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多過應得的

讀經: 詩篇103篇6-18節


祂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 —詩篇103篇10節


有時,當人問我過得怎麼樣時,我都回答:「比我應得的更好!」我記得有個人說:「怎麼會呢?有很多是你應得的。」對於他的一番好意,我的回應是:「那可不見得!」我心裡知道自己真正應得的,就是上帝的審判。

我們很容易就會忘記,自己罪孽深重。當我們高估自己時,就不會覺得自己不配得到上帝的救恩,也把祂為救贖我們而付上的代價大打折扣。

現在該是我們省察自己的時候了!如同詩人提醒我們,上帝「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詩篇103篇10節),在上帝聖潔和公義的榮光之下審視自己,我們應得的只有地獄而已。倘若沒有基督在十架上犧牲所成就的恩典,天堂就跟我們毫不相干。即使上帝沒有作任何其他的事,單是救贖我們,已經超過我們配得的了。無怪乎詩人說:「天離地何等的高,祂的慈愛向敬畏祂的人也是何等的大!」(11節)

清楚明白自己是個罪人,我們一定會情不自禁高呼:「奇異恩典,何等甘甜!」上帝賜給我們的,遠遠超過我們所應得的。

— Joe Stowell

感謝我主不念罪惡,

十架為我將罪代償,

我今深欠主愛與恩,

救恩浩大非我應得。

即使上帝沒有作任何其他的事,單是救贖我們,已經超過我們配得的了。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19-21章 約翰福音8章1-27節


靈命日糧 :聆聽

讀經: 約伯記2章11-13節


惟願有一位肯聽我! —約伯記31章35節


翠思•賀格(Joyce Huggett)在她的書《聆聽他人》(Listening to Others)中,談到對於身處困境中的人,學習聆聽並適當地回應他們極其重要。她提到幾個關於聆聽人們訴苦的親身經歷,他們通常會感謝她為他們所付出的一切。她寫道:「很多時候我都沒有『做』任何事,我只是『聆聽』。所以,我很快就明白『單是聆聽』,事實上已能有效地幫助別人。」

這樣的幫助正是約伯向朋友尋求的。他們確實陪他坐在地上七天七夜,沉默不語,因為看見「他極其痛苦」(2章13節),但當約伯開始訴苦時,他們卻聽不進去。相反地,他們說個不停,但卻完全無法安慰約伯的心(16章2節),以致約伯呼求:「惟願有一位肯聽我!」(31章35節)

「聆聽」所傳達的意思是:「對你重要的事,就對我重要。」有時人們的確想要聽別人的意見,但很多時候,他們只是希望那些愛他們和關心他們的人,能聆聽他們的心聲。

聆聽非易事,而且需要時間,你必須花上足夠的時間,聽見別人真正的心聲,那麼,當我們開口時,才能以溫柔且智慧的言語來回應。

主啊!求祢賜我們充滿愛的心與聆聽的雙耳。

— David H. Roper

主在施恩寶座上,
俯身垂聽我傾訴;
呼求上帝阿爸父,
我的恐懼祂消除。
Watts

總想著如何回答,就聽不到別人的傾訴。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16-18章 約翰福音7章28-53節


靈命日糧 :暴風雨中的錨

讀經: 約書亞記1章1-9節


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上帝必與你同在。 —約書亞記1章9節


桑迪颶風來襲時,麥特和潔西卡試著將他們的帆船駛進佛羅里達州的一個小灣,然而船卻觸礁了。海浪不斷衝擊著他們,他們就迅速地將錨拋下,以便穩住船身,直到他們獲救為止。他們說:「假如沒有將錨放下,我們一定會失去我們的船。」沒有了錨,他們的船就會被無情的海浪沖上岸邊,變成碎片。

