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不僅生存

讀經: 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17節-3章7節


提摩太剛才從你們那裡回來,將你們信心和愛心的好消息報給我們。 —帖撒羅尼迦前書3章6節


在1937年4月,墨索里尼軍隊的入侵,迫使在華拉武地區服事的宣教士必須逃離衣索比亞。宣教士離開,留下了48位剛歸主的初信者。這些信徒只有馬可福音可以幫助他們的靈命成長,也幾乎沒有人懂得閱讀。但當這些宣教士四年後回到這裡的時候,這個教會不僅仍然存在,還增長到一萬人!

當使徒保羅被迫離開帖撒羅尼迦時(使徒行傳17章1-10節),他渴望知道自己留下的這一小群基督徒是否還持守信仰(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17節)。但後來提摩太探訪帖撒羅尼迦教會,他回到雅典告訴保羅關於他們的「信心和愛心」(3章6節)。他們已成為馬其頓和亞該亞附近地區信徒的「榜樣」(1章8節)。

保羅從來沒有將他宣教的人數增長歸功於自己或別人,而是將這一切歸功於上帝。他寫道:「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上帝叫他生長。」(哥林多前書3章6節)

困境可能破壞我們的計畫,迫使朋友分離一段時期,但上帝卻能透過每一個困境使祂的教會增長。我們只需忠心到底,把結果交託給祂。

— C. P. Hia

主,我們面臨敵對時容易害怕,

又常想將任何大小成就歸於自己。

求祢幫助我們明白,

祢才是賜福並建造祢教會的那一位。

耶穌說:「我要建立我的教會,甚至死亡的權勢也不能勝過它。」──馬太福音16章18節 (現代中文譯本)



全年讀經:
創世記31-32章 馬太福音9章18-38節


靈命日糧:鄰居無藩籬

讀經: 使徒行傳2章41-47節


信的人都在一處。 —使徒行傳2章44節


我家院子的籬笆開始有些損壞了,我和我先生卡爾決定,在它坍塌之前將它拆除。拆除的過程很容易,我們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就把它拆掉了。數週後,卡爾在庭院裡耙樹葉,一位正在遛狗的女士路過,停下來告訴我們她的想法:「你們的院子拆掉籬笆後看起來舒服多了。況且,我從來不喜歡籬笆。」她解釋道,她喜歡社區有凝聚力,人與人之間沒有隔閡。

雖然有時籬笆的存在是有必要的,但絕對不是要讓我們與鄰居產生隔閡。因此,我理解鄰居的感受,明白她渴望鄰舍間有友好的互動。我的教會每週也有群體小組,幫助彼此建立關係,以及在與主同行的路上互相勉勵。初代教會每天都在聖殿裡聚會(使徒行傳2章44、46節),當他們彼此團契、一起禱告的時候,他們的心便合而為一。若遇到了生命中的掙扎,會有同伴扶起他們(傳道書4章10節)。

與其他的信徒們保持聯繫和團契,在基督徒奔跑天路時是十分重要的。上帝向我們展現祂愛的其中一個方式,就是透過我們彼此間的人際關係。

— Anne Cetas

福哉愛主聖徒,
彼此以愛結連,
和睦相處,同心合意,
在地如同在天。
Fawcett

基督徒需要主內肢體的幫助和扶持。



全年讀經:
創世記29-30章 馬太福音9章1-17節


靈命日糧:啟程

讀經: 彼得後書1章5-11節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哥林多後書5章17節


在81年前的今天,一個9歲的男孩向耶穌禱告,請求祂成為他的救主。男孩的母親在一本紀念冊中寫下:「克萊爾今天有了一個新的開始。」

克萊爾就是我的爸爸,至今他已經與基督同行了80年。他把自己決定跟隨耶穌的這一天,在日曆上標記為啟程的日子。靈命成長是持續一生的過程,而非一個單次事件。究竟一個初信者該如何建立他的信心,並持續成長呢?以下是我這些年來從我爸爸身上觀察到的一些例子。

