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一律歡迎


讀經: 以賽亞書55章1-9節


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 —撒母耳記上16章7節


在我居住的城鎮,因為一項美化道路的計畫,導致一棟在1930年代建造的教堂必須被拆除。雖然教堂已清空,窗戶也都被拆除了,然而教堂的幾扇門都還保留著,甚至推土機開始拆毀牆垣的時候仍未被拆除。每一扇門都用巨大的螢光橘色字體寫著:禁止進入!

不幸的是,有些教會雖然大門敞開,卻也傳達了這樣的訊息給那些外表看起來不符合他們標準的人。不需要螢光橘色的大字,只要一個不認同的眼神,這就傳達著:「這裡不歡迎你!」

當然,人們的外表看起來如何,並不是衡量他們內心的指標。上帝所看重的是人們的內在生命。人所看重的是外表,耶和華是看內心(撒母耳記上16章7節),並且祂也渴望我們這樣做。祂也知道有些人看似「正人君子」,但內心卻「充滿偽善」(馬太福音23章28節)。

上帝歡迎我們每一個人到祂面前,祂要我們也如此對待他人,這樣的訊息是非常明確的。祂對所有尋求祂的人說:「你們一切乾渴的都當就近水來。」(以賽亞書55章1節)

— Cindy Hess Kasper

主向世人,伸出雙手;
歡迎我們,歸入主懷;
教我如何,歡迎他人;
透過我們,展現主愛。



全年讀經:
約伯記34-35章 使徒行傳15章1-21節


靈命日糧:避免脫水

讀經: 約翰福音7章37-39節


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 —約翰福音7章37節


在過去的幾年中,我有幾次脫水的痛苦經驗,我實在不想再次經歷這樣的痛苦。一次是發生在我參加越野滑雪,韌帶撕裂時;而另一次是在以色列華氏115度高溫的沙漠中。兩次我都經歷了頭昏眼花、神智不清、視力模糊和一些其他的不適症狀。這兩次的經歷,讓我深刻了解到,要維持身體的良好狀況,水是至關重要的。

這幾次的脫水經驗,讓我對主耶穌的邀請有更深的體會,祂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約翰福音7章37節)耶穌這激動人心的宣告,是在一個特別的時刻做出的。使徒約翰指出,耶穌是在「住棚節」的最後一天說了這些話。「住棚節」是紀念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四十年的節日,儀式的最高潮是在聖殿的階梯倒水,讓水沿階梯流下,意表上帝為口渴的流浪者供應水泉。就在那時,耶穌站了起來,宣告祂就是我們每個人所迫切需要的活水。

我們的生命的確需要耶穌,我們需要與祂說話,並倚靠祂的智慧,因為這對我們靈命的健康是極為重要的。因此,記得時時與耶穌親近,惟有祂能滿足你乾渴的靈魂!

— Joe Stowell

親愛的上帝,我以為自己可以獨立生存,
不需要祢的同在、忠告、勸勉、安慰和定罪。
謝謝祢讓我明白:
祢是我不可或缺的生命活水。

到耶穌這裡來,在祂的生命活水裡重新得力。



全年讀經:
約伯記32-33章 使徒行傳14章


靈命日糧:對抗自我

讀經: 雅各書4章6-17節


上帝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 —雅各書4章6節


在古羅馬時代,當一位將軍自戰場凱旋而歸時,國人都會夾道歡迎這些勝利者回家。將軍會帶領自己的軍隊,以及象徵勝利的戰利品──俘虜,在城中遊行。隊伍所到之處,蜂擁的人群都不斷地為著他們英雄的成功而高聲歡呼。

