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丟棄法則

讀經: 創世記50章15-21節 約翰福音8章31-36節


所以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 —約翰福音8章36節


在蓋兒‧布蘭克(Gail Blanke)所寫的《丟掉五十樣東西》一書中,她擬出了四條「丟棄法則」,幫助人們清除生活中充塞的雜物。第一條法則說到:「只要會讓你心情沉重、妨礙你,或讓你自我感覺不好的東西,就丟掉、給掉、賣掉、放掉,繼續前進。」

我覺得這個「丟棄法則」也可以運用在屬靈的事上:我們無須為已被寬恕的過往而耿耿於懷。約瑟的哥哥們就嚐到如此苦頭;在他們把約瑟賣為奴隸的多年後,他們想起自己殘酷的行為,也害怕遭到報復(創世記50章15節),所以他們打發人去見約瑟,懇求他的饒恕(16-17節),即便約瑟早已向他們保證過,也以仁慈的行動對待他們(45章4-15節),他們仍然這樣做。

我們許多人仍因過去的錯誤行為感到愧疚,即便那些我們可能傷害過的人已仁慈地寬恕了我們。然而,當我們向上帝承認錯誤,就會得到真自由。祂赦免我們的過犯(約翰一書1章9節),且使我們遠離那些過犯(詩篇103篇12節)。一如彌迦書描述的,祂把我們的罪惡投入深海(彌迦書7章19節),因此,我們可以提醒自己:人子已使我們得自由,我們也真自由了(約翰福音8章36節)。

— Jennifer Benson Schuldt

多開心因耶穌尋見我,
當祂強壯臂膀圍繞我;
當祂將我罪惡埋深海,
我靈就充滿喜樂勝利。
Reitz

世人罪孽得赦免,全因耶穌流寶血。



全年讀經:
詩篇43-45篇 使徒行傳27章27-44節


靈命日糧:向下扎根

讀經: 馬太福音13章1-9節


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 —馬太福音13章5節


我的庭院有一小塊土地,無論我如何努力,卻似乎毫無進展。儘管我細心澆灌,那裡的草總是稀疏可憐。

於是,有一天,我拿了一個鏟子,往那塊讓我苦惱的土地一鏟,才發現到問題所在。原來土壤下方是一層石頭,大約有三寸深。為了讓種子能扎根生長,我將那層石頭剷除,然後覆蓋一層富含養分的土壤。

耶穌也曾談論種子和土壤的關係。在馬太福音13章,祂用福音種子落在不同類型的土地為比喻,說到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種子,因「土既不深」而很快發芽,但也很快在太陽照射下乾枯(5-6節)。這是說那些聽了福音也接受的人,因為信息沒有在生命扎根,當困難一來,這些不是真正相信的人就離開了信仰。

耶穌為這比喻下結論,祂說:「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明白了,後來結實」(23節)。我們該為此感恩,這提醒我們所得到的救恩是一份殊榮,也伴隨著責任!

當為上帝所賜的福音種子和培育靈命成長的土壤讚美祂!

— Dave Branon

我願為主,成為沃土;
栽種福音,結成碩果;
我願為主,敞開心田,
祢的話語,扎根心間。
Hess

向上帝敞開的心,能讓祂的話語扎根生長。



全年讀經:
詩篇40-42篇 使徒行傳27章1-26節


靈命日糧:智慧何處尋?


讀經: 雅各書3章13-17節


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上帝。 —雅各書1章5節


智慧是聖潔之美。雅各說,智慧是通情達理、靈活、寬容、和平、有愛心;是友好的拜訪,是微小的禮貌舉止,以及仁慈的話語。智慧也是謙卑、坦蕩、單純、溫柔,以及滿有憐憫(雅各書3章17節)。

何處能尋得智慧呢?智慧是從上頭來的(1章5節)。司布真曾這麼寫道:「智慧乃是一種生命的美,惟有藉著上帝在我們裡面的工才能彰顯出來。」

我們最好經常審查自己:「我有沒有變得更有智慧?」畢竟,生命是一段持續的變動過程。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們不是變得更和藹、更有智慧,就是變得愚昧、甚或成了擺著臭臉的倔老頭。我們想往哪個方向改變呢?