他定時讀經以增進自己對上帝的認識,並且讓禱告成為他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歷代志上16章11節;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7節)。讀經和禱告幫助我們日益親近上帝,抵擋試探(詩篇119篇11節;馬太福音26章41節;以弗所書6章11節;提摩太後書3章16-17節;彼得前書2章2節)。當爸爸靠著信心並順服地將生命交託的時候,聖靈便開始在他心中結出「聖靈的果子」(加拉太書5章22-23節)。我們透過見證和服事彰顯上帝的愛。

爸爸的靈命之旅仍然持續著,而我們的也是如此。能夠因著與主的關係「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彼得後書3章18節),是何等地有福啊!

— Cindy Hess Kasper

我心願與主同調,
生命時刻現真心;
我思我語榮耀祂,
我行我為高舉祂。
Hess

救恩是瞬間的奇蹟,成長是一生的努力。



全年讀經:
創世記27-28章 馬太福音8章18-34節


靈命日糧:堅忍到底

讀經: 雅各書5章7-11節


弟兄們哪,你們要忍耐,直到主來。 —雅各書5章7節


在2006年,一項針對1000多名成人進行的調查發現,大多數人在排隊等候時,平均17分鐘會失去耐性;而在電話上等待,大多數人平均只要9分鐘就會失去耐性。可見,缺乏耐心是一般人的通病。

雅各曾寫信給一群信徒,因他們對於等候耶穌再來快失去耐心了(雅各書5章7節),他們正遭受剝削,活在痛苦之中。雅各鼓勵他們要有長遠的眼光,並堅忍到底。雅各勸勉這些信徒在困苦中堅毅忍耐,鼓勵他們要站穩腳步,過捨己的生活,直到主再來施行審判的日子。他寫道:「堅固你們的心;因為主來的日子近了。」(8節)

雅各呼籲他們要像農民耐心等待寶貴的出產,直到得了秋雨春雨(7節),以眾先知及約伯作為堅毅忍耐的榜樣(10-11節),雅各也鼓勵門徒不要輕易放棄,因為終點就在眼前了。

當我們忍受困難的熬煉時,上帝渴望幫助我們過信心的生活,持續信靠祂的憐憫與恩典吧!(11節)

— Marvin Williams

深入思考:
在承受壓力的時候,最難以忍耐的是什麼?
尋求上帝的恩典,
求祂幫助你堅忍到底,活出信心的生活。

大試煉熬煉出大忍耐。



全年讀經:
創世記25-26章 馬太福音8章1-17節


靈命日糧:地上如此天上亦然

讀經: 路加福音24章44-53節


你們就是這些事的見證⋯⋯你們要在城裡等候,直到你們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 —路加福音24章48-49節


在耶穌時代,羅馬異教的教導認為,天上神祇的一舉一動會影響地上的人們。若是宙斯發怒,地上隨即雷電閃動。「天上如此,地上亦然」就成了古時候的定律。

耶穌卻顛倒這個定律。祂教導我們:地上如此,天上亦然。一位信徒禱告,天上就有了回響。一個罪人悔改,天使就鼓舞歡欣。一項使命達成,上帝就得榮耀。若是信徒悖逆,聖靈就憂傷。

這些是我所確信的,卻也是頻頻遺忘的。我經常忘記上帝看重我的禱告;忘記我當下做的決定,影響創造主的喜悅與悲傷;忘記我能夠帶領鄰人認識基督,得著永生。

別忘了,耶穌降世帶來上帝奇妙的救恩,這是我們能向他人傳揚的佳音。這也是基督升天之前,所託付給門徒的使命(馬太福音28章18-20節)。作為耶穌的跟隨者,我們必須延續祂在地上的事工,效法祂的行為。這也是祂降世的原因。在祂升天之前,祂應許門徒,將從天上賜下聖靈給他們(路加福音24章48節)。祂的離去並不是獨留我們在世上,而是以祂的能力充滿我們,使我們能夠觸動地上的生命,帶來永恆的影響力。

