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可靠的愛

讀經: 羅馬書12章9-21節


愛是不加害與人的。—羅馬書13章10節


我傷心、自責、憤怒、困惑,百感交集地自問:為什麼我老是想起這件事?

多年前,我做了一個痛苦的決定,與一個關係密切的人斷絕來往。在此之前,我曾多次請對方停止那令我深受傷害的行為,但只換來對方的拒絕和否認。今天,聽說她進城來探親,我的思緒頓時陷入過去的種種情境,心情跌宕起伏。

正當我的思緒久久難以平復時,聽到了收音機播放的一首歌曲,歌詞不僅描述被人出賣的悲痛,也提到深切期盼那造成傷害的人能被改變並得醫治。當我沉浸在這首縈繞心頭的歌謠時,眼眶滿是淚水,這首歌表達了我最深切的渴望。

在羅馬書12章9節,保羅說:「愛人不可虛假。」這提醒我們,並非所有的愛都是真誠的。但我們的心仍深切渴望認識真實的愛,也就是不自私、不操縱別人的愛,是充滿憐憫和無私的愛。這種愛不是因懼怕而去操縱別人,而是為彼此的幸福喜樂地付出(10-13節)。

這種愛就是福音的本質。我們藉著耶穌,終於能認識並分享這種值得我們信任的愛,這種愛絕不會使我們受到傷害(13章10節)。活在祂的愛中就得自由!

— 白茉妮

就你的經驗而言,真誠與自私的愛兩者有何不同?與弟兄姐妹的相處,如何讓我們學習全心全意地愛人?

慈愛的上帝,求祢教我真誠愛人而不虛假。求祢幫助我,能更深地體會基督犧牲的愛,並讓我知道如何與身邊的人分享這份愛。



全年讀經:
以斯帖記1-2章;使徒行傳5章1-21節


靈命日糧 : 可靠的愛

讀經: 羅馬書12章9-21節


愛是不加害與人的。—羅馬書13章10節


我傷心、自責、憤怒、困惑,百感交集地自問:為什麼我老是想起這件事?

多年前,我做了一個痛苦的決定,與一個關係密切的人斷絕來往。在此之前,我曾多次請對方停止那令我深受傷害的行為,但只換來對方的拒絕和否認。今天,聽說她進城來探親,我的思緒頓時陷入過去的種種情境,心情跌宕起伏。

正當我的思緒久久難以平復時,聽到了收音機播放的一首歌曲,歌詞不僅描述被人出賣的悲痛,也提到深切期盼那造成傷害的人能被改變並得醫治。當我沉浸在這首縈繞心頭的歌謠時,眼眶滿是淚水,這首歌表達了我最深切的渴望。

在羅馬書12章9節,保羅說:「愛人不可虛假。」這提醒我們,並非所有的愛都是真誠的。但我們的心仍深切渴望認識真實的愛,也就是不自私、不操縱別人的愛,是充滿憐憫和無私的愛。這種愛不是因懼怕而去操縱別人,而是為彼此的幸福喜樂地付出(10-13節)。

這種愛就是福音的本質。我們藉著耶穌,終於能認識並分享這種值得我們信任的愛,這種愛絕不會使我們受到傷害(13章10節)。活在祂的愛中就得自由!

— 白茉妮

就你的經驗而言,真誠與自私的愛兩者有何不同?與弟兄姐妹的相處,如何讓我們學習全心全意地愛人?

慈愛的上帝,求祢教我真誠愛人而不虛假。求祢幫助我,能更深地體會基督犧牲的愛,並讓我知道如何與身邊的人分享這份愛。



全年讀經:
以斯帖記1-2章;使徒行傳5章1-21節


靈命日糧 : 不再是孤兒

讀經: 詩篇68篇1-10節


上帝……作孤兒的父。—詩篇68篇5節


蓋爾·布萊恩(Guy Bryant)在紐約市的兒童福利部門工作,他單身且沒有自己的孩子。每天,他都必須面對為許多孩子尋找寄養父母的困境,於是他決定做些事情來改變現狀。接下來的十多年,布萊恩陸續讓五十多個孩子寄養在他的家,還一度同時照顧九個孩童。布萊恩解釋說:「每次我回頭一看,總是會發現有孩子需要地方住。」他又說:「如果你有心且家裡有地方,你就會去做,不會考慮太多。」那些曾寄養在布萊恩家的孩子們,現已長大成人並有自己的生活,但他們至今還有布萊恩家的鑰匙,還經常在星期天與這位寄養爸爸共進午餐。布萊恩向許多孩子展現了父親的愛。

