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活潑的真理

讀經: 詩篇1篇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詩篇1篇2節


彼得.克羅夫特(Peter Croft)在紀念他祖父所做的事工時,寫道:「我極其希望拿起聖經的人,無論閱讀哪個版本,不但能明白這些經文,且能親身經歷聖經的真理乃是又真又活的。就像數千年前一樣,這些真理仍適用於現代、具挑戰性,又令人興奮。」彼得的祖父菲利普斯(J. B. Phillips)曾是一位負責青年事工的牧師,並在二次大戰期間將英文聖經(英王欽定本)重新釋義,好讓他教會裡的學生明白聖經活潑的真理。

正如菲利普斯的學生一樣,我們在閱讀及體會聖經真理時都會遇到困難,但未必是聖經翻譯的問題,或許是由於我們未能固定花時間研讀聖經,或缺乏適當的工具書所致。但詩篇第1篇告訴我們:「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這人便為有福!」(2節)無論我們正面對何種困境,每日默想經文能讓我們所做的「盡都順利」(3節)。

你如何看待聖經?聖經真理對於今日的生活仍然適用;對於信靠並跟隨耶穌的呼召,仍具有挑戰性;對於深入認識上帝及人的景況,仍然令人興奮。聖經像溪水一樣(3節),供應我們每日所需的養分。今日就採取行動吧!騰出時間,使用正確的工具書,並懇求上帝幫助我們能親身經歷聖經真理是又真又活的!

— 平凱靈

親愛的上帝,求祢幫助我經歷祢的話語是又真又活的。


你在讀經時遇到什麼困難?你如何靜下心聆聽上帝的聲音?



全年讀經:
箴言16-18章;哥林多後書6章


靈命日糧 : 一次的義行

讀經: 羅馬書5章12-19節


如此說來,因一次的過犯,眾人都被定罪;照樣,因一次的義行,眾人也就被稱義得生命了。—羅馬書5章18節


在俄勒岡州的馬盧爾國家森林許多樹木的樹根上,生長一種通稱為蜂蜜蘑菇的真菌,蔓延的面積廣達900萬平方米,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生物體。兩千多年來,這真菌在整座森林織就的「黑色鞋帶細絲」,在生長過程中導致樹木死亡。那有如鞋帶細絲的「根瘤菌」,可深入土壤內3公尺。儘管這是個龐大的有機體,但剛開始時只不過是一個微小的孢子!

聖經告訴我們,因一個不順服上帝的行為而導致世人都被定罪,但另一個順服上帝的行為,卻翻轉了整個結局。這就是使徒保羅在亞當和耶穌之間所做的對比(羅馬書5章14-15節)。亞當的罪,使「全人類」都被定罪,並面臨死亡(12節)。因一個不順服的行為,所有人都成為罪人,並在上帝面前受審判(16節)。但上帝有一種處理人類罪惡的方法。透過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義行,上帝讓人得著永生、得稱為義,能與祂和好。耶穌基督的愛與順服的行為,遠勝過亞當那一個不順服的行為,以致耶穌能使眾人「得生命」(18節)。

耶穌在十字架上受死,使所有相信祂的人得著永生。如果你尚未得到祂的寬恕和救贖,今天就來信靠祂吧!如果你已經是基督徒,就讓我們為祂那因著愛的偉大行為,所成就的一切來稱頌祂!

— 魏馬文

親愛的上帝,感謝祢透過耶穌賜下救贖和永生!
請幫助我與人分享祢拯救世人的方式。


亞當和耶穌的單一行為,讓你明白罪會帶來什麼影響?耶穌的犧牲如何使你更想活出榮耀主名的生活?



全年讀經:
箴言13-15章;哥林多後書5章


靈命日糧 : 智慧生喜樂

讀經: 箴言3章13-18節


[智慧]的道是安樂。—箴言3章17節


電話鈴響,我立刻接聽,那是我們教會大家庭中最年長的姐妹打來的。當時她雖然將近百歲高齡,卻依然勤奮又充滿活力。那時她正在寫一本書,進入最後潤稿的階段,因此打來問我一些寫作方面的問題,好完成最後的部分。但一如既往,很快就變成我向她請教有關生活、工作、感情、家庭的問題。她從漫長人生中所累積的豐富經驗,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她告訴我要調整步調,但很快地,我們就因她有時也忘記調整自己的步調而開懷大笑。她精彩的人生故事,載滿真正的喜樂。

