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祂改變我生命

讀經: 詩篇107篇1-16節


願耶和華的贖民說這話,就是祂從敵人手中所救贖的。 —詩篇107篇2節


電腦先驅賈伯斯(Steve Jobs)於2011年過世,當時超過一百萬來自世界各地的民眾,紛紛在網上向他致敬。多數人說賈伯斯如何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因為賈伯斯的創新發明,使他們的生活不再一樣,因此他們想表達感激和哀悼。甚至有人用平板電腦(iPad)的螢幕顯示大大的「我哀傷」(iSad)。

感激驅使人們表達謝意,這正是詩篇107篇描述的:「願耶和華的贖民說這話,就是祂從敵人手中所救贖的」(2節)。這篇詩的主題是在極大危難中被主搭救的百姓,他們有些無家可歸、又飢又渴(4-5節),有些違背了上帝的話語(10-11節),還有些因走投無路而呼求上帝(26-27節)。這些人全部都被上帝拯救。「但願人因耶和華的慈愛和祂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稱讚祂」(8、15、21、31節)。

當我們思想上帝偉大的愛,祂差派耶穌基督為我們死而復活的恩典,還有祂救我們脫離困境,我們就禁不住要讚美祂,且渴望告訴別人,祂如何改變我們的生命!

— David C. McCasland

喔!上帝,祢為我所做的一切,
我心充滿讚美。全因祢差派愛子前來,
改變了我生命的焦點和意義。
謝謝祢。

感激上帝所賜的救恩,驅使我們向人作見證。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14-15章 路加福音22章21-46節


靈命日糧 :安歇之樹

讀經: 以斯拉記9章5-9節


照著揀選的恩典還有所留的餘數。 —羅馬書11章5節


在我辦公室對面的農田裡,有一棵樹孤伶伶地矗立在那兒,這一直使我感到很困惑。農夫為了種玉米,砍下了好幾公頃的樹,唯獨保留這棵高大、繁茂的樹。後來,謎團終於解開,我知道留下這棵樹的原因。原來長久以來,農夫都有留下孤樹的傳統,好使他們自己和牲畜在炎夏烈日中,有個陰涼的棲息處。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唯獨自己在艱難中倖存,而又不明白為何如此。戰場上大難不死的士兵,與頑疾抗戰後痊癒的病人,都百思不解,為何自己能存留下來,而其他人卻沒有這個機會。

舊約提到以色列民被擄期間,上帝保存了一批以色列的遺民。這些遺留下來的子民,保存了上帝的律法,後來更重建聖殿(以斯拉記9章9節)。使徒保羅也稱自己為上帝存留的子民(羅馬書11章1、5節)。他之所以能夠留下來,是要向外邦人傳達上帝的信息(13節)。

如果其他人跌倒了,而我們仍然站立,就當發出感謝和讚美,同時伸出臂膀,為困乏者提供庇蔭。上帝讓我們仍能站立,是要成為別人的安歇之樹。

— Julie Ackerman Link

感謝天父作我安歇處,
感謝祢帶我走過的路,
以我經歷去鼓勵他人,
藉著我使讚美歸於主。

小如星點的鼓勵,就可以燃起盼望。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12-13章 路加福音22章1-20節


靈命日糧 :主若肯

讀經: 馬太福音8章1-4節


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 —馬太福音8章2節


茉莉想請爸爸幫忙,但她卻不敢開口要求,因為她知道爸爸在電腦前工作時不喜歡被打擾。她想:「他可能會生我的氣。」結果,她就沒有請爸爸幫忙了。

然而我們到耶穌面前,就無須帶著這樣的恐懼。我們讀馬太福音8章1-4節,看到一個患大痲瘋的人,為要得到醫治,他毫不猶豫地去打擾耶穌。這個疾病使他被社會唾棄,情緒飽受折磨,因此他不得不孤注一擲。耶穌在大批群眾中忙著,這個人勇敢地穿過人潮,要跟耶穌說話。