在屬靈生活上,我們也需要錨來確保我們站立得穩。當摩西逝世之後,上帝呼召約書亞來帶領祂的子民時,祂賜下了應許的錨,叫約書亞在危難之時可以信靠。上帝對約書亞說:「我……必照樣與你同在;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無論你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上帝必與你同在」(約書亞記1章5、9節)。上帝同時也賜下律法書給約書亞和祂的百姓,叫他們可以研讀並遵行(7-8節)。上帝的話語和同在,正是以色列人面對挑戰時可以信靠的錨。

當我們正在苦難之中,或是信心開始懷疑動搖的時候,我們的錨是什麼呢?就讓我們以約書亞記1章5節為開始,雖然我們的信心可能軟弱,但若我們將信心的錨放在上帝的應許和同在上,祂必穩穩地托住我們。

— Anne Cetas

我有巨錨穩我靈,
巨浪翻騰它堅立。
立基萬古之磐石,
深根穩立救主愛。
Owens

越感受暴風雨的壓力,越體會錨的力量。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13-15章 約翰福音7章1-27節


靈命日糧 :很久以前

讀經: 馬太福音24章32-44節


耶和華安排一條大魚吞了約拿,他在魚腹中三日三夜。 —約拿書1章17節


有些人說,聖經不過是一些童話故事的彙集本。裡面記載一個小男孩殺死巨人;有人被大魚吞進肚子裡;還有挪亞建造了一條大船的故事。甚至某些宗教人士也認為,這只是教導人們道德的好故事。

然而,耶穌說到約拿與大魚,以及挪亞與洪水的事時,是在談論一個真實發生的事件:「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降臨也要怎樣。當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亞進方舟的那日,不知不覺洪水來了,把他們全都沖去。人子降臨也要這樣」(馬太福音24章37-39節)。祂會在我們沒有預期時再度降臨。

耶穌以約拿在魚腹裡度過三天為例子,與祂將自己在墳墓裡經歷三天後復活做比較(馬太福音12章40節)。彼得更談到挪亞與洪水的景況,與耶穌再來的日子是一樣的(彼得後書2章4-9節)。

聖經是上帝賜給我們的話語,是一本充滿真理的書,不是童話故事。有一天,當耶穌再來接祂的兒女時,我們將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 Cindy Hess Kasper

殷切等候祢再來,
屆時天家見祢面;
我有盼望因祢愛,
祢的應許必實現。
Sper

因期待基督的再來,所以樂觀盼望。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10-12章 約翰福音6章45-71節


靈命日糧 :計畫中斷

讀經: 馬可福音5章21-34節


耶和華的籌算永遠立定;祂心中的思念萬代常存。 —詩篇33篇11節


我和妹妹殷切期待台灣之旅,買了機票,也訂好了旅館,整裝待發。但就在出發前兩週,我妹妹接獲通知要處理一樁突發事件,而必須留在新加坡繼續工作。旅行計畫被迫中斷,確實令人失望。

當門徒陪伴耶穌趕赴一樁緊急任務時,行程卻被中斷了(馬可福音5章21-42節)。管會堂之人睚魯的女兒快死了,緊急萬分,而耶穌正在前往他家的途中。突然,耶穌停下腳步,說:「誰摸我的衣裳?」(30節)

門徒對此似乎有些不耐煩,說:「祢看眾人擁擠祢,還說『誰摸我』嗎?」(31節)但是,耶穌認為這是幫助這位受苦婦人的機會。因為當時她的疾病在宗教律法上被視為是不潔淨的,所以12年來她都不能參與群體的生活(見利未記15章25-27節)。

當耶穌與婦人說話時,睚魯的女兒死了。一切都太遲了,當時看來好像如此。但是,這一延遲卻讓睚魯對耶穌與祂的大能──即戰勝死亡的能力,有更深刻地經歷與認識。

有時候我們的失望卻是上帝的籌算。

— Poh Fang Chia

好處祂從不保留,
失望中有祂安排;
即使否定答案中,
有祂說不盡的愛。
Young

下次計畫中斷時,細察上帝的目的。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7-9章 約翰福音6章22-44節


