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憂慮

讀經: 詩篇3篇


耶和華啊,我的敵人何其加增! —詩篇3篇1節


朋友交給我一杯裝著水的高腳玻璃杯,並要我握好。但我拿得越久就覺得越重,最後我的手酸了,只好把杯子放下。朋友告訴我說:「我學到了一個功課:憂慮就像是握著那個水杯,我為一些事情憂慮越久,我的恐懼就越大,最終將我壓倒。」

大衛王也曾經歷恐懼,他的世界被徹底地顛覆。他兒子押沙龍想篡奪王位,設計讓以色列人和軍隊轉而對自己效忠。當時,大衛不知道到底誰對他忠誠,誰是背叛他的,唯一的選擇似乎只有逃跑。他對僕人說:「要速速地去,恐怕[押沙龍]忽然來到,加害於我們。」(撒母耳記下15章14節)

大衛可能在逃亡中寫下這篇詩篇:「我用我的聲音求告耶和華,祂就從祂的聖山上應允我」(詩篇3篇4節)。在大衛恐懼時,他仰望耶和華,上帝也施恩讓大衛重得王位。

有許多的憂慮都能擊垮我們,然而,當我們將這些憂慮交託在上帝大能的手中,祂便會幫助我們度過這些試煉。

— Anne Cetas

感謝主,
祢讓我們不需被憂慮壓倒。
幫助我們將憂慮交託在祢手中,
使我們不致於懼怕面對明天。

上帝從未要我們背負憂慮這個重擔。



全年讀經:
約伯記22-24章 使徒行傳11章


靈命日糧:這是誰?

讀經: 馬太福音27章32-44節


我主耶穌基督⋯⋯因從死裡復活,以大能顯明是上帝的兒子。 —羅馬書1章3-4節


當凱莉在哈佛廣場訪問大學生對耶穌的看法時,有些人很尊敬耶穌,說祂是個「關心人們的人」,有人說:「祂聽起來像是個很酷的傢伙」。但也有人直截了當地拒絕:「祂只是一個普通人,我不認為祂是救主。」或是說:「我不接受任何宣稱『我是通往上帝的唯一道路』的信仰。」有些人認真思考耶穌是誰,有些人則拒絕祂。

在兩千年前,當耶穌面臨死亡時,許多人也對「祂是特別的人」這個想法嗤之以鼻。他們「在祂頭上安一個牌子,寫著祂的罪狀說:『這是猶太人的王耶穌』」(馬太福音27章37節)。那些懷疑祂能力的人說:「祢這拆毀聖殿,三日又建造起來的,可以救自己吧!」(40節)宗教領袖們甚至說:「祂救了別人,不能救自己。」(42節)

耶穌的死亡或許使祂看起來無能,但當我們讀整個故事時,我們看見祂是甘心樂意捨命。當祂從墳墓復活時,證明了自己是上帝的兒子,有無限的大能。讓我們體會祂死亡的意義和復活的大能。祂是救世主!

— Dave Branon

主從墳墓裡復活,
得勝一切仇敵與罪惡,
主耶穌復活,得勝黑暗君王,
從此永遠與聖徒一同做王。
Lowry

耶穌的復活戰勝死亡。



全年讀經:
約伯記20-21章 使徒行傳10章24-28節


靈命日糧:東山再起

讀經: 約翰一書1章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約翰一書1章9節


前美國橄欖球員查德·潘寧頓(Chad Pennington)曾經多次受傷,威脅他的職業生涯。其中兩次的嚴重受傷,使他必須忍受手術之苦、幾個月的物理治療,再加上好幾週的訓練,才能重新回到球場上。然而,每一回受傷後,他不僅回到球場上,表現更是超水準,這讓他被選為美國橄欖球聯盟的「年度東山再起獎」。潘寧頓的努力顯出他要回到球場上的決心。

就屬靈層面來說,當罪破壞了我們和上帝的關係,使我們無法服事時,光是決心並不能使我們與上帝恢復關係,繼續被祂使用。當我們因罪而無法服事時,認罪是使我們得復興的必經之路。「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一書1章9節)

