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天父的看顧

讀經: 馬太福音10章16-20、26-31節


兩個麻雀不是賣一分銀子嗎?若是你們的父不許,一個也不能掉在地上。—馬太福音10章29節


啪撻一聲!我抬頭望向發出聲響的方向,發現窗戶玻璃上有片污漬。當我看向窗外的露台時,看見一隻鳥躺在那裡,但牠的心臟仍在跳動。我的心揪了一下,我多希望自己能幫助那隻脆弱的鳥兒。

馬太福音第10章中,當耶穌警告門徒將面對危難時,描述了天父對麻雀的看顧,以安慰門徒。耶穌「給他們權柄,能趕逐污鬼,並醫治各樣的病症」(1節),同時也給了門徒清楚的指示。對門徒來說,雖然有行這些奇事的能力似乎崇高不已,但他們卻會遭受當權者和親友的反對,甚至必須面對惡者的陷害與攻擊(16-28節)。

緊接著在10章29-31節中,耶穌告訴門徒,無論他們將面對什麼景況都不要害怕,因為天父每時刻都看顧他們。耶穌說:「兩個麻雀不是賣一分銀子嗎?若是你們的父不許,一個也不能掉在地上。……所以,不要懼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

我那天一直觀察那隻鳥的動靜,每次看牠都還活著,只是動也不動地躺在那裡。直到傍晚,我發現那隻鳥不見了。我祈禱那隻鳥能活下來。要是我對一隻小鳥都如此惦念,上帝當然比我還更加在意。可以想像,祂是多麼在乎你跟我!

— 莫麗莎

親愛的天父,謝謝祢一直看顧、守護著我。


你如何看到上帝一直以來對你的看顧?瞭解上帝一直關愛你,如何使你有勇氣去面對一切?



全年讀經:
尼希米記1-3章;使徒行傳2章1-21節


靈命日糧 : 上帝的大能

讀經: 詩篇121篇


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詩篇121篇2節


醫生告訴瑞芳跟羅素,他們無法生育自己的孩子。但上帝有祂的美意,因為十年後瑞芳懷孕了。在懷孕期間大人和胎兒都很健康。當陣痛開始時,夫妻倆興奮地趕去醫院。然而,產程時間拖長、陣痛加劇,瑞芳卻不能自然分娩。最後,醫生決定進行緊急剖腹產。瑞芳因擔心自己和胎兒的安危而害怕地哭泣。醫生冷靜地向她保證:「我會盡我所能,但是我們要向上帝祈禱,因為祂能做的更多!」於是,醫生跟瑞芳一起禱告,15分鐘後,一名健康的男嬰誕生了。

那位醫生明白自己必須倚靠上帝以及上帝的大能。她知道即使自己受過訓練,擁有外科手術的技能,但她仍需要上帝的智慧、力量及幫助,引導她的手去施行手術(參見詩篇121篇1-2節)。

當聽到這些專業人士或任何人,承認自己需要上帝時,真是鼓勵人心。因為,坦白說,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上帝。祂是上帝,我們不是。只有祂能「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以弗所書3章20節)。讓我們以謙卑的心領受上帝的教導,並以禱告信靠祂,「因為祂能做的更多」,遠勝於我們所能做的。

— 施安妮

上帝啊,我需要祢,也需要祢的智慧與能力。
在我生活中的各個層面,無論是做決定、
或在工作、技能和人際關係等各方面,我都需要祢。


你如何得知自己需要上帝和祂的能力?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出對上帝的倚靠呢?



全年讀經:
以斯拉記9-10章;使徒行傳1章


靈命日糧 : 上帝的國

讀經: 馬可福音10章13-16節


在上帝國的,正是這樣的人。—馬可福音10章14節


我母親一生為許多事投注心力,但其中最為堅持的一件事,就是要讓孩童們認識耶穌。母親不常公開表示不同的意見,但我看過的少數幾次都是因為有人試圖削減兒童事工的預算,去支付他們認為更「重要」的項目。她告訴我:「我只有在懷你弟弟的那年暑假,沒有參與主日學的服事。」我算了一下,發現母親在教會的兒童事工服事了長達55年之久。

馬可福音10章記載了一個在福音書中受人喜愛的故事,人們常把這件事標題為「耶穌愛小孩」。人們把孩童帶到耶穌那裡,讓耶穌觸摸並且祝福他們,但門徒卻試圖阻止孩童親近耶穌。馬可描述耶穌就「惱怒」地責備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上帝國的,正是這樣的人。」(14節)

