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最惡劣之時

讀經: 以弗所書4章20-32節


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以弗所書4章2節


在珍·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裡,達西先生說:「她還可以,但還沒漂亮到能打動我的心。」這句話讓我永遠記得這部小說,以及它對我的影響。因為當時我讀了這一句話之後,堅信自己永遠都不會喜歡達西先生。

但我的判斷是錯的。我感到很慚愧,正如書中的伊麗莎白·班奈特一樣,我也發現自己竟然看走眼,這才慢慢地、很不情願地改變自己的想法。就像她一樣,我不願全面瞭解達西,只想一錘定音,抓緊他那最惡劣的表現。在讀完整本小說後,我不禁思想,在現實生活中,我對誰犯了同樣的錯誤?我因為草率的判斷而失去了哪些友誼呢?

福音的真諦是救主在我們最惡劣的時候,看見了我們、愛我們、接納我們(羅馬書5章8節;約翰一書4章19節)。奇妙的是,我們可以將敗壞的舊我降服主前,換取在基督裡的新我(以弗所書4章23-24節)。欣慰的是,我們不再孤獨,乃是上帝家中的一員,能與其他肢體在真實、無條件的愛中學習彼此相愛(5章2節)。

當我們想起基督為我們所做的一切(2節),我們怎能不按照祂看待我們的方式去看待別人呢?

— 白茉妮

上帝啊,有時我很難放下那種即時判斷和比較的念頭,也很難去抵擋那些自以為比別人強的意念。求祢幫助我
打從心底明白,我其實不必與人爭競,因為祢深愛著我。


為什麼你有時會堅持對某些人的負面評價?你曾有過哪些「錯判」他人的經驗?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23-24章;路加福音19章1-27節


靈命日糧 : 樹與醫治

讀經: 創世記3章1-11節


莫非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嗎?—創世記3章11節


只要花30萬美元,你就能購買一部全新的麥拉倫720S跑車。這款車配有V8引擎,並具備710匹馬力的性能,遠遠超過你每天早晨的交通需要!

當然,你可能會想感受一下跑車的極限速度。在維吉尼亞州,一位擁有麥拉倫跑車的車主就體驗到它非凡的速度,從展示廳到爛鐵堆,原來只需24小時!在購買新車的隔天,他的跑車就因撞樹而成了一堆爛鐵,還好他自己倖免於難。

聖經的第一卷書才剛進展到第三章,我們就看見一棵樹和人類錯誤的選擇,如何破壞了上帝美好的創造。亞當和夏娃吃了上帝吩咐他們不可吃的果子(創世記3章11節),以致聖經故事才剛開始,樂園就受到咒詛(14-19節)。

然而,另一棵樹卻在解除咒詛中擔任重要的角色,就是耶穌受死的十字架。耶穌被掛在木頭上為我們受死,救贖我們,保障你我的未來(申命記21章23節;加拉太書3章13節)。

在聖經末卷的最後一章有個圓滿的結局。我們讀到「生命水的河」之左右兩岸都有生命樹(啟示錄22章1-2節)。約翰描述這樹上的葉子可「醫治萬民」(2節),並向我們保證「以後再沒有咒詛」(3節)。上帝應許賜給我們所渴望永遠的幸福快樂!

— 葛庭墨

天父,求祢讓我牢記我能擺脫伊甸園留下的咒詛,是因祢愛子所付的代價。我感謝祢,我所能做的就是將生命獻給祢!


今天,你如何再次體會耶穌勝過罪和死亡的真意?你要如何回應祂為你我所做的犧牲呢?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21-22章;路加福音18章24-43節


靈命日糧 : 變得更好

讀經: 但以理書1章11-16節,2章19-<


智慧能力都屬乎祂。—但以理書2章20節


我孫女在大學的排球隊中學會了制勝的法則。當球朝她迎面而來時,無論角度如何刁鑽,她都能把球打得「更好」。她可以在不發脾氣、不抱怨或不找藉口的情況下,讓隊友能處於更好的位置來反擊,她總是設法令情況變得更好。

這正是但以理的反應。當時他與三位希伯來朋友被擄到巴比倫,預備伺候尼布甲尼撒王,雖然太監長給他們起了異教徒的名字,並命令他們在宮殿裡「受訓」三年,可是但以理並沒有心生怒氣。相反地,他請求太監長允許他不吃宮中的美酒佳餚,以免玷污自己得罪上帝。有趣的是,經過十天只吃蔬菜和喝水後(但以理書1章12節),但以理和他的朋友「比用王膳的一切少年人更加俊美肥胖」(15節)。

