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困境中的盼望

讀經: 詩篇88篇1-13節


耶和華拯救我的上帝啊!—詩篇88篇1節


在《花生漫畫》中,非常有商業頭腦的露西登了一則廣告,宣稱只要花五美分就能做「心理諮商」。奈勒斯去到露西的辦公室,並承認自己深陷憂鬱的情緒。當他問露西,自己該怎麼做的時候,露西很快就回答說:「那就振作起來吧!好了,請給我五美分。」

儘管這種輕鬆愉快的小娛樂能帶來一時的微笑,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內心的悲傷和憂鬱,卻沒有那麼容易消失。絕望和一籌莫展的感覺是如此真實,有時我們的確需要專業的治療。

當然露西的建議對真正的痛苦毫無助益,但詩篇88篇的作者卻給了我們一些教導和盼望。當這位詩人面對眼前的重重困境時,他向上帝坦誠自己的心聲:「因為我心裡滿了患難,我的性命臨近陰間」(3節),「祢把我放在極深的坑裡,在黑暗地方,在深處」(6節),「黑暗成了我的知己」(18節,新譯本)。我們聽到、感受到,或許也能同理詩人的痛苦,但卻非僅止於此,詩人的哀嘆中帶有盼望:「耶和華拯救我的上帝啊,我晝夜在祢面前呼籲。願我的禱告達到祢面前,求祢側耳聽我的呼求!」(1-2節,參閱9、13節)我們確實會面對一些沉重的打擊,可能會需要採取實際的行動,例如諮商和藥物治療,但永遠不要放棄在上帝裡的盼望。

— 簡恩德

天父,請幫助我看到,無論我的處境如何,
祢總是張開雙臂歡迎我來投靠祢。


你何時曾在絕望中轉向上帝?現在是什麼攔阻了你,使你不向上帝呼求呢?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21-22章;路加福音23章26-56節


靈命日糧 : 真認識祂

讀經: 腓立比書3章7-11節


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腓立比書3章8節


在2019年初,查理·範德梅(Charlie VanderMeer)回歸天家,享年84歲。幾十年來,作為美國國家電台兒童聖經廣播節目的主持人,他被成千上萬人稱為「查理叔叔」。在查理叔叔回天家的前一天,他對好友說了類似這樣的話:「重要的不是知道有關耶穌的事,而是要認識耶穌這位救主。」

即便將要離世,查理叔叔還是積極談論耶穌,不忘記人們迫切需要接受耶穌成為個人的救主。

使徒保羅也將認識耶穌看作是最重要的任務,他說:「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祂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並且得以在祂裡面」(腓立比書3章8-9節)。那麼,我們要如何認識耶穌呢?羅馬書10章9節說:「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上帝叫祂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

我們或許知道有關耶穌的許多事蹟,也知道一切有關教會的事,甚至還可能熟讀聖經。但唯有接受耶穌白白的救恩,才能認識耶穌這位救主。祂是我們真正需要認識的那一位。

— 白德夫

天父上帝,若我還未真正接受耶穌為救主,幫助我今天
就能稱耶穌是主。我要為許多人禱告,因他們還沒認識
和相信耶穌,也還沒接受祂所賜的赦罪之恩。


在你與耶穌的關係中,你如何體會到認識上帝才是最重要的, 而不僅是知道有關信仰的知識?基督所賜的赦罪之恩對你有何意義?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19-20章;路加福音23章1-25節


靈命日糧 : 火中奮勇

讀經: 但以理書3章13-18、25-27節<


即便如此,我們所事奉的上帝,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窯中救出來。⋯⋯即或不然⋯⋯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但以理書3章17-18節


兩名疲憊不堪、滿身煙灰的消防員走進一間餐廳吃早餐,一名女服務生藉由新聞報導,一眼就認出他們是昨夜奮力撲滅倉庫大火的消防隊員。為了表示感謝,這位女服務生在他們的帳單上寫了一段話:「今天你們的早餐我請客。謝謝你們⋯⋯願意為人服務,甚至衝進人們拼命逃離的地方⋯⋯在熊熊烈火中奮勇救人,你們真是眾人的榜樣!」

在舊約中,我們看到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但以理書3章),這三個年輕人也是奮勇剛強的典範。他們沒有屈從命令向巴比倫王雕像跪拜,反倒抗命不從,勇敢地表達他們對上帝的愛。他們雖受嚴懲而被扔進烈火的窯中,但他們毫不退縮,甚至對國王說:「即便如此,我們所事奉的上帝,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窯中救出來。王啊,祂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17-18節)

後來,上帝確實搭救了他們,甚至與他們一起在火中行走(25-27節)。今天當我們遇到烈火般的試煉和困難時,我們也能肯定上帝會與我們同在,祂是大有能力的上帝!