作家查爾斯·狄更斯寫道:「我愛這些小孩子,而且當這些孩童,就是這些從上帝而來的鮮活生命愛我們時,絕不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同樣地,我們這些比孩子們年長的人,盡所能確保孩子不會被阻絕於耶穌恆久鮮活的愛之外,也絕不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 博約翰

耶穌,求祢幫助我將祢的愛與同在,傳達給所有人,
包括孩童。讓我能運用各種方式,
確保孩童隨時都能來到祢跟前。


若你在幼年時就已認識耶穌,你還記得是誰帶領你的嗎?這段聖經提到耶穌惱怒,對此你有何看法?



全年讀經:
以斯拉記6-8章;約翰福音21章


靈命日糧 : 祂知你名

讀經: 以賽亞書43章1-7節


我曾提你的名召你,你是屬我的。—以賽亞書43章1節


離開長期聚會的教會三年之後,我和丈夫再度參加他們的聚會。但他們會怎麼對待我們?會歡迎我們嗎?還會愛我們嗎?他們會原諒我們的離開嗎?在一個晴朗的主日早晨,我們得到答案。從我們跨進教堂的大門開始,就一直聽到有人喊我們的名字說:「翠霞!丹尼!看到你們真是太高興了!」童書作家凱特·狄卡密歐(Kate DiCamillo)在她的一本暢銷書中寫道:「讀者,在這個悲傷的世上,沒有什麼比某個你愛的人,呼喚你名字的聲音,還要更甜蜜了。」

對以色列百姓而言,也確實如此。我們只是有一段時間選擇去另一間教會聚會,但他們卻是背棄上帝。然而,上帝仍歡迎他們回轉。祂差遣先知以賽亞向他們保證:「你不要害怕!因為我救贖了你。我曾提你的名召你,你是屬我的。」(以賽亞書43章1節)

在這世上,我們會覺得不受重視、不被讚賞,甚至默默無聞,但我們可以確定,上帝按著每個人的名字認識我們。上帝應許我們:「我看你為寶為尊」(4節);「你從水中經過,我必與你同在;你蹚過江河,水必不漫過你」(2節)。這個應許並不只是賜給以色列人。耶穌用自己的生命贖回我們,祂知道我們的名字。為什麼呢?因為在愛中,我們屬祂。

— 雷翠霞

耶穌,當我偏離祢的雙臂和同在時,
求祢提我的名召我歸向祢。我滿心感謝,因我屬於祢。


為什麼上帝歡迎祂的子民回轉歸向祂?祂如何讓你知道,祂按著你的名字認識你?



全年讀經:
以斯拉記3-5章;約翰福音20章


靈命日糧 : 看不見的奇蹟

讀經: 彼得前書1章3-9節


你們雖然沒有見過祂,卻愛祂;現在雖然不能看見祂,卻信祂。—彼得前書1章8節,新譯本


古太太在晚年的時候,慢慢記不清過往充滿挑戰和恩典的年日,思路也時好時壞。她坐在窗邊,俯視密西根州的海灣,伸手拿起了她的記事本。雖然她待會兒就不記得那是自己寫的,但她仍寫下:「我坐在最喜愛的椅子上,雙腳靠著窗台,我的心緒漂浮,喜樂滿滿。陽光灑落層層波浪,海水閃爍流淌,不知流向何方。親愛的天父,感謝祢的恩典無盡、愛不止息!這總是令我讚嘆驚奇,怎麼可能?我竟如此愛那我無法看見的上帝。」

使徒彼得也認同這樣的奇蹟。他曾親眼見過耶穌,但那些讀他的信的人卻不曾見過,因此他說:「你們雖然沒有見過祂,……卻因信祂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彼得前書1章8節)。我們愛耶穌並非因為有人命令我們這麼做,而是因為有聖靈的幫助(11節),我們才能看見祂有多愛我們。

我們不只要知道祂在乎像我們這樣的人,更是自己親身經歷基督的應許,就是要使那眼不能見的奇蹟,即祂的同在與聖靈,在我們生命中的每個階段都成為真實。

— 狄馬汀

我們在天上的父,求祢幫助我看見祢奇妙的愛,
看見祢藉著耶穌與我同在,也幫助我能信靠祢的聖靈。


彼得前書1章3-9節如何讓你明白,上帝在我們的生命中,創造了無法用言語形容的奇蹟?你如何意識到住在你裡面的聖靈給你的啟發?