聖經告訴我們,上帝尋找所有被遺忘或被拋棄的人。雖然有些信徒在今生貧困無助,但上帝應許與他們同在。上帝要「作孤兒的父」(詩篇68篇5節)。我們會因家人的忽視或遭遇不幸而孤立無援,但上帝並沒有離開我們,祂向我們伸出援手,親近我們,並給我們盼望。的確,「上帝叫孤獨的有家」(6節)。在耶穌裡,我們與其他的信徒組成一個屬靈的家。

無論我們的家庭如何破碎,自己如何被孤立、被遺棄,人際關係如何糟糕,我們都可以相信自己是蒙愛的。有了天父上帝,我們都不再是孤兒。

— 郭惟恩

有位愛你且永不離開你的天父,對你有何意義?這位天父如何滿足你最深的需要?

天父上帝,我需要一位好父親,一位不會離棄我的、真正的父親。我相信祢就是這樣一位父親。



全年讀經:
尼希米記12-13章;使徒行傳4章23-37節


靈命日糧 : 不再是孤兒

讀經: 詩篇68篇1-10節


上帝……作孤兒的父。—詩篇68篇5節


蓋爾·布萊恩(Guy Bryant)在紐約市的兒童福利部門工作,他單身且沒有自己的孩子。每天,他都必須面對為許多孩子尋找寄養父母的困境,於是他決定做些事情來改變現狀。接下來的十多年,布萊恩陸續讓五十多個孩子寄養在他的家,還一度同時照顧九個孩童。布萊恩解釋說:「每次我回頭一看,總是會發現有孩子需要地方住。」他又說:「如果你有心且家裡有地方,你就會去做,不會考慮太多。」那些曾寄養在布萊恩家的孩子們,現已長大成人並有自己的生活,但他們至今還有布萊恩家的鑰匙,還經常在星期天與這位寄養爸爸共進午餐。布萊恩向許多孩子展現了父親的愛。

聖經告訴我們,上帝尋找所有被遺忘或被拋棄的人。雖然有些信徒在今生貧困無助,但上帝應許與他們同在。上帝要「作孤兒的父」(詩篇68篇5節)。我們會因家人的忽視或遭遇不幸而孤立無援,但上帝並沒有離開我們,祂向我們伸出援手,親近我們,並給我們盼望。的確,「上帝叫孤獨的有家」(6節)。在耶穌裡,我們與其他的信徒組成一個屬靈的家。

無論我們的家庭如何破碎,自己如何被孤立、被遺棄,人際關係如何糟糕,我們都可以相信自己是蒙愛的。有了天父上帝,我們都不再是孤兒。

— 郭惟恩

有位愛你且永不離開你的天父,對你有何意義?這位天父如何滿足你最深的需要?

天父上帝,我需要一位好父親,一位不會離棄我的、真正的父親。我相信祢就是這樣一位父親。



全年讀經:
尼希米記12-13章;使徒行傳4章23-37節


靈命日糧 : 你還好嗎?

讀經: 路加福音23章32-43節


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加福音23章34節


曉蘭知道自己性命垂危。當她躺在醫院的病床上時,她的主治醫生和一群年輕的實習醫生湧進她的病房。接著,主治醫生並沒有理會曉蘭,而是向那群實習醫生描述曉蘭的末期病況。最後,醫生終於轉向曉蘭,問道:「妳還好嗎?」曉蘭虛弱地微笑,溫柔地向他們講述她在耶穌裡的盼望和平安。

兩千多年前,耶穌遭鞭打、赤裸地被釘在十字架上當眾受辱。祂向那些施暴者發怒了嗎?沒有。耶穌反倒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加福音23章34節)。雖然耶穌蒙冤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但祂卻為敵人禱告。後來,耶穌對另一個同樣被釘的罪犯說,他將可以與耶穌同在「樂園」裡,因為他相信耶穌(43節)。在痛苦與羞辱中,耶穌出於愛而選擇與人分享盼望和生命之道。

曉蘭向眾人分享福音後,溫柔地看著醫生泛著淚光的雙眼,反問他說:「你還好嗎?」因基督的恩典與力量,曉蘭在病房中分享生命之道,展現出對眾人的愛與關心。在今天或將來的日子裡,無論我們面對何種艱鉅的情況,讓我們相信上帝會賜我們勇氣,憑愛心與人分享生命之道。

— Tom Felten

最近你正面對何種艱困又令你難堪的情況?
在這充滿挑戰的時刻,你如何信靠耶穌呢?

耶穌,我讚美祢,因為祢以恩慈待人,給我們樹立了謙卑的榜樣。求祢讓我在言語上也能流露出祢的恩慈與謙卑。



全年讀經:
尼希米記10-11章;使徒行傳4章1-22節


靈命日糧 : 你還好嗎?

