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長存的道

讀經: 耶利米書36章27-32節


耶和華的話臨到耶利米說。—耶利米書36章1節


十九世紀初期,英國文學家湯瑪斯·卡萊爾(Thomas Carlyle)將手稿交給哲學家約翰·斯圖亞特·彌爾(John Stuart Mill)進行審查。但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這份手稿竟然掉進火裡。這雖是卡萊爾唯一的稿件,但他仍不屈不撓地重寫遺失的章節。區區火焰絕不會使這個故事受到任何毀損,因為所有的細節都在卡萊爾的腦海中完好無缺。縱然失去唯一的手稿,但他最後仍完成了《法國大革命》這本巨著。

在猶大國腐敗衰落的時期,上帝對先知耶利米說:「你取一書卷,將我對你說……的一切話,……都寫在其上」(耶利米書36章2節)。這個信息顯明了上帝慈愛地呼籲祂的子民悔改,好讓他們可以避免敵軍即將大舉入侵的災禍(3節)。

耶利米按照上帝的吩咐去行,而他所寫的書卷很快就落入猶大王約雅敬之手。後來,約雅敬用刀將書卷割破,並扔進火中(23-25節),而燒毀書卷的行為只是讓情況變得更糟。上帝指示耶利米,把先前的信息重新寫在另一本書卷上,並論及約雅敬說:「他後裔中必沒有人坐在大衛的寶座上;他的屍首必被拋棄,白日受炎熱,黑夜受寒霜。」(30節)

人可能會將記載著上帝話語的書卷扔進火裡燒毀,但這是徒然的,因為上帝的道必永遠長存!

— 葛庭墨

天父,有時我很難靜心聆聽祢的話語,但求祢幫助我明白
祢的心意,除去我的冥頑不靈,賜我一顆悔改的心。


什麼會使你或你認識的人忽略上帝的話?為什麼對你來說,順服並遵從上帝的指示至關重要?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41-42章;帖撒羅尼迦前書1章


靈命日糧 : 無所不知

讀經: 以賽亞書40章12-14節


誰⋯⋯將知識教訓祂?—以賽亞書40章14節


女兒喊著:「我看不懂!」然後就把鉛筆丟在桌上。女兒接受在家教育,正在做數學作業,我也開始全時間當她的老師,但我們很快就遇到難題。35年前我曾學過如何將小數轉換為分數,但現在全忘光了。連我自己都不會,就更別說要教女兒了。於是,我倆只好一起看線上老師講解要怎麼算。

人有時會陷入無法明白或理解的困境,但上帝絕不會如此,因祂是無所不知的全知者。先知以賽亞說:「誰曾……作祂的謀士指教祂呢?祂與誰商議,誰教導祂,誰將公平的路指示祂,又將知識教訓祂,將通達的道指教祂呢?」(以賽亞書40章13-14節)答案是沒有任何人!

人之所以有聰明才智,是因為上帝按照祂自己的形象創造了我們。而人類的聰明才智,不過是上帝一丁點的智慧。我們所知的極其有限,但上帝卻知道從亙古到未來的每一件事(詩篇147篇5節)。如今藉由科技,我們的知識正不斷增加,但仍難免會出錯。然而,誠如一位神學家所言,耶穌是立即、同時、徹底和真正地瞭解萬事萬物。

無論人類在知識上有何等的進步,我們依舊不可能超越基督的無所不知。我們時刻需要祂使我們有更強的理解力,並教導我們什麼是美善與真實的。

— 史珍妮

耶穌,我讚美祢,因祢無所不知。求祢使我明白,
祢要我學習些什麼,並幫助我全心全意地愛祢。


在哪種情況下,你會感謝上帝的全知?當你想到耶穌深知萬事,如何使你得激勵?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39-40章;歌羅西書4章


靈命日糧 : 與王坐席

讀經: 撒母耳記下9章6-13節


米非波設必與我同席吃飯,如王的兒子一樣。—撒母耳記下9章11節


獸醫宣布:「牠不會死,但必須截肢。」這隻非純種的流浪狗被車輾過,所以我朋友帶牠去看獸醫。獸醫還問我朋友說:「妳是牠的主人嗎?」因為手術費用高昂,而且小狗在復原期間需要有人照料。我朋友回答說:「現在我是牠的主人了。」她的愛心讓狗兒在這溫暖的家擁有美好的未來。