還有一次,尼布甲尼撒王下令如果沒有人能說出並講解那個令他不安的夢,就要處死但以理和王宮裡所有的哲士。但以理沉著以對,並且求「天上的上帝」施恩憐憫。後來上帝就在異象中,向他顯明了這奧秘的事(2章19節)。因此,但以理稱頌上帝並且宣告:「智慧能力都屬乎祂。」(20節)

但以理在巴比倫的期間,無論他面對何種衝突,他都會向上帝尋求最好的解決辦法。當我們遇到困難時,讓我們效法但以理把事情交託給上帝,讓上帝把情況變得更好!

— 雷翠霞

慈愛的上帝,我已無法承受生命中的挑戰。
當我轉向祢時,求祢幫助我擺脫絕望,堅定地與祢同行。


你正面對哪些挑戰?當你轉而尋求上帝時,祂如何使你更好地面對這些挑戰?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19-20章;路加福音18章1-23節


靈命日糧 : 新的視角

讀經: 腓立比書2章1-5節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立比書2章4節


現時有一款流行的電子遊戲,甚至還形成了一種文化。這款遊戲是把一百名玩家設置在一個虛擬的島嶼上進行比賽,直至剩下最後一名玩家。即使你在比賽中遭到另一個玩家淘汰,你仍可以透過那個玩家的視角繼續觀察比賽。正如一位記者所說﹕「當你站在另一位玩家的立場並代入他的觀點時,就會產生情感共鳴,從對立的角度變為同一陣線。你會開始關注那位讓你被淘汰的陌生人,在乎他的輸贏。」

每當我們放開胸懷去看別人的經歷,超越自己的視角,體會別人的痛苦、恐懼或希望時,就會帶來一些改變。當我們效法耶穌的榜樣,不自私自利也不貪圖虛榮,並且謙卑地看別人比自己強(腓立比書2章3節),我們就會發現常被忽略的一些事。於是,我們關注的範圍開始擴大;提出不同的問題;不再專注於自己的需要或憂慮,而是會顧及別人的福祉。我們不再單顧自己的事,而是盡力顧念別人的需求(4節);不再只著重追求自己的成功,而是樂於幫助別人成長。

有了視角上的轉變,我們就能對別人產生同理心,也能發現一些新的方法去愛我們的家人,甚至能將敵人變成朋友!

— 郭惟恩

主耶穌,我經常只看到自己的恐懼、痛苦或缺乏。
求祢幫助我以祢的眼光看待弟兄姐妹,
我渴望能正確地看待他們並且愛他們。


聖靈如何幫助你避免小氣、狹隘或自私自利?上帝要你如何以新的視角去看待別人呢?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16-18章;路加福音17章20-37節


靈命日糧 : 賜安慰的上帝

讀經: 哥林多後書1章3-7節


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哥林多後書1章4節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波蘭北部一間動物收容所有隻「黑貓護士」。牠從小就被遺棄在收容所,因為牠的原主人覺得牠已病入膏肓,無法治好。但牠在收容所獸醫的照料下康復了而且被領養。從此,牠便住在收容所裡,以溫柔的陪伴和療癒的呼嚕聲來「安慰」術後或大病初癒的貓狗。

這個故事讓我們一窺慈愛的上帝為我們所做的事,以及我們能為別人所做的付出。上帝在我們患病和面對掙扎時關心我們,以祂的陪伴來安慰我們。在哥林多後書,使徒保羅將這位上帝稱為「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上帝」(1章3節)。當我們感到失望、沮喪或遭受苛待時,祂總是陪伴在我們身邊。當我們在禱告中轉向祂時,祂就讓我們在一切患難中得安慰(4節)。

但這第4節還有下一句,曾遭受極大苦難的保羅接著說﹕「叫我們能用上帝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天父安慰了我們,當我們經歷祂的安慰時,也得著能力去安慰別人。

滿有憐憫的救主為我們受苦,祂不僅使我們在患難與痛苦中得著安慰(5節),祂還幫助我們度過苦難,並使我們有能力去陪伴與安慰別人。

— 柯愛莉

親愛的上帝,感謝祢在我痛苦和悲傷時安慰我,
求祢幫助我也能給別人帶來安慰。


你何時曾在患難中經歷上帝的安慰?你何時曾將上帝的安慰帶給別人呢?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14-15章;路加福音17章1-19節