想增長智慧,永不嫌遲。上帝對我們的愛既熱切又強烈,只要我們降服於祂,就能將我們從愚昧中釋放出來。祂的愛能將最困難的天性變為美得驚人的奇蹟。雖然這轉變的過程可能會有一點痛苦,也會需要一點時間,但上帝不斷地要我們轉變。只要我們向祂祈求,上帝的智慧就會從我們裡面湧流出來,澆灌在周遭的人身上。

上帝應許:「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上帝,主就必賜給(你)。」(雅各書1章5節)

— David H. Roper

求主除去我愚昧,
賜我心中有智慧;
求祢讓我的生命,
活出基督的光輝。



全年讀經:
詩篇37-39篇 使徒行傳26章


靈命日糧:祝福滿滿

讀經: 詩篇107篇1-8節


但願人因耶和華的慈愛和祂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稱讚祂。 —詩篇107篇8節


每天在上下班的路上,我都有不少時間,可以讀一讀貼在前方車子保險桿上的標語。有的語氣傲慢,有的充滿了智慧,還有的簡直令人反感。然而,最近我看到的一張貼在車尾的標語,卻讓我捫心自問:自己的人生態度到底如何。這貼紙寫著:「有福到無可抱怨」。

我必須坦白地承認,當我深思這句話時,心裡感到愧疚。我發現自己常常在事與願違時哀怨感嘆,卻未專注於天父已經賜給我的美好恩典。那天讀到的那句簡短信息,讓我重新立志,願意更加主動並一心向上帝獻上感恩。因為我的上帝一直以來都很恩待我,這些恩惠不僅止於我所能數算的,還有更多是我所不能數算的。

詩篇107篇糾正人們缺乏感恩的心態。詩篇的作者(許多人認為是大衛王),四次如此呼籲:「但願人因耶和華的慈愛和祂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稱讚祂」(8、15、21、31節)。他勸勉那些不知感恩、逐漸冷淡的人要回轉。因為即使在最糟的時刻,我們仍有許多可以感謝的。願我們學習為著上帝的慈愛而感謝祂!

— Bill Crowder

主的恩典,樣樣都要數,
主的作為都要記清楚,
主的恩典,樣樣都要數,
必能叫你驚訝主奇妙看顧。
Oatman

當常存感恩之心,別等到擁有更多才感恩。



全年讀經:
詩篇35-36篇 使徒行傳25章


靈命日糧:道路建設

讀經: 耶利米書31章31-34節


現今就脫離了律法,叫我們服事主,要按著心靈的新樣。 —羅馬書7章6節


居住在密西根地區,我們笑稱這裡一年只有兩季:冬季和道路建設季。寒冬會破壞路面,所以冰雪一融化,修路工人就馬上開始工作。雖然我們稱之為「建設」,但他們所做的看來倒像是「拆毀」。因為在有些情況下,不能只是把坑洞鋪平就了事,工人還必須挖掉舊路建設新路。

這情況就跟上帝在我們生命中施工一樣。整本舊約,上帝都在告訴祂的子民,那條連結上帝與他們的道路,將有一些重大的修築工程(以賽亞書62章10-11節;耶利米書31章31節)。當上帝差派耶穌來到世上,對猶太人來說,就好像他們通往上帝的道路被拆毀了。但耶穌並沒有毀壞任何事物。祂來是要完成一件大事(馬太福音5章17節)。那條以律法鋪設的道路,變成了一條以耶穌犧牲的愛所鋪設的新路。

上帝依然在動工,將那條關於罪與律法主義的舊路,改換成耶穌所完成的那條愛的道路。當上帝挪去我們的舊思想和行為模式,就好像熟悉的一切都被拆毀了。然而,上帝並不是在摧毀任何事物,祂是在打造一條更好的道路。我們能夠確信最後的結果是美好的,那就是與他人的關係更為融洽,與上帝的關係也更親近。

