敗壞,因那是來自內心深處的呼求。

如此的禱告,是來自徹底悔悟罪惡和感到羞愧的人,但他們同時也確信上帝的恩典,將會臨到那不配的罪人。上帝最希望聆聽如此的呼求:「上帝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路加福音18章13節)

— David H. Roper

主,我就像雅各,需要祢的憐憫。
我曾令祢失望,今天我在祢腳前屈膝。
感謝祢是一位滿有憐憫的上帝,
隨時有能力赦免、重建我。

至高無上的上帝,能赦免罪大惡極的人。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34-36章 希伯來書2章


靈命日糧:感覺或事實?

讀經: 馬可福音4章35-41節


夫子!我們喪命,祢不顧嗎? —馬可福音4章38節


我們常聽到人說:「感覺即是事實。」對美國人來說,這概念大概是來自1960年的9月26日,兩位總統候選人首次在電視上進行辯論的時候。在鏡頭前,約翰‧甘迺迪泰然自若,而理查‧尼克森則顯得很緊張,所以讓大家感覺甘迺迪會是一個強而有力的領袖。這場辯論不只扭轉了選舉結果,也改變了美國政治的運作方式,感覺主導了政治。

有時候感覺確實與事實相符合,但並非總是如此,特別是我們對上帝的感覺。當耶穌和門徒在小漁船上,正要渡過加利利海時,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差點使船傾覆。耶穌當時睡著了,門徒便陷入慌亂,他們叫醒耶穌,問祂:「夫子!我們喪命,祢不顧嗎?」(馬可福音4章38節)

他們的問題就像我曾問過的一樣。有時候,我覺得上帝似乎不聞不問,就認為祂不在乎我。但祂對我的眷顧其實超越我眼所能見、也非我所能測度。我們的上帝深切在乎我們的事,祂要我們把所有憂慮都交託給祂,因為祂顧念我們(彼得前書5章7節)。這才是事實。

— Bill Crowder

主必看顧,主必看顧,
主必體恤我痛苦,
當白晝心難過,夜裡又淒楚,
我知救主看顧。
Graeff

即使我們感覺不到上帝的同在,祂的關愛仍完全圍繞我們。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32-33章 希伯來書1章


靈命日糧:上帝在乎嗎?

讀經: 詩篇30篇


耶和華啊,求祢應允我,憐恤我!耶和華啊,求祢幫助我! —詩篇30篇10節


米妮和喬治•雷西這對夫婦曾面對一些問題:「有耶穌就夠了嗎?我們跟基督的關係足夠支撐我們嗎?祂足以幫助我們堅持下去嗎?祂在乎嗎?」

1904年,雷西夫婦在宣教工場事奉,首先他們家的小女兒病了,接著,在短短的一年內,五個孩子全都相繼死於猩紅熱。喬治.雷西在寫給宣教委員會的信裡面,提到了他們內心的孤單和哀慟:「有時,這似乎超過我們所能負荷的。」但他補充說:「主與我們同在,而且以奇妙的方式幫助我們。」在最黑暗的時刻,他們發現耶穌在身旁,而且有祂就足夠了。

我們當中很多人也會面對這樣的時刻,讓我們質疑是否能堅持下去。如果我們的健康出現問題、丟了工作,或者失去身邊親密之人,我們是否與主有真實的關係,足以讓我們繼續向前?

詩人提醒我們上帝的同在和信實(詩篇30篇)。當他極度沮喪時,他呼求:「耶和華啊,求祢應允我,憐恤我!耶和華啊,求祢幫助我!」(10節)上帝就賜給他醫治和安慰(2-3節)。

身為基督徒,我們可以堅持不懈地繼續向前,因為主永遠在身邊,我們將永不欠缺。

— Randy Kilgore

雖受試探且喪志,
我靈藏身避難所,
安歇在主應許中,
因主恩典夠我用。
Anon.

信靠全能的基督,可使我們繼續向前。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30-31章 腓利門書


靈命日糧:別動手!

