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新的開始

讀經: 路加福音5章17-26節


無病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 —路加福音5章31節


在許多國家,衛生法令都明文禁止人們販賣或使用舊床墊,只可以將之送到垃圾掩埋場丟棄。然而,提姆.基南(Tim Keenan)卻解決了這個問題。如今他的公司聘請了十幾名員工,負責取出舊床墊中可以再循環使用的部分,如金屬、布料及泡沫塑料。但他所做的還不僅是回收利用,記者比爾沃林在《科羅拉多日報》中寫道:「在基南所有循環再生的物品中⋯⋯最成功的可能就是『人』。」基南雇用的員工裡有許多曾是吸毒者和流浪漢,讓他們有重新開始的機會。他說:「我們雇用那些大家都棄絕的人。」

路加福音5章17-26節告訴我們,耶穌如何醫治癱瘓病人的身體,拯救他的靈魂。因著這個神蹟,利未回應耶穌的呼召跟隨祂,並邀請他的稅吏同伴及其他朋友和耶穌一同坐席(27-29節)。當有些人指責耶穌與罪人一同吃喝(30節),祂提醒他們無病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並且說到:「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32節)

若你覺得自己像是「被丟棄」到人生掩埋場的人,耶穌正展開祂慈愛的雙臂,要給你一個全新的生命,這也是祂來到世上的目的!

— David C. McCasland

上帝大能會改變人心,
遠離邪惡,擺脫罪孽;
上帝慈愛使生命更新,
潔淨內心,重寫新頁。
Fasick

得救恩就是接受新生命。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9-10章 以弗所書3章


靈命日糧:奇異恩典

讀經: 以弗所書2章1-10節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 —以弗所書2章8節


約翰.牛頓(John Newton)早期被迫參加皇家海軍,因不服從命令而遭開除,後來他從事了販賣奴隸的工作。牛頓惡名昭彰,因他喜歡說詛咒和褻瀆的話。當時橫越大西洋的殘酷販奴交易盛行,他在一艘販賣奴隸的船上工作,從普通水手開始,最終當上了船長。

後來,在公海上的一個戲劇性轉折,使他走向恩典之路,但他總覺得自己不配重獲新生。後來,他成為一個熱心的福音傳道者,最終成為廢奴運動的領導者。牛頓在國會面前,以他的親身經驗做出無可辯駁的見證,痛斥販賣奴隸的殘酷與不道德。我們也知道他是詩歌「奇異恩典」的作詞人,這首詩歌,可稱得上是古往今來最受喜愛的詩歌。

牛頓明白自己若有任何良善都是出於上帝恩典的作為。正如那些信心的偉人,如犯殺人罪和通姦罪的大衛王、懦弱不認主的使徒彼得,以及迫害基督徒的使徒保羅,他們皆因上帝的恩典才能榮神益人。

的確,凡是呼求上帝的都能得到相同的恩典,因「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祂豐富的恩典」(以弗所書1章7節)。

— Philip Yancey

奇異恩典,何等甘甜,
我罪已得赦免;
前我失喪,今被尋回,
瞎眼今得看見。
Newton

生命扎根在上帝永不改變的恩典,才能永不動搖。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7-8章 以弗所書2章


靈命日糧:苦難

讀經: 哥林多後書12章7-10節


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哥林多後書12章9節


與其他的城市一樣,美國阿拉巴馬州的恩特普賴斯市也有一座著名的紀念碑。但這座紀念碑與眾不同,其塑像並不是紀念某位傑出的公民,而是紀念甲蟲的豐功偉業。在20世紀初,這種棉籽象鼻蟲從墨西哥進入美國南部。在短短的幾年內,牠們破壞了所有的棉花田,那是當地主要的收入來源。農民在絕望之餘,開始種植其他作物──花生。然而,此事也讓農民意識到,長期依賴單一作物是不智的,他們將這歸功於甲蟲,因甲蟲的侵害迫使他們採取作物多樣化,帶來經濟成長。

