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空手而歸

讀經: 路加福音15章17-24節


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路加福音15章20節


瑞明和朋友相約一起享用早餐,到了現場竟發現自己忘記帶皮夾,這讓他感到很尷尬,甚至打算什麼都不要吃,或只喝點飲料。一直到他朋友花了些工夫說服他,他才不再堅持。他們一起享用餐食,他朋友也很樂意幫他付帳。

也許,你也經歷過這種進退兩難的情況,或者需要接受別人的幫助或贈予。我們自然會想要支付自己的花費,只是有些時候我們必須謙虛地接受別人慷慨的贈予。

在路加福音15章17-24節,當小兒子盤算著該對父親說什麼時,可能想到的是某種形式的償還。正如他想對父親說:「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19節)當成雇工?他父親可沒有這種打算!在他父親眼中,他是迷途知返的愛子,因而被父親擁抱與親吻(20節)。這是一幅多麼偉大的福音畫面!它提醒我們上帝藉著耶穌受死,表明了慈愛的天父張開雙臂迎接空手而歸的孩子。有位詩歌的作詞者這樣表達:「兩手空空到主前,只有依緊十架邊。」

— 簡恩德

天父,請幫助我歡喜領受
祢藉著祢的愛子耶穌所賜的饒恕。


耶穌已為你付清罪債、赦免你所有的罪,這讓你有何感受?如果你尚未接受赦罪之恩,是什麼阻止你接受這份透過耶穌而賜下的恩典?



全年讀經:
詩篇140-142篇;哥林多前書14章1-20節


靈命日糧 : 完整的圖畫

讀經: 創世記11章26-32節


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提摩太後書3章16節


當柯林打開他購買的一盒鑲嵌玻璃組件時,看到的不是他為了某個計劃所訂購的零碎玻璃片,而是拼接好的整扇玻璃窗片。在他探究這些玻璃窗片的來源時,得知是從一間教堂完整地拆卸下來,以免這些窗片在二次大戰期間遭到炸毀。柯林對這些玻璃窗片的精緻工藝,以及「玻璃碎片」組合成的美麗圖畫,讚嘆不已。

說實話,有時當我讀到聖經的某些章節(例如家譜),總是無法立即看出這一片段怎樣嵌進整部聖經的脈絡。就拿創世記11章來說,似乎整章反覆出現一連串陌生的名字與他們的親屬,如閃、沙拉、希伯、拿鶴以及他拉(10-32節)。我常想略過這些段落,跳到我比較熟悉的「窗戶」──較能理解的聖經章節。

因為「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提摩太後書3章16節),聖靈可以幫助我們更瞭解一個片段怎樣嵌入整部聖經,祂能打開我們的心眼,讓我們看見沙拉跟大衛的祖先亞伯蘭之間的關係(創世記11章12-26節)。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看見他們與耶穌的關聯(馬太福音1章2、6、16節)。聖靈樂於讓我們驚奇地發現一扇完美無缺的珍貴窗戶,而嵌在上面的每個小片段,都在展現整本聖經所述說上帝的救贖計劃。

— 洪可婷

天父上帝,請幫助我從祢的話語更認識祢,
更清楚看見祢所做的工。


將聖經的每個部分都看作是上帝偉大救贖計劃中的小片段,為何如此重要?



全年讀經:
詩篇137-139篇;哥林多前書13章


靈命日糧 : 內部整修

讀經: 以弗所書4章20-32節


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以弗所書4章23節


該是將我們家的內部裝潢改換一新的時候了。但就在我開始清理房間準備油漆時,州政府宣布,因為新冠肺炎的疫情,許多裝修房子的用料都將停止販售。我一聽到這個消息,立刻衝去店裡購買必需的材料。畢竟,沒有適當的材料就沒辦法整修房子。

保羅在寫以弗所書第4章時,也有整修計劃的想法。但是他所談到的改變,遠遠超過只做表面上的改變。雖然信耶穌為救主使我們成為新造的人,但仍需聖靈持續進行更新的工作。祂需要花時間在我們的生命中動工,好使我們能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以弗所書4章24節)。

內住的聖靈會從我們內心做必要的改變,讓我們的言行舉止能反映耶穌的樣式。祂指引我們以說「實話」(25節)取代謊言;引導我們不因生氣而犯罪(26節);帶領我們「說造就人的好話」(29節)。這是因聖靈在我們內心所做的改變,使我們能活出恩慈、憐憫、饒恕等特質(32節)。聖靈在我們裡面工作,使我們能學著效法耶穌,並反映出天父的心腸(24節,5章1節)。

— 白德夫

慈愛的上帝,謝謝祢讓我在基督裡成為新造的人。
請帶領我,使我的行為能反映出祢在我內心所做的改變。


你需要靠聖靈的引領與能力,在你的哪些部分做出內心真正的改變?你將如何著手?