靈命日糧 : 難相處的人

讀經: 箴言15章1-7、18節


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箴言15章1節


露西·沃斯利(Lucy Worsley)是英國歷史學家,也是電視節目主持人。身為公眾人物,她有時會收到一些令人難受的郵件。她因為有輕微的語言障礙,所以捲舌音的發聲不準確。有名觀眾寫道:「露西,我直話直說,拜託妳改善妳的懶音,或乾脆刪掉妳稿件中所有捲舌的字詞。我真受不了妳的節目,這種口齒不清的說話聽了就讓人生氣!達倫」

有些人收到不禮貌的批評時,或許會以同樣無禮的語氣來回應。但露西卻如此回覆:「達倫先生,我想你是用網路的化名,說了一些你應該不會當面對我說的話。或許你可以考慮改變這些不友善的用詞,因為這讓我感到很難過!露西」

露西經過斟酌的回答奏效了。達倫向她道歉,並誓言不再向人發送這樣無禮的電郵。

箴言告訴我們:「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15章1節);脾氣暴怒的人常引起紛爭;不輕易動怒的可平息爭執(18節)。當我們受到同事尖銳的批評,家人的冷嘲熱諷,或陌生人無禮的回應時,我們可以做出選擇,惡言相向以致火上加油,或是以柔和的回答來止息紛爭。

願上帝幫助我們所說的話能平息憤怒,或許也能讓身邊難以相處的人得著改變。

— 霍薛頓

慈愛的上帝,求祢賜我能力,
以耐心、柔和的言語來回應好爭吵的人。


想想你與某人針鋒相對的經歷,為何你會如此回應?你可以靠上帝的大能,有什麼不同的回應呢?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12-13章;路加福音16章


靈命日糧 : 耶穌的應許

讀經: 約翰福音14章15-21、25-27節


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祂永遠與你們同在。—約翰福音14章16節


當父母將兩歲的傑勝交給艾美時,他正大聲哭號。這是傑勝第一次來到幼兒班,他的父母需要留下他去參加主日崇拜,這令他很不開心。艾美請他的父母放心,說傑勝待會兒就沒事了。艾美試著安撫傑勝,給他玩具和故事書,抱著他在搖椅上前後搖動,四處走動或站立,告訴他有哪些好玩的東西。但傑勝卻越哭越大聲,於是艾美在他耳邊輕聲說了幾個字:「我會跟你在一起。」不久,傑勝就安靜下來。

耶穌在即將受難的那一週,也向祂的朋友說了相似的話:「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祂永遠與你們同在,就是真理的聖靈」(約翰福音14章16-17節)。耶穌復活後還應許他們:「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28章20節)。雖然耶穌不久之後就要升入高天,但祂仍差遣聖靈與我們「在一起」,並住在祂的子民當中。

我們在悲傷流淚時,會經歷聖靈的安慰與平安;我們不知道該怎麼做時,聖靈會指教我們(約翰福音14章26節);聖靈能打開我們的眼睛,使我們更認識這位上帝(以弗所書1章17-20節);祂還能使我們的軟弱變為剛強,且不住地為我們祈求(羅馬書8章26-27節)。

祂會永遠跟我們在一起。

— 施安妮

耶穌,感謝祢總是在我身旁!我實在需要祢。


今天你需要聖靈給你什麼幫助呢?知道祂總是在你身邊,如何讓你得著激勵?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9-11章;路加福音15章11-32節


靈命日糧 : 被恐懼隔離

讀經: 路加福音12章22-34節


只要求祂的國。—路加福音12章31節


於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讓全球各國陷於恐懼之中。人們被隔離、各國封關,幾乎所有的飛機航班及大型活動都紛紛取消。即使那些生活在沒有確診者地區的人們,也會擔心自己可能會受到感染。對焦慮頗有研究的心理學教授格雷厄姆·戴維(Graham Davey)認為,這是負面新聞所帶來的影響,因為負面新聞會使人憂傷並增加焦慮。在一個社交媒體曾經瘋傳的短片中,有人邊看電視新聞邊問道,如何才能停止焦慮?另一個人的回應是走過來關掉電視,其實他的建議就是改變專注的焦點!

