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不被遺忘

讀經: 以賽亞書49章14-18節


我卻不忘記你。—以賽亞書49章15節


我侄子瑞德對我說:「恩德叔叔,你還記得你帶我去理髮店和超市的那一天嗎?我當時穿著卡其褲、藍格子牛津襯衫、海軍藍的毛衣、棕色襪子和棕色樂步鞋。那天是2016年10月20日,星期四。」瑞德的自閉症讓他有非凡的記憶力,就如他能在多年後,仍記得某件事情發生的日期、時間,以及自己的衣著等細節。

瑞德獨特的思維方式使他擁有的那種記憶力,令我想起全知又慈愛的上帝,那位掌管時間和永恆的主宰。祂知道萬事,也不忘記祂的應許或祂的百姓。然而,當別人似乎比你更健康、更快樂、更成功,或過得更好的時候,你是否會質疑自己早已被上帝遺忘了?

古時的以色列民在艱困的處境中,不禁哀嘆道:「耶和華離棄了我,主忘記了我」(以賽亞書49章14節)。但事實並非如此,上帝的憐憫和關愛遠勝於母親出於天性對兒女的愛(15節)。在我們自怨自艾,認為自己被上帝「離棄」或「忘記」之前,不妨再次思想上帝藉著祂的兒子耶穌所成就的一切。在帶來赦免的福音中,上帝清楚表明:「我卻不忘記你。」(15節)

— 簡恩德

天父,當我感到被忽視、忘記和遺棄時,
請幫助我重新思考,祢差遣耶穌為我而死所彰顯的愛。


你何時曾感到孤獨、被上帝離棄和遺忘?當你思想上帝的愛,祂甚至差派耶穌為你的罪而死,這如何幫助你去對抗那種被祂遺忘的感覺?



全年讀經:
詩篇66-67篇;羅馬書7章


靈命日糧 : 與耶穌同行

讀經: 希伯來書12章1-3節


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希伯來書12章1節


營養口糧、防水靴和地圖是登山客攀登約翰繆爾步道(John Muir Trail)必備的一些物品。約翰繆爾步道是美國西部一條全長約340公里的山徑,蜿蜒穿過小溪,繞過湖泊和樹林,沿途山巒疊翠,全程的爬升量約14,000公尺。由於橫越這條步道需花費約三週的時間,所以攜帶適量的物資至關重要。帶太多,白浪費力氣;帶太少,不足以供應旅程所需。

基督徒要在信仰的旅程中盡忠到底,也必須仔細考慮自己身上應該帶些什麼。在希伯來書12章,作者勸勉我們「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並將這趟信仰的旅程比喻為「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在路途中千萬不可「疲倦灰心」(1、3節)。我們若是被罪的重擔壓垮,或被不合上帝心意的事分散注意力,都是背負不必要的重擔。

恰如橫越約翰繆爾步道需要有必備物品的清單,上帝也透過聖經提供指引,讓我們知道如何跟隨耶穌。我們可以根據聖經的原則,來檢視在信仰的旅程中,有哪些習慣、夢想和渴求是值得帶上的。當我們輕裝上陣,就能忠心到底走完全程,抵達人生的終點。

— 平凱靈

耶穌,請以祢的智慧幫助我輕裝上路,
並且能忠心到底,走完全程。


什麼會阻礙你跟隨耶穌?「放下重擔」會是什麼樣的景況呢?



全年讀經:
詩篇63-65篇;羅馬書6章


靈命日糧 : 得著兒女名分

讀經: 加拉太書3章26節-4章7節


你們因信基督耶穌,都是上帝的兒子。—加拉太書3章26節


這部2009年的電影《攻其不備》(或稱《弱點》)是敘述麥克‧歐爾的真實故事。他原本是個無家可歸的青少年,後來有個家庭接待他到家中居住,不僅幫助他克服學習障礙,並激勵他在美式足球方面獲得卓越的成就。在電影中的一幕,麥克與這個家庭同住幾個月後,養父母與他討論正式收養他時,麥克溫柔地回應說,他認為自己早就是這家中的一員!

這是多麼溫馨,得著兒子的名分是多麼美好啊!當一個家庭歡迎新成員加入時,就是將愛延伸出去並完全接納對方。身分的轉換能改變人的生命,正如麥克的生命被徹底改變!