我們必須完全仰賴那位為我們犧牲自己的上帝,方能從屬靈挫敗中重新站立,並重獲盼望。那為我們受死的基督,以祂永恆的愛來愛我們,並在我們認罪時,以恩典回應我們。藉著認罪,上帝救贖的恩典將使我們東山再起,重新被主使用。

— Bill Crowder

像我這樣,無善可陳,
主竟為我,流血捨身;
得蒙選召,與祢親近,
真神羔羊,我來,我來。
Elliott

認罪就是得復興之道。



全年讀經:
約伯記17-19章 使徒行傳10章1-23節


靈命日糧 :注重過程

讀經: 彼得後書1章2-11節


你們若充充足足地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了。 —彼得後書1章8節


威廉·金澤(William Zinsser)在他的著作《寫作的泉源》(On Writing Well)中,提到許多作家都受到「以成敗論英雄」的思維所影響,極度在乎文章或作品的銷售量,而忽略了學習思考、計畫和組織的過程。金澤認為「若作者眼中只有終點線,不給自己足夠的時間思索如何到達終點」,那麼所寫出來的就會是一份雜亂無章的手稿。

作家兼牧師陶恕(A. W. Tozer)將這原則應用在屬靈生活上,他在著作《義人之根》(The Root of the Righteous)中,提到人容易傾向「只關心結果……而忽略長出這果子的根。」

使徒彼得提醒初代教會的信徒們,活出基督樣式的生活,以及有效地服事,都有其過程。他鼓勵他們在八個屬靈層面上有所成長:信心、德行、知識、節制、忍耐、虔敬、愛弟兄的心和愛眾人的心(彼得後書1章5-7節)。彼得認為,若我們充充足足地有這幾樣,就必使我們「在認識我們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了」(彼得後書1章8節)。

上帝要我們經歷這認識祂的美好過程,並且保證這過程將帶領我們進入有效的服事,使我們榮耀上帝的名。

— David C. McCasland

主啊,我們常常只想立即完全解決困難,
但祢會按祢恰當的時間施恩動工,
求主使我彰顯祢的良善、耐心和德行,
光照我們成為別人的祝福。

基督徒的生命,就是學習全然倚靠上帝的過程。



全年讀經:
約伯記14-16章 使徒行傳9章22-43節


靈命日糧:最佳行銷

讀經: 歌羅西書4章2-6節


你們要愛惜光陰,用智慧與外人交往。 —歌羅西書4章5節


有個故事說:從前有個男孩,他為了賣蘋果而上了一列火車。他在火車車廂間行走,一邊叫賣著:「蘋果!您要買蘋果嗎?」然而,他從車頭走到最後一節車廂,卻連一個蘋果也沒有賣出去。

有位男士看到他的窘境,就將他拉到一旁,要求看一下蘋果。接著,他就拿了個蘋果,走到第一節車廂,當著眾人面前用餐巾把蘋果擦一擦,然後沿著通道一面走,一面吃蘋果,並誇讚這蘋果有多清甜爽口。隨後,他告訴那個男孩再試著叫賣一次。這一次,男孩賣掉了所有的蘋果。差別在哪兒?對那些乘客而言,如今這些蘋果變得吸引人了。

這個故事提醒我們,一個讓人願意聆聽基督福音的方法,就是使它變得更吸引人,讓人看見這福音怎樣改變了我們的生命。保羅在歌羅西書4章5節裡所說的,就是最好的方法:「你們要愛惜光陰,用智慧與外人交往。」若我們對他人表現出仁慈、愛心和同情心,看到我們的人就會覺得好奇,這將給我們機會,向他們述說上帝賜給他們的奇妙大愛。

— Dave Branon

親愛的主,

謝謝祢賜給我們豐盛的救恩,

求祢幫助我們活出基督的生命,

使這福音變得更吸引人。

生命奇妙的改變,能吸引人認識那位改變生命的主。



全年讀經:
約伯記11-13章 使徒行傳9章1-21節


靈命日糧:不加害人

讀經: 羅馬書13章8-10節


愛是不加害與人的,所以愛就完全了律法。 —羅馬書13章10節


許多人認為古希臘內科醫師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是現代西方醫學之父。他明白行醫時遵循道德原則的重要性,而他寫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也備受推崇,至今仍是許多醫生的道德指標。這誓言其中一個重要的觀念,就是「不加害與人」,這表示一位醫生只當做他認為對病人有益的事。

