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愛與認識

讀經: 羅馬書5章6-11節


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羅馬書5章8節


在美國猶太裔作家弗爾(Jonathan Safran Foer)的小說中,有個故事人物提到紐約帝國大廈時說道:「我知道這棟建築,因為我喜愛它。」

這句話使我聯想到愛與知識的關係。當我們喜愛一樣東西,就會想要知道有關它的一切。如果我們愛上一個地方,我們會探索它的每個角落。如果我們愛一個人,我們會想認識有關他或她的一切。我們想知道他喜歡什麼、她怎麼分配時間、他在哪裡長大,有些什麼朋友,他的信念和價值觀,想要知道的事可能無窮無盡。然而,有些人想要被愛,卻不想要被瞭解。因為我們會擔心對方若認識了我們本來的面目,可能就不會愛我們了。

幸好我們不需要擔心上帝會如此。因為祂的愛遠超過我們的愛,聖經說:「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馬書5章8節)。而且,祂還願意讓我們認識祂。透過祂的創造、聖經和基督本身,上帝向我們揭示祂的屬性與愛。即使我們不完美,上帝依然愛我們,我們能來到祂面前坦承一切的過犯。在上帝面前,我們不必害怕被祂看穿。所以你若愛上帝,你就會想更認識祂。

— Julie Ackerman Link

你要安靜知祂是神,

路途雖然艱難險阻;

並非因為祂所賜予,

祂是我主便已滿足。

Anon

最大的喜樂就是知道上帝愛我們。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6-8章 提摩太前書5章


靈命日糧:新生命

讀經: 哥林多後書5章12-21節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哥林多後書5章17節


辛普森曾經對生命充滿憤恨。當他和妻子失去了第一個孩子之後,他非常困惑和惱怒。於是,他把怒氣轉而發洩在不同膚色的族群身上,自己全身上下也覆蓋了充滿仇恨的紋身。

然而,當他聽到他兒子模仿自己發出憤恨的言語後,他知道自己必須做出改變。他看了一部講述勇氣的基督教影片,便開始到教會去。一個月後,他受洗加入了教會。現在他已放下了仇恨,成為新造的人。他也將身上的紋身去除,當然這個過程既痛苦又昂貴。

使徒保羅最能明白這種深刻的轉變。他曾痛恨耶穌並迫害基督的跟隨者(使徒行傳22章4-5節;哥林多前書15章9節),但是當保羅與基督相遇並與祂在靈裡相交後(使徒行傳9章1-20節),保羅整個人都改變了。透過耶穌在十架所成就的救恩,他重新檢視了自己的生命。認識基督讓保羅成了新造的人,過去那罪污、死亡和自私的老我都消失,他有了一個新的開始、新的約、新的觀點和新的生活方式。

跟隨耶穌並非只是將往事放下,而是跟隨一位新的主人,就是我們的救主,開始一個新的生命。

— Marvin Williams

進深思考:
我相信基督,並和祂建立起親密的關係之後,
我的生命有改變嗎?有哪些方面可顯示出:
我不再是原來的舊我,而是主內的新人?

基督裡的新生命不是修復,而是再造。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3-5章 提摩太前書4章


靈命日糧:得著生命

讀經: 路加福音9章18-27節


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 —路加福音9章24節


當1997年德蕾莎修女去世時,她謙卑服事上帝和貧病之人的榜樣,再次讓人們驚嘆不已。她花了五十年的歲月,透過印度加爾各答的仁愛傳教會(又稱博濟會),服事那些貧民、病人、孤兒和垂死的人。

英國記者馬爾科姆·蒙格瑞奇(Malcolm Muggeridge)在多次訪問她之後,這樣寫道:「現今很多人談到發掘自我,對許多人而言,自我發掘似乎就像贏得樂透獎一般讓人期待。找著後,卻往往將之儲存、珍藏。然而你付出越多,所得便越多。所以德蕾莎修女放下自己,謙遜地為人付出,反倒使她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活得有價值。我沒認識任何比她更值得懷念的人。」

耶穌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路加福音9章23-24節)。我猜想很多人都會擔心,如果我們照著耶穌的教導去做,會發生什麼事?