基督徒因相信耶穌而成為「上帝的兒子」(加拉太書3章26節)。我們都是被接納進入上帝的家中,成為祂的兒女(4章5節)。身為上帝所接納的兒女,我們就能領受聖靈,稱上帝為「阿爸,父!」(6節)、成為祂的後嗣(7節),且和基督同作後嗣(羅馬書8章17節),正式成為上帝家中的一員。

麥克‧歐爾得著兒子的名分之後,改變了他的生命、身分和未來,我們成為上帝的兒女,改變豈不是更大嗎?當我們認識這位天父,我們的生命得著改變;當我們屬於祂,我們的身分有所改變;當上帝應許我們將得著榮耀、永恆的產業,就改變了你我的未來!

— 康恩施

天父,謝謝祢,讓我能屬乎祢,
求祢讓我能理解成為上帝兒女這身分的意義。


成為上帝的兒女,會讓你用什麼角度來看待自己呢?這如何影響你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全年讀經:
詩篇60-62篇;羅馬書5章


靈命日糧 : 挺身而出

讀經: 耶利米書26章12-15、20-24節


沙番的兒子亞希甘保護耶利米,不交在百姓的手中治死他。—耶利米書26章24節


克利福德‧威廉斯(Clifford Williams)沒有殺人,卻被判殺人罪而且面臨死刑。在死囚牢房裡,他一再提出上訴,要求重審對他不利的證據,但都徒勞無功。42年來,每一次的上訴都遭駁回。後來,政府部門的律師雪萊‧錫伯杜(Shelley Thibodeau)知道這件案子,不但發現毫無證據可以定威廉斯的罪,而且有另一名男子早已承認自己是兇手。威廉斯76歲時,終於被改判無罪,當庭釋放。

先知耶利米和烏利亞也曾遭遇患難。他們告訴猶大百姓,若不悔改,上帝的審判必定臨到(耶利米書26章12-13、20節)。這則信息讓人民和官員怒火狂燒,甚至要治死這兩位先知。後來,烏利亞慘遭殺害,因他雖一度逃到埃及,但又被帶回到猶大王面前,而王「用刀殺了他」(23節)。那麼,他們為何沒有殺害耶利米?一部分的原因是「亞希甘保護耶利米,不交在百姓的手中治死他」(24節)。

我們周遭可能沒有人正面臨死亡的威脅,但或許有些人正需要我們的仗義執言。誰的權利被踐踏?誰的才幹被藐視?誰的聲音沒有被聽見?像錫伯杜或亞希甘那樣伸張正義可能需要冒著風險,但這是正確的。願上帝帶領我們看見,誰需要我們為他挺身而出?

— 韋陌格

慈愛的上帝,請幫助我去愛人,像祢愛我一樣。


我們應當積極、主動地在生活中彰顯上帝的屬性。現在就點擊閱讀:
閱讀8月主題文章


你可以為誰挺身而出呢?當你明確表達支持,會為對方、你自己,以及其他人帶來什麼改變呢?



全年讀經:
詩篇57-59篇;羅馬書4章


靈命日糧 : 無價至寶

讀經: 路加福音15章8-10節


一個罪人悔改,在上帝的使者面前也是這樣為他歡喜。—路加福音15章10節


我一邊哭、一邊瘋狂地翻找那弄丟的婚戒和周年紀念戒指。經過一小時的搜索,翻遍了屋子裡的沙發軟墊和每個角落與空隙之後,丈夫亞倫說:「實在找不到,我們去買新的來取代吧!」

我對他說:「謝謝你,但這兩個戒指的意義遠超過本身的價值,是無可取代的!」然後,我繼續尋找那兩個戒指,並向上帝呼求:「上帝啊,求祢幫助我能夠找到吧!」

後來,我在前幾天穿過的一件毛衣的口袋裡,找到那兩件無價之寶,我大聲歡呼:「主耶穌,我感謝祢!」我和丈夫滿心歡喜。當我戴上那兩枚戒指時,突然想起那個失錢婦人的比喻(路加福音15章8-10節)。正如那位尋找銀幣的婦人一樣,我知道失物的價值,所以我們決心尋回寶物,全然沒錯!耶穌透過這個比喻,強調祂渴望尋回、拯救祂創造的每一個人。地上的一個罪人悔改,天上就要大肆慶祝!

我們若能懇切地為別人禱告,就像迫切地為遺失的珍寶禱告一樣,這是多麼大的恩典!看到一個人願意悔改且將生命交給基督,我們能為此歡慶,這是何等大的殊榮!因這位救主絕不放棄我們,並且認定你我值得尋回,所以我們若已信靠耶穌,就當為經歷到蒙上帝所愛的喜樂而心存感恩。

— 鄧書琪

天父啊,謝謝祢提醒我,
祢創造的每一個人都是值得拯救的寶貴生命。


今天,你要為誰能蒙恩得救而迫切禱告呢?你要向誰分享你的見證?