靈命日糧 :平生夙願

讀經: 羅馬書12章6-21節


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 —羅馬書12章10節


有位朋友告訴我,他最近夙願得償,帶了妹妹去歐洲。他已去過歐洲數次,但是妹妹從未去過。讓我感到震撼的是,他無私地將這個目標列入自己的平生夙願裡。這讓我想起,在我的願望與目標裡,有多少是為著別人,而非自己。

羅馬書12章6-21節談到,上帝讓我們在基督裡互為肢體,賜下各樣的恩賜,並教導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這些恩賜全都是為著造就別人,例如教導的恩賜,目的並非為了讓教師能滿足自己的願望,而是為著別人的好處。第6-8節中提到的其他恩賜也是如此。保羅勉勵我們要為人的好處而行,他力勸我們說:「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10節)

保羅以身作則,他的事工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眾人,並為著下一代的信徒奉獻自己的生命。他活出了樂於付出、殷勤款待、饒恕與充滿憐憫的生命特質。

我們的生命目標,應該包括獻出上帝給予我們的恩賜。

— David C. McCasland

求主賜我大恩典,
慷慨大方願付出;
使我生命與生活,
分別為聖歸給祢。
Murray

學習謙卑關心人,屬靈生命常健康。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4-6章 約翰福音6章1-21節


靈命日糧 :浮出水面

讀經: 歌羅西書1章15-23節


因為萬有都是靠祂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 —歌羅西書1章16節


很奇妙的,人類可以同時體會自然與超自然──即能見的與不能見的世界。我在紐西蘭乘船出海賞鯨時,就讓我思考到這兩種世界。一隻鯨魚會浮出水面休息片刻,接著深呼吸數次,噴出的氣體,形成了壯觀的水柱,然後俯衝潛至一哩深的海裡去捕食烏賊。

雖然鯨魚有豐富的海洋生物作為食物,仍需要經常浮出水面吸取氧氣,否則就會死亡。縱使牠對海面上的世界所知不多,但為了生存仍須浮出水面來獲得那不可或缺的空氣。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像鯨魚一般,為了存活,每隔一陣子便要浮上來吸取屬靈的空氣。但是自然與超自然之間並沒有清楚的界限。我們生活的世界並沒有將兩者清楚劃分。身為基督徒,我的各種行動如:禱告、敬拜,以及向生病、軟弱、被拘禁的人傳遞主愛,都包含了自然與超自然兩方面的體驗。

上帝創造這個可見的世界並積極維護它,同時也提供方法,讓我們親近那不可見的上帝。保羅說:「你們從前與上帝隔絕,因著惡行,心裡與祂為敵;但如今祂藉著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你們與自己和好。」(歌羅西書1章21-22節)

我們生活在一個可見的世界裡,可以觸摸、嗅聞、眼見各種事物。但是,那位萬物的創造者與維護者,提供我們不可或缺的屬靈空氣。

— Philip Yancey


上帝的兒女能隨時來到祂的寶座前。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1-3章 約翰福音5章25-47節


靈命日糧 :謀士眾多

讀經: 箴言15章16-23節


不先商議,所謀無效;謀士眾多,所謀乃成。 —箴言15章22節


十五世紀的神學家金碧士(Thomas à Kempis)說:「哪一個人能有過人的智慧,以至無所不知呢?所以,不要過分相信自己的看法,而應該聽聽別人的意見。雖然你的看法沒錯,但若因為愛主的關係,而放棄自己的看法去依循他人的意見,那更能得益處。」金碧士指出在規畫人生時,向你所信賴的指導徵詢意見甚為重要。

若要確知上帝對我們生命的計畫,有智慧的人會向不同的人徵詢意見, 上帝會透過他們的意見顯明祂睿智的帶領。當一個人會向他人尋求智慧的意見,表示他瞭解自己在做決定時,可能會忽略一些重要的因素。