救主提醒我們說,祂來是要使我們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10章10節)。祂呼召我們為基督放下自己,唯有如此行,才能發現在祂裡面的豐盛生命。

— David C. McCasland

我聽見救主呼召我,
當背起十架跟隨祂;
主耶穌曾為我捨命,
我豈能犧牲一點點?
Ackley

為基督獻上自己,必在祂裡面得著豐盛生命。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1-2章 提摩太前書3章


靈命日糧:彼此相愛

讀經: 羅馬書15章1-7節


我們務要追求和睦 的事與彼此建立德 行的事。 —羅馬書14章19節


每一年,我們社區裡的年輕人都會參與「友善待人」的運動,這是由一家心理健康機構所推動的活動。在2012年的活動項目中,有一項活動是由六千名學生在學校運動場上以身體排出「友善待人」的字樣。一位校長說:「我希望到學校來學習的學生們,都能與同學和睦相處,沒有恐懼、擔憂和不安的干擾。我們致力確保同學們能彼此幫助,而不是彼此相欺。」

保羅盼望羅馬教會的信徒能追求和睦、彼此包容。因為在羅馬的信徒們,無論是信心或強或弱的都彼此論斷,或輕看對方(羅馬書14章1-12節)。他們彼此藐視,為食物的可吃與否爭辯(2-3節),為該守哪個節日議論(5-6節)。保羅鼓勵他們「追求和睦的事與彼此建立德行的事」(19節)。保羅提醒他們要從內心裡關心他人,而不是討自己喜歡。他說:「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悅」(15章3節),因為基督服事人。

讓我們不只是加入「友善待人」的行列,而是能彼此相愛,不在乎彼此的差異,彼此接納,使我們的上帝得榮耀(7節)。

— Anne Cetas

親愛的主,我想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求祢讓我口出良言,
多說造就人的話語,
使榮耀稱讚都歸祢名!

恩慈就是藉著溫柔展現出來的愛。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65-66章 提摩太前書2章


靈命日糧:榮耀日!

讀經: 馬太福音27章27-31節,28章1-6節


祂不在這裡……祂 ……已經復活了。 —馬太福音28章6節


我最喜歡的球隊在冠軍賽中被擊敗,奪冠美夢破滅。隔天,我開車去上班,外面天氣有點陰冷而且霧濛濛的。這其實也無所謂,但卻使得那個星期一的氣氛變得格外憂鬱,讓人沮喪。

不過,收音機傳來的歌曲卻改變了我的想法。那是福音樂團柯斯汀(Casting Crowns)所唱的「榮耀的一天」,歌詞說道:「有一天,救主被押往各各他,有一天,救主被釘在十架。」聽到這裡,仍然沒有什麼讓人可興奮的。接著歌手又唱到:「受諸般痛苦,被人藐視辱罵。」這句歌詞就更讓人難過了。然而,接著這首歌描繪了基督的復活和祂勝過死亡的好消息。

在那正午時分被黑暗籠罩的耶路撒冷山丘,在那最糟的一天,人類真正的盼望臨到。因為耶穌為我釘死,正如歌詞所說:「主埋葬墳墓,擔當我罪過。」有一天祂要再來,喔!「榮耀的一日。」

也許今天你的事情不太順利,也許你正面對一堆的麻煩,讓你感到沮喪。將你的眼光轉向耶穌。思想祂在加略山為你所做的,思想祂如何戰勝死亡從死裡復活:「祂不在這裡……祂……復活了。」(馬太福音28章6節)這能使你的任何一天成為榮耀美好的一天!

