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歡欣得自由

讀經: 瑪拉基書4章1-3節


你們必出來跳躍如圈裡的肥犢。—瑪拉基書4章2節


金傑是第三代的農夫,當他讀到這節經文時備受感動:「你們敬畏我名的人,……必出來跳躍如圈裡的肥犢」(瑪拉基書4章2節)。於是他祈求耶穌賜給他永生。回想起自己的牛群迅速奔出柵欄後歡欣跳躍的畫面,他終於領會上帝所應許的真自由。

我與金傑的女兒在討論瑪拉基書4章所含的意象時,她有感而發地提到父親信主的故事。在第4章,先知瑪拉基將那些敬畏上帝之名或忠於祂的人,與狂傲自負的人區分開來(4章1-2節)。他激勵以色列人要堅定跟隨上帝,因當時有許多人(包括宗教領袖)蔑視上帝且不遵守敬虔的生活(1章12-14節,3章5-9節)。瑪拉基勸勉眾人要忠心為主而活,因為那日臨近時,上帝將對這兩種人作最終的區分。在這一章裡,瑪拉基以「肥犢跳躍」這出人意料的意象來形容,當「公義的日頭出現,其光線有醫治之能」(4章2節)時,忠於上帝的人將會體驗到這份難以言喻的喜悅。

耶穌成就了這個應許,帶來人人都能得著真自由的大好消息(路加福音4章16-21節)。總有一日,上帝更新及恢復天地萬物時,我們將完全得著這種自由。屆時將會是無法形容的歡欣雀躍!

— 夏莉珊

耶穌,我謹記唯有祢能使我得自由,
幫助我活出喜樂的生命。


你曾如何在耶穌裡得著自由?哪些畫面能幫助你具體地描述這種喜樂?



全年讀經:
雅歌1-3章;加拉太書2章


靈命日糧 : 絕不誤會

讀經: 羅馬書8章26-30節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羅馬書8章28節


家居智能設備中的語音助手(如Alexa、Siri等)有時會誤解我們的意思。一位6歲的女童和她家的新設備談及餅乾與玩具屋之後,她的母親就收到了一封電郵,表示所訂購的近3公斤餅乾和一間170美金的玩具屋正送往他們的家。此外,倫敦有一隻會說話的鸚鵡,牠的主人從未在網路上購買東西,牠卻在主人不知情的情況下訂購了一份金色禮盒。還有,有人要求他們的智能設備「打開客廳的燈」,但得到的回應卻是「此處沒有歌廳」。

當我們與上帝交談時,絕不會有這樣的誤會。上帝從不會搞錯,因為祂比我們更瞭解我們的內心。聖靈既鑒察我們的內心,也瞭解上帝的旨意。使徒保羅告訴羅馬教會,上帝應許必成就祂美好的旨意,使我們漸漸成熟,更像祂的兒子(羅馬書8章28-29節)。即使因著「我們的軟弱」,我們不曉得自己成長所需要的是什麼,聖靈也會按著上帝的旨意為我們祈求(26-27節)。

你是否為著不知如何向上帝傾心吐意而感到困擾?不曉得應該禱告些什麼或如何禱告?儘管說出你內心所想。聖靈必曉得且完成上帝的旨意。

— 施安妮

全知的上帝,謝謝祢瞭解我的內心。
幫助我向祢傾心吐意,並深信祢能明白。


你現在心裡有什麼話想跟上帝說呢?上帝知道並瞭解你所面對的一切,這個事實如何激勵你?



全年讀經:
傳道書10-12章;加拉太書1章


靈命日糧 : 真相、謠言與自恃為義

讀經: 出埃及記23章1-9節


不可隨夥佈散謠言。—出埃及記23章1節


在2018年的棒球賽季中,芝加哥小熊隊的教練想將一顆棒球拋給坐在觀眾席的小男孩。當這位教練把球丟向這個小男孩時,卻被另一名男子撿走。很快地,這段影片在網路上迅速傳開。新聞與社交媒體紛紛譴責這名男子的「惡劣」行為。但觀眾並不瞭解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其實早些時候,那名男子曾經幫小男孩攔到一顆界外球,而兩人也同意分享接下來任何往他們方向而來的球。不幸的是,真相在24小時後才浮現。但網路暴民已經造成了傷害,妖魔化了一位無辜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一些零碎的片段,就以為自己掌握了事實。在當今社會中,人們習慣透過戲劇化的短片與煽動性的文字,在不瞭解完整故事的情況下譴責他人。然而,聖經警告我們不可「隨夥佈散謠言」(出埃及記23章1節)。在提出指控之前,我們必須儘可能確認事實和真相,確保自己不散播謠言。無論是自恃為義的心態滋生蔓延,強烈的情緒被點燃,或批評的聲浪洶湧來襲時,我們都應當保持謹慎,並且要確保自己免於「隨眾行惡」(2節)。

