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該不該做?


讀經: 箴言19章15-25節


你要聽勸教、受訓誨,使你終久有智慧。 —箴言19章20節


究竟要不要以樁柱來支撐樹苗呢?這是去年夏天瑪利蓮的疑問。那時她買了棵樹苗,銷售員跟她說:「開始的第一年你要用樁柱支撐樹苗,這樣才能頂得住強風侵襲。過一陣子後再撤掉,樹苗才能靠自己向下扎根。」但是她的鄰居卻說:「以樁柱支撐樹苗的壞處多於好處。樹苗必須從一開始便自己長出強壯的樹根,不然永遠都長不好。從長遠來看不用樁柱能使樹苗更強壯。」

同樣的問題也適用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舉例來說,假如有人惹上麻煩,我們應該像「樁柱」一樣支撐他,幫他一把?還是讓他自食其果,汲取教訓以「茁壯成長」?當然,這取決於哪個作法真的對這個人的靈命成長有幫助。如果憑著愛心行事的話,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又該何時做呢?箴言19章提出反向思考:「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17節),可是這麼做也是有風險的,因為「你若救他,必須再救」(19節)。要提供恰到好處的幫助,光靠我們有限的智慧是不夠的。

上帝並沒有對我們不聞不問。只要我們跟祂求,祂便會把所需的智慧賜給我們。當我們倚靠祂時,我們的根也會深植於祂。

— Anne Cetas

主啊,我們在許多地方實在缺乏智慧。
我們知道自己常會犯錯,
求主幫助我們可以倚靠祢。
謝謝祢的信實,幫助我們得以深植於祢。

真正的智慧是以上帝的眼光來看世界。



全年讀經:
詩篇119篇89-176節 哥林多前書8章


靈命日糧:人生下一章

讀經: 希伯來書12章1-11節


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 —希伯來書12章1-2節


史蒂文的父親盛南特(Nate Saint)是一位宣教飛行員。在1956年,盛南特和另外四位宣教士在厄瓜多被當地奧卡土族殺害,當時史蒂芬年僅5歲。然而,因為這些壯烈犧牲的宣教士家庭所展現的愛和原諒,使得現今在厄瓜多部落的基督徒人數持續增長。

史蒂文成年以後,搬到了厄瓜多,並且和其中一個殺害他父親的人成了朋友。史蒂文有一句座右銘:「讓上帝寫你的故事。」他說道:「很多人想寫自己的故事,出錯了才讓上帝來修正編輯。很久以前我就決定讓上帝來寫我的故事。」2012年,史蒂文經歷了一場嚴重的意外,他這麼安慰他的家人:「我們也讓上帝來寫這一篇故事吧!」在漫長的康復過程中,他對上帝的信心堅定不移。

上帝繼續展開我們每個信徒的人生故事。沒有人知道自己接下來的人生將會如何,但我們「在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時」,可以仰望那位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希伯來書12章1-2節)。耶穌寫了我們故事的起頭,祂將會繼續為我們寫下一個章節,一直到故事的結尾。

— Cindy Hess Kasper

當我與主在高處,
回顧一生所遭遇;
主,我那時全知道,
所受恩典何豐富。
McCheyne

用生命向世人述說基督的恩典慈愛故事。



全年讀經:
詩篇119篇1-88節 哥林多前書7章20-40節


靈命日糧:在我身邊

讀經: 詩篇118篇1-6節


有耶和華幫助我,我必不懼怕。 —詩篇118篇6節


奧運選手加比.道格拉斯(Gabby Douglas)身材嬌小,她在2012年倫敦奧運得到兩面金牌之後,作了這樣的宣告:「上帝永遠不會讓你失望,祂永遠都在你身旁。」

有時候,運動員做出這種聲明可能會引起誤會,被曲解為:「如果我在運動場上和你競爭,而我有上帝的幫助,那麼我絕對不會輸。」但是,如果我們看看詩篇118篇5-6節,就可以明白道格拉斯那句話的真正意義。詩人寫道:「我在急難中求告耶和華,祂就應允我,把我安置在寬闊之地。有耶和華幫助我,我必不懼怕。」