聖經告訴我們,智慧能帶來喜樂。正如箴言3章13節說:「得智慧、得聰明的,這人便為有福。」不難發現,從智慧到喜樂,確實是聖經所稱頌的美德。如箴言2章10節說:「智慧必入你心,你的靈要以知識為美。」傳道書2章26節也說:「上帝喜悅誰,就給誰智慧、知識和喜樂。」箴言3章17節更補充說:「[智慧]的道是安樂。」

作家魯益師在反思生命的課題時,說:「喜樂是天堂裡重要的事。」而通往天堂的路是需要有智慧的。相信我教會那位已故的107歲姐妹一定也會如此認同,因她已邁出明智而快樂的步伐,走向至高的君王!

— 雷翠霞

慈愛的上帝,當我走在崎嶇難行的路上,
請向我指出回轉向祢的智慧和喜樂之路。


你曾嘗試以何種途徑得著喜樂?智慧如何帶給你喜樂?



全年讀經:
箴言10-12章;哥林多後書4章


靈命日糧 : 有如交響樂

讀經: 腓立比書2章1-11節


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腓立比書2章2節


當我把妻子一直很想去聽的演唱會門票送給她時,她十分驚喜。演唱會是由那位才華橫溢的歌手主唱,搭配科羅拉多交響樂團的伴奏,並選在紅石(Red Rocks)露天劇場那無與倫比的場地舉行。這個劇場建於兩個約91公尺的岩層之間,海拔超過1,828公尺。該交響樂團演奏了多首令人喜愛的古典歌曲和民謠,壓軸是一首全新編曲的經典聖詩《奇異恩典》。那優美和諧的樂章讓我們讚嘆不已!

不同的樂器合奏能帶來和諧之美,也能創造出更大、更多層次的音效。使徒保羅也曾提到和諧之美,正如他勸勉腓立比的眾信徒「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腓立比書2章2節)。保羅不是要眾人變得完全相同,而是要像耶穌一樣,有謙卑的態度,並能捨己愛人。保羅所熟知和教導的福音,不是要消除我們之間的差異,而是要消弭我們之間的分歧。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學者認為6-11節保羅所說的這段話,是一首早期聖詩的序曲。重點在於:當我們允許聖靈在我們獨特的生命和景況中動工,使我們變得更像耶穌時,我們便能成為一首交響樂,以基督一般謙卑的愛,發出迴響。

— 裴格倫

親愛的耶穌,謝謝祢拯救我。願祢的聖靈使我變得更像祢,讓我的態度和行為,都能流露出祢的謙卑和犧牲的愛,
也讓我能與弟兄姐妹更加合一。


今日你要去鼓勵誰?你如何學像耶穌對待眾人那樣,以先人後己的態度待人?



全年讀經:
箴言8-9章;哥林多後書3章


靈命日糧 : 新冠酒店

讀經: 哥林多後書5章14-20節


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我們從今以後,不憑著外貌認人了。—哥林多後書5章14、16節


耶路撒冷的丹琳酒店(Dan Hotel)在2020年以「新冠酒店」之名廣為人知。政府將這家酒店專門提供給新冠肺炎的康復者居住,使酒店成為疫情期間民眾難得能聚集歡樂的場所。由於入住酒店的人都感染了病毒,因此他們能無拘無束地一起唱歌、跳舞和歡笑。這個國家雖因不同的政治和宗教團體彼此對立,局勢益發緊張,但大家共同面對的這場危機,居然創造出了一個空間,讓人們學習不分彼此,甚至成為朋友。

我們容易受到與自己相似的人吸引,覺得與這些人有類似的經驗和價值觀。但是,正如使徒保羅經常強調的,福音挑戰我們去跨越任何人與人之間被視為「正常」的障礙(哥林多後書5章15節)。透過福音的視角,我們看到的是比分歧更大的畫面──我們都同樣不完全,都渴望和需要得著上帝愛的醫治。

如果我們相信「一人既替眾人死」,那麼我們就不會再輕易地評斷他人。取而代之的是,「基督的愛激勵我們」(14節)將祂的愛和使命分享出去,給那些我們無法想像上帝竟然也愛的人──所有人。

— 白茉妮

耶穌,感謝祢,即使在艱難時期,
我可以透過別人的愛和喜悅瞥見美善。
幫助我不憑外貌去評論任何人。


你什麼時候最容易忘記自己和別人一樣軟弱?什麼能提醒你,我們都同樣不完全和需要耶穌的愛?