全年讀經:
詩篇54-56篇;羅馬書3章


靈命日糧 : 克服嫉妒

讀經: 撒母耳記上18章5-9節


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撒母耳記上18章7節


在電影《莫扎特傳》中,年邁的作曲家安東尼奧·薩列里(Antonio Salieri)為到訪的神父彈奏自己的作品。神父尷尬地表示他未能認出那首樂曲時,薩列里隨即轉而彈奏另一首人們所熟悉的樂曲。神父說:「啊,原來這首大作是你的作品!」薩列里說:「不是,這是莫扎特寫的!」接著,觀眾便看到薩列里因嫉妒莫扎特的成就,而設計謀害莫扎特。

另一個嫉妒的故事也與歌曲有關。大衛戰勝歌利亞之後,以色列婦女歡舞高唱:「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撒母耳記上18章7節)。掃羅王不喜歡這個對比,甚至嫉妒大衛的成就,更害怕自己將喪失王位(8-9節)。以致後來掃羅長期追捕大衛,企圖將他置於死地。

正如薩列里嫉恨莫扎特的音樂才華,或像掃羅不甘聲譽掃地一樣,我們也可能會落入「文人相輕」或「同行相忌」的景況,嫉妒那些與我們擁有類似才幹但更有才華的人。無論是挑剔對方所做的事,或貶低其成就,我們都是在傷害我們的「對手」。

其實,掃羅既蒙上帝揀選為王(10章6-7、24節),理應具備足夠的安全感而非無端的嫉妒心。我們各人皆領受上帝獨特的呼召(以弗所書2章10節),或許克服嫉妒最好的方式,就是不相互比較爭競。讓我們放下嫉妒,彼此欣賞!

— 霍薛頓

慈愛的上帝,我為著同事和朋友的成就向祢獻上感謝。


你最嫉妒誰?你如何欣賞對方的成就?



全年讀經:
詩篇51-53篇;羅馬書2章


靈命日糧 : 耶穌使人和睦

讀經: 以弗所書2章11-22節


因祂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毁了中間隔斷的牆。—以弗所書2章14節


特勒馬科斯(Telemachus)原是一位默默無聞的修士,但他在第四世紀末的犧牲,卻為當時的世界帶來改變。當他從東方到訪羅馬時,因無法忍受競技場內的血腥活動,就翻牆進入場區,企圖阻止兩名格鬥者自相殘殺,結果暴怒的觀眾拿石頭把他打死。當時的羅馬皇帝霍諾留被他的義行感動,隨即下令廢止這項已有五百年歷史的血腥角鬥活動。

當保羅說耶穌「使我們和睦」時,他指的是猶太人與外邦人之間不再存有敵意(以弗所書2章14節)。上帝的選民以色列人不同於其他國家的百姓,並享有特權。例如,外邦人雖可參加耶路撒冷聖殿的崇拜,但卻被一道牆阻隔,只能留在外院,違者可被處死!猶太人認為外邦人是不潔淨的,而與外邦人相互敵視。但如今,因耶穌為全人類流血捨命,且從死裡復活,所以不論猶太人或外邦人,皆可透過信靠祂,自由地敬拜上帝(18-22節),再沒有隔斷的牆,再沒有任何人可享特權,大家在上帝面前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正如特勒馬科斯犧牲自己將和睦帶給那些格鬥者一樣,耶穌藉著受死和復活,為所有信靠祂的人締造了和睦,使人能與上帝和好。耶穌已使我們和睦,就讓我們不再因彼此不同而互相排斥。祂流出寶血使我們合而為一!

— 康恩施

使人和睦的上帝啊,祢已使我們在基督裡合而為一,
求祢幫助我明白並實踐這個真理。


你要如何與所有人和睦共處呢?有時,哪些因素(例如種族、地位、特權)會令你難以做到?為什麼?



全年讀經:
詩篇49-50篇;羅馬書1章


靈命日糧 : 堅強的愛

讀經: 雅歌8章6-7節


愛情如死之堅強。—雅歌8章6節


來自菲律賓的愛莉莎·門多薩(Alyssa Mendoza)在2020年的某個深夜,突然收到父親的電郵,信中囑咐她在父母的銀婚紀念日時為母親做的事情。這封電郵使她震驚不已,因為她父親已經在10個月前離世。後來,她發覺父親在生病時寫下這封電郵並設定發送時間,因父親知道自己或許不久於世。他也提前付費給花店,讓他們在未來的幾年裡,每逢妻子的生日、他們的結婚紀念日和情人節送花給他的妻子。