在現代中文修訂版聖經中,將「有耶和華幫助我」翻譯為「上主與我同在」。這個意思是指當困難來臨時,這位滿有憐憫,以及慈愛永遠長存的上帝(4節),永遠會關心我們,提供我們所需的保護。

我們不需要成為一位奧運選手才能體會和感謝上帝的關愛。當經濟不景氣、財務出問題,以及我們所重視的關係破裂時,這種關愛正是我們所需要的。不論在什麼情況下,身為一個基督徒我們應該知道從哪裡尋求幫助。「有耶和華幫助我,我必不懼怕。」

— Dave Branon

我靈鎮靜!上主今在你旁;
憂痛十架,你要忍耐擔當;
信靠天父,為你安排主張;
萬變之中,惟主信實永長。
von Schlegel

每當置身試煉,上帝總在身邊。



全年讀經:
詩篇116-118篇 哥林多前書7章1-19節


靈命日糧:生命之光

讀經: 約翰福音8章12-20節


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 —約翰福音8章12節


十七世紀末葉,英國建築大師克里斯多佛.雷恩爵士(Christopher Wren)在倫敦建了超過50間教會。他的設計有兩個顯著的特色。第一個特色在於堅固的尖塔。第二個特色則意義深遠。當時,雷恩爵士堅持在他設計的教會採用透明玻璃,反對跟隨當時教會流行的彩色玻璃。他使用透明玻璃的部分原因是因為他說:「光是上帝給人們最好的禮物。」對雷恩爵士而言,當人們在敬拜的時候,能沐浴在陽光中,那正是這份禮物的最佳禮讚。

創世記1章裡,上帝在創造天地的第一天就造了光(3節)。上帝造的光不僅只是讓我們可以看見東西,也刻劃出基督進入這個黑暗世界時的景象。約翰福音8章12節,主耶穌說道:「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對基督徒來說,光象徵了我們偉大救主的屬性,以及祂在十架犧牲所賜予的美好生命特質。

雷恩爵士說得沒錯,上帝所賜的這世界之光──耶穌基督,是人們最好的禮物。

— Bill Crowder

上帝創造光明,
驅走世上黑暗;
透過耶穌基督,
我得生命之光。

耶穌來到世上,照亮黑暗世界。



全年讀經:
詩篇113-115篇 哥林多前書6章


靈命日糧:全都有益

讀經: 馬太福音5章17-20節


祢的話的總綱就是真理。 —詩篇119章160節,新譯本


「潘朵拉電台」是網路時代的音樂奇蹟之一。你可以使用這個軟體,建立一個為自己「量身訂做」的音樂電台。在收聽過程中,你可以按「讚許」或「討厭」的標誌來表示你喜不喜歡那一首歌。最後,這個電台就會只播放你喜歡的歌曲。

遺憾的是,我們有時對待聖經也是如此。人們會選擇一些特別喜歡的經節而忽略其他的,所以他們按著喜好,有一套為自己「量身訂做」的經文。然而,詩人卻是這麼看待上帝的話,他說:「禰的話的總綱就是真理」(詩篇119篇160節,新譯本)。使徒保羅告訴提摩太這位年輕的牧師,說:「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都是有益的。」(提摩太後書3章16節)

耶穌重視上帝的話語(馬太福音5章17-18節),但祂看待聖經卻與當時宗教領袖截然不同,耶穌並沒有將聖經「量身訂做」。對耶穌而言,「凡無緣無故地向弟兄動怒的」和「殺人」都是犯一樣的罪(21-22節)。耶穌所關心的是人們在應用上帝的話語時,動機是否正確。

只要我們全心地領受上帝的話語,我們會更認識祂,也會更想榮耀祂。

— Marvin Williams

上帝,我要認真研讀聖經,
不避開那些看似難懂的經文。
求祢教我發自內心來遵從祢的話語。
以耶穌的聖名祈求,阿們。

當你打開聖經時,請上帝也打開你的心房。



全年讀經:
詩篇101-112篇 哥林多前書5章


靈命日糧:超越機率

讀經: 使徒行傳12章1-11節


教會為(彼得)切切地禱告。 —使徒行傳12章5節


我們許多人都靠著事情發生的機率來做日常決策。如果下雨的機率只有百分之二十,我們可能不理會。如果是百分之九十的機率,我們就會帶把傘。發生的機率越大,我們的行為所受到影響就越深,因為我們都想做出明智的選擇以獲得成功。