— 柯愛莉

全能的上帝,感謝祢與我同在火中,
並以祢的同在安慰我。


你何時曾在艱難的試煉中感受到上帝的同在?當你遇到挑戰時,什麼能給你信心繼續前進?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16-18章;路加福音22章47-71節


靈命日糧 : 反其道而行

讀經: 馬太福音5章38-48節


有求你的,就給他。—馬太福音5章42節


邁克·伯登(Mike Burden)在某個小鎮上經營一間紀念品專賣店。他在店裡舉辦充滿歧視與仇恨的聚會長達15年之久。但在2012年,當他的妻子質疑他為何參與這些活動時,他的心開始軟化。他意識到自己的種族主義觀點是極大的錯誤,而不想再這樣下去。但其他激進分子卻對他採取報復行動,將他們全家人從其中一名成員租來的公寓中趕出去。

他能向誰求助呢?出乎意料的是,他去找了曾與他發生衝突的一位當地黑人牧師肯尼迪。過後,這位牧師和他的教會為邁克全家人提供食宿好一段時間,當牧師被問到為何願意幫助他們時,他說:「耶穌基督做了很多人們不認同的事。當有人需要幫助時,就只要做上帝要你做的事。」後來,邁克在肯尼迪牧師的教會發表談話,並為自己曾參與散播仇恨向黑人族群道歉。

在登山寶訓中,耶穌也提到了一些與眾不同的觀點:「有求你的,就給他;⋯⋯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馬太福音5章42、44節)。這就是上帝要求我們反其道而行,這看似軟弱的行為,卻需要倚靠上帝的能力而行。

上帝既教導我們如此行,祂就會賜給我們能力,讓我們能按照祂的吩咐,活出與眾不同的生命。

— 施安妮

上帝,請幫助我像祢愛我一樣去愛別人。
求祢今天就教導我應該怎麼做。


耶穌教導我們「求你的,就給他」且要愛你的仇敵,你如何活出這些教導?你要有什麼樣的改變呢?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14-15章;路加福音22章21-46節


靈命日糧 : 未見之事

讀經: 希伯來書11章1-6節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希伯來書11章1節


許多歷史學家認為,原子時代始於1945年7月16日,當時第一枚原子彈在新墨西哥州的一個偏遠沙漠中被引爆。但在人們還未發明儀器能看到這些建構宇宙的微小元素之前,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約公元前460-370年)就已經察覺到原子的存在及其威力。德謨克利特所理解的是超過他眼睛所能看見的,後來原子論也因而產生。

聖經告訴我們,信仰的精髓就是相信我們肉眼看不見的事物。希伯來書11章1節斷言:「信心是對所盼望的事有把握,對不能看見的事能肯定」(現中修訂版)。這種肯定不是一廂情願或正面思考的結果,而是信靠那位我們無法看見,但卻在宇宙中確實存在的上帝。上帝的真實性彰顯在祂手所造的萬物中(詩篇19篇1節),且藉由祂的兒子耶穌來到世上表明祂對我們的愛(約翰福音1章18節),讓我們看見祂那我們原本無法看見的特質與心意。

正如使徒保羅說:「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使徒行傳17章28節),因此「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哥林多後書5章7節)。然而,我們並非單獨前行,因這位我們看不見的上帝時刻與你我同行。

— 柯貝爾

天父,有時候我難以相信自己看不見的事物。
但祢已應許祢的愛永遠長存,而且祢永不離開我,
也不撇下我。請幫助我對祢的應許堅信不移。


在這眼見為實的世界,你要如何憑信心生活?有什麼使你信心堅定,在哪方面你要學習更信靠上帝?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12-13章;路加福音22章1-20節


靈命日糧 : 住在你心

讀經: 以弗所書3章14-21節


求祂⋯⋯叫你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以弗所書3章16-17節


有時候,孩子們的童言童語會使我們對上帝的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在女兒小的時候,一天晚上,我告訴她基督信仰中有一個極大的奧秘,那就是上帝藉著祂的兒子和聖靈住在祂兒女裡面。當我讓她上床睡覺時,我告訴她耶穌和她在一起並住在她裡面。她天真地問我說:「耶穌在我肚子裡嗎?」我說:「你不是把耶穌吞到肚子裡,祂就住在你裡面喔!」

女兒說「耶穌在我肚子裡」,使我不禁仔細尋思:當我祈求耶穌成為我的救主時,祂如何住進我的心裡呢?