身為耶穌的跟隨者,願上帝幫助我們不散佈謠言。願祂賜給我們所需的智慧,並讓我們的話語真實無誤。

— 郭惟恩

上帝,現今世事的發展如此快速,往往叫人難以分辨真偽。
求祢幫助我學習聆聽,提高警惕,只說事實。


花些時間回想有誰曾遭受錯誤的指控。這造成什麼樣的傷害?錯誤又是如何得到糾正的?



全年讀經:
傳道書7-9章;哥林多後書13章


靈命日糧 : 意外之客

讀經: 路加福音19章1-10節


[耶穌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路加福音19章5節


撒該是一個孤獨的人。每當他行走在城市的街道時,總能感覺朝他而來的目光充滿敵意。但後來他的生命卻發生了轉變。一位教父亞歷山大的革利免(Clement of Alexandria)說,撒該成了凱撒利亞教會傑出的基督教領袖及牧師。是的,我們說的正是那位爬上桑樹,為要看耶穌的稅吏長撒該(路加福音19章1-10節)。

是什麼促使撒該爬到樹上?當時稅吏被視為叛徒,因他們為羅馬帝國向自己國家的人民收繳苛捐雜稅。但耶穌卻接納他們,這是眾所周知的。撒該或許想知道耶穌是否也會接納他。然而因著身量矮小,他在人群中看不見耶穌(3節)。想來他爬上樹,為的就是要尋見耶穌。

耶穌也在尋找撒該。當基督來到那棵樹下時,祂抬起頭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5節)。對耶穌而言,到這個被社會排擠之人的家中做客絕對有這必要。沒想到世界的救主竟願意花時間,與遭受社會排拒的人相處!

無論是我們的內心、人際關係或人生需要修復,我們都能如撒該那般擁有盼望。當我們轉向耶穌時,祂永遠不會拒絕我們。祂能修復一切的失落與破碎,並賦予我們生活全新的意義與目的。

— 謝葆芳

耶穌,當我在罪中迷失時,
感謝祢尋找我,並拯救我脫離混亂的生活。


你需要耶穌幫助你修復生命中的哪些關係?對你而言,這意味著什麼呢?



全年讀經:
傳道書4-6章;哥林多後書12章


靈命日糧 : 堅不可摧

讀經: 耶利米書1章4-10節


你不要懼怕他們,因為我與你同在,要拯救你。這是耶和華說的。—耶利米書1章8節


在二戰期間,路易斯.贊佩里尼(Louis Zamperini)搭乘的軍機在海中墜毀,機上11人有8人罹難。路易斯及其中兩人爬上救生筏,在漂流的兩個月內,他們奮力抵擋鯊魚,經歷暴雨,避開敵機的子彈,捕生魚,吃活鳥。最後,他們好不容易漂到一個海島上,卻立即被敵軍捉拿,成為戰俘。後來的兩年,路易斯過著慘無人道的生活,飽受毆打、凌虐,被迫服勞役。他非凡的經歷被寫成書並拍成電影《堅不可摧》。

耶利米即是聖經中一位堅不可摧的人物。他忍受敵人的謀害(耶利米書11章18節),被毆打之後又被栓上枷鎖(20章2節),被鞭打之後被囚在監獄裡(37章15-16節),被人用繩子縋至蓄水池的淤泥中,加以囚禁(38章6節)。他能生存是因上帝應許會與他同在並拯救他(1章8節)。上帝也給我們類似的應許:「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希伯來書13章5節)。上帝沒有應許要讓耶利米或我們免受患難,但祂承諾會帶我們經過艱難。

路易斯知道上帝對他的保護,並在戰爭結束後悔改相信耶穌。他饒恕了俘擄他的人,帶領其中一些人歸信基督。路易斯知道,我們縱然不能避免所有的問題,卻不用獨自受苦。當我們與耶穌一同面對,我們就能變得堅不可摧。

— 韋陌格

親愛的主耶穌,祢能勝過任何風暴,
請帶領我安然渡過迎面而來的風暴!


什麼困難讓你備感壓力?你可以告訴耶穌,你相信祂已應許會帶領你經過這試煉。讓祂來扶持你吧!