全年讀經:
以斯拉記1-2章;約翰福音19章23-42節


靈命日糧 : 你是誰?

讀經: 以西結書32章2-10節


你在列國中如同少壯獅子,現在你卻像海中的大魚。—以西結書32章2節


視訊會議的主持人說:「早安!」我回答他:「你好!」但我的眼睛卻沒有看著他,因為我正盯著自己在螢幕上的模樣。我看起來是這個樣子嗎?我望著螢幕中其他人的笑臉,看起來像是他們。所以,沒錯,這個的確是我。看來我該減肥,也該去理頭髮了。

在法老的心目中,他認為自己很偉大,「在列國中如同少壯獅子」(以西結書32章2節)。但隨後他知道自己在上帝眼中的模樣。上帝說他有禍了,並要將他的屍首丟給野獸吃,使「國民就必因你驚奇,君王也必因你極其恐慌」(10節)。法老比他自己想像的渺小多了。

我們可能會認為自己有「美好的屬靈生命」,直到我們看見自己的罪,就像上帝看見的一樣。和上帝聖潔的標準相比,我們「所有的義都像污穢的衣服」(以賽亞書64章6節)。但上帝看到的不只這些,祂還看見了一個無庸置疑的事實:祂看見耶穌,也看見我們在耶穌裡面。

你因為自己的表現或行為而感到灰心嗎?別忘了,這些並不能評定你的身分或價值。如果你相信了耶穌,那麼你就在耶穌裡面,祂的聖潔會覆蓋遮蔽你。使你比你自己所想像的更加美好。

— 韋陌格

耶穌啊,我緊緊倚靠祢。祢的愛與良善,使我美麗。
歡迎上網閱讀探索叢書《上帝的饒恕》


你認為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與上帝賦予的形象相比會有什麼結果呢?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34-36章;約翰福音19章1-22節


靈命日糧 : 邁向成熟

讀經: 以弗所書4章11-16節


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以弗所書4章13節


最近有一份調查,要求測試者確定自己已是成年人的年齡。這些人用特定的行為,作為自己邁入成人階段的證據。有預算和買房子是「成年」的首要標誌,其他成年人的行為,包括週一至週五都煮晚餐、自己安排醫療預約;還有比較搞笑的,如可以自己決定以零食當晚餐,或是因週六晚上不出去玩,能待在家裡而感到興奮。

聖經說我們應該奮力地邁向靈命成熟。保羅寫信給以弗所教會,鼓勵眾人要「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以弗所書4章13節)。當我們的靈命還在「作小孩子」時,便難以抵禦「異教之風」(14節),常常導致信徒之間產生分歧。然而,當我們對真理的認識日趨成熟,我們便更能在主裡彼此聯合,共同「連於元首基督」(15節)。

上帝將聖靈賜給我們,好讓我們能更全面地認識祂是誰(約翰福音14章26節)。上帝也裝備牧者和聖經教師,來教導和引領我們,使我們的靈命更加成熟(以弗所書4章11-12節)。就如同某些特徵是身體成熟的證據,我們在主裡的合一就是靈命成熟的證據。

— 洪可婷

慈愛的上帝,祢是使我成長和成熟的主。
求祢讓我看見,我對祢的認識還有哪些不成熟之處,
並教導我更明白祢的智慧。


你覺得自己在哪方面容易受「異教之風」影響?你如何讓自己的靈命持續成長?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32-33章;約翰福音18章19-40節


靈命日糧 : 上帝拯救

讀經: 出埃及記3章7-10節


我下來是要救他們。—出埃及記3章8節


在接到一名市民的通報後,一名警官開車沿著鐵軌行駛,尋找失事的車輛。他在黑暗中打著探照燈,直到發現一輛汽車橫跨在鐵軌上。當一列火車疾駛向汽車時,這位警官的行車記錄器拍攝到了這驚悚的畫面。他回憶說:「火車開得很快,時速高達80至130公里。」當時他毫不猶豫地採取行動,就在火車撞上汽車前的幾秒鐘,及時救出了昏迷的司機。

聖經告訴我們,通常在毫無盼望的時候,上帝是及時的拯救者。古時以色列人被困在埃及,飽受壓迫和欺凌,似乎毫無逃脫的指望。但在出埃及記中,我們讀到上帝賜給他們充滿盼望的話語:「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他們⋯⋯所發的哀聲,我也聽見了。我原知道他們的痛苦」(3章7節)。上帝不僅看見了,上帝也採取行動。祂說:「我下來是要救他們」(8節)。上帝帶領以色列脫離奴役,這是來自上帝的拯救!