馬太福音記載這個人來到耶穌面前,向祂跪拜(2節)。他以敬拜的心來到耶穌面前,並相信祂的大能;且懷著謙卑的心,因承認耶穌有醫治他的主權。他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2節)。耶穌憐憫他,就伸手摸他(根據猶太律法,大痲瘋病人是碰不得的),而他立刻就潔淨了。

正如這個大痲瘋病人一樣,若我們需要幫助,不需要猶豫,只要以謙卑和敬拜的心,來到耶穌面前,深知祂必會將最好的賜給我們。

— Anne Cetas

主,這個痲瘋病人是我的榜樣。

當我把需要交託給祢時,求賜我有敬拜的心、

對祢大能的信心、全然地信靠,

知祢必將最好的賜給我,願我順服祢的心意。

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希伯來書4章16節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10-11章 路加福音21章20-38節


靈命日糧:太遲了

讀經: 希伯來書4章1-11節


我們既蒙留下有進入祂安息的應許,就當畏懼,免得我們中間或有人似乎是趕不上了。 —希伯來書4章1節


這樣的事幾乎每個學期都會發生。我常告訴我大一寫作班的學生,這門課的寫作功課很多,如果想要及格,他們就必須要趕得上所有的作業。可是,幾乎每個學期都有學生不相信我所說的話。他們會在課程結束後的幾天裡,瘋狂地寄電子郵件給我,解釋無法如期繳交作業的原因。雖然我不喜歡這麼做,但我仍然必須告訴他們:「對不起,太遲了。你不及格了!」

身為一名大一的學生,若你發現自己浪費了幾千美元的學費,實在是夠糟的了。但是,當一個人走到人生的盡頭,卻因為沒有和上帝好好處理有關自己的罪,而招致永恆的終局時,那後果便更加嚴重了。在那樣的情況下,人若死了卻仍未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他們將要面對那沒有耶穌的永恆。

若我們站在救主面前,卻聽見祂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離開我去吧!」(馬太福音7章23節)是多麼悲慘的時刻呀!希伯來書的作者警告我們,要確保自己不會「趕不上」(4章1節)進入上帝所賜那安息的應許。好消息是,現在仍不算太遲,因為耶穌已經賜下救恩與赦罪之恩,今天,我們只要接受耶穌,就可以白白地得著這救恩。

— Dave Branon

若要認識父神的愛,

可透過祂的愛子耶穌基督,來到祂面前,

祂會赦免你的罪,並且拯救你的靈魂,

你將會永遠愛著這位信實的上帝。

Felten

髑髏地顯出我們罪的嚴重程度,也證明了上帝廣大無邊的愛。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8-9章 路加福音21章1-19節


靈命日糧:暴風雨中的基督

讀經: 馬可福音4章33-41節


為什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 —馬可福音4章40節


荷蘭畫家林布蘭特(Rembrandt)在二十七歲的時候,根據馬可福音4章的故事,畫了基督在加利利海暴風雨中的情景,名為「加利利海的風暴」。林布蘭特透過光與影的鮮明對比,畫出了在狂風大作中的小船是如何受到風浪的攻擊。當門徒們奮力對抗翻騰的風浪時,耶穌卻泰然自若,安穩入睡。這幅畫裡最特別的景象,是船上出現了藝術鑑賞家認為長得很像是林布蘭特的第十三位門徒。

馬可福音生動地描述了門徒的經歷,他們從中更認識這位耶穌,以及祂的大能。當他們瘋狂搶救一艘快被淹沒的小船時,耶穌卻正在睡覺。難道祂都不在乎他們快死了嗎?(38節)耶穌平靜了風浪之後(39節),問了門徒一個很尖銳的問題:「為什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40節)過後,門徒更加害怕,彼此說:「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祂了。」(41節)

正如這個故事裡的門徒一樣,我們同樣會發現,在人生的任何風暴中,主耶穌會向任何信靠耶穌基督的人,表明祂的同在、憐憫以及全能,一切都在祂掌控之中。

— David C. McCasland

我的心哪,安靜吧!因為你的主是信實的!
祂神聖的話語既純潔又真實。
雖然海上有狂風暴雨襲擊,
但祂的應許,必成為你的踏腳石。
Anon.