這棉籽象鼻蟲,就像是生命中突如其來的災難,破壞我們努力許久才得到的成就。這種破壞,無論是在經濟上、情緒上或是生理上,都相當可怕。我們會發現人生不再像從前一樣了。但如同恩特普賴斯市的人民所學到的,失去了舊的,才能得到新的契機。上帝或許會透過苦難使我們戒掉壞習慣或培養新的美德,正如主用保羅身上的刺,教導保羅體會祂的恩典(哥林多後書12章7-9節)。

與其努力保留那毫無助益的舊習慣,不如將每一個苦難視為是上帝要在我們身上培養新美德的機會。

— Julie Ackerman Link

聖徒飽受熬煉,疲憊不堪;
內心如刺穿透,痛苦難當;
但試煉和痛楚,絕不枉然;
必得寶貴益處,百倍報償。
Anon.

上帝常用苦難來塑造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5-6章 以弗所書1章


靈命日糧:最終團聚

讀經: 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 13-18節


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裡。 —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7節


我永遠無法忘記父親將要離世前,我們徹夜守在他的床邊,陪伴他度過進入永生前的最後幾天。直到如今,想起他過世的那一刻,我仍然感到悲傷。從小到大,父親總是在我的身邊。當我需要指引時,隨時都可以打電話給他。我們擁有許多一起釣魚的美好時光;我們一起談論上帝和聖經;我也常要求父親告訴我他年輕時在農場發生的趣事。

當父親嚥下最後一口氣,我才真正意識到人死不能復生。父親從這世上消失了,而我的心從此也缺了一塊。

然而,在失去親人的痛苦當中,上帝的話語填補了我心靈深處的空缺。使徒保羅教導我們當主耶穌再來的那日,那些逝去的人將要復活並且「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裡⋯⋯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7節)。我非常嚮往那日的到來,不僅能與我父親再次相聚,更能與主耶穌同在直到永遠。

魯益師曾說:「基督徒是不需要永別的!」我熱切地盼望那最終的團聚。

— Joe Stowell

主啊!在失去至親的痛苦中,
提醒我們永恆榮耀的團聚正在等著我們。
求祢安慰我們,撫平我們的傷痛,
並使我們因期盼那日的到來而充滿喜樂!

死啊,你的毒鉤在哪裡?-哥林多後書15章55節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3-4章 加拉太書6章


靈命日糧:信靠

讀經: 詩篇5篇


凡投靠祢的,願他們喜樂,時常歡呼,因為祢護庇他們。 —詩篇5篇11節


澳洲有一則新聞,報導了帕斯卡•霍諾爾(Pascale Honore)的故事。她是一名下半身癱瘓的婦人,在經歷18年受制於輪椅的生活之後,還能夠接受衝浪的挑戰,她是怎麼辦到的呢?

一位年輕的衝浪者泰倫•斯萬(Ty Swan),以膠帶將她綁在自己的背上。取得了重心的平衡之後,泰倫揹著她划入海洋,接著他們乘著風浪前進,帕斯卡因此體驗了衝浪的無比樂趣。這舉動需要極大的信任,因為當中可能會有所失誤。儘管冒著極大的風險,但帕斯卡對泰倫有足夠的信心,終於使自己美夢成真。

基督徒的生命也是這樣,我們活在危險的世界中,充滿無法預測的挑戰,以及無法察覺的危險。然而,我們可以滿懷喜樂,是因為我們認識那位大能的上帝,祂能帶領我們走過生命的狂風暴雨。詩人寫道:「凡投靠祢的,願他們喜樂,時常歡呼,因為祢護庇他們;又願那愛祢名的人都靠祢歡欣。」(詩篇5篇11節)

當面對生命極大的險境與挑戰時,因著對上帝的信靠,我們可以得著喜樂,祂的力量使我們得勝有餘。

— Bill Crowder

感謝主助我信靠祢,
祢是我救主良友,
我深信祢與我同在,
從今時直到永久。
Stead

將軟弱交給上帝,支取祂的力量,信心就愈加堅固。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1-2章 加拉太書5章


靈命日糧:有智慧

讀經: 箴言10章17-21節


禁止嘴唇是有智慧。 —箴言10章19節


許多年前,有位不知名的作家寫了一首衡量言語價值的短詩:

有智慧的老貓頭鷹,
穩穩地坐在橡樹梢。
看得越多,便說得越少,
說得越少,便聽得越好。
為何不學智慧老貓頭鷹?