— Dave Branon

主生為愛我,主死為救我,

主埋葬墳墓,擔當我罪過;

主從死裡復活,使我白稱義,

主將要再來,榮耀的一日。

Chapman

因基督的空墳墓,我們充滿了盼望!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62-64章 提摩太前書1章


靈命日糧:偏離的心

讀經: 出埃及記32章21-35節


這百姓犯了大罪,為自己做了金像。 —出埃及記32章31節


去年秋天,在我居住的城市裡,有一條高速公路被封鎖了好幾個小時。因為有輛載牛的卡車翻覆,牛隻都從卡車上跑了出來,在高速公路上四處閒蕩。這則新聞,讓我想起最近讀到的出埃及記32章,裡頭關於上帝的百姓如羊走迷、遠離上帝的事。

在以色列民族分裂成南北兩國的時期,耶羅波安王立了兩隻金牛犢,讓人民可以敬拜(列王紀上12章25-32節)。但是膜拜一大塊金子的主意,並非他首創。因為在出埃及記32章提到,儘管以色列人親眼看見上帝榮耀的大能,並且逃離了為奴之地,但之後,他們的心很快就遠離上帝。當摩西在西乃山上接受上帝頒佈的律法時,他哥哥亞倫就造了隻金牛犢讓百姓膜拜,使上帝的百姓遠離上帝。希伯來書的作者提醒我,上帝對拜偶像的行為,以及那些「心裡常常迷糊」(希伯來書3章10節)的人有多麼憤怒。

上帝知道我們的心容易偏離,祂在聖經中清楚地告訴我們,祂就是那一位我們當敬拜的上帝,「除祂以外再無別神」(出埃及記20章2-6節)。

「因耶和華為大神,為大王,超乎萬神之上」(詩篇95篇3節)。沒錯,祂是獨一的真神!

— Cindy Hess Kasper

我深知道心易放蕩,

遠離父家慕虛華,

今獻身心求加印記,

永作主民在父家。

Robinson

只要你渴望某事物,更勝於渴望上帝,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59-61章 帖撒羅尼迦後書3章


靈命日糧:多久?

讀經: 詩篇13篇


耶和華啊,祢忘記我要到幾時呢?要到永遠嗎? —詩篇13篇1節


掃羅曾極力追捕大衛,「如同人在山上獵取一個鷓鴣一般」,前後長達九年(撒母耳記上26章20節)。因此大衛向上帝呼求:「耶和華啊,祢忘記我要到幾時呢?要到永遠嗎?祢掩面不顧我要到幾時呢?……我的仇敵升高壓制我要到幾時呢?」(詩篇13篇1-2節)

看似永無止盡的苦難,往往使我們痛苦不堪。我們渴望快點得到解脫,一下子解決所有的問題。但現實常常事與願違,有些事情就是無法解決,除了忍耐別無他法。

然而,在我們身處困境時,可以向上帝傾訴。天父要我們把重擔帶到祂面前,唯有祂能完全瞭解祂的子女。

當我們把難題帶到祂面前,眼光就會有所不同。正如大衛的例子,他的思緒轉回到他所確信的:上帝的慈愛。他提醒自己:「我倚靠祢的慈愛,我的心因祢的救恩快樂。我要向耶和華歌唱,因祂用厚恩待我」(詩篇13篇5-6節)。苦難可能不會停止,但大衛之所以在試煉中仍能歌唱,正因他是上帝所愛的孩子,而他只需要明白這一點就好。

托爾羅德(A. W. Thorold)寫到:「屬靈生命的高峰,並非因天色常藍而歡樂,乃是毫無疑慮、全然信靠上帝的愛。」即使我們處在苦難之中,上帝的慈愛仍然可靠。

— David H. Roper

主必看顧,主必看顧,
主必體恤我痛苦,
當白晝心難過,夜裏又淒楚,
我知主必看顧。
Graeff

世間萬物都會殆盡,唯有主愛屹立不搖。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56-58章 帖撒羅尼迦後書2章


靈命日糧:結束?