讀經: 路加福音23章32-43節


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加福音23章34節


曉蘭知道自己性命垂危。當她躺在醫院的病床上時,她的主治醫生和一群年輕的實習醫生湧進她的病房。接著,主治醫生並沒有理會曉蘭,而是向那群實習醫生描述曉蘭的末期病況。最後,醫生終於轉向曉蘭,問道:「妳還好嗎?」曉蘭虛弱地微笑,溫柔地向他們講述她在耶穌裡的盼望和平安。

兩千多年前,耶穌遭鞭打、赤裸地被釘在十字架上當眾受辱。祂向那些施暴者發怒了嗎?沒有。耶穌反倒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加福音23章34節)。雖然耶穌蒙冤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但祂卻為敵人禱告。後來,耶穌對另一個同樣被釘的罪犯說,他將可以與耶穌同在「樂園」裡,因為他相信耶穌(43節)。在痛苦與羞辱中,耶穌出於愛而選擇與人分享盼望和生命之道。

曉蘭向眾人分享福音後,溫柔地看著醫生泛著淚光的雙眼,反問他說:「你還好嗎?」因基督的恩典與力量,曉蘭在病房中分享生命之道,展現出對眾人的愛與關心。在今天或將來的日子裡,無論我們面對何種艱鉅的情況,讓我們相信上帝會賜我們勇氣,憑愛心與人分享生命之道。

— Tom Felten

最近你正面對何種艱困又令你難堪的情況?
在這充滿挑戰的時刻,你如何信靠耶穌呢?

耶穌,我讚美祢,因為祢以恩慈待人,給我們樹立了謙卑的榜樣。求祢讓我在言語上也能流露出祢的恩慈與謙卑。



全年讀經:
尼希米記10-11章;使徒行傳4章1-22節


靈命日糧 : 扎根在上帝裡

讀經: 耶利米書17章5-8節


他必像樹栽於水旁。—耶利米書17章8節


美國女詩人莎拉·蒂斯黛爾(Sara Teasdale)在《五月》這首描寫春光的詩中,以「紫丁香在狂風中起舞」為開頭,捕捉了紫丁香在疾風中擺動的畫面。其實,詩人是感嘆已逝的愛情,詩句很快就轉為悲傷。

我家後院的紫丁香也曾面臨考驗。在它的花季盛開後,勤勞的園丁「修剪」了每株紫丁香,幾乎只剩下樹根,讓我傷心落淚。光禿空蕩的枝幹一度遭受黴害,我差點絕望地想將樹根剷除。但三年過後,這些飽受折磨的紫丁香竟重展生命力。原來它們只是需要時間,而我需要為那尚未成就的事耐心等候。

許多聖經人物都曾在危難中憑信心等候:挪亞等待遲來的雨水;迦勒等了40年才進入應許之地;利百加等了20年才懷孕;雅各等了7年才迎娶拉結;西面等了又等,終於見到嬰孩耶穌。他們的耐心等候最終都得到回報。

相反地,那些倚靠世人的「必像沙漠的杜松」(耶利米書17章6節)。蒂斯黛爾的詩以「我走向寒風凜冽中」這陰鬱的句子作為結束;而耶利米則欣喜歡呼:「倚靠耶和華、以耶和華為可靠的,那人有福了!他必像樹栽於水旁。」(7-8節)

倚靠上帝的人扎根在上帝裡面,上帝會陪我們走過生命中的順境和逆境。

— 雷翠霞

你對上帝的認識,如何激發你的信心?
你會如何扎根在上帝裡面,並完全倚靠祂?

天父,當我感到生命枯乾或遭疾風襲擊時,求祢讓我能更深地扎根在祢不變的愛中,信心不動搖。



全年讀經:
尼希米記7-9章;使徒行傳3章


靈命日糧 : 扎根在上帝裡

讀經: 耶利米書17章5-8節


他必像樹栽於水旁。—耶利米書17章8節


美國女詩人莎拉·蒂斯黛爾(Sara Teasdale)在《五月》這首描寫春光的詩中,以「紫丁香在狂風中起舞」為開頭,捕捉了紫丁香在疾風中擺動的畫面。其實,詩人是感嘆已逝的愛情,詩句很快就轉為悲傷。

我家後院的紫丁香也曾面臨考驗。在它的花季盛開後,勤勞的園丁「修剪」了每株紫丁香,幾乎只剩下樹根,讓我傷心落淚。光禿空蕩的枝幹一度遭受黴害,我差點絕望地想將樹根剷除。但三年過後,這些飽受折磨的紫丁香竟重展生命力。原來它們只是需要時間,而我需要為那尚未成就的事耐心等候。