全年讀經:
箴言6-7章;哥林多後書2章


靈命日糧 : 請差遣我

讀經: 以賽亞書6章1-8節


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我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以賽亞書6章8節


在1890年代晚期,當瑞典傳教士埃里克·隆德(Eric Lund)感受到上帝呼召他去西班牙宣教時,他立即順服。他在那裡開拓的事工雖沒什麼進展,但仍堅信上帝的呼召。有一天,隆德遇見一個菲律賓人布勞利奧·馬尼坎(Braulio Manikan),就傳福音給他。後來,隆德與馬尼坎一起將聖經翻譯成一種菲律賓當地語言,此後,他們在菲律賓創立第一間浸信會宣教中心。如今有許多人歸信耶穌,全因隆德像先知以賽亞一般,回應上帝的呼召。

以賽亞書6章8節描述,上帝正在找一個人願意去以色列宣講祂當時的審判,以及未來的盼望。以賽亞大膽地自告奮勇,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雖然他不認為自己有資格受差遣,因為他先前才懺悔說:「我是嘴唇不潔的人」(5節)。但他樂意回應上帝的呼召,因他看見上帝的聖潔,承認自己的罪並得到潔淨(1-7節)。

上帝正呼召你為祂做些什麼嗎?不必遲疑!當謹記上帝透過耶穌的死和復活所成就的一切。祂已賜下聖靈來幫助並引導我們(約翰福音14章26節,15章26-27節),也會預備我們回應祂的呼召。讓我們就像以賽亞那樣回應上帝說:「請差遣我!」

— 姜凡信

耶穌,感謝祢呼召我,讓我能夠服事祢。請幫助我,
將這份呼召視為一項殊榮,並甘心樂意地事奉祢。


上帝正呼召你為祂做些什麼嗎?是什麼妨礙你回應那份呼召?



全年讀經:
箴言3-5章;哥林多後書1章


靈命日糧 : 得以完全

讀經: 歌羅西書2章6-15節


你們藉著跟基督聯合,也得以完全了。—歌羅西書2章10節,新普及譯本


在一部熱門電影中,男主角是位一心追求功成名就,但婚姻卻開始出現問題的運動經紀人。他在試圖挽回妻子桃樂絲的心時,深情地望著妻子說:「妳使我得以完全。」這句感動人心的話,與希臘哲學中的一則故事相呼應。根據那則神話,我們每個人都只是「半個人」,必須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才能成為完全。

一個浪漫的伴侶能令我們「完全」的這種信念,已是現今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但這是真的嗎?我與許多已婚夫婦聊過,其中有些因為無法生育自己的子女,仍覺得未達完全;另一些夫婦雖已養兒育女,但仍覺得有所欠缺。終究,沒有任何人可以讓我們完全。

使徒保羅提供另一個解決辦法,正如歌羅西書2章9-10節說:「因為上帝一切的豐盛完滿都住在基督的肉身之內,你們藉著跟基督聯合,也得以完全了」(新普及譯本)。耶穌不只赦免我們,使我們得自由,祂更將上帝的生命帶進我們的生命,叫我們得以完全(13-15節)。

婚姻是美好的,但卻無法令我們完全,只有耶穌才能。與其寄望一個人、一份事業,或任何其他事物來令自己完全,不如接受上帝的邀請,讓祂的豐盛更加充滿我們的生命。

— 霍薛頓

耶穌,我感謝祢,藉著祢的受死、復活、
饒恕及修復,我得以完全。


你曾如何透過人而非上帝,來尋求心靈的滿足?只有耶穌才能使你完全,這如何改變你對婚姻及單身的看法?



全年讀經:
箴言1-2章;哥林多前書16章


靈命日糧 : 在主裡平靜安穩

讀經: 申命記33章1-5、12節


耶和華所親愛的,必同耶和華安然居住;耶和華終日遮蔽他。—申命記33章12節


在我每個孩子步入青少年時期,我都會寫一封信給他。其中一封我聊到的是,我們在基督裡的身分。回想起自己在青少年時期,常常懷疑自己,缺乏自信。為此,我必須提醒自己,我是蒙上帝所愛的,是祂的孩子。我在信中提到:「要知道你是誰,就必須知道你屬誰。」因為當我們瞭解到是上帝創造了我們,我們也定意追隨祂,就能坦然接受祂要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也知道,每一天,祂都會將我們改變得更像祂。