為了防止得勝的將軍自我膨脹,會有一個奴隸與他共乘在戰車上。為什麼呢?因為當羅馬人成群結隊高聲讚揚這位勝利者時,那奴隸將不斷地在他耳邊低語:「你也是個凡人。」

當我們取得成功時,我們常可能看不到自己的軟弱,而讓我們的心充滿了具破壞性的驕傲。雅各書提醒我們要謙卑並歸向上帝,以遠離落入驕傲的危險。他寫道:「上帝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各書4章6節)。這句話的關鍵字是賜恩。沒有比這更棒的了!惟獨耶和華值得感謝和讚美,特別是祂已經厚賜予我們的恩典。

我們的成就、成功或偉大,都不是憑我們自己所能,而是上帝無與倫比的恩典成果。上帝的恩典是我們永遠的倚靠。

— Bill Crowder

Mc Veigh

每個清晨,有新憐憫;



全年讀經:
約伯記30-31章 使徒行傳13章26-52節


靈命日糧:永恆眼光


讀經: 哥林多後書4章16節- 5章8節


我們所顧念的,不是看得見的,而是看不見的。 —哥林多後書4章18節,新譯本


在上個月的眼睛檢查中,我發現自己看遠距離的事物更加清晰了。我以為這是個好消息,然而,一位朋友告訴我:「我們遠距離的視力會隨著年紀的增加而改善,而近距離的視力則會衰退。」

這份檢查報告讓我聯想到另一種遠距離視力的改善,那是發生在基督徒身上的。那些認識主已經有一段時間,或是曾經歷巨大試煉的基督徒,似乎比其他人有更好的屬天洞察力。他們的永恆眼光變得更好,而他們對眼前「世界」的目光則正在減少。

使徒保羅也有那樣的永恆眼光,他勉勵哥林多的教會:「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哥林多後書4章17-18節)

現今我們也徘徊在屬世與屬天的「眼光」中,無法聚焦。我們享受著上帝賜給我們眼前的一切,但也嚮往著神學家喬納森·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所說關於我們的未來:「前往天堂,全然享受上帝的同在,絕對比在地上的最佳住處更好。」定睛於祂,將會給我們帶來完美的視野。

— Anne Cetas

主,我們知道這世上的生活較之永恆,
不過是片時之間,求主助我們享受
祢賜予的時間,並使用我們宣揚祢的慈愛,
直到我們見祢面的日子。



全年讀經:
約伯記28-29章 使徒行傳13章1-25節


靈命日糧:服事與見證

讀經: 哥林多後書4章1-12節


我們原不是傳自己,乃是傳耶穌基督為主,並且自己因耶穌作你們的僕人。 —哥林多後書4章5節


廿世紀初,當葛拉蒂絲(Gladys Aylward)還在英國倫敦當女僕的時候,就有個夢想,想前往中國當宣教士。但因被一個基督教宣教機構以「不夠資格」為由而拒絕了,於是葛拉蒂絲決定自己前往中國。28歲的她,花了畢生的積蓄買了單程的船票和火車票,千里跋涉,來到了中國山西陽城縣,一個偏遠的鄉村。她在那兒經營了一間小旅館,讓來往的騾伕休憩,並趁機和他們分享聖經故事。葛拉蒂絲也前往其他村落服事,她還為自己取了中文名「艾偉德」,意指:「有好品格的」。

使徒保羅也到偏遠地區傳福音,他看自己是服事眾人的僕人(哥林多後書11章16-29節)。他這樣描寫到:「我們原不是傳自己,乃是傳耶穌基督為主,並且自己因耶穌作你們的僕人。」(4章5節)

上帝並沒有呼召我們全都到遠方傳福音,忍受艱苦,但我們每個人都是上帝的僕人,都有責任向身邊的人傳福音。我們何等有幸可以幫助鄰居、朋友和親戚。求上帝為我們打開服事的門,向人分享為我們捨命的耶穌。

— Dennis Fisher

Sper

我本一無可誇處,



全年讀經:
約伯記25-27章 使徒行傳12章


靈命日糧:奇妙創造

讀經: 詩篇104篇10-24節


耶和華啊,祢所造的何其多!都是祢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滿了祢的豐富。 —詩篇104篇24節