路加福音12章提供了停止憂慮的建議,就是「只要求祂的國」(31節)。我們只要求上帝的國,專注於祂的應許:凡跟隨祂的人都擁有天上的基業。面對困難時,我們可以轉移焦點,記住上帝看顧我們,知道我們的需要(24-30節)。

耶穌鼓勵門徒:「你們這小群,不要懼怕,因為你們的父樂意把國賜給你們」(32節)。上帝樂意賜福給我們!讓我們同來敬拜祂,因為祂關顧我們,甚於空中的飛鳥和野地的花(22-29節)。縱然身處困境,我們仍可閱讀聖經,向上帝祈求平安,信靠這位良善信實的上帝。

— 施竹俐

親愛的上帝,幫助我不是活在恐懼憂慮中,
而是要將焦點專注在祢無微不至的看顧。


今天有什麼事讓你感到懼怕呢?當你開始擔憂時,你要如何轉移焦點,尋求上帝的國?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6-8章;路加福音15章1-10節


靈命日糧 : 困境與憐憫

讀經: 路得記4章13-22節


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路得記4章14節


在詹姆斯·巴利(James Barrie)六歲時,他哥哥大衛就在一次滑冰事故中不幸喪生。那是大衛十四歲生日的前夕。隨後幾年,詹姆斯盡最大的努力撫慰母親瑪格麗特。瑪格麗特雖深切悲傷,但有時會安慰自己,大兒子永遠不必面對成長後的挑戰。數十年後,詹姆斯藉由母親的想法,憑著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出深受喜愛的兒童故事人物──不會長大的男孩彼得潘(Peter Pan)。就像一朵花從水泥路面破土而出,美好的事物也能從難以言喻的悲痛硬土中產生。

上帝能以無限創新的方式,讓我們從最困難的情況中得益處,這是多麼令人得安慰啊!舊約路得記就是一個美好的例子。拿俄米接連失去丈夫和兩個兒子之後變得無依無靠,但她孀居的媳婦路得卻選擇留在她身邊,照顧她的飲食起居並服事她的上帝(路得記1章16節)。最後,上帝的供應給她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喜樂。路得再婚並育有一個孩子,他們「給孩子起名叫俄備得。這俄備得是耶西的父,耶西是大衛的父」(4章17節)。俄備得也就成為耶穌的祖先(馬太福音1章5節)。

上帝的憐憫過於我們所能測度,並會出乎意料地臨到我們。讓我們繼續仰望上帝,也許今天你我就會看見恩典臨到。

— 龐雅各

慈愛的上帝,我感謝祢,有一天祢會擦乾我所有的眼淚,
因為祢遠勝於我將要面對的一切傷痛或困境。


你何時曾經歷上帝在困境中給你意想不到的益處?你如何與人分享上帝的這些作為?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3-5章;路加福音14章25-35節


靈命日糧 : 窗戶

讀經: 以賽亞書55章6-13節


你們必歡歡喜喜而出來,平平安安蒙引導。—以賽亞書55章12節


在喜馬拉雅山的山麓附近,一名遊客注意到有一排房屋竟然沒有窗戶。他的嚮導解釋說,有些村民擔心睡覺時會有魔鬼潛入家中,因而建造密不通風的牆。如果看到有人安裝窗戶讓光線進入,你就可以知道那位屋主相信了耶穌。

類似的情況也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儘管我們沒有察覺到。我們生活在一個可怕又對立的時代,撒但和牠的魔鬼煽動家人和朋友以怒氣相對而造成分裂。我常常想要躲在牆的後面,但耶穌卻要我安裝一扇窗戶。

以色列曾建築高聳的城牆好得到庇護,但上帝告訴百姓,祂才是他們的安全保障。上帝從天上以祂的話語統管萬有(以賽亞書55章10-11節),如果以色列歸向祂,上帝就會憐恤他們(7節),使他們再次成為上帝的子民而使萬國蒙福(創世記12章1-3節)。上帝會高舉他們,最終帶領他們凱旋歸來。他們的頌讚「要為耶和華留名,作為永遠的證據,不能剪除」(以賽亞書55章13節)。

有時牆壁是必要的,但安裝了窗戶的牆才是最好的。這能向人表明,我們將未來交在上帝手中。雖然我們心中有恐懼,但這位上帝比一切更大。窗戶讓我們引進耶穌這「世界的光」(約翰福音8章12節),並引導那些需要耶穌的人來親近祂。

— 韋陌格

全能的天父,求祢使我深信祢的愛,並讓祢愛充滿我心。


在你的生活中,牆壁和窗戶哪個比較多?為什麼呢?有什麼人或景況需要你寬容接納的嗎?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1-2章;路加福音14章1-24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