— Philip Yancey

天父我感謝祢,

賜下祢獨生愛子,

又賜下聖靈,

直到世上工作完成。

Green

親眼見祢升天,我們轉身哀哭,卻發現袮已在我們心裡。──奧古斯丁



全年讀經:
創世記23-24章 馬太福音7章


靈命日糧:隱匿生活

讀經: 歌羅西書3章12-17節


無論做什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 —歌羅西書3章17節


許多年前,我曾經讀過喬治•麥克唐納(George MacDonald)的一首長篇詩歌「隱匿生活」(The Hidden Life)。內容描述一位天資聰穎的蘇格蘭年輕人,放棄聲譽卓著的學術職涯,回到年邁的父親身邊,經營家族農場。在自己的家鄉,他所從事的即是麥克唐納所形容的「尋常之事」及「對人有益的小事」,朋友們都不禁感慨他埋沒了天分。

或許你也同樣處在卑微之處,做些尋常之事,被周遭的人視為大材小用,然而上帝絕不會浪費人才。每一份為祂所付出的愛的行動祂都知曉,且有永恆的意義。所到之處,無論多麼卑微,即是聖潔之地。一件對人有益的小事如:陪伴、聆聽、體貼、愛心、禱告,和崇高的行為與言語一樣能產生影響力。即便是一些日常事務,也可轉變為敬拜與服事的機會。

使徒保羅勸勉歌羅西教會說:「無論做什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因你們知道從主那裡必得著基業為賞賜」(歌羅西書3章17、23-24節)。上帝知道我們所做的一切,且樂意使用我們。

— David H. Roper

主,願我在今天甘做個不為人知的小人物,
但隨時能安慰心靈疲憊的人。
願祢的聖靈觸動我的唇舌,
使我傳達祢的話語,豐沛滋潤,使人甦醒。

大事小事皆為主,就是對主盡心盡意。



全年讀經:
創世記20-22章 馬太福音6章19-34節


靈命日糧:良言慰語

讀經: 馬太福音6章5-15節


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 —馬太福音6章9節


在1863年11月19日,兩位名人受邀在蓋茨堡的國家戰士公墓的落成典禮上,發表演講。其中一位演講者是愛德華•埃弗雷特,他曾任職美國國會議員、州長及哈佛大學校長,是當時公認最出色的演說家之一。在埃弗雷特先生發表了2小時的正式演講後,緊接著是林肯總統發表的2分鐘的短講。

直到今日,林肯總統在蓋茨堡的短講仍然廣為人知,常被引述;而埃弗雷特先生的談話,如今大多已被人遺忘。這不只是因為林肯總統的演講簡潔具說服力,而是他的言辭安慰了飽受創傷的心靈,當時人們遭受內戰的摧殘,為國家分裂而傷痛。林肯的話語讓人們對未來有了盼望。

所謂話貴精不貴多。廣為人知的主禱文,即是耶穌的教誨之中最短也是最深植人心的,帶給我們撫慰與幫助。主禱文說:上帝是我們的天父,祂的權柄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馬太福音6章9-10節)。祂天天賜下飲食、饒恕,並賜給我們勇氣和力量(11-13節),所有尊貴、榮耀全屬於祂(13節)。耶穌簡短的主禱文已涵蓋了我們過去、現在及未來的需要,祂的話語能幫助我們,醫治破碎心靈。

— David C. McCasland

滔滔不絕非難事,
言之有物則不易;
願我唇舌專為主,
撫慰他人蒙恩福。
D. DeHaan

恩慈的話語能安撫、平靜,且安慰聽者的心靈。



全年讀經:
創世記18-19章 馬太福音6章1-18節


靈命日糧:空無一人

讀經: 馬太福音6章1-7節


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 —馬太福音6章1節


作曲家巴哈一向把他創作的樂曲獻給上帝。在一個寒冬的夜晚,他預定首演新創作的曲子,原以為教堂的長椅上將會座無虛席,然而,當他到達現場時,發現竟然空無一人。可是,他毫不遲疑地對在場的演奏者宣布:照原計畫演出。所有的演奏者立刻就位,巴哈執起了指揮棒,空蕩蕩的教堂瞬間迴盪著華麗莊嚴的樂曲。

這個故事不禁讓我省思:倘若上帝是我唯一的讀者,再無他人,我還願意寫作嗎?我的文章會因此有所不同嗎?

