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時間足夠

讀經: 傳道書3章1-13節


上帝⋯⋯又將永恆安放在世人心裡;然而上帝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測透。—傳道書3章11節,和合本修訂版


我看見朋友的書架上擺著托爾斯泰那本厚厚的《戰爭與和平》,便很坦白地說:「我從來無法認真地從頭讀到尾。」朋友笑著說:「我剛從教職退休的時候,朋友送了我這本書,還跟我說,『你現在終於有時間可以讀這本書了。』」

傳道書3章1-8節描述了我們熟悉的人生自然規律,也包括一些隨意的選擇。無論處於哪個人生階段,我們常常都會覺得很難有時間去做想做的每一件事。所以,要在時間管理方面做明智的決策,有一套計劃是很有幫助的(詩篇90篇12節)。

每日花時間親近上帝,是我們獲得屬靈健康的必要條件。做有成效的工作,可讓我們的心靈獲得滿足(傳道書3章13節)。事奉上帝並幫助他人,是成就上帝對我們的旨意重要的一環(以弗所書2章10節)。休息娛樂並非浪費時間,而是讓我們神清氣爽。

當然,為了騰出時間去做那些對我們很重要的事,我們很容易變得過度專注於此時此刻。但傳道書3章11節說,上帝將永恆安置在我們心裡,這提醒我們要將永恆的事排在優先。如此一來,我們便可看見那最重要的事,就是上帝「從始至終」的永恆觀點。

— 凱辛蒂

你可做哪些不同的選擇,以更好地運用時間?
傳道書說上帝將永恆安置在人心裡是什麼意思?

耶穌,請讓我看見祢永恆的觀點,幫助我曉得善用和分配時間,以成全祢的旨意。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34-36章;約翰福音19章1-22節


靈命日糧 : 時間足夠

讀經: 傳道書3章1-13節


上帝⋯⋯又將永恆安放在世人心裡;然而上帝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測透。—傳道書3章11節,和合本修訂版


我看見朋友的書架上擺著托爾斯泰那本厚厚的《戰爭與和平》,便很坦白地說:「我從來無法認真地從頭讀到尾。」朋友笑著說:「我剛從教職退休的時候,朋友送了我這本書,還跟我說,『你現在終於有時間可以讀這本書了。』」

傳道書3章1-8節描述了我們熟悉的人生自然規律,也包括一些隨意的選擇。無論處於哪個人生階段,我們常常都會覺得很難有時間去做想做的每一件事。所以,要在時間管理方面做明智的決策,有一套計劃是很有幫助的(詩篇90篇12節)。

每日花時間親近上帝,是我們獲得屬靈健康的必要條件。做有成效的工作,可讓我們的心靈獲得滿足(傳道書3章13節)。事奉上帝並幫助他人,是成就上帝對我們的旨意重要的一環(以弗所書2章10節)。休息娛樂並非浪費時間,而是讓我們神清氣爽。

當然,為了騰出時間去做那些對我們很重要的事,我們很容易變得過度專注於此時此刻。但傳道書3章11節說,上帝將永恆安置在我們心裡,這提醒我們要將永恆的事排在優先。如此一來,我們便可看見那最重要的事,就是上帝「從始至終」的永恆觀點。

— 凱辛蒂

你可做哪些不同的選擇,以更好地運用時間?
傳道書說上帝將永恆安置在人心裡是什麼意思?

耶穌,請讓我看見祢永恆的觀點,幫助我曉得善用和分配時間,以成全祢的旨意。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34-36章;約翰福音19章1-22節


靈命日糧 : 拒絕強辯

讀經: 馬可福音7章6-13節


你們是離棄上帝的誡命,拘守人的遺傳。—馬可福音7章8節


一名交通警察指示一名司機停車,然後問她是否知道行車被攔下的原因。她困惑地說:「我不知道!」警察溫和地告訴她:「女士,因為妳開車時發簡訊。」「不是!」她抗議道,還舉起手機作證,「你看,我是發電郵!」

當地的法律禁止開車時傳簡訊,但並不是用手機發電郵就能鑽法律漏洞!因為這條法規的重點是防止人們開車不專心。

耶穌指責當時的宗教領袖拘守傳統,造成更嚴重的漏洞。耶穌說他們「竟巧妙地廢除了上帝的誡命」,並引述「要孝敬父母」的誡命,指出他們的錯謬(馬可福音7章9-10節,當代譯本修訂版)。這些富裕的領袖披著虛偽的敬虔外衣,棄自己的親人於不顧。他們宣稱自己的金錢已獻給了上帝,所以無須奉養年邁的父母。耶穌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核心:「你們承接遺傳,廢了上帝的道」(13節)。其實那些宗教領袖並不尊崇上帝,因為他們沒有孝敬父母。

強詞奪理有時也能以巧妙的說辭使之隱晦難辨。藉由這樣的說辭,我們避開了該負的責任,將自私的行為合理化,抗拒上帝明確的命令。其實我們這麼做,只是自欺欺人罷了。願我們能珍惜耶穌所提供的機會,將自私的傾向轉化為聽從聖靈的引領,以遵行天父美好的教導。

— 葛庭墨

你會為自己的哪些行為辯解?
你的這些辯解是否與聖經的智慧相符?