掃羅的孫子米非波設看自己「如死狗一般」,而不配蒙恩(撒母耳記下9章8節)。他因一場意外成了瘸子,需終身仰賴別人的保護與照顧(參閱4章4節)。而且掃羅死後,他可能也很害怕剛登基的國王大衛會依照當時的慣例,將所有對他的王位構成威脅的人全都趕盡殺絕。

然而,大衛因看重與約拿單之間的情誼,就保證會將約拿單的兒子米非波設視如己出,讓他得享平安並得到妥善的照顧(9章7節)。同樣地,我們從前雖與上帝為敵,本應滅亡,但耶穌拯救了我們,而且還讓我們在天國裡永遠與祂一同坐席。這正是路加福音所描述的,在天國盛宴中一同坐席的真諦(路加福音14章15節)。你我竟能擁有君王兒女的身分!我們所領受的,原是不配得的宏恩大愛,讓我們存感恩與喜樂的心來到上帝面前吧!

— Karen Kwek

親愛的耶穌,感謝祢拯救我,使我能永遠與祢同坐席。求祢常提醒我,我是祢親愛的孩子,幫助我時時信靠和讚美祢。


你在怎樣的情況下,最容易忘記上帝對你的保守與看顧?這時候,撒母耳記下9章6-13節如何激勵你呢?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37-38章;歌羅西書3章


靈命日糧 : 顧念別人

讀經: 羅馬書14章13-21節


凡物固然潔淨,但有人因食物叫人跌倒,就是他的罪了。—羅馬書14章20節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許多新加坡人都居家防疫,但我仍開心地保持游泳的習慣,因我認為這沒什麼危險。

但我的妻子很擔心,我若在公眾泳池受感染,可能會進而傳染給我年邁的岳母,因她像別的年長者一樣較缺乏抵抗力。她央求我:「你可以為了我,這段時間先不要去游泳嗎?」

我原先打算和她理論,說明感染的機率不高,但後來我發覺重點是在於她的感受。我何必堅持一定要去游泳呢?畢竟,也不是非去不可,況且這還帶給她不必要的困擾。

在羅馬書14章,保羅論及某些議題,諸如基督徒是否可以吃某些食物,或慶祝某些節日。他在意的是,有些人想把自己的看法強加在別人身上。

保羅提醒羅馬教會及我們,眾信徒對許多事的看法可能不一致,而且因著我們的背景迥異,做人做事的態度和方法可能各有不同。保羅寫道:「所以我們不可再彼此論斷,寧可定意,誰也不給弟兄放下絆腳跌人之物。」(13節)

上帝的恩典給我們極大的自由,而這樣的自由能讓我們向別的信徒彰顯上帝的愛,能讓我們看重別人的屬靈需要,更甚於自己對某些規條與傳統的堅持──只要不違背福音的基要真理就好了(20節)。

— 許文榮

親愛的耶穌,求祢賜我寬容的心,在不違背福音真理的事上願意讓步;求祢賜我愛心,能優先考量別人的感受。


身為基督徒,你遵守著哪些規條與傳統?這對那些抱持不同觀點的信徒會造成什麼影響?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34-36章;歌羅西書2章


靈命日糧 : 極需智慧

讀經: 出埃及記18章17-24節


摩西聽從他岳父的話,按著他所說的去行。—出埃及記18章24節


自小就沒有父親的羅瑞,常覺得自己不像其他孩子擁有父親所傳授的實用生活智慧。他希望人人都能具備重要的生活技能,因此製作了一系列關於「老爸教我動手做」的實用影片,從如何組裝架子到更換輪胎,內容包羅萬象。羅瑞所展現的親切和熱心,使他成為知名網紅,而且還累積了數百萬名訂閱者。

我們都渴望能有人向我們傳授人生智慧,就如同父親或母親,不但教導我們寶貴的技能,更引導我們渡過困境。摩西帶領以色列人脫離埃及的奴役,建立以色列國時,也極需智慧。摩西從早到晚審理百姓的糾紛,他的岳父葉忒羅看出,這對摩西而言過於繁重。於是,葉忒羅給予摩西明智的建議,把權責分派出去(出埃及記18章17-23節)。摩西就「聽從他岳父的話,按著他所說的去行」(24節)。

上帝知道我們極需智慧。有些人的雙親敬虔愛主,能提供智慧的建言,而有些人則沒有。但我們可以向上帝求智慧,因祂賜智慧給凡求告祂的人(雅各書1章5節)。此外,上帝也透過聖經的字字句句賜下智慧。箴言19章20節提醒我們,只要真誠謙卑地聆聽智慧之言,我們不僅「終久有智慧」,而且還能與人分享智慧。