全年讀經:
傳道書1-3章;哥林多後書11章16-33節


靈命日糧 : 基督的香氣

讀經: 哥林多後書2章14-17節


我們在上帝面前,無論在得救的人身上,或滅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氣。—哥林多後書2章15節


我認識一個住在德州洛美塔的牧場主人,他的兩個孫兒是我最好的朋友。我跟他的孫兒會與他到鎮上,隨他購買東西,也會看到他與所認識的鎮民閒聊。他知道所有人的名字,也知道他們的故事。他走走停停,問候生病的孩子,關懷婚姻出現問題的夫婦,說一兩句鼓勵的話。在適當的時候,他會跟他們分享經文,也會為對方禱告。我永不會忘記他,因為他是如此特別,不會將信仰強加在別人身上,但總會留下信仰的痕跡。

這位年長的牧場主人擁有保羅所說的「基督馨香之氣」(哥林多後書2章15節)。上帝使用他「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14節)。如今,他雖已安息主懷,但他的香氣仍留在洛美塔。

魯益師寫道:「在這世上沒有普通人,與你談話的人不是僅有血肉之軀。」換句話說,每一次人與人的接觸,都有它永恆的結果。每天我們都有機會,以忠誠溫柔的生命,向周遭的人,默默為主作見證,或向疲憊的心靈說些鼓勵的話,為他們的生命帶來改變。永不要低估活出基督樣式的生命對他人所產生的影響。

— 羅大衛

聖靈啊,求祢以慈愛、溫柔和恩慈充滿我,
好讓我能如此待人。


你同意「接觸就會帶來影響」嗎?這句話如何讓你以不同的觀點,來看待日常生活中每次與人的接觸及對話?



全年讀經:
箴言30-31章;哥林多後書11章1-15節


靈命日糧 : 擴張境界

讀經: 以賽亞書43章18-21節


看哪!我要做一件新事。—以賽亞書43章19節


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位鄉村牧師拒絕了一小群美國士兵的請求,不允許他們將殉職的同袍,葬在教堂旁圍著籬笆的墓園裡。因為教堂的墓園只許教會會友安葬,所以士兵們只好將摯友葬在圍籬外,此事讓這位鄉村牧師徹夜難眠。

但隔天早上,士兵們遍尋不著墳墓。有位士兵問牧師說:「發生了什麼事?墳墓怎麼不見了?」他回答:「還在那裡啊!」士兵正感困惑,他接著解釋:「我後悔拒絕了你們,所以我昨夜起床挪移了圍籬。」

只要我們尋求,上帝也可能會給我們新觀點來看待人生的挑戰。這正是先知以賽亞向受壓迫的以色列民所傳講的信息。他們不應回頭渴望紅海的救贖,而是需要新的眼光,看見上帝正在做又新又奇的事,展開新的道路。上帝勸誡他們:「不要思想古時的事。看哪!我要做一件新事」(以賽亞書43章18-19節)。當我們心生疑惑和面對爭戰時,上帝是我們盼望的來源,正如祂說:「因我使曠野有水,使沙漠有河,好賜給我的百姓、我的選民喝。」(20節)

當我們更新視野,也會看見上帝為我們人生指出新的方向。願我們能用新的眼光看見祂開的新路,並且鼓足勇氣,勇敢地跟隨祂踏上新的境界。

— 雷翠霞

施憐憫的上帝,感謝祢賜給我新的觀點來看待我的生命。
求祢更新我的眼光,讓我看見與祢同行的新境界。


上帝要在你的生命中做哪件新事?上帝已引導你進入何種新的境界?你又將如何面對新境界?



全年讀經:
箴言27-29章;哥林多後書10章


靈命日糧 : 翻轉人生

讀經: 馬可福音5章1-20節


將主為你所作的是何等大的事,是怎樣憐憫你,都告訴他們。—馬可福音5章19節


達里爾·尤金·斯塔比雷是棒球界傳奇人物,卻因吸毒幾乎自毀人生。但耶穌使他戒毒並得釋放。如今他幫助別的吸毒者,領他們走上信仰之路。回首前塵,他宣稱是上帝拯救他,讓他脫離綑綁,從一位吸毒者轉變為福音的使者。

在上帝沒有難成的事。一天晚上,當耶穌與門徒同在船上時,在加利利海遭到暴風襲擊,耶穌平靜風浪之後,便與門徒來到對岸。那附近有個墓穴,一個被鬼附的人立即跑向耶穌。耶穌斥責那人裡面的群鬼,並將牠們趕出去,使那人得釋放。

後來,那人求耶穌讓他隨行,但耶穌卻不允許,並吩咐他說:「你回家去,到你的親屬那裡,將主為你所做的是何等大的事,是怎樣憐憫你,都告訴他們。」(馬可福音5章19節)

雖然聖經不再提及那人,但卻記載了一件耐人尋味的事。當時看見這事的眾人都懼怕,懇求耶穌「離開」他們(17節),但後來耶穌重回此地時,卻有許多人聚集(8章1節)。是因耶穌叫那人回家去而改變了群眾嗎?還是這位曾被鬼附的人,已成為一位初代宣教士,有效地傳講耶穌拯救的大能?