— Julie Ackerman Link

從律法解脫,何等喜樂光景!
耶穌流寶血,我眾罪得赦免;
受律法詛咒,因墮落被壓傷,
靠主賜恩典,將我徹底贖回。
Bliss

鉅變往往帶來靈命成長。



全年讀經:
詩篇33-34篇 使徒行傳24章


靈命日糧:還要更多

讀經: 路加福音12章13-21節


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 —路加福音12章15節


有些人很愛購物,他們對於購物,有著無窮的慾望。尋找最新商品的風潮,已是遍及全球。無論在中國、沙烏地阿拉伯、加拿大、菲律賓、美國,以及世界各地,都有許多大型購物商場進駐。商店或網路上的購物率不斷上升,一再顯示購物已是全球性的現象。

購物可以是有趣的。當然,試圖找到一項划算的商品,享受上帝所賜與我們的事物,是無可厚非的。然而,如果我們心裡只專注於得到那些物質商品時,就會失去焦點。

耶穌曾用一句話警惕聽祂講道的群眾,說:「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加福音12章15節)。祂接著又說了一個比喻,提到一個「為自己積財」卻不關心他與上帝關係的人(21節)。

我們如何才能學會滿足於所擁有的,而不執迷於積累更多呢?以下有幾種方法:將物質商品看作是上帝所賜與的,而善加管理(馬太福音25章14-30節);努力工作以賺取並存下金錢(箴言6章6-11節);捐獻給上帝的事工及有需要的人(哥林多後書9章7節;箴言19章17節);並且記得要常常心存感恩,享受上帝所賜的一切(提摩太前書6章17節)。

— Dennis Fisher

物慾會讓我迷醉,
求主助我能打住;
要尋生命真意義,
惟求主裡的富足。

物質豐富滿足片刻,擁有上帝一生知足。



全年讀經:
詩篇31-32篇 使徒行傳23章16-35節


靈命日糧:狂妄與驕傲

讀經: 箴言8章12-21節


那驕傲、狂妄並惡道,以及乖謬的口,都為我所恨惡。 —箴言8章13節


在魯益師(C.S.Lewis)所著的小說《地獄來鴻》中,作者描繪了一個老魔頭,傳授其年輕小鬼如何令基督徒轉移焦點,把目光從上帝的身上,轉向教會會友的缺點上。

某天主日崇拜時,我發現自己沒辦法專心敬拜,因為一個坐在附近的會友把歌唱得荒腔走板,而且在眾人齊聲讀經時他也跟不上進度,這令我感到倍受干擾。但是,當我們低頭默禱時,我突然醒覺,上帝肯定更悅納那人專注敬拜的心,甚於我心中對他的論斷。

幾天之後,我剛好讀到箴言8章,而其中的第13節特別讓我有感觸,這裡說:「那驕傲、狂妄並惡道,以及乖謬的口,都為我所恨惡。」在箴言第8章中,智慧呼籲我們,要明白事理得智慧的心(5節),以便尋得生命及得到從耶和華而來的恩惠(35節)。反之,若是選擇以自高的態度看待生命,則會殘害自己, 走向滅亡(36節)。

驕傲是一把傷人的劍,它不僅會傷及抵禦劍峰之人,亦會傷及御劍之人。狂妄則會奪去上帝所渴望賜與我們的一切事物,相反的「敬畏耶和華心存謙卑,就得富有、尊榮、生命為賞賜」(箴言22章4節)。

— David C. McCasland

請賜我一點,天父的溫柔;
在我自誇時,知道愧和羞;
要在祢裡面,尋得真力量,
透過我軟弱,恩典能成就。
Bosch

驕傲招致羞愧;謙虛帶來智慧。



全年讀經:
詩篇29-30篇 使徒行傳23章1-15節


靈命日糧:耳蟲


讀經: 腓立比書4章4-9節


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 —腓立比書4章8節


英文詞語「耳蟲」(Earworms)本來專指某種昆蟲,寄生在你的腦袋裡,又挖又鑽。現在這個詞語則用來形容在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某些旋律,像是動畫片「獅子王」的插曲「獅子今晚睡著了」、「巴尼」主題曲或我的噩夢旋律「世界真是小小小」。