許多聖經人物都曾在危難中憑信心等候:挪亞等待遲來的雨水;迦勒等了40年才進入應許之地;利百加等了20年才懷孕;雅各等了7年才迎娶拉結;西面等了又等,終於見到嬰孩耶穌。他們的耐心等候最終都得到回報。

相反地,那些倚靠世人的「必像沙漠的杜松」(耶利米書17章6節)。蒂斯黛爾的詩以「我走向寒風凜冽中」這陰鬱的句子作為結束;而耶利米則欣喜歡呼:「倚靠耶和華、以耶和華為可靠的,那人有福了!他必像樹栽於水旁。」(7-8節)

倚靠上帝的人扎根在上帝裡面,上帝會陪我們走過生命中的順境和逆境。

— 雷翠霞

你對上帝的認識,如何激發你的信心?
你會如何扎根在上帝裡面,並完全倚靠祂?

天父,當我感到生命枯乾或遭疾風襲擊時,求祢讓我能更深地扎根在祢不變的愛中,信心不動搖。



全年讀經:
尼希米記7-9章;使徒行傳3章


靈命日糧 : 新的DNA

讀經: 以弗所書4章17-24節


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上帝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以弗所書4章24節


禮斯為了保住性命而接受了骨髓移植手術。四年後,他再做抽血檢驗,證實了捐贈者的骨髓繼續發揮治療功效,但也發現一件使他驚訝的事:他的血液中的DNA(脫氧核糖核酸)是屬於捐贈者的,而不是他自己的。其實,這是很合理的,因為手術的目的是要用捐贈者的骨髓製造健康的血液,來取代病變的血液。然而,從禮斯的面頰和唇舌的檢測中,也同樣驗出捐贈者的DNA。從某些層面而言,禮斯已成為另一個人,只保有記憶、外貌和一部分他自己的DNA。

禮斯的改變,與我們接受耶穌救贖而有的生命改變何等相似。從我們相信耶穌的那一刻起,我們的屬靈生命就改變了,成為新造的人(哥林多後書5章17節)。保羅在寫給以弗所信徒的書信中,勸勉他們要活出內心的更新,就是要脫去他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上帝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4章22、24節)。眾信徒要為基督而過聖潔的生活。

我們無需透過採檢DNA或驗血,來證明我們經歷了耶穌改變生命的大能。當我們與人互動時,體現「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上帝在基督裡饒恕了[我們]一樣」(32節),便能反映真實的內在改變。

— 洪可婷

耶穌如何改變你的生命?
你的為人處事如何體現這種內在的轉變?

耶穌,謝謝祢賜給我新生命,使我因為祢而成為新造的人。請幫助我「脫去」舊我,並能「穿上」祢的樣式。



全年讀經:
尼希米記4-6章;使徒行傳2章22-47節


靈命日糧 : 新的DNA

讀經: 以弗所書4章17-24節


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上帝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以弗所書4章24節


禮斯為了保住性命而接受了骨髓移植手術。四年後,他再做抽血檢驗,證實了捐贈者的骨髓繼續發揮治療功效,但也發現一件使他驚訝的事:他的血液中的DNA(脫氧核糖核酸)是屬於捐贈者的,而不是他自己的。其實,這是很合理的,因為手術的目的是要用捐贈者的骨髓製造健康的血液,來取代病變的血液。然而,從禮斯的面頰和唇舌的檢測中,也同樣驗出捐贈者的DNA。從某些層面而言,禮斯已成為另一個人,只保有記憶、外貌和一部分他自己的DNA。

禮斯的改變,與我們接受耶穌救贖而有的生命改變何等相似。從我們相信耶穌的那一刻起,我們的屬靈生命就改變了,成為新造的人(哥林多後書5章17節)。保羅在寫給以弗所信徒的書信中,勸勉他們要活出內心的更新,就是要脫去他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上帝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4章22、24節)。眾信徒要為基督而過聖潔的生活。

我們無需透過採檢DNA或驗血,來證明我們經歷了耶穌改變生命的大能。當我們與人互動時,體現「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上帝在基督裡饒恕了[我們]一樣」(32節),便能反映真實的內在改變。

— 洪可婷

耶穌如何改變你的生命?
你的為人處事如何體現這種內在的轉變?

耶穌,謝謝祢賜給我新生命,使我因為祢而成為新造的人。請幫助我「脫去」舊我,並能「穿上」祢的樣式。



全年讀經:
尼希米記4-6章;使徒行傳2章22-47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