「不加害與人」這個原則,也可以延伸到我們日常的人際關係中。事實上,新約聖經教導的「愛人如己」,正是以「仁愛」為核心。在上帝的律法背後,保羅看見「愛」是許多誡命的真正目的:「愛是不加害與人的,所以愛就完全了律法。」(羅馬書13章10節)

每天,當我們跟隨救主耶穌基督時,都會面臨許多影響他人生命的抉擇,在我們做出選擇時,應該先問問自己:「這樣做是彰顯基督對人的關懷嗎?抑或我只是關心我自己?」這種體恤他人的心顯示出基督的愛,為要醫治傷心的人,以及幫助有需要的人。

— Dennis Fisher

主啊,我心極易被慾望和需求吞噬,
感謝祢告訴我如何關懷他人,
求主幫助我學習祢的榜樣,
效法祢關懷他人。

關懷他人的需要,能幫助我們忘掉自己的重擔。



全年讀經:
約伯記8-10章 使徒行傳8章26-40節


靈命日糧 :路邊援助

讀經: 詩篇46篇


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 —詩篇46篇1節


我有位點頭之交與他的幾個朋友一同去打獵。他們到了英國女王的莊園巴爾莫勒爾附近。在行走時,他不小心扭傷了腳,無法再行走,只好叫其他人繼續往前走,而他自己則在路旁等候。

當他孤伶伶地坐在路旁時,看見有輛車緩緩駛近,停在一旁。接著車上的女士搖下車窗,詢問他是否需要幫助。他向那位女士解釋自己的狀況,並且說他正在等朋友回來,那位女士則回答:「上車吧!我載你回去你住的地方。」他一瘸一拐地走近車旁,打開車門一看,原來那位女士正是伊莉莎白女王!

得到英國女王的幫助,已經夠讓人吃驚,然而卻有另外一個幫助,更讓人震驚不已。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親臨這個世界,祂看見我們的困難,並提供資源來幫助我們。詩人也充滿信心、堅定地表示:「上帝……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詩篇46篇1節)。我們的救主賜下恩典,使我們可以忍耐,祂的話語扶持我們,祂讓朋友鼓勵我們,為我們代禱,並且賜我們信心,知道最終祂必使萬事互相效力,讓我們的靈命得益處。

下一次,若你發覺自己在人生路上孤立無援,別忘了上帝就是你的幫助者。

— Joe Stowell

親愛的主,感謝祢在我碰到困難時,
成為我隨時的幫助。求祢教導我仰望祢、
在祢的恩典與慈愛中得享平安,
直到祢領我安返天家。

要喜樂!上帝是位幫助你的王!



全年讀經:
約伯記5-7章 使徒行傳8章1-25節


靈命日糧 :屬天智慧

讀經: 撒母耳記上24章1-10節


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 —雅各書3章17節


如果美國16歲的女高中生威摩特(Kiera Wilmot)是在科學課上做實驗,她可能會拿到優等。然而,她卻被指控引起爆炸。她本來計畫事先取得老師同意才做這項實驗,但她的同學卻說服她在教室外做實驗。於是,她用塑膠瓶將一些化學物質混合,結果引起爆炸,她這項無意的行為造成了同學們的惶恐不安,還因此遭到退學。

舊約告訴我們另一個關於同儕壓力的故事。大衛和他的隨從為了躲避掃羅的追殺而躲到山洞裡,剛好掃羅也進入山洞(撒母耳記上24章)。大衛的部下向他建議,這正是上帝賜給他的好時機,能夠處置掃羅,他們慫恿大衛殺了掃羅(4、10節)。他們以為大衛殺了掃羅,就可以不用閃躲,大衛也可以稱王。但大衛卻拒絕傷害掃羅,「因他是耶和華的受膏者」(6節)。