關於我們具有上帝兒女的身分,聖經裡有一段非常貼切的描述。申命記33章12節說:「耶和華所愛的人,安居在祂身邊,安居在祂懷中,終日蒙祂庇護」(當代譯本修訂版)。摩西在即將離世之前,當時以色列民正預備要進入上帝的應許之地,他向便雅憫支派宣吿這份祝福。上帝要祂的百姓永遠記住,他們是上帝所親愛的,要他們以身為祂的兒女這項身分,感到平靜安穩。

知道我們的身分是上帝的兒女,對每個人,不論是青少年、中壯年或年長者,都同等重要。當我們瞭解,上帝創造並看顧我們,我們就能得著安穩、盼望與愛。

— 潘艾梅

慈愛的天父,謝謝祢創造我、緊緊地擁抱我。
求祢使我的所思所行,能符合上帝兒女的身分。


知道你能「安居在祂懷中」如何使你更愛上帝?這如何使你更深地瞭解自己的身分?



全年讀經:
詩篇148-150篇;哥林多前書15章29-58節


靈命日糧 : 來自聖靈的幫助

讀經: 耶利米書3章11-15、22節


你們這背道的兒女啊,回來吧!我要醫治你們背道的病。—耶利米書3章22節


在大學時期,我跟班上同學雖然偶爾會蹺課,但期末考前一週,大家一定會去上吳教授的課。因為他絕對會在那堂課,提示會出的考題。

我一直不明白他為何這麼做,後來我才發覺,原來吳教授是真心想要我們考好。他設的標準很高,但他也會幫我們達到那些標準。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到課堂上聽那些提示,好充分地預備考試。

這讓我想到,上帝也要我們達到祂的標準。祂不會將標準降低,但因祂深願我們能像祂一樣,所以祂賜給我們聖靈,幫助我們達到那些標準。

在耶利米書3章11-14節中,上帝勸那些悖逆不忠的以色列民承認自己的罪孽,回轉歸向上帝。但因上帝瞭解他們是何等頑固與軟弱,便願意幫助他們,且應許會醫治他們「背道的病」(22節),也會差派牧者來教導並指引他們(15節)。

知道我們無論陷溺於多大的罪中,或是多麼遠離上帝,祂都預備好要醫治我們背道的病,這使人何等欣慰!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承認自己的過錯,並願意讓聖靈改變我們的心思意念。

— 許文榮

慈愛的上帝,謝謝祢寬容的愛,
讓我能夠學著像祢那般聖潔。請幫助我,
使我願意讓聖靈醫治我背道的病,並改變我的心。


你在哪些方面感到難以忠心順服地跟從上帝?你如何向上帝請求醫治與幫助?



全年讀經:
詩篇146-147篇;哥林多前書15章1-28節


靈命日糧 : 常常禱告

讀經: 馬太福音6章9-13節


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7-18節


在家人的記憶中,祖父狄爾金是個持守信心、常常禱告的人,但他並非向來如此。姑姑憶起祖父第一次對全家人宣布:「我們要開始全家一起做謝飯禱告。」祖父首次開口禱告時顯得笨口拙舌,但是接下來的50年,他不僅每天持續學習禱告,並且每一天都經常祈禱。祖父去世時,我丈夫送給祖母一個盆栽,葉片就像「祈禱的手」,丈夫說:「祖父是個常常禱告的人。」祖父因立志跟隨上帝,並且每天與祂說話,使他成為基督忠實的僕人。

聖經有許多關於禱告的教導。在馬太福音6章9-13節,耶穌告訴祂的跟隨者如何禱告,教導他們先以真誠的頌讚來到上帝面前。當我們將各樣的請求交託給祂時,相信祂會提供「我們日用的飲食」(11節)。當我們向祂認罪時,我們請求祂的赦免,並讓祂幫助我們不陷入試探(12-13節)。

但我們並非只限於使用「主禱文」禱告,上帝也要我們「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以弗所書6章18節)。禱告對我們的靈命成長極為重要,我們每天都能藉此與上帝持續交流(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7-18節)。

當我們心存謙卑且渴慕與上帝談話來親近祂時,願祂幫助我們更認識祂,也更愛祂。

— 凱辛蒂

天父,謝謝祢賜給我禱告的福分,
每當我呼求祢的時候,祢總是慈愛地接納我。


你覺得上帝會如何看待祂兒女笨口拙舌的禱告?你如何讓禱告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全年讀經:
詩篇143-145篇;哥林多前書14章21-40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