我們現在雖無法明白真正的原因,但十分明確的是,當上帝釋放我們,要我們服事祂,祂能把我們不堪的過往,轉變成充滿盼望和慈愛的好消息。

— 龐雅各

美好的救主,我要歌頌祢奇妙的權能!
黑暗權勢必要驚惶退後!求祢幫助我,今日行在祢的光中。


耶穌使你在哪方面得釋放?你能如何與人分享祂為你所做的一切?



全年讀經:
箴言25-26章;哥林多後書9章


靈命日糧 : 上帝塑造的器皿

讀經: 以賽亞書64章5-9節


我們是泥,祢是窯匠,我們都是祢手的工作。—以賽亞書64章8節


任天堂的《薩爾達傳說:時之笛》可說是有史以來最出色的電玩遊戲之一,全球銷量超過七百萬套。這款遊戲也使那古老、小型、馬鈴薯狀的黏土製陶笛,成為流行的樂器。

奇形怪狀的陶笛雖不太像個樂器,但當人按著笛身不同的笛孔,向著笛口吹奏時,就能產生出奇平靜又充滿希望的聲音。

製作陶笛的工匠拿一團黏土,巧妙地運用壓力及熱力的原理,將其轉化成一件美妙的樂器。這讓我聯想到上帝如何塑造我們,就像以賽亞書64章6、8-9節說:「我們都像不潔淨的人,……耶和華啊,現在祢仍是我們的父!我們是泥,祢是窯匠,……求祢不要大發震怒。」先知的意思是:上帝啊,祢掌管一切,我們都犯了罪,求祢將我們塑造成合祢所用的美妙器皿。

這正是上帝的作為!上帝憐憫世人而賜下祂的兒子耶穌,為我們的罪而死。現今,當我們每天與聖靈同行時,祂就不斷地塑造並改變我們。正如製作陶笛的工匠吹奏樂器而產生美妙的音樂一樣,上帝也透過我們,就是祂所塑造的器皿成全祂的美意:使我們能越來越像耶穌(羅馬書8章29節)。

— 萬恩然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拯救我、改變我,
讓我能越來越像祢的兒子耶穌。
求祢教導我能毫無保留地讓聖靈改變我的生命。


知道自己已蒙上帝憐憫,如何影響你的思想及言行?你如何讓上帝來塑造你?



全年讀經:
箴言22-24章;哥林多後書8章


靈命日糧 : 出到營外

讀經: 希伯來書13章11-16節


耶穌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聖,也就在城門外受苦。—希伯來書13章12節


在我成長的迦納農村小鎮上,每星期五都有市集。多年後,我仍記得一個特別的攤販,她因患痲瘋病而失去部分的手指和腳趾。她常蹲在蓆子上,用空心的葫蘆舀出她的農產品。雖然有些人會避開她,但我母親卻經常特意向她買東西。我只有在市集擺攤時才會看到她,其餘時間她都消失於鎮外。

古時的以色列人若患了痲瘋病,就要住在「營外」,過著孤獨淒涼的生活。舊約律法明定,這些人「要獨居營外」(利未記13章46節),而獻祭公牛的屍身也是在營外焚燒(4章12節),那顯然並非你我願意去的地方。

這個殘酷的事實,鮮明地刻畫出希伯來書13章13節有關耶穌的描述:「這樣,我們也當出到營外,就了祂去,忍受祂所受的凌辱。」耶穌在耶路撒冷城外被釘十架,這是我們研究希伯來人獻祭制度的重點之一。

我們都希望受人歡迎、被人尊重,也期盼能過舒適的生活,但上帝卻呼召我們「出到營外」,去到蒙受恥辱之處。在那裡,我們會遇到患有痲瘋病的攤販;在那裡,我們會找到被世界棄絕的人;在那裡,我們將會找到耶穌。

— 葛庭墨

親愛的耶穌,感謝祢從不偏待人。
感謝祢為了我而出到營外。


你會如何看待那些遭受拒絕、厭棄的人?你如何以實際的行動「出到營外」走向耶穌?



全年讀經:
箴言19-21章;哥林多後書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