上帝是我們在生命風暴中最穩妥的居所。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6-7章 路加福音20章27-47節


靈命日糧:尖銳的問題

讀經: 彼得前書3章8-17節


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回答各人。 —彼得前書3章15節


美國內戰結束的幾年後,聯合軍的華萊士將軍(Lew Wallace)在搭乘火車時,遇見了同僚尹格索陸軍上校(Robert Ingersoll)。尹格索是十九世紀不可知論者的先驅,而華萊士將軍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當他們談到屬靈上的不同見解時,華萊士發覺自己無法回答尹格索的提問與懷疑。為此,華萊士看到自己對信仰的認識不足,也深感慚愧。自此,他開始在聖經裡面尋求答案。從他寫下的經典歷史小說《賓漢:基督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救主堅定的信心。

對於那些懷疑論者所提出的尖銳問題,我們無須覺得自己的信仰受到威脅。這反而能夠激發我們,尋求更深地認識上帝,並且裝備我們以智慧和愛心,來回應那些質疑我們信仰的人。使徒彼得也鼓勵我們在聖經裡尋求上帝的智慧。他在彼得前書3章15節寫道:「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對於所有的問題,我們不見得一定都會有答案。但是我們的確需要勇氣和堅定的信心,來分享我們對基督的愛,以及那在我們心中的盼望。

— Bill Crowder

主為我犧牲,賜給我盼望。
祂在髑髏地,為我還罪債;
祂為我而死,更為我復活。
白白賜給我,永生與亮光。
Clayton

人生眾多的疑惑,都可在基督裡找到答案。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3-5章 路加福音20章1-26節


靈命日糧:學習去愛

讀經: 哥林多前書13章4-13節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 —哥林多前書13章4節


在1721年,當漢斯·艾吉提(Hans Egede)去格陵蘭島當宣教士的時候,他還不懂得因紐特人的語言。當時的他常常態度傲慢,不懂得如何以恩慈對待當地人。

在1733年,天花肆虐格陵蘭島,奪走約三分之二因紐特人的生命,連漢斯的太太也無法逃過這一劫。這共同的傷痛融化了漢斯原有孤傲的態度,並開始堅忍地照顧當地人在生活上與心靈上的需要。由於他這時的生命比先前更能展現出他從前所說那些上帝之愛的故事,因紐特人終於明白上帝也愛他們。雖然身處痛苦之中,他們的心卻轉向了上帝。

也許你也像故事裡的因紐特人,無法在你周遭的人身上看見上帝的作為;也或許你像漢斯一樣,不懂得如何向人表達愛,幫助他們認識上帝。上帝知道我們的軟弱與需要,所以祂以實際的行動向我們表明什麼是愛。祂差了自己的兒子耶穌基督,為我們的罪而死(約翰福音3章16節),那就證明了上帝多麼愛我們了。

耶穌是哥林多前書13章所描述那種愛的完美典範。只要專心仰望祂,便能得知我們被愛,也學習如何以愛來回應。

— Randy Kilgore

主耶穌,求祢讓我時刻感覺自己被祢所愛。
求祢保守我的心,不讓它變得冷漠,
不受過去的怒氣與傷害纏繞,
好讓他人能夠從我身上看見祢的生命。

願我永不會成為絆腳石,攔阻他人看見上帝。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1-2章 路加福音19章28-48節


靈命日糧:降卑下來

讀經: 歷代志下12章1-8節


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 —歷代志下7章14節


兩歲的孫女彬彬走起路已經很平穩,但她卻非常害怕下樓梯。無論我們在樓梯下面給她多少的鼓勵,她就是沒辦法自己走下來。雖然她很想和我們在一起,但是恐懼使她只能在樓梯平台徘徊。這時五歲的孫兒威威跑上階梯,再跑下來,想要告訴彬彬這其實很容易,但是她仍然未被說服。威威又示範了一遍,這次動作更慢一些,可是彬彬還是太害怕!於是,威威又上到階梯最上方,在一旁陪著她走下來。彬彬這回終於敢讓自己的左腳跟著右腳,一步一步慢慢地走下來。最後,她成功了,每個人都為她歡呼喝彩!