這個故事讓我們瞭解雅歌詳述強烈的愛情:「愛情跟死一樣堅強;戀情跟陰間一樣牢固」(8章6節,現中修訂版)。雖然以陰間和死亡比擬愛情略顯突兀,但陰間和死亡之所以堅強,是因具備絕不放棄的特性,而真愛也同樣不會放棄所愛之人。雅歌8章6至7節是這卷書的高峰,深刻描繪出夫妻之愛是如此強烈,甚至「眾水不能息滅」(7節)。

整本聖經都以丈夫愛妻子比作上帝愛祂的子民(以賽亞書54章5節;以弗所書5章25節;啟示錄21章2節)。耶穌是新郎,而教會是祂的新娘。上帝藉著差派耶穌基督為我們受死,來表明祂對我們的愛,好使你我無需為自己的罪而死(約翰福音3章16節)。不論我們已婚或單身,都當謹記,上帝的愛比我們所知的任何事物都更加堅強。

— 施竹俐

親愛的耶穌,感謝祢如此愛我!
求祢讓我每天都能思想並窺見祢的大愛。


知道上帝如此愛你,讓你有何感受?哪些事會讓你想起上帝對你的愛?



全年讀經:
詩篇46-48篇;使徒行傳28章


靈命日糧 : 上帝賜下喜樂

讀經: 箴言15章13-15、30節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箴言17章22節


無論蔓欣去到哪裡,總是會試著對別人微笑。她常用這種方式來關懷那些需要看到友善臉孔的人。大多時候,對方也會報以真誠的微笑。但有一段時間,蔓欣需要按照規定戴上口罩,她察覺自己的嘴巴被遮住了,所以沒有人能看到她的笑容。這讓她感到很難過,但她想,我不應因此停止微笑,或許別人能從我的眼裡看到笑容呢!

這個想法確實有些科學根據。微笑時除了嘴角兩邊的肌肉上揚以外,還牽動眼角周圍的肌肉。怪不得華人常用眉開眼笑、喜眉笑眼、笑眼瞇瞇等詞語,來形容面帶笑容,十分高興的樣子。

箴言也提醒我們:「眼中的光采使人心快樂」(15章30節,新譯本)以及「喜樂的心,乃是良藥」(17章22節)。很多時候,上帝兒女所展現的笑容是源於我們擁有上帝所賜的喜樂。這份喜樂會不斷在我們的生命中流露出來,當我們鼓勵那些背負重擔的人,或與正在尋找人生答案的人分享上帝的話語,甚至在自己經歷苦難時,我們仍能綻放笑容,展現喜樂。

在人生看似黑暗的時刻,我們要選擇喜樂。讓你的微笑成為希望之窗,讓人看見上帝的慈愛,以及祂在你生命中,與你同在的光芒。

— 凱辛蒂

親愛的上帝,祢所賜的喜樂是我的力量。
求祢使我成為向人傳揚祢愛的福音使者。


還有哪些經文談到因上帝而得的喜樂?內心的喜樂如何有助於身心靈的健康?



全年讀經:
詩篇43-45篇;使徒行傳27章27-44節


靈命日糧 : 為主綻放

讀經: 約翰福音13章31-35節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翰福音13章34節


我並不是真的喜歡鬱金香,但小女兒從阿姆斯特丹返家時,特別買了一份包裝好的球莖送給我。因此當我收到她的禮物時,我表現得很興奮,就像是開心地與她團聚一般。其實我最不喜歡鬱金香,因它們大都提早開花且花期甚短,再加上七月的天氣過於炎熱,而不適宜栽種。

儘管如此,我最終在九月下旬種植女兒送給我的球莖。我一邊想著她、一邊帶著愛來栽種。每次翻動土石就越發期待球莖能夠生長。最後在輕撫栽種的植床時,我為球莖送上祝福,讓它們「好好休眠」,並期待明年春天能看到綻放的鬱金香。

這個小型的種植工程提醒了我,即使我們並非彼此「喜愛」的類型,但上帝仍要我們彼此相愛。我們若能不專注對方的缺點,上帝便能幫助我們以愛待人,即使在心情煩躁時也能如此。日久天長,我們自然就會綻放出彼此相愛那美麗的花朵。耶穌說:「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35節)。經過上帝的修剪及賜福,我們就能茁壯成長,就像我栽種的鬱金香也在隔年春天綻放一樣。就在那個週末,女兒來探望我,我對她說:「你看那綻放的鬱金香!」最終,我也綻放出愛的生命!

— 雷翠霞

親愛的耶穌,求祢調整我的心態,
讓我學習以基督的愛來愛人。


上帝要你去愛哪個你不喜歡的人呢?你要如何向對方傳遞更多基督的愛?



全年讀經:
詩篇40-42篇;使徒行傳27章1-26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