以色列最有智慧的人所羅門王,就指出徵詢他人意見的重要性,他曾寫道:「不先商議,所謀無效;謀士眾多,所謀乃成。」(箴言15章22節)

主是奇妙的策士(以賽亞書9章6節),祂要透過有智慧的指導保護我們。讓我們尋求這些謀士的建議,並感謝上帝讓他們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讓這些謀士幫助你更清晰地看見上帝為你設計的生命藍圖。

— Marvin Williams

奇妙,奇妙,耶穌我主,
祂是策士、和平君、全能上帝,
拯救我脫離眾罪,
奇妙救贖主,讚美祂名。
Lillenas

多尋求明智的引導,做出正確決定的機率越高。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下24-25章 約翰福音5章1-24節


靈命日糧 :緩緩復原

讀經: 啟示錄21章1-8節


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啟示錄21章4節


我們的兒子馬克加入美國軍隊四週之後,在體能訓練時,膝蓋嚴重受傷,結果被迫退役。因此,19歲的他,必須使用拐杖才能行走,而且這情況維持了一陣子。因為嚴重受傷,他必須忍受治療、休息和復健的過程,長達兩年之久。最後,馬克終於能將那自受傷後就戴上的護膝拿下來。雖然他仍感到一些疼痛,但經過緩慢且漫長的治療後,如今他已經能再度行走自如了。

身體的康復經常比我們想像的還要緩慢,事實上,靈裡的恢復也是如此。自己不明智的選擇或他人刻意的傷害行為,都會造成重大的重擔或永久的創傷。然而,上帝的子民總有盼望。雖然完全的復原不一定在今生經歷,得著完全的應許卻是篤定的。正如使徒約翰所寫的:「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21章4節)

在我們經歷痛苦時,當我們想到最終能在大而可畏的上帝榮耀裡,生命得以完全,就心得安慰。

— Bill Crowder

天父上帝,感謝祢,我們在痛苦掙扎中,
可以在祢懷中得到安慰。幫助我們
將心靈與肉體的創傷都帶到祢面前,
並且信靠祢能使我們得著完全。

到耶穌面前,破碎的心靈就能得以完全。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下22-23章 約翰福音4章31-54節


靈命日糧 :看似美好

讀經: 馬太福音23章23-31節


先洗淨杯盤的裡面。 —馬太福音23章26節


「你的頭髮真健康!」我的髮型設計師在幫我剪完頭髮之後,這樣對我說:「希望這是因為你用了我們的產品。」「不!很抱歉,」我說,「我只是用一些便宜、且香氣宜人的美髮產品。」後來,我又補了一句:「另外我還儘量注意飲食,我想這才是主要的原因。」

當我想到,我們經常做很多事讓自己的外表光鮮亮麗,同樣地,我們也會做些事讓自己看起很屬靈。耶穌也曾指出耶路撒冷的宗教領袖們犯了同樣的錯誤(馬太福音23章)。他們遵守複雜的宗教教條,遠超過上帝所賜的律例;在同儕之間,為了證明自己高人一等,他們盡力做些事讓自己看來很虔誠。不過,他們所做的這些努力,上帝並不看重。耶穌對他們說:「你們洗淨杯盤的外面,裡面卻盛滿了勒索和放蕩」(25節)。實際上,法利賽人努力在人前表現得很屬靈,正顯示了他們是虛有其表。

不同的文化會看重不同的宗教傳統和規範,而上帝所看重的卻是超越這些文化。上帝不以人的眼光來衡量,祂看重的是清潔的心、單純的動機。屬靈的健康是由裡而外的。

— Julie Ackerman Link

主啊,祢認識我,
祢看清我的心思意念。
求祢由內而外潔淨我,幫助我以清潔的心、
純正的動機,活出基督的生命。

金玉的外表也有可能敗絮其內。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下19-21章 約翰福音4章1-30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