在上帝所造的萬物中,有許多艷麗奪目的生物,蝴蝶便是其中之一。牠們優雅的舞姿、斑斕的翅膀,以及神奇的遷徙,使蝴蝶成為自然界的偉大傑作。

這翩飛起舞的彩蝶,給了我們視覺的享受,也讓我們看見了上帝創造的奇妙。

比方說,身體碩大的帝王蝶可以飛越三千哩遷徙到中美洲,並且準確地找到牠們的父母、甚至是祖父母所曾棲息的同一棵樹。這全靠帝王蝶那像針頭般小的腦袋引導方向。

此外,蝴蝶的蛻變也讓人驚嘆。在毛毛蟲以蝶蛹包住自己之後,就會釋放一種化學物質,使身體變成一團糊狀物。接著,逐漸發育成大腦、內臟、頭、腳、翅膀,最後長成了一隻蝴蝶。

有一位蝴蝶專家說:「從一隻毛毛蟲變成有身體、翅膀的蝴蝶,這毫無疑問的是地球上生物的一大奇事。」另一位專家也認為「這種蛻變真可稱為是奇蹟。」

「(上帝)所造的何其多!」(詩篇104篇24節)蝴蝶只是其中之一罷了。

— Dave Branon

上帝創造眾星系,
又為蝴蝶披彩衣;
自然萬物正述說,
主愛環繞我和你。

奇妙的創造,顯出那位偉大造物主。



全年讀經:
約伯記22-24章 使徒行傳11章


靈命日糧 :重新振作

讀經: 約翰一書1章5節-2章2節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約翰一書1章9節


三一學院是美國大學校際運動史上保持最久的常勝軍,有連續252場的不敗紀錄。然而,2012年1月18日,在壁球運動稱霸了十四年的三一學院敗給了耶魯大學,首度受挫,嚐到了失敗的滋味。隔天清晨,教練亞伯羅收到一封朋友的電郵,對方是一位著名的職業橄欖球教練,郵件說:「好啊!現在你有機會重新振作啦!」十天之後,這個橄欖球教練的球隊也在一場萬眾矚目的全國橄欖球超級盃賽中失利了。我們每個人都有面對失敗的時候。

這種運動場上失利的感受,正如我們面臨靈性跌倒遭挫時,那種自我的譴責。當我們覺得自己讓上帝和他人失望,甚至譴責自己時,如何重新站立起來呢?使徒約翰說:「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一書1章8-9節)。上帝赦免我們,全因耶穌基督已為我們的罪付了贖價(2章2節)。

上帝的赦免釋放我們,讓我們得以重新開始,把握今天的機會,而不須沉溺於昨日的失敗中。祂的信實和潔淨使我們得著清潔的心。今天,上帝邀請我們重新振作起來。

— David C. McCasland

你曾信靠跟隨祂,
緊拉祂手聽主話;
但你如今入歧途,
趕快回轉歸向祂!
Kroll

走出昨天陰影,抓住今天時光,憧憬明天希望。



全年讀經:
約伯記20-21章 使徒行傳10章24-48節


靈命日糧 :不會太晚

讀經: 馬太福音20章1-16節


我給那後來的和給你一樣,這是我願意的。 —馬太福音20章14節


一天晚上,我去一間療養院拜訪,一位名叫湯姆的男士從他的房間裡悄悄地溜出來,想要跟我聊天。聊了一會兒,他問我:「如果我這麼老才成為基督徒,上帝會不會覺得受羞辱?」我對湯姆的問題並不感到驚訝,身為牧師,我常常會從許多年長者、成癮者或是前囚犯那裡聽到諸如此類的問題。他們總是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們要認識上帝或是被上帝使用都已經太晚、太遲了。

我花了一些時間和湯姆一同查考聖經中的人物,這些人都很有可能因為不堪回首的過去,而覺得要認識上帝已經太晚了。但是妓女喇合(約書亞記2章12-14節;希伯來書11章31節)以及稅吏撒該(路加福音19章1-8節),都不管他們有什麼樣的過去,仍然選擇信靠上帝。