言語的多寡與智慧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箴言10章19節說:「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禁止嘴唇是有智慧。」

在某些場合,我們需要有智慧,曉得說適當的話,並且適可而止。憤怒的時候,小心說話尤其重要。雅各勸勉信徒們:「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雅各書1章19節)。約束言語也是敬畏上帝的表現,所羅門王說:「上帝在天上,你在地下,所以你的言語要寡少」(傳道書5章2節)。當他人哀痛的時候,我們靜默的陪伴,可能遠比滔滔不絕地表示同情更有幫助,正如約伯的朋友,「一個人也不向他說句話,因為他極其痛苦」(約伯記2章13節)。

雖然「靜默有時,言語有時」(傳道書3章7節),但話說得愈少,會使我們聽得愈多。

— Jennifer Benson Schuldt

求主賜我真智慧,
何時當說何時聽。
鼓勵關懷他人時,
猶如祢對我關愛。

無聲勝有聲,沉默是金。



全年讀經:
雅歌6-8章 加拉太書4章


靈命日糧:口哨聲

讀經: 撒迦利亞書10章1-8節


我要向他們吹哨子,招聚他們,因為我救贖了他們。 —撒迦利亞書10章8節,新譯本


拉哥美拉島是加納利群島中一座極小的島嶼,這座小島上再度流行一種獨特的語言,這語言聽起來像是鳥兒唱歌的聲音。在這片有許多峭壁和深谷的土地上,連學童、遊客們都在學習如何吹口哨,效法以前島上的人們,利用哨聲來與兩英里以外的人溝通。一位牧羊人再度使用這古老的語言來與他的羊群溝通,他說:「我的羊認得我的哨聲,就像牠們認得我的聲音。」

聖經裡也曾經出現吹哨子的情況,上帝被描述為向祂的羊群吹哨子的牧羊人。先知所想像的畫面也許是這樣:有一天,上帝將吹著哨子帶領迷失、散落各地的人,重新召集他們,回歸到祂面前(撒迦利亞書10章8節)。

多年之後,耶穌說:「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著我」(約翰福音10章27節)。可能耶穌所指的就是牧羊人的哨聲。羊聽不懂人的話語,但是牠們認得那代表牧羊人所在的聲音。

誤導人的聲音及干擾的噪音,都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參閱撒迦利亞書10章2節)。然而,上帝有方法讓我們轉向祂,甚至不需要言語。祂藉著某些事情,使我們得到警覺或鼓勵,也不斷提醒祂正在引導、保護著我們,並一再應許祂與我們同在。

— mart de haan

塵世嘈雜與喧鬧,
不及天父召喚聲;
助我分辨祢聲音,
跟隨天父的路程。

上帝的呼召永遠聽得見。



全年讀經:
雅歌4-5章 加拉太書3章


靈命日糧:心靈呼喚

讀經: 撒母耳記下1章17-27節


大衛作哀歌,弔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 —撒母耳記下1章17節


在2011年3月,災難性的海嘯襲擊日本,摧毀了沿岸無數的市鎮和鄉村,奪走近16,000條生命。作家兼詩人格萊特.埃利希(Gretel Erlich)前往日本,見證及記錄當時的毀壞情況。然而,當她眼見滿目瘡痍的景象,覺得實在無法報導當時的境況,於是她寫了一首詩描繪當時的情景。在美國公共新聞電視網受訪的時候,她說:「我的老朋友,已故詩人威廉.斯塔福德(William Stafford)曾經說過:『詩歌是出自心靈深處的呼喚。』」