上帝啊,求祢給我明智的辨別力,讓我不再為罪找理由。幫助我能順從聖靈,活出愛、真理及聖潔。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32-33章;約翰福音18章19-40節


靈命日糧 : 拒絕強辯

讀經: 馬可福音7章6-13節


你們是離棄上帝的誡命,拘守人的遺傳。—馬可福音7章8節


一名交通警察指示一名司機停車,然後問她是否知道行車被攔下的原因。她困惑地說:「我不知道!」警察溫和地告訴她:「女士,因為妳開車時發簡訊。」「不是!」她抗議道,還舉起手機作證,「你看,我是發電郵!」

當地的法律禁止開車時傳簡訊,但並不是用手機發電郵就能鑽法律漏洞!因為這條法規的重點是防止人們開車不專心。

耶穌指責當時的宗教領袖拘守傳統,造成更嚴重的漏洞。耶穌說他們「竟巧妙地廢除了上帝的誡命」,並引述「要孝敬父母」的誡命,指出他們的錯謬(馬可福音7章9-10節,當代譯本修訂版)。這些富裕的領袖披著虛偽的敬虔外衣,棄自己的親人於不顧。他們宣稱自己的金錢已獻給了上帝,所以無須奉養年邁的父母。耶穌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核心:「你們承接遺傳,廢了上帝的道」(13節)。其實那些宗教領袖並不尊崇上帝,因為他們沒有孝敬父母。

強詞奪理有時也能以巧妙的說辭使之隱晦難辨。藉由這樣的說辭,我們避開了該負的責任,將自私的行為合理化,抗拒上帝明確的命令。其實我們這麼做,只是自欺欺人罷了。願我們能珍惜耶穌所提供的機會,將自私的傾向轉化為聽從聖靈的引領,以遵行天父美好的教導。

— 葛庭墨

你會為自己的哪些行為辯解?
你的這些辯解是否與聖經的智慧相符?

上帝啊,求祢給我明智的辨別力,讓我不再為罪找理由。幫助我能順從聖靈,活出愛、真理及聖潔。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32-33章;約翰福音18章19-40節


靈命日糧 : 慷慨與喜樂

讀經: 歷代志上29章1-9節


因這些人誠心樂意獻給耶和華,百姓就歡喜。—歷代志上29章9節


研究人員告訴我們,慷慨與快樂之間是有關聯的:那些為人付出金錢與時間的人,會比不願付出的人快樂。一位心理學家依據這個說法做出了一個結論:「不要再將給予和付出當作一種道德義務,而要將之視為快樂的來源。」

雖然給予能使我們快樂,但得到快樂或許不應該成為我們的目的。若我們只為那些能令自己感覺良好的事而慷慨解囊,那麼我們會大方地支持那些更艱難或平凡無奇的事嗎?

聖經也將慷慨與喜樂連接起來,但連接的基礎不同。大衛王為建造聖殿而獻上自己的財物之後,也呼籲以色列百姓積極奉獻(歷代志上29章1-5節)。人民反應熱烈,慷慨獻上金銀和寶石(6-8節)。但他們為何感到喜樂呢?聖經說:「因這些人誠心樂意獻給耶和華,百姓就歡喜」(9節)。聖經從沒告訴我們奉獻是為了使自己快樂,而是說我們要誠心樂意地獻上,以滿足需求,喜樂往往會隨之而來。

許多宣教士都知道,為傳福音籌集資金會比為行政管理籌集資金來得容易,因為基督徒更喜歡那種資助前線工作的良好感覺。但願我們不僅限於此,而是對其他的需求也同樣能慷慨解囊。畢竟,耶穌是為了我們的需要而甘心樂意地獻上自己(哥林多後書8章9節)。

— 霍薛頓

你認為慷慨與喜樂有關聯嗎?為什麼呢?
有何「平凡無奇」的需求能因你慷慨捐助而獲益?

天父,謝謝祢讓我因給予而得喜樂。求祢讓我對那些平凡的需求,也同樣慷慨解囊。

當我們誠心樂意地順服上帝時,就會發現自己正逐漸擁有超乎想像的生命。歡迎點擊連結: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30-31章;約翰福音18章1-18節



靈命日糧 : 慷慨與喜樂

讀經: 歷代志上29章1-9節


因這些人誠心樂意獻給耶和華,百姓就歡喜。—歷代志上29章9節


研究人員告訴我們,慷慨與快樂之間是有關聯的:那些為人付出金錢與時間的人,會比不願付出的人快樂。一位心理學家依據這個說法做出了一個結論:「不要再將給予和付出當作一種道德義務,而要將之視為快樂的來源。」

雖然給予能使我們快樂,但得到快樂或許不應該成為我們的目的。若我們只為那些能令自己感覺良好的事而慷慨解囊,那麼我們會大方地支持那些更艱難或平凡無奇的事嗎?