全年讀經:
詩篇135-136篇;哥林多前書12章


靈命日糧 : 分享耶穌

讀經: 以賽亞書12章


當稱謝耶和華,求告祂的名,將祂所行的傳揚在萬民中。—以賽亞書12章4節


佈道家德懷特·慕迪(1837-1899年)信主不久,就立志每天至少要向一個人傳福音。在忙碌的日子,有時他要到很晚才想起未完成任務。一天晚上,他就寢時才想到當天還沒向人傳福音。他隨即離開溫暖的被窩,換衣出門。站在外頭時見傾盆大雨,他心想,沒人會冒著風雨出來吧!但就在此時,他望見有人走在路上。他便跑過去,請求那位男士讓他站在傘下避雨。得到許可後,慕迪開了話題:「在暴風雨的時候,你有避風港嗎?我可以向你介紹耶穌嗎?」

慕迪已預備好隨時向人分享福音,傳揚上帝拯救世人脫離罪的結局這個好消息。他順服上帝對以色列人的指示,要稱頌耶和華的名,「將祂所行的傳揚在萬民中」(以賽亞書12章4節)。上帝不僅呼召祂的子民去「提說祂的名已被尊崇」(4節),也要他們傳揚祂如何成了他們的拯救(2節)。多個世紀以後,上帝仍呼召我們去傳揚耶穌道成肉身、被釘死在十架,又從死裡復活的神蹟。

也許我們得著上帝的愛,是因為有人像慕迪一樣離開自己的舒適圈,介紹我們認識耶穌。那我們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讓其他人能認識這位全能的救主!

— 潘艾梅

耶穌,謝謝祢拯救我脫離我的罪!求祢幫助我,
隨時預備好向人傳揚祢的好消息。
歡迎上網閱讀探索叢書《佈道:透過關係傳福音》


你可以與人分享上帝在你生命中的哪些作為?祂如何裝備你去向人傳福音?



全年讀經:
詩篇132-134篇;哥林多前書11章17-34節


靈命日糧 : 憐憫與恩典

讀經: 歷代志下34章1-8節


[約西亞]就尋求他祖大衛的上帝。—歷代志下34章3節


在偏僻的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島上,一株向日葵生機勃勃地佇立著,離快車道只有咫尺之距。每當我開車經過時,總是想不透它如何在這意想不到的地方生長,因在方圓百里之內都不見其他向日葵。惟有上帝才能創造出如此強韌的植物,能在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島的石礫中茁壯成長。它生氣盎然地在風中搖曳,向匆匆經過的旅人歡然致意。

在舊約聖經中,講述到一位信實的猶大王約西亞,他的作為也是出人意料。王的父親和祖父都熱衷事奉別的神;但到了約西亞王執政的第八年,他「尚且年幼,就尋求他祖大衛的上帝」(歷代志下34章3節)。他差遣工人去「修理耶和華他上帝的殿」(8節),而他們在修築上帝的殿時就發現了律法書(舊約聖經的前五卷書;14節)。接著,上帝啟示約西亞王,帶領猶大全國子民回到他們列祖的信仰中,「約西亞在世的日子」(33節),他們就事奉耶和華。

我們的上帝所賜的憐憫和恩典常出人意料。祂有能力使人絕處逢生,讓意想不到的美好事物發生。仔細留意了!或許祂今天要再次彰顯奇妙的作為。

— 龐雅各

天父我讚美祢,因祢永不改變。
祢的憐憫每早晨都是新的!
幫助我滿懷期待地面對今天祢為我預備的一切。


你曾看過上帝賜下哪些意料之外的憐憫?想到祂能讓意想不到的好事發生,如何令你今天充滿希望?