讀經: 哥林多前書15章50-58節


感謝上帝,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 —哥林多前書15章57節


世界上的每件事,都會有結束的一刻,有時甚至會令人失落沮喪。這感覺就像你讀到一本好書,你希望這本書不會結束。或是你看了一部好電影,你希望劇情能夠再拉長一點。

然而,無論好事或壞事,終將有結束的時刻。事實上,生命最終也會結束,有時甚至比我們預期的還早。每一位曾站在棺木旁看著至親好友的遺容的人,都明白心中那種沉痛的空虛,深深希望對方的生命不要就此結束。

令人欣慰的是,在這樣無比的絕望之中,耶穌伸出了祂的手,並且藉著祂的死和復活,在我們生命中注入了盼望。在祂裡面,生命的盡頭只是永生的序曲,而「結束」這樣的字眼,將被充滿喜慶的「永恆」取代。我們的肉身都會朽壞,然而保羅保證我們「都要改變」(哥林多前書15章51節),並提醒我們,因著基督的得勝,我們可以有信心地說:「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裡?」(哥林多前書15章55節)

所以,讓我們不要憂愁,雖然我們心裡悲傷,但仍然可以感恩,因為上帝「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哥林多前書15章57節)

— Joe Stowell

我心不顧短暫悲歡,
唯願定睛得勝永恆;
感謝恩主死而復活,
使我得以進入永生。

在基督裡,結束就是開始。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53-55章 帖撒羅尼迦後書1章


靈命日糧:愛無阻隔

讀經: 馬太福音23章37-39節


耶路撒冷啊,……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 —馬太福音23章37節


前些日子,我聽見鄰居房子的側面傳來陣陣淒厲的鳥叫聲。過後,我發現有窩雛鳥在鄰居的排氣孔裡。排氣孔的洞口有一片鐵網,分離了嗷嗷待哺的雛鳥和急著餵食的母鳥,成為阻隔牠們的一道牆。我把這件事告訴鄰居,他們立刻將鐵網撤走,並且把那窩雛鳥移到安全的地方,以便照料。

世界上很少有事情,會比愛被隔絕更令人心碎。以色列人長久以來引頸企盼的彌賽亞──耶穌基督,就曾被祂所揀選的人民拒絕,祂的愛受到阻隔。他用了母雞與小雞的比喻,來形容這些拒絕祂的以色列人:「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馬太福音23章37節)

我們的罪,正是阻隔我們和上帝之間的那堵牆(以賽亞書59章2節)。但「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章16節)。耶穌藉著祂在十架上的犧牲和死裡復活,拆毀了阻隔在我們和上帝的愛之間的那道牆(羅馬書5章8-17節,8章11節)。現在,祂希望我們經歷祂的大愛,並且接受這份救恩的大禮。

— Dennis Fisher

思念耶穌,激動我心;

被擄得釋,藉此福名;

唯因此名,救恩方尋;

再無其他,可奪我心。

Eliason

透過十字架,耶穌付上贖價,拯救了我們。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50-52章 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


靈命日糧:寇迪石

讀經: 彼得前書2章1-10節


主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棄的,卻是被上帝所揀選、所寶貴的。 —彼得前書2章4節


在倫敦的很多地方,有許多雕像、建築或花園裝飾,都是由一種叫寇迪石的特殊建築材料製作而成的。寇迪石是在17世紀末,由艾莉諾·寇迪(Eleanor Coade)為她的家族企業研發的。這種人造石材堅不可摧,且禁得起時間、氣候和各種人為污染的考驗。雖然寇迪石是工業革命的一大成就,但在艾莉諾逝世之後,這種建材也在1840年代逐步地被矽酸鹽水泥取代。但儘管如此,這種堅固又帶著陶土質感的建材,成功地抵禦了倫敦嚴酷的環境超過150年之久,所以今日倫敦仍存留著許多寇迪石的塑像和建築裝飾。

使徒保羅將耶穌形容成活石,他說:「主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棄的,卻是被上帝所揀選、所寶貴的。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彼得前書2章4-5節)。這救贖磐石的犧牲,是天父眼中的珍寶。基督就是那永久的磐石,而天父將我們的救恩,建立在這唯一根基上,讓我們藉此得著新生命(哥林多前書3章11節)。

唯有將生命建立在祂的大能之上,我們才能在這墮落的世界中,熬過生命中嚴苛的考驗。

— Bill Crowder

我心所望別無依靠,
只有基督公義寶血;
無好處堪足自誇,
惟全然靠救主聖名。
Mote

親近萬古磐石,你我無所畏懼。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47-49章 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