使徒保羅為以弗所教會的信徒禱告,求聖靈使他們剛強時提到了這個奧秘。他說:「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以弗所書3章17節)。有耶穌住在他們裡面,他們就可以瞭解耶穌對他們的愛有多深。在這種愛的推動下,他們的信心會愈趨成熟,並能以謙卑溫柔的態度愛人,用愛心說誠實話(4章2、25節)。

耶穌住在跟隨祂的人心裡,意味著只要我們接受祂,祂的愛就永不離開我們。祂對我們無法測度的愛(3章19節)使我們的信心穩固不動搖,也幫助我們體會這愛有多深。

有首兒童詩歌形容得最為貼切:「主耶穌愛我!」

— 潘艾梅

上帝啊,祢離我並不遠,而且與我相近。
願我因祢的愛而歡喜快樂,並將祢的愛傳出去。


耶穌住在你裡面如何帶給你極大的安慰?知道上帝能加添你力量,如何幫助你更親近上帝?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10-11章;路加福音21章20-38節


靈命日糧 : 循序漸進

讀經: 希伯來書5章11節-6章2節


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希伯來書5章14節


在七世紀時,現在的英國是由多個王國組成,各國間常有爭戰。其中諾桑比亞王國的奧斯華國王成為基督徒時,便邀請宣教士到他的國家傳福音。有位宣教士科曼被派去傳道但結果並不順利。他發覺英國人固執、野蠻,而且對他的講道不感興趣,於是他沮喪地回家了。

有位修士艾登對科曼說:「我認為你對這些未曾聽聞福音的人要求過於嚴苛,他們需要的是牛奶,易於消化理解的教義。」他認為科曼用過於深奧的道理向諾桑比亞人傳講福音,是他們無法理解的。後來,艾登來到諾桑比亞,以當地人可以理解的方式傳講福音,結果有成千上萬人成為基督徒。

艾登從聖經學到傳福音要因人制宜,如使徒保羅對哥林多人說:「我是用奶餵你們,沒有用飯餵你們。那時你們不能吃」(哥林多前書3章2節)。希伯來書告訴我們,在期望人們按照真理而行之前,要先讓他們明白基要真理,包括對耶穌的認識、瞭解悔改和洗禮(希伯來書5章13節-6章2節)。雖然我們的靈命理當要有所成長(5章14節),但應循序漸進,先喝奶才吃乾糧。畢竟,人若不明白真理,如何去遵行呢?

諾桑比亞人的信仰最終傳遍該國也傳到其他地區。讓我們像艾登一樣,與人分享福音時,也能因人制宜,按著對方的需要靈活變通。

— 霍薛頓

耶穌,感謝祢以我能夠理解的方式,讓我能認識祢。


你如何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向人闡釋福音?你如何避免期望非信徒能和你有相同的思想及行為呢?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8-9章;路加福音21章1-19節


靈命日糧 : 一起工作

讀經: 出埃及記18章13-23節


你若這樣行,上帝也這樣吩咐你,你就能受得住,這百姓也都平平安安歸回他們的住處。—出埃及記18章23節


紹文每天工作超過12個小時,而且經常不休息。開展慈善事業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他回到家裡,也沒什麼時間和精神與妻兒共聚。後來紹文因不堪長期的壓力而病倒住院,有位朋友提議組織一個團隊來協助他。紹文雖不放心交出管理權,但卻明白自己早已不堪負荷。於是,他選擇相信他的朋友和上帝,並與朋友共同挑選一組人員且將工作交給他們。一年後,紹文承認如果拒絕上帝為他提供的協助,他的慈善事業不可能成功,也不會有美滿的家庭。