在聖經裡,我們可以看見詩作總是用來表達內心的情緒,從喜樂的讚美到失落的憂傷,都是詩歌的題材。當掃羅王以及他的兒子約拿單戰死沙場時,大衛極其悲痛(撒母耳記下1章1-12節),他將自己的心靈寄託在一首詩當中,並稱之為「弓歌」:「掃羅和約拿單,活時相悅相愛,死時也不分離。⋯⋯英雄何竟在陣上仆倒!⋯⋯我兄約拿單哪,我為你悲傷!我甚喜悅你!」(23-26節)

當我們面臨心靈激動的時刻,無論是喜或悲,都可以用禱告為詩歌,向上帝傾訴。我們也許無法清楚表達心裡的感受,在天上的父仍然聽見我們真正的心聲。

— David C. McCasland

有時禱告非語言,
將心捧在雙手間,
高舉呈現主面前,
祂必明瞭我心田!
Nicholson

上帝不只傾聽禱告,祂還瞭解我們的心。



全年讀經:
雅歌1-3章 加拉太書2章


靈命日糧:重複警告

讀經: 加拉太書1章6-10節


我希奇你們這麼快離開那藉著基督之恩召你們的,去從別的福音。 —加拉太書1章6節


「請注意,電動走道即將抵達終點。請注意,電動走道即將抵達終點。」如果你曾經使用過機場的電動走道,你就會聽過這種不斷重複的廣播。

為什麼機場要不停地重複這個廣播呢?這是為了要確保使用者的安全,並且保護當局的利益,若有人使用不當而受傷,機場當局也不須負責。

重複的廣播雖然令人厭煩,但也的確有它的價值。事實上,使徒保羅認為不停重複的警告是有必要的,因此他在加拉太書當中也這樣做。但比起避免在機場絆倒的危險,他所警示的更為重要。保羅警告加拉太人,無論是他或天上使者,只要有人傳講的不是他們曾聽過的福音,都不要聽信(1章8節)。就在下一節,保羅又再說了一遍。這是一個值得再次強調的警告。因為當時加拉太人開始相信救恩是源於好行為,而不相信真正的福音,即不相信救恩是基督所成就的工。

耶穌的福音,就是祂的受死、埋葬且復活,是為了要赦免我們的罪。這是我們有特權和責任要分享的故事。當我們傳講福音時,要清楚說明:只有靠著復活的耶穌,我們才能解決罪的問題。

— Dave Branon

祂是道路、真理和生命,
祂的名稱為耶穌;
除祂以外再無別的名,
有能力救贖我們。
Sper

耶穌基督是唯一通往天堂的道路。



全年讀經:
傳道書10-12章 加拉太書1章


靈命日糧:古代佳餚

讀經: 詩篇19篇7-14節


祢的言語在我上膛何等甘美,在我口中比蜜更甜! —詩篇119篇103節


不久前,我參加了一個有關中世紀的研討會。在一個專題討論中,我們甚至親手烹飪了好幾道中世紀時期常有的料理。我們用杵和臼搗碎肉桂和水果,製作果醬;切碎橙皮,加入蜂蜜和薑,烤製成甜點;壓碎杏仁並加水和其他食材,製成杏仁奶。最後,我們還準備了一整隻雞佐以白飯當作主菜。當我們試吃這些料理時,都十分享受這些美味的佳餚。

至於我們心靈的屬靈糧食,上帝給了我們一個多樣化的菜單,可以仔細咀嚼、好好品嚐,使我們得著飽足。無論是聖經中的歷史書、詩歌書、智慧書、先知書或其他書卷,都可以在我們軟弱的時候使我們剛強、給我們智慧和鼓勵、帶給我們每日所需的能力(詩篇19篇7-14節,119篇97-104節;希伯來書5章12節)。正如詩人所說:「祢的言語在我上膛何等甘美,在我口中比蜜更甜!」(詩篇119篇103節)

所以我們還在等什麼呢?上帝已在我們面前擺設了美味的屬靈筵席,我們全都受邀來享用!

— Dennis Fisher

主啊,感謝祢為我預備屬靈的筵席,
讓我能到祢面前,享用祢的話語。
我需要祢的話語滋潤心靈、與祢更親近。
我今願向祢敞開我心。

聖經是生命的糧,並且歷久彌新。



全年讀經:
傳道書7-9章 哥林多後書1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