讀經: 詩篇46篇


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 —詩篇46篇10節


記得小時候,我曾玩過咬蘋果的遊戲,蘋果被懸掛在空中,我把雙手放在背後,不能動手、只能用牙齒去咬那在空中晃動的蘋果。那種經驗實在是令人沮喪,但也提醒我雙手的重要性。我們用手來吃飯、打招呼,幾乎任何攸關我們生活的事,都需要用到手。

讀到詩篇46篇10節時,我覺得很有意思,因為上帝說:「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在這裡「休息」一詞,希伯來文的意思是「停止奮鬥」,或者字面上解作「把手放下」。乍看之下,這樣的建議好像有點冒險,因為我們遇到麻煩時的本能反應,就是試著掌控局勢,確保情況對自己有利。而上帝其實在說:「別動手!讓我來處理你的問題,你只要放心地相信結果在我掌控之中。」

但是真的要別動手,完全讓上帝來工作,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很脆弱。除非我們深信上帝確實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1節),而且確信「萬軍之耶和華與我們同在;雅各的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7節)。若是如此,在危難當中,我們就可以在上帝的看顧中得享平安。

— Joe Stowell

主啊,求祢赦免我,
因為我總是想自己解決問題。
求祢教我信靠祢的智慧與時機,
放手讓祢在我身上做工。

當我們把困難交在上帝手中時,祂便把祂的平安放在我們心中。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27-29章 提多書3章


靈命日糧:鑲嵌藝術

讀經: 以弗所書2章10-22節


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 —以弗所書2章10節


每年秋季,有三週的時間,我們的城市會變成一座美術館;近200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會在畫廊、博物館、旅館、公園、城市街道、停車場、餐廳、教堂,甚至河畔,展出他們的作品。

我最喜歡的參賽作品,是那些由小片彩色玻璃組成的鑲嵌畫。2011年的獲獎作品是藝術家蜜雅•泰芬納提(Mia Tavonatti)的「耶穌受難」,這是一幅9×13英尺彩色玻璃鑲嵌畫。當我在欣賞這幅藝術作品時,聽到藝術家談及製作鑲嵌畫的過程中,曾多次因切割玻璃而割傷自己。

我凝視這幅描繪著那殘酷事件的壯麗作品,看到的不僅是一幅耶穌被釘死於十字架的畫像,我看到基督的身體,也就是祂的教會。每片玻璃都像是一個個的信徒,被基督精心塑造,配搭成為一個整體(以弗所書2章16,21節)。從這名藝術家的談話中,我看見耶穌流的寶血,成就了這樣的合一。在這件已完成的藝術品裡,我領悟到因著愛,就能不計疼痛和犧牲,完成計畫。

我們這些基督徒,正是上帝創造的藝術品,為要展現救主的偉大。祂使用我們生命中殘缺的碎片,成就了美事。

— Julie Ackerman Link

教會惟一的根基,
是主耶穌基督,
聖水聖言所造成,
是主的新創作。
Stone

基督犧牲一切,為要使教會展現祂的榮美。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24-26章 提多書2章


靈命日糧:何謂愛?

讀經: 羅馬書5章1-8節


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羅馬書5章8節


幾年前,我問一個即將結婚的年輕男子說:「你怎麼知道你愛她?」這是個嚴肅的問題,為要幫助他檢視自己結婚的真正動機。他思考片刻後說:「我知道我愛她,因為我想用我的餘生讓她快樂。」

接著,我們一起討論這句話的意思,同時探討不考慮自己的益處,不斷尋求對方的好處,所需付出的代價。的確,真愛包涵了許多的犧牲。

這想法與聖經的真理是一致的。在聖經中,希臘文用不同的字來表達「愛」,當中最高層次的是「agape」,意思是捨己的愛。天父藉著基督對我們彰顯的愛,就是捨己的愛。保羅說:「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馬書5章8節)。祂視我們為至寶。

如果犧牲能衡量愛的程度,那麼世上沒有比耶穌這份禮物更珍貴了。「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約翰福音3章16節)。

— Bill Crowder

奇異的愛,
怎能如此?
我主我神,
竟為我死!
Wesley

你願意犧牲多少,你的愛就有多深。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22-23章 提多書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