上帝顯然沒有要求我們獨自奮鬥,拒絕群體的愛心扶持。出埃及記18章記載,摩西帶領以色列人行經曠野,並嘗試獨自擔任上帝子民的教師、輔導員及審判長。當摩西的岳父葉忒羅來訪時,他建議摩西說:「你和這些百姓必都疲憊,因為這事太重,你獨自一人辦理不了」(出埃及記18章18節)。他又鼓勵摩西揀選忠心的人,並與他們共同分擔這些工作。摩西接受幫助使整個群體都獲益良多。

若我們相信在大家一起工作時,上帝會改變並使用祂所有的子民,我們就能得著真正的休息。

— 鄧書琪

天父上帝,感謝祢讓我能得著祢的幫助和別人的扶持,
去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


這週內,你如何藉由尋求幫助或協助某個領袖來表明你對上帝的信靠?上帝如何透過值得信賴的人來協助你呢?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6-7章;路加福音20章27-47節


靈命日糧 : 安心依偎

讀經: 詩篇116篇1-7節


我的心哪,你要仍歸安樂,因為耶和華用厚恩待你。—詩篇116篇7節


女兒拿著故事書問我:「爸爸,你可以讀給我聽嗎?」雖然這是孩子經常向父母提出的請求,但我女兒今年已經11歲了,不會像小時候那樣常常提出這樣的請求。於是,我滿心歡喜地回答說:「當然可以啊!」然後,她便坐在沙發上,依偎在我身旁。

當我把《魔戒現身》讀給女兒聽的時候,她幾乎完全靠在我身上,這是身為父母感受到的一個美好時刻。或許這能讓我們略略體會到天父對我們那完全的愛,並明白祂是多麼渴望我們能「依偎於」祂的同在和慈愛中。

在那一刻,我察覺到自己很像我11歲的女兒,很多時候我都喜歡獨立自主。這讓我們很容易忘記上帝的愛,祂那溫柔關切的愛。就如詩篇116篇所說:「耶和華有恩惠,有公義,……以憐憫為懷」(5節)。這種愛能讓我像我女兒那樣,只管依偎在上帝的膝上,讓祂因我的親近而喜悅。

詩篇116篇7節教導我們應經常提醒自己:上帝的愛是何等美好,祂在等候我們依偎在祂的懷抱裡。上帝確實如此,讓我們像詩人一樣回應說:「我的心哪,你要仍歸安樂,因為耶和華用厚恩待你。」

— 何安德

天父,感謝祢賜我完全的愛,幫助我銘記那份愛,
並安然地享受祢的美善,以及祢對我的喜愛。


你最近一次安心依偎在上帝的愛中是在什麼時候?什麼會攔阻你享受天父對你的愛呢?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3-5章;路加福音20章1-26節


靈命日糧 : 從愚昧中學習

讀經: 傳道書10章1-14節


智慧人的心居右,愚昧人的心居左。並且愚昧人行路顯出無知。—傳道書10章2-3節


有名男子走進澳洲臥龍崗市的一間便利商店,將一張20澳元紙鈔放在櫃檯上,要求找換零錢。當店員打開收銀機時,男子突然拔槍,要脅店員將收銀機內全部的現金交給他,店員立刻照辦。男子拿了錢就趕緊逃跑,卻把20元留在櫃檯上。最後,他從收銀機搶了多少錢呢?15元!

我們偶爾也會做出愚昧的行為,雖然我們是努力要做正確的事,而不像盜賊那樣做壞事。但關鍵在於,我們是否從愚蠢的行為中吸取教訓。若是沒有改正,便容易習慣於做錯誤的選擇,對我們的品格造成負面的影響,成為無知的愚昧人(傳道書10章3節)。

有時我們要坦承自己的愚昧並不容易,因這需要下許多功夫。也許我們會因反思自己性格上的缺點,而感到痛苦;也許我們需要承認某個決定太過倉促,下次應更加小心謹慎。無論如何,無視自己愚蠢的行為,總是得不償失的。

感恩的是,上帝可以藉著我們的愚昧來管教和塑造我們。雖然接受管教在「當時不覺得快樂」,但經過操練之後,最終就能結出美好的果子(希伯來書12章11節)。讓我們接受天父上帝對我們的愚昧行為所做的管教,好叫我們成為祂所喜悅的兒女。

— 康恩施

天父啊,謝謝祢使用我的愚昧來操練我。當祢繼續在我生命中動工時,求祢叫我樂意接受祢的管教。


你最近做了什麼愚昧的選擇?你認為上帝要你從中學習些什麼呢?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1-2章;路加福音19章28-48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