上帝對以色列人的拯救顯明了祂的心意和能力,就是祂會救助我們所有需要幫助的人。上帝會幫助我們這些面臨絕境、唯有祂才能施行拯救的人。儘管我們的處境似乎嚴峻或絕望,但我們仍可專心仰望那位樂意施行拯救的上帝。

— 郭惟恩

上帝啊,我在痛苦絕望中,祢若不幫助我,
我就看不見希望,求祢拯救我!


什麼事對你來說似乎毫無盼望而需要上帝的拯救?你如何在這嚴峻的景況中仰望祂?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30-31章;約翰福音18章1-18節


靈命日糧 : 智慧的建造者

讀經: 箴言14章1-3、26-27


智慧婦人,建立家室,愚妄婦人,親手拆毀。—箴言14章1節


索傑納‧特魯斯(Sojourner Truth)的本名是伊莎貝拉·鮑姆弗里。她於1797年出生在紐約州埃索普斯鎮一個奴隸家庭。她所生的孩子大部分都被賣為奴隸,但在1826年,她抱著在襁褓之中的女兒投奔自由,跟一個資助她獲得自由的家庭同住。她沒有讓不公的制度使他們一家骨肉離散,而是採取法律行動讓小兒子彼得回到身邊,這對當時的非裔美國婦女來說,是一項了不起的壯舉。她知道若沒有上帝的幫助,她絕對無法撫養孩子,因此她成為基督徒。後來她改名為索傑納‧特魯斯,意思是追求真理的旅居者,表明她的生命是以上帝的真理為基礎。

箴言14章的作者所羅門王告訴我們,「智慧婦人,建立家室」,反之,沒有智慧的就「親手拆毀」(1節)。這個比喻表明上帝讓願意聽從的人得著智慧。如何用智慧建立家室呢?就是「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以弗所書4章29節;另見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1節)。如何將其拆毀呢?箴言14章給了答案:「愚妄人口中驕傲,如杖責打己身」(3節)。的確,傷人的言語會挑起爭端。

因著上帝的智慧,特魯斯在患難時有了「避難所」(26節)。雖然我們或許不需要解救自己的孩子脫離不公義,但我們可以像特魯斯一樣,以上帝的智慧為根基建立家室。

— 華琳妲

天父,求祢賜下智慧讓我建立永久的產業,榮耀祢的名。


你是以什麼為建立家庭的根基?這週你要如何以上帝的智慧來堅固你的家庭?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28-29章;約翰福音17章


靈命日糧 : 真正的我

讀經: 約翰一書3章1-3節


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祂。—約翰一書3章2節


在爸媽的舊相簿裡有張小男孩的照片。他的臉圓圓地,有雀斑,一頭金色直髮。他愛看卡通片,討厭酪梨,唯一擁有的唱片是阿巴合唱團的專輯。舊相簿裡還有一張少年的照片。他的臉長而不圓,頭髮捲曲不直,沒有雀斑,喜歡酪梨,愛看電影而不愛卡通片,且永不承認擁有阿巴的唱片!這兩個人一點也不像。從科學角度來看,他們有不同的膚色、牙齒、血液和骨骼。然而,他們都是我。這種矛盾使哲學家感到困惑。既然我們一生都在改變,那麼,哪個才是真正的我呢?

聖經提供了答案。從上帝將我們在母腹中織造成形的那一刻起(詩篇139篇13-14節),我們會逐步長成上帝獨特的設計。雖然我們還無法想像自己最終的樣式,但我們知道,如果你我是上帝的兒女,我們最終會像耶穌那樣(約翰一書3章2節)。那時,我們的身體會有祂的特質,性格會有祂的屬性,所有的恩賜都發揮到極致,所有的罪孽全被清除殆盡。

在耶穌再來之前,我們都會改變得越來越像這未來的自己。藉著祂的工作,一步步地,我們可以更清晰地反映出祂的形象(哥林多後書3章18節)。直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未擁有原本應有的樣式,但是當我們變得像祂那樣時,便能成為真正的我。

— 霍薛頓

耶穌,讓我一天比一天更像祢。


當歌曲和電影鼓勵我們找尋「真我」時,你認為他們忽略了什麼?今天你在哪方面需要更像耶穌?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25-27章;約翰福音1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