— 夏莉珊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將有智慧的人放在我生命中,
請幫助我能尋求並聆聽他們的智慧之言。


明智的建言曾使你在哪方面得幫助?你可以為誰提供智慧之言?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32-33章;歌羅西書1章


靈命日糧 : 絕非平凡

讀經: 希伯來書11章1、32-40節


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卻仍未得著所應許的。—希伯來書11章39節


阿妮90歲生日當天,在睡夢中離世。她平靜安詳地離世,反映了她恬靜安然的一生。她的丈夫離世後,她就全心全意地養育子女、照顧兒孫,並與教會裡年輕的姐妹們成為好朋友。

她沒有特別的天賦才華,也沒有傲人的成就。但她對上帝堅定的信心,啟發了那些認識她的朋友們。有個朋友告訴我說:「當我碰到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我不會想到知名牧師或作家曾說些什麼,但會想到阿妮可能會怎麼說。」

我們許多人都像阿妮一樣,只是過著平凡日子的普通人。我們的名字永遠不會出現在報章雜誌上,也不會被人立碑紀念。但一個堅信上帝的人,所擁有的絕非平凡的生命。就像希伯來書11章35-38節,列舉了許多不知名也不引人注目的人物,顯然他們未能在今生得著那應許要給他們的獎賞(39節),但因著順服上帝,他們的信心絕非枉然。縱然只是個平凡人,上帝也大大使用他們的生命(40節)。

若你因自己看似單調普通的生活而灰心沮喪,當謹記,信靠上帝而活的生命,具有永恆的影響力。就算我們很平凡,也能有非凡的信心。

— 黃嘉仁(特約作者)

信實的上帝啊!求祢幫助我
在每日生活中時時信靠順服祢。


即便是基督徒,我們有時也會對自己的存在感到困惑。歡迎瀏覽最新推出的專題網頁:
瀏覽「基督徒,你真的信主嗎?」


上帝要你在日常生活中的哪方面操練信心?祂如何幫助你更順服、更忠心地倚靠祂?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30-31章;腓立比書4章


靈命日糧 : 主裡同心

讀經: 腓立比書3章12-16節,4章1-2節


若在什麼事上存別樣的心,上帝也必以此指示你們。—腓立比書3章15節


如今你只要將烤麵包機插上電源,就能享受到電源發明帶來的便利。豈不知在十九世紀末時,兩位發明家愛迪生和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為著哪種電流最有發展潛力而爭論不休:是直流電(DC,就像電池在手電筒中的電流),或是交流電(AC,電源插座的電流)?

最後,特斯拉的交流電概念更勝一籌,而且成為世上各個家庭、企業和社區所使用的電流。在遠距傳輸上,交流電更有效率,所以是較為明智的選擇。

有時,基督徒之間的意見相左時,我們也需要智慧來面對(參閱羅馬書14章1-12節)。使徒保羅呼籲信徒,要尋求上帝的幫助來釐清這些歧見。他說:「若在什麼事上存別樣的心,上帝也必以此指示你們」(腓立比書3章15節)。在後面的章節中,我們看到有兩個人放任彼此間的歧見,而導致關係破裂。保羅對於這樣的衝突甚感憂傷,他說:「我勸友阿爹和循都基要在主裡同心。」(4章2節)

每當我們因意見不合而出現分裂時,願我們都能藉由聖經尋求上帝的恩典和智慧、聽取成熟的基督徒給予的忠告,並從禱告得著力量。讓我們竭力「在主裡同心」!

— 白德夫

親愛的上帝,我正面臨一些複雜的情況,不知如何是好。
求祢讓我能藉由聖靈的幫助,明白下一步該怎麼做。


你是否正因堅持己見而與人產生衝突?你要如何以上帝的恩典和智慧來面對?為何面對這些衝突時,禱告至關重要?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28-29章;腓立比書3章


靈命日糧 : 相互扶持

讀經: 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1-25節


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眾人,常要追求良善。—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5節


當安柏和幾個好姐妹一起打籃球時,突然想到如果能組成女子籃球聯盟,必然對社區大有好處。所以她成立一個非營利機構(Ladies Who Hoop),鼓勵眾人同心協力影響下一個世代。機構中的每位領袖都致力於培養婦女和少女的自信與人格,鼓勵她們為所屬的社群貢獻己力。一位女導師(先前曾是球員)提到:「我們能同甘共苦,而這樣的友誼是我長久以來未能擁有的。我們在許多方面相互扶持。我也樂見這些女孩們能夠成長且實現理想。」