有人說,要擺脫這些隱伏之侵擾,惟一辦法就是用另一首歌當成「清潔劑」,來清除它。新的歌詞和調子能夠驅除舊有的曲調。

或許在我們的思想生活裡,也可以使用「清潔劑」。當慾望或報復的想法湧上心頭時,閱讀與默想上帝的話,可以幫助我們潔淨自己的思想。

聖經告訴我們要「盡心、盡性、盡意」(馬太福音22章37節)愛主,並且「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羅馬書12章2節)。它教導我們只思想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有德行的、值得稱讚的事(腓立比書4章8節)。

當我們的思想被邪惡污染時,最好的「清潔劑」就是讓聖經的智慧,浸透我們的思想與心靈(提摩太後書3章16節)。

— Cindy Hess Kasper

我們渴望讀聖經,
日夜思考牢記心;
求主時刻助我們,
摒棄惡念心清新。



全年讀經:
詩篇26-28篇 使徒行傳22章


靈命日糧:不要忘記

讀經: 申命記8章7-18節


你要謹慎,免得忘記耶和華你的上帝。 —申命記8章11節


我不同意一些人反對擁有物質,他們說擁有物質本身就是一件邪惡的事。我必須承認自己是個消費者,雖然擁有的物品已堆積如山,我仍常常想添購自己認為需要的東西。

但我確知擁有許多東西的危險之一,就是會導致靈命的虧損。我們擁有的越多,以及越是以為自己擁有一切所需,就越可能忘記我們需要上帝,甚至不再渴求上帝。但諷刺的是,每件我們擁有的東西,最終都來自「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上帝。」(提摩太前書6章17節)

可惜,我們享受上帝的供應時,可能只是喜愛禮物,而忘記了賜與者。這正是為什麼當上帝預備在應許之地賜祂的子民豐富生活時,祂警告說:「你要謹慎,免得忘記耶和華你的上帝」(申命記8章11節)。

如果上帝允許你享受物質的豐富,你別忘了提醒自己這些是從何而來。事實上,我們每個人,不論在世上是否富有,都有許多事情是值得感恩的。讓我們注意上帝的警告,不要忘記主,讚美祂豐富的美善。

— Joe Stowell

我寧願有耶穌,勝得金銀,
我寧屬耶穌,勝過財富無邊;
我寧願有耶穌,勝過世界
榮華,富貴,聲望。
Miller

愛那賞賜者勝於禮物。



全年讀經:
詩篇23-25篇 使徒行傳21章18-40節


靈命日糧 :創造你的人生


讀經: 馬可福音10章35-45節


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 —馬可福音10章44節


我讀了一本教人如何自助的書籍,其中的勸告似乎不錯:「只做你擅長的,因為這樣最能使你感到滿足。」作者想協助讀者創造他們想要的人生。我不知道你會如何做,但我若只做我擅長的,那麼,我應該不會成就太多事!

從馬可福音10章,我們讀到雅各與約翰這兩位使徒,計畫將來有一天能過他們心目中的理想生活,他們要求在耶穌的國度裡坐在祂的左邊和右邊(37節),惹得其餘十位門徒很惱怒(41節)。(有可能那也是他們渴望得到的位置喔!)

但是耶穌利用這個機會,教導祂的跟隨者另一種人生態度──服事他人。祂說:「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43-44節)。這樣看來服事他人是上帝為我們所計畫的人生。

即使是上帝的兒子耶穌,「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45節)。當我們仰望基督的榜樣,並倚靠聖靈的幫助時,我們也一樣能成為僕人,而創造一個充實的人生。

— Anne Cetas

主啊!我承認我有時只顧自己,
但我真的想要為愛祢而活,
求祢教我如何做一個僕人,
並在祢裡面尋求真正的滿足。

服事上帝的大事不常出現,但小事俯首即拾。



全年讀經:
詩篇20-22篇 使徒行傳21章1-17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