通常新手作家在寫作時,都會在腦子裡設定一個對象,那麼文章才會有針對性。當我撰寫靈修文章時,也是如此。我經常會想到讀者的需要,試著寫出他們想要閱讀的文字篇章,希望在他們心靈成長的路程中幫助他們。

大衛可說是位「靈修文章作家」,因為他所寫的詩篇總是給人帶來安慰與鼓勵。我相信大衛寫作的唯一對象是上帝。

正如馬太福音6章的教導,無論是作曲、寫作或服事,我們都要緊記,這些好行為是為上帝而做的,旁人是否看到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上帝都在察看,祂是我們的觀眾。

— Julie Ackerman Link

願我言行映祢榮耀,
因為我主配得讚美。
藉祢寶血我已得贖,
獻上一生專為我主。
Somerville

單為唯一的觀眾而效勞。



全年讀經:
創世記16-17章 馬太福音5章27-48節


靈命日糧:被揀選

讀經: 以弗所書1章3-12節


就如上帝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 —以弗所書1章4-5節


我和妻子瑪琳結婚已超過35年。我永遠忘不了第一次約會時,我們的對話。她告訴我,她在六個月大時被領養,當我問她是否會納悶她的生父生母在哪裡,她如此回答:「我的養父母當天可以選擇任何其他的嬰兒,但他們揀選了我、領養了我,他們是我真正的父母。」

她對養父母有強烈的認同和感恩,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也應該如此。作為基督徒,我們已藉著信靠基督,在靈裡重生,並被接納成為上帝大家庭的一分子。保羅寫道:「就如上帝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祂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以弗所書1章4-5節)

請注意我們身分的改變。我們被上帝揀選,並得著作祂兒女的身分。因著上帝接納我們為兒女,我們獲得與上帝嶄新的關係,祂成為我們親愛的天父!

願這個關係時時激勵我們,叫我們以感恩的心來敬拜我們的天父。

— Bill Crowder

親愛天父感謝祢,

讓我成為祢兒女,

使我在祢大家庭,

衷心感謝我屬祢。

上帝對你的愛,猶如世上只有你一人。  ──奧古斯丁



全年讀經:
創世記13-15章 馬太福音5章1-26節


靈命日糧:形勢大好

讀經: 腓立比書1章3-14節


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興旺。 —腓立比書1章12節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第一次的馬恩河戰役中,法國中將費迪南•福煦(Ferdinand Foch)發出了這樣的電報:「我營讓步,我方撤退;形勢大好,我仍進攻。」由於福煦在艱難處境中仍看見盼望,最後使他的軍隊獲得勝利。

在生命的戰役中,我們有時也會覺得好像節節敗退。家庭失和、生意失敗、財務失衡、健康失調等問題,都會讓我們對生命感到悲觀。然而,相信基督的人,總有辦法得出這個結論:「形勢大好!」

看看保羅!當他因傳福音被下到監獄時,他的態度出奇地樂觀。他寫信給腓立比教會說:「弟兄們,我願意你們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興旺。」(腓立比書1章12節)

保羅將自己入獄的處境視為一個新平台,好使他能向羅馬守衛傳福音。除此之外,其他基督徒也能藉他的處境受激勵,更放膽無懼地傳揚福音(13-14節)。

雖然苦難會帶來痛苦,但上帝能使用我們所面臨的試煉成就美事(羅馬書8章28節),這也是我們榮耀祂的其中一個方式。

— Dennis Fisher

主啊,當面臨艱難試煉,我們常會跌倒,
請安慰我們、更新我們,
並幫助我們成長,
使其他人也能認識祢的美善和安慰。

試煉是上帝讓我們得勝的管道。



全年讀經:
創世記10-12章 馬太福音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