全年讀經:
詩篇129-131篇;哥林多前書11章1-16節


靈命日糧 : 福音的大能

讀經: 羅馬書1章1-7、14-17節


情願盡我的力量,將福音也傳給你們在羅馬的人。—羅馬書1章15節


古羅馬有自己一套所謂的「福音」──好消息。根據詩人維吉爾的說法,眾神之王宙斯要賜給羅馬人一個無止境、無疆界的國度。於是,諸神選立了奧古斯都作為眾神之子和救世主,開創一個繁榮太平的黃金盛世。

不過,這並不是人人所公認的福音。對許多人而言,生活在帝王軍隊和劊子手的強權之下,其實是一個令人厭惡的現實。帝國的榮華是建立在這些被奴役的百姓身上,這些百姓被壓榨,沒有法律身分,沒有財產,任由統治者隨意地待他們。

在同一時空背景之下,保羅介紹自己為基督的僕人(羅馬書1章1節)。他奉命傳揚耶穌,講述自己怎樣從逼迫基督徒到跟隨耶穌,還有耶穌因承認自己是猶太人的王和世人的救主而受難的那些事。

這就是保羅寫給羅馬教會的書信中,所說的福音。這福音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16節)。哦!那些在凱撒統治下受苦的人們是多麼地需要這福音啊!這福音說到一位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又從死裡復活的救主,祂是使人得釋放的拯救者,以無比的愛來愛仇敵,用愛征服了他們。

— 狄馬汀

越知道自己需要福音的人,
越明白福音的意義。


在羅馬書1章1-7節,有哪些經文是形容福音的?保羅曾如此痛恨耶穌,為何後來卻希望人人都相信耶穌呢?(見使徒行傳26章)



全年讀經:
詩篇126-128篇;哥林多前書10章19-33節


靈命日糧 : 完美的結局

讀經: 啟示錄22章12-21節


看哪,我必快來!賞罰在我,要照各人所行的報應他。—啟示錄22章12節


我的丈夫和兒子不斷地切換電視頻道想要找到喜歡的電影,但他們發現想看的電影都已經在播放了。父子倆特別喜歡看結局,所以搜尋電影成為一種遊戲,最終他們鎖定了八部電影。我沮喪地問他們為什麼不選定一部電影從頭看到尾,丈夫笑著對我說:「誰不愛看完美的結局呢?」

我必須承認,我也很期待我喜愛的書或電影的結局。我還會快速翻過聖經,找到我最喜歡的章節,或是有趣易懂的故事。但其實,聖靈能透過整本聖經,藉著上帝信實且貼近生活的話語來轉化我們的生命,並且向我們再次保證,上帝所計劃的結局對每一位相信耶穌的人來說,都將是最美好的結局。

在啟示錄中耶穌基督宣告說:「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我是初,我是終」(22章13節)。祂宣告祂的子民將要繼承永恆的生命(14節),並且警告那些膽敢在預言書上增加或刪除什麼的人(18-19節)。

我們或許無法完全理解或明白聖經中的一切,但我們確知耶穌會再來,而且祂會信守承諾。祂會消滅罪惡,改正所有的錯誤,更新一切,並且要做我們慈愛的君王到永遠。太棒了,這完美的結局也是我們一個全新的開始!

— 鄧書琪

主耶穌啊,我願祢來!


確知耶穌將再來的事實,如何幫助你今天為祂而活?對於耶穌基督再來的應許,你最期待的是什麼?



全年讀經:
詩篇123-125篇;哥林多前書10章1-18節


靈命日糧 : 真正的醫治者

讀經: 民數記21章4-9節;列王紀下18章4-7節


[希西家]打碎摩西所造的銅蛇。—列王紀下18章4節


我有一位家人因嚴重食物過敏而需要治療,醫藥治療奏效後使我驚喜萬分,以至我一直與人談論這件事。我向人描述這套有效的密集療程,並高度讚揚開發這套療程的醫師。某次,我的朋友聽了之後回應說:「我們認為醫治的功勞是永遠屬於上帝的。」朋友的話不禁使我停下來思考,我是否過度崇拜醫治過程的人事物而忘了那位真正的醫治者?