使徒行傳12章1-6節描述一個彼得生存機率渺小的情況。當時,彼得被關在監獄裡,雙手「被兩條鐵鏈鎖著,睡在兩個兵丁當中,看守的人也在門外看守」(6節)。希律當時已經殺了耶穌的門徒雅各,也想殺害彼得(1-3節)。以這種情況來看,彼得存活的機率實在不高。

然而,上帝對彼得另有計畫,包括了奇蹟式的脫逃,甚至連為彼得禱告的眾人都感到無法置信(13-16節)。當彼得出現在禱告會時,大家都驚訝不已。

我們不能以事情發生的機率來揣測上帝的作為,因為祂是全能的,在祂絕對沒有難成的事。祂愛我們,為我們釘死在十字架上,是我們生命的主宰。不論是平時或在緊要的關頭,上帝都能展現祂的大能。上帝賜予成功,也在苦難中扶持我們,祂始終與我們同在。

— David C. McCasland

親愛的上帝,感謝祢的無限大能,
祢成就了眾多的奇妙之事!
求祢幫助我全心信靠祢,堅信祢掌控一切,
並且永遠和我們同在。主啊,我們愛祢。

上帝以看不見的雙手掌控一切。



全年讀經:
詩篇107-109篇 哥林多前書4章


靈命日糧:注重形象


讀經: 哥林多後書3章


我們眾人……變成主的形狀⋯⋯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 —哥林多後書3章18節


當我和堂姐妹在瀏覽家族舊照片的時候,會拿我們遺傳到了哪些身體特徵來開玩笑,而我們認為最糟的特徵,就是短腿、歪齒和額頭上的捲毛。每個人都可以很快地在自己的長輩身上,認出自己最不喜歡的身體部位。除了這些身體特徵,我們往往也遺傳到一些人格特質,有好也有壞,但我們總是不會太注意這些特質。

根據我自己非科學的觀察結果,人們會試著用各樣的方法來克服身體上的瑕疵,例如定時運動、減肥計畫、化妝、染髮,甚至整型手術等。然而,我們卻很少試著去克服個性上的缺點,反而習慣將這些缺點作為不良行為的藉口。我認為這是因為改變外表比改變個性來得容易。但請想像一下,假如我們可以把心力放在改善自己的性格上,我們可以變得更好!

身為上帝的兒女,我們並不受限於我們的基因組合,我們可以將自己的一切缺點,交在上帝的手中,讓祂幫助我們達到受造時,原有的美好形象,因我們是祂愛的獨特創造。聖靈的大能與上帝兒子的生命,在我們的裡面作工,使我們越來越像祂的樣式(哥林多後書3章18節)。

— Julie Ackerman Link

我知主看內在,
勝過外表的我;
願我合神心意,
結出聖靈之果。

聖靈幫助我們彰顯基督榮美。



全年讀經:
詩篇105-106篇 哥林多前書3章


靈命日糧:祂不忘記

讀經: 創世記40章1-14、23節


酒政卻不記念約瑟,竟忘了他。 —創世記40章23節


就讀神學院期間,我也在一家療養院工作。當我花時間和這些病人交談時,發現幾乎每個病人,在某些時候都曾敘述現階段生活的寂寞,並且發覺自己比其他同儕活得更久。大部分的病人甚至懷疑,當他們過世之後,是否仍會有人記得他們。

並不是只有年長者會覺得孤單和被遺忘,事實上,我們許多人也會感到陷入困境、孤軍作戰,也會因為各樣公平或不公平的遭遇,而感到被忽視。有時候,我們甚至會經歷到舊約人物約瑟所遭遇的:別人完全遺忘我們,即使他們應該要記著我們。