這是一幅生動的門徒培訓畫面!我們花很多時間教導別人如何往上爬,但更重要的、也是那最困難的部分,就是要如何學習「向下走」。在聖經中我們一再發現,上帝要我們謙卑。因著猶大子民的謙卑,主說:「我必不滅絕他們。」(歷代志下12章7節)

在舊約中,上帝也多次來到世上,藉此我們看到祂的謙卑(出埃及記3章7-8節,19章10-12節;彌迦書1章3節)。最後,上帝差遣耶穌,以祂的一生來教導我們學習祂的榜樣(腓立比書2章5-11節)。

— Julie Ackerman Link

更像我恩主,時刻像我主;
更有祂溫柔,更謙和忠恕;
更熱心工作,更加勇敢忠誠;
更樂意奉獻,完成恩主使命。
Gabriel

學習一切事物之前,必先學習謙卑。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23-24章 路加福音19章1-27節


靈命日糧:害怕的魚

讀經: 約翰福音1章6-14節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 —約翰福音1章14節


我發現要照料一個海水魚缸,實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我就像是在使用一個手提式化學實驗室,監控硝酸鹽和氨的含量,在水中泵入維他命、抗生素、磺胺劑和酵素,還要用玻璃纖維和木炭來濾魚缸的水。

你可能以為我的魚會感激我,但其實不然。每當我的身影出現在水缸上要餵食時,魚兒們便會迅速躲入最近的貝殼裡。對牠們來說,我是個難以理解的龐然大物。牠們不了解我的行為是出於慈愛。若要改變魚兒們的認知,我必須化身為一條魚,且能「說」牠們理解的語言,但這是不可能的。

聖經記載,我們的上帝,宇宙的創造者,行了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祂以嬰兒的樣式來到這世上。約翰說:「世界也是藉著祂造的,世界卻不認識祂」(約翰福音1章10節)。所以,創造了一切的上帝,也成為受造物之一,如同劇作家也成了劇中的一角。上帝寫了一個故事,自成主角,真實地參與在這歷史中,「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14節)。

— Philip Yancey

永恆的主,頌讚都歸於祢,
祢穿上了血肉之體;
選擇馬槽為祢的寶座,
雖然所有的世界全屬祢。
Luther

上帝進入人類的歷史,為要賜給我們永恆的生命。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21-22章 路加福音18章24-43節


靈命日糧:永不失望

讀經: 耶利米哀歌3章13-26節


因祂的憐憫不至斷絕。每早晨這都是新的。 —耶利米哀歌3章22-23節


小時候,我最喜歡的娛樂之一就是到附近的公園裡玩蹺蹺板。小朋友會各自坐在長板子的兩端,互相把對方彈上去又放下來。有時候,其中一邊的小朋友落地之後就不動了,任由同伴在空中尖叫著要下來。但最討厭的惡作劇,就是當同伴還在半空中的時候就跑開了,讓蹺蹺板突然墜落地面,令同伴遭受猛烈撞擊的劇痛。

有些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耶穌也是如此對待我們。雖然我們相信不論是處於人生的高峰或低谷,祂都會與我們同在。然而,當生命發生巨變、使我們傷痕累累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祂已經離開,任由我們遭受重創。

耶利米哀歌3章提醒我們:「耶和華的慈愛永不斷絕,祂的憐憫永不止息」(22節,新譯本)。即使你的世界似乎分崩離析,但上帝的信實永不改變。這也表示在苦難中,我們可能覺得孤單,但是我們絕對不是獨自一人。我們可能感覺不到祂的同在,但是祂確實一直都在那裡,是我們可信靠的同伴、永遠不會離開我們、也永不讓我們失望!

— Joe Stowell

主,謝謝祢,即便在孤單中,

我們仍能相信祢信實的同在。

幫助我們耐心地等待,

等待祢向我們顯明祢堅定不移的愛。

即使每個人都讓你失望,耶穌始終是你最值得信賴的朋友。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19-20章 路加福音18章1-23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