以色列民也曾陷入同樣的陷阱中,因他們對著上帝用來醫治他們的銅蛇燒香祭拜。以色列人持續祭拜銅蛇,直到希西家王宣告這是拜偶像的行為,並下令「打碎摩西所造的銅蛇」(列王紀下18章4節)。

這事要追溯到幾個世紀前,一群火蛇侵入以色列人的營地,咬了他們並造成許多人死亡(民數記21章6節)。雖然這災禍是因以色列人背叛上帝所致,他們仍呼求上帝的醫治。上帝憐憫他們並指示摩西打造一條銅蛇,高掛在杆子上讓眾人看見。凡是被咬的人,只要仰望這銅蛇就能得醫治(4-9節)。

想想上帝曾賜給你的祝福,其中有哪些賞賜和祝福已成為你讚美的對象,而不是上帝憐憫與恩惠的證據?唯有我們聖潔的上帝──那各樣美善的恩賜和賞賜的源頭(雅各書1章17節),才配得所有的敬拜與讚美。

— 史珍妮

親愛的上帝,我敬拜祢,因祢全知全能並聆聽我的禱告。
謝謝祢供應我所需,並看顧我。


上帝如何透過其他人向你彰顯祂的美善?為何我們很容易將上帝在我們生命中所成就的美事,歸功與人呢?



全年讀經:
詩篇120-122篇;哥林多前書9章


靈命日糧 : 留心警告

讀經: 馬太福音10章1-7、32-33節


凡在人面前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認他。—馬太福音10章33節


某次我在國外旅遊時,有個扒手試圖偷取我的財物,對此我並不感到意外。我曾看過提防地鐵扒手的警告,知道要保管好我的皮夾,但我沒想到真的會發生在我身上。

幸好那個年輕的扒手一時沒抓穩,我才能撿回掉在地上的皮夾。然而,這事提醒了我應該要將這些警告放在心上。

我們並不喜歡整天想著這些警告,總覺得它們會妨礙我們享受生活,但這些警告卻是需要留意的。例如:耶穌在差派門徒宣告上帝的國度即將來臨時(馬太福音10章7節),給了我們明確的警告。祂說:「凡在人面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認他;凡在人面前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認他。」(32-33節)

我們都有選擇權。上帝因著愛我們,預備了一位救主和一個計劃,讓我們能永遠與祂同在。但若我們拒絕上帝,選擇不接受祂的福音和祂所賜今生與永生的生命,我們便失去了與上帝同在的機會。

願我們信靠耶穌,這位救贖主選擇拯救我們,使你我能與那創造且深愛我們的上帝和好,永不分離。

— 白德夫

天父,謝謝祢藉著耶穌賜下救贖,也謝謝祢所給的警告,
提醒我們信靠耶穌的重要性。


為何拒絕相信耶穌是一件嚴重的事?你會選擇如何回應祂的呼召?



全年讀經:
詩篇119篇89-176節;哥林多前書8章


靈命日糧 : 美好的理由

讀經: 提摩太前書5章1-8節


叫[你們]先在自己家中學著行孝,報答親恩。—提摩太前書5章4節


兩位婦人分別坐在機艙內走道兩旁的座位。飛行時間是兩個小時,所以我坐在後面難免會看到她們的一些互動。她們很明顯是互相認識的,甚至可能是親屬關係。其中較年輕的婦人(約六十多歲)不停從手提袋中拿出新鮮的蘋果片遞給較年長的婦人(約九十歲),還有自製的小塊三文治,清潔用的小毛巾,最後是一份新的《紐約時報》。每個遞交動作都是如此溫柔,並帶著尊敬。當我們站著準備離開機艙時,我告訴那位較年輕的婦人﹕「我注意到妳很關心她,真的很感人。」她回答說﹕「她是我媽媽,也是我最好的朋友。」

如果我們都能說出這樣的話豈不是很好嗎?有些父母就像是子女最好的朋友,有些父母卻不然。事實上,關係始終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保羅在寫給提摩太的書信中並沒有忽略這種複雜性,他仍然教導我們要藉著照顧父母和祖父母,意即我們的「親屬」和「自己家裡的人」來實踐信仰(提摩太前書5章4、8節)。

我們通常只會在家人對我們好的時候才關心照顧他們,換句話說,我們會考量他們是否值得我們這麼做。但保羅為關顧家人提出了一個更美好的理由:「因為這在上帝面前是可悅納的。」(4節)

— 博約翰

天父,求祢賜給我恩典和憐憫來關顧那些愛護我的人,
並幫助我謹記這麼做的理由:這是祢所喜悅的事。


若你的父母仍健在,你會如何形容自己與他們的關係?無論他們是否履行職責,你現在能以什麼方式關心他們?



全年讀經:
詩篇119篇1-88節;哥林多前書7章20-40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