創世記40章記述了約瑟在牢裡的遭遇。酒政被釋放了,且官復原職,如同約瑟告訴他的一樣(9-13節),約瑟請酒政在法老面前為他求情,然而酒政卻完全忘記他了(14、23節)。

我們可能會覺得別人忘記我們,然而,如同約瑟一樣,我們並沒有被遺忘(42章9-13節),耶穌坐在上帝的右邊,且成為我們的中保,使我們的禱告直達寶座前,從不落空。當我們覺得孤單時,要想起耶穌已承諾永遠與我們同在,相信並安息在祂的應許之中(馬太福音28章20節)。

— Randy Kilgore

主啊,求祢使我如同約瑟一樣,
即使覺得自己被遺忘,仍要服事他人。
願我絕不會成為「酒政」,而是要透過禱告
將那些孤獨和傷心之人帶到祢的面前。

耶穌從不放棄或遺忘祂的子民。



全年讀經:
詩篇103-104篇 哥林多前書2章


靈命日糧:更好!

讀經: 歌羅西書3章12-17節


要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在這一切之外,要存著愛心。 —歌羅西書3章 12、14節


我的妻子瑪蒂有時候會在我要出門時,把我攔住,然後告訴我:「你不能穿成這樣就去上班!」理由通常都是「領帶和外套不搭」,或是「長褲的顏色和上衣不配」之類的事情。雖然她這樣質疑我的穿搭風格,像是公然侮辱我的品味,但我發現她的指正,通常都會讓我穿得更好。

聖經常常提醒我們,因為我們在基督裡之身分,所以要「穿戴」相稱的態度和行為。有時候,人們用衣著來判斷我們,然而在生活中,我們卻可以藉著「穿戴」那表現基督樣式的態度和行為,來彰顯耶穌。使徒保羅建議我們以耶穌為模範,將耶穌衣櫃裡的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和饒恕(歌羅西書3章12節),做為我們的穿著標準。此外,他更提到「在這一切之外,要存著愛心……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裡做主。」(14-15節)

替自己穿上耶穌形象,得從花時間與祂親近開始,若你聽見祂說:「你不可以就這樣出門!」那就放手讓祂溫柔地帶你回到衣櫃前,祂會為你穿上祂自己的樣式,而這樣總是可以讓你變得更好!

— Joe Stowell

求主讓我能看見,
祢眼中的我自己;
好讓人見我言行,
就知我是屬於祢。

穿戴基督言行態度,彰顯祂的榮美樣式。



全年讀經:
詩篇100-102篇 哥林多前書1章


靈命日糧:憩流

讀經: 馬可福音6章30-32節


祂就說:「你們來,同我暗暗地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 —馬可福音6章31節


我覺得月球引力對海洋造成的潮汐漲退現象,十分引人入勝。在潮汐改變之際,即水面在高潮或低潮時,有一個短暫時刻稱為「憩流」。科學家表示,出現憩流的原因,是因為水面「不受任何壓力」,此時也是潮水再次湧動前的寧靜時刻。

在每日忙碌的生活中,我們肩負各樣的重擔,分身乏術。然而,在耶穌的事工中,我們看見祂瞭解門徒的辛勞,也明白他們需要休息。當門徒雙雙出外完成一趟宣教之旅後,十二位門徒向耶穌匯報上帝藉著他們完成的各樣神蹟奇事(馬可福音6章7-13、30節),而耶穌卻「說:『你們來,同我暗暗地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這是因為來往的人多,他們連吃飯也沒有工夫。他們就坐船,暗暗地往曠野地方去。」(31-32節)

在你身上現在背負著什麼擔子呢?有時安排一些休息的放鬆時刻也無妨,可以使你身心得著恢復,也可以使服事更有果效。耶穌也建議我們這樣做,而我們也需要歇一歇,祂正等待著與我們獨處。

— Dennis Fisher

我的牧者,就是耶穌,
祂知我需,使我蒙福;
寧靜水邊、青草地上,
蒙祂引領,賜我安歇。
Psalter

與上帝安靜獨處,必從祂得著寧靜安息。



全年讀經:
詩篇97-99篇 羅馬書1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