我們也查考主耶穌所說有關葡萄園工人的比喻(馬太福音20章1-16節)。若是越早被雇用,就越能為園主做更多的事(2-7節),但那些後來才被雇用的人發現,在園主的眼中他們具有相同的價值,並且也會得到相同的賞賜(8-16節)。園主選擇對所有人都大顯慈愛。

不管我們的過去或是現在如何,上帝都渴望向我們施恩典,並引導我們與祂建立關係。

— Randy Kilgore

感謝天父,奇異恩典;
一切罪過,皆得赦免;
和祢建立,親密關係;
為主所用,救恩彰顯。

將生命交給基督,就能得着永生。



全年讀經:
約伯記17-19章 使徒行傳10章1-23節


靈命日糧 :愛和禱告

讀經: 詩篇92篇


他們年老的時候仍要結果子,要滿了汁漿而常發青。 —詩篇92篇14節


在一本童話書中,小熊維尼看著袋鼠媽媽跳著離開。牠心想:我希望可以跳得像牠那麼高。可惜有些人行,有些人卻不行,事實就是如此。

我們常看見年輕或能幹的人做了一些了不起的事,是我們做不到的。他們行,但我們卻不行,事實就是如此。過去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的事,一旦做不到了,很容易讓我們覺得自己不中用。

或許我們不能再像從前「跳」得那麼高,但因為時間和經驗的累積,我們更懂得如何去愛人,懂得如何禱告。

「愛」是我們能夠給上帝、給人最棒的禮物。這絕不是微不足道的,因為透過愛上帝和愛鄰舍,我們就遵守了最重要的誡命。我們對一個人施慈愛或許只是舉手之勞,然而聖經提到最大的恩賜就是「愛」(哥林多前書13章13節)。

不僅如此,我們還能夠禱告,使徒保羅鼓勵歌羅西教會的弟兄姊妹們「要恆切禱告,在此警醒感恩」(歌羅西書4章2節)。我們的禱告是世界上強而有力的力量。

實際上愛和禱告是大有能力的服事,也是任何人都能勝任的最有能力的服事。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上帝,就是那位藉著我們行事的天父,祂是大有慈愛和全能的主。

— David H. Roper

每天起始勤禱告,
時常安穩於主懷;
時刻思念我救主,
尋求機會傳主愛。
Dann

主愛充滿我心,藉我澤及他人。



全年讀經:
約伯記14-16章 使徒行傳9章22-43節


靈命日糧 :悲慘的成功

讀經: 路加福音9章18-27節


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路加福音9章23節


喬治.麥當勞(George MacDonald,1824-1905年)是一位蘇格蘭的牧師作家。他曾說:「若人所作的沒有上帝的同在,不是慘遭失敗,便是悲慘地成功。」這句話收錄在他的講道集(Unspoken Sermons)當中。許多現代的傳道人或作家也常會引用這個頗有深意的說法。

喬治的這句話,主要是在探討基督徒捨己的複雜課題,以及我們如何順服主耶穌的教導:「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路加福音9章23-24節)

喬治認為真正的捨己不只是壓抑我們天性的慾望,而是「我們必須以基督的眼光看待事物。基督如何看待這事,我們也如何。我們必須讓上帝的旨意成為我們生命的中心⋯⋯因此,我們不再是思考:『我喜歡做些什麼?』而是『永生上帝要我做些什麼?』」

得著我們個人所渴望的目標,不過是個悲慘的成功。真正的成功是為主耶穌的緣故而「喪掉生命」,並在祂的旨意中找到完全的生命與自由。

— David C. McCasland

更像我恩主,靈命日漸長;
更充滿主愛,在人前表揚;
更願意捨己,像主客園祈禱;
更像我恩主,直到永永遠遠。
Gabriel

謙卑捨己才能與主親密同行。



全年讀經:
約伯記11-13章 使徒行傳9章1-21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