同樣地,上帝也定意要祂的百姓共同合作,相互扶持。使徒保羅勉勵帖撒羅尼迦的眾信徒,要「彼此勸慰,互相建立」(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1節)。上帝讓我們加入由祂的百姓所組成的大家庭中,為要使我們得到扶持。我們需要彼此,才能持續地在基督裡奔走這條生命之道,有時這意味著:要傾聽某些人面對掙扎的心聲,提供實際的幫助,或說幾句鼓勵的話;與對方一同歡慶成功得勝;在困境中為對方代禱,求上帝賜下能力;激勵彼此在信心上成長。好叫我們在凡事上,「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眾人,常要追求良善」(15節)。

當我們與眾信徒同心合意、持續地信靠上帝時,將享有多麼深厚的主內情誼啊!

— 施安妮

親愛的上帝,我滿心歡喜成為祢家中的一員。
求祢教導我如何成為別人的幫助。


別人曾用何種方式鼓勵你?你如何預備自己去幫助他人呢?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26-27章;腓立比書2章


靈命日糧 : 同經幽谷

讀經: 詩篇23篇


[我]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詩篇23篇4節


英國廢奴運動領袖威廉.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的伯母哈拿.威伯福斯臨終前寫了一封信,信中提到她曾聽過關於基督徒離世的事:「一個奔赴榮耀美地的人是有福的,因他正與所深愛且未曾見過的耶穌同在。我的心為此雀躍不已。」接著,她說:「我的狀況時好時壞,但耶穌卻始終美善,祂一直恩待我。」

這番話使我想起在詩篇23篇,大衛寫道:「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4節)。這節經文特別觸動我心,因為正是在這死蔭的幽谷裡,大衛對上帝的敘述變得親密且深刻。這首詩開始時,大衛只是宣稱:「耶和華是我的牧者」(1節),後來就轉用第二人稱,對上帝傾心吐意:「因為祢與我同在。」(4節)

知道這位創造大地與世界的全能上帝(90篇2節),如此憐憫我們,會陪伴我們走過最艱難的景況,是多麼讓人得激勵啊!無論我們是處於順境或逆境,都能投靠這位牧者、救主和摯友,並且能夠確信祂始終美善。祂如此美善,甚至勝過死亡,叫我們能「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23篇6節)。

— 龐雅各

我親愛的大牧者,感謝祢以永遠的信實與慈愛恩待我。
求祢幫助我與祢更親近。


知道耶穌這位大牧者永遠與你同在,如何安慰你的心?今天,你如何與他人分享這份盼望?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23-25章;腓立比書1章


靈命日糧 : 無論何處

讀經: 約翰福音4章7-24節


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祂。—約翰福音4章23節


劇烈的疼痛和頭痛讓我又無法參加主日聚會。不能和大家一起敬拜上帝,讓我有點難過,但我還是會參加線上崇拜。剛開始我一直抱怨,導致我無法好好敬拜。收音、畫質不佳都讓我分心。直到我聽到有人柔和地唱出我很熟悉的詩歌,我邊流淚邊唱道:「懇求心中王,成為我異象,萬事無所慕,惟主是希望!願祢居首位,日夜導思想,工作或睡覺,慈容作我光。」當我專注於上帝的同在時,我就能坐在客廳裡敬拜上帝。

聖經雖肯定群體敬拜的重要性(希伯來書10章25節),但上帝的同在不只是侷限在教堂的四面牆內。當耶穌在井旁與撒馬利亞婦人交談時,祂打破了人們對彌賽亞既定的印象(約翰福音4章9節)。耶穌並沒有譴責這位井邊的婦人,而是對她講述真理並關心她(10節),祂確實完全瞭解她的景況(17-18節)。耶穌表明自己的身分,並宣告聖靈會促使上帝的子民從內心發出真實的敬拜,且不限於某個特定的地點(23-24節)。

當我們專注於上帝的特質、作為和應許,就能因上帝持續的同在而喜樂,無論是在客廳或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與其他信徒一同敬拜祂!

— 鄧書琪

奇妙的上帝,當我因祢的特質、作為和應許
而滿心喜樂時,求祢幫助我全心敬拜祢。


你喜歡在何處敬拜上帝?當你敬拜上帝時,你如何享受祂的同在並經歷喜樂呢?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20-22章;以弗所書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