在生活中,有時旁人會建議我們隨心所欲,做一些當下似乎最快樂,或看來最實際的事情。但是屬天和屬世的智慧是有分別的(哥林多前書2章6-7節),「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雅各書3章17節)。當旁人企圖說服我們採取某些行動時,我們可以祈求上帝來引導我們,作出適當的回應。

— Jennifer Benson Schuldt

憑祢意行,主!憑祢意行!
管理我動作,憑主指引;
聖靈充滿我,顯明主恩,
惟望主耶穌,常住我心。
Pollard

真正的智慧是從上而來的智慧。



全年讀經:
約伯記3-4章 使徒行傳7章44-60節


靈命日糧:黃金紋理

讀經: 羅馬書6章1-14節


我們若在祂死的形狀上與祂聯合,也要在祂復活的形狀上與祂聯合。 —羅馬書6章5節


上次我到英國的渡假鄉村旅行時,買了幾個骨瓷馬克杯作為紀念。我雖然小心翼翼地使用這些杯子,但還是有一個掉到水槽裡碎了。最近,我看到了日本傳統金漆陶瓷的修補技藝,不禁想到那個破碎的馬克杯。

如果東西碎了,通常我們能把它修補到可用的狀態便很開心了。但是數百年前,一位日本藝術家決定要修補破碎的瓷器,使它重現美麗的光彩。他利用金粉填補黏合破碎的器皿,修復後的瓷器都滿佈錯綜複雜的黃金紋理。

在最早的人類歷史中,罪進入世界(創世記3章),神學家稱這為人類的「墮落」,墮落無可避免的後果就是破碎。從此,生命便充滿了痛苦,因為我們不斷用破碎的尖利缺口傷害他人,也傷害自己。然而,上帝不願意看見我們支離破碎,祂的修復工作使我們的缺口變為美麗的紋理。

正如日本傳統金漆陶瓷修補技藝家一樣,上帝使用比黃金更貴重的東西,就是祂兒子的寶血來修復我們的生命。我們的生命並沒有黃金般的紋絡,取而代之的是基督的寶血使我們合而為一。我們已經「在祂死的形狀上與祂聯合」(羅馬書6章5節),世上沒有比這更美的事了。

— Julie Ackerman Link

祂流寶血傾倒生命,
在加利利獻上所有;
白白賜予豐盛的愛,
我們能以什麼回報?
Anon.

耶穌的寶血付出贖價,使我們從罪中重獲自由。



全年讀經:
約伯記1-2章 使徒行傳7章22-43節


靈命日糧:主必修復

讀經: 歌羅西書3章8-17節


[你們]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 —歌羅西書3章10節


幾世紀以來,許多人嘗試修復受損及年代久遠的藝術珍品。這些努力確實巧妙地保存了一些藝術家的原作,但有些卻反而破壞了許多偉大的傑作,包括古希臘的雕像,以及至少兩幅達文西的畫作。

在保羅寫給歌羅西教會的書信中,他所描述的修復過程,是藝術界無法達成的。保羅所提的是上帝對祂子民的修復,他寫道:「你們已經脫去舊人和舊人的行為,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歌羅西書3章9-10節)。這並不是嘗試翻修已故藝術家的作品,而是我們的靈被更新,那位又真又活、創造我們的上帝,藉著祂的兒子耶穌基督,賜給我們新生命。祂的赦免讓我們的生命不再暗淡,而是富有鮮艷的色彩;祂的恩典讓祂在我們生命中的旨意愈加鮮明。

我們的生命就好像主手中的一塊畫布,上帝是技術精湛的畫家,將我們的生命畫成一幅合祂心意的畫。無論我們因罪污損了多少,我們依然有更新與修復的盼望。永活的上帝是那位藝術大師,祂正雕琢我們的生命。

— David C. McCasland

我靈,讚美天上君王,
主前俯伏獻我心,
既蒙赦免,醫治,拯救,
當永遠歌唱頌揚。
Lyte

耶穌精於修復生命。



全年讀經:
以斯帖記9-10章 使徒行傳7章1-21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