聖經也將慷慨與喜樂連接起來,但連接的基礎不同。大衛王為建造聖殿而獻上自己的財物之後,也呼籲以色列百姓積極奉獻(歷代志上29章1-5節)。人民反應熱烈,慷慨獻上金銀和寶石(6-8節)。但他們為何感到喜樂呢?聖經說:「因這些人誠心樂意獻給耶和華,百姓就歡喜」(9節)。聖經從沒告訴我們奉獻是為了使自己快樂,而是說我們要誠心樂意地獻上,以滿足需求,喜樂往往會隨之而來。

許多宣教士都知道,為傳福音籌集資金會比為行政管理籌集資金來得容易,因為基督徒更喜歡那種資助前線工作的良好感覺。但願我們不僅限於此,而是對其他的需求也同樣能慷慨解囊。畢竟,耶穌是為了我們的需要而甘心樂意地獻上自己(哥林多後書8章9節)。

— 霍薛頓

你認為慷慨與喜樂有關聯嗎?為什麼呢?
有何「平凡無奇」的需求能因你慷慨捐助而獲益?

天父,謝謝祢讓我因給予而得喜樂。求祢讓我對那些平凡的需求,也同樣慷慨解囊。

當我們誠心樂意地順服上帝時,就會發現自己正逐漸擁有超乎想像的生命。歡迎點擊連結: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30-31章;約翰福音18章1-18節



靈命日糧 : 耶穌在這裡

讀經: 馬太福音28章16-20節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28章20節


記得我和父母一起去探望年事已高的姨婆,當時她躺在病床上,但面帶微笑。她滿頭的灰髮全往後梳,臉上布滿皺紋。她說的話不多,但我還記得她說的幾句話。她輕聲地說:「我不寂寞,耶穌在這裡陪我。」

姨婆的這句話讓我驚嘆不已。她的丈夫好幾年前就過世了,兒女們都定居遠方。如今她已將近90歲,一人獨居,臥病在床,而且幾乎不能動彈。然而,她卻說自己並不孤單。

姨婆真心相信耶穌對門徒所說的話:「我就常與你們同在」(馬太福音28章20節),而我們也應像姨婆一樣堅信這個應許。姨婆知道基督的靈與她同在,因為耶穌囑咐門徒要將福音傳給萬民時(19節),應許門徒會常與他們同在。耶穌說聖靈將與門徒及我們「同在」(約翰福音14章16-17節)。

我確信姨婆已親身經歷了這個應許。當她躺臥在床上時,聖靈在她裡面。不但如此,聖靈更藉著她與我這個年輕的甥孫女分享這個真理,而這正是我需要聽到,且謹記在心的真理。

— 潘愷蘭(Katara Patton)

今天,耶穌與你同在的這個真理,
如何使你得激勵?
你曾如何經歷聖靈的安慰?

耶穌,感謝祢差派聖靈成為我的安慰和陪伴。求祢提醒我,祢時刻與我同在。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28-29章;約翰福音17章


靈命日糧 : 耶穌在這裡

讀經: 馬太福音28章16-20節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28章20節


記得我和父母一起去探望年事已高的姨婆,當時她躺在病床上,但面帶微笑。她滿頭的灰髮全往後梳,臉上布滿皺紋。她說的話不多,但我還記得她說的幾句話。她輕聲地說:「我不寂寞,耶穌在這裡陪我。」

姨婆的這句話讓我驚嘆不已。她的丈夫好幾年前就過世了,兒女們都定居遠方。如今她已將近90歲,一人獨居,臥病在床,而且幾乎不能動彈。然而,她卻說自己並不孤單。

姨婆真心相信耶穌對門徒所說的話:「我就常與你們同在」(馬太福音28章20節),而我們也應像姨婆一樣堅信這個應許。姨婆知道基督的靈與她同在,因為耶穌囑咐門徒要將福音傳給萬民時(19節),應許門徒會常與他們同在。耶穌說聖靈將與門徒及我們「同在」(約翰福音14章16-17節)。

我確信姨婆已親身經歷了這個應許。當她躺臥在床上時,聖靈在她裡面。不但如此,聖靈更藉著她與我這個年輕的甥孫女分享這個真理,而這正是我需要聽到,且謹記在心的真理。

— 潘愷蘭(Katara Patton)

今天,耶穌與你同在的這個真理,
如何使你得激勵?
你曾如何經歷聖靈的安慰?

耶穌,感謝祢差派聖靈成為我的安慰和陪伴。求祢提醒我,祢時刻與我同在。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28-29章;約翰福音17章


靈命日糧 : 溫和的忠告

讀經: 箴言27章1-9節


朋友誠實的勸教也是如此甘美。—箴言27章9節


曾有朋友對我說:「嘿,有時你聽起來很屬靈,但實際上並不是喔!」

當時他面帶笑容且目光坦誠,緩和了這些話的尖銳性。假若這些話是別人說的,我可能會覺得受傷,但說這話的卻是我的一位摯友兼導師,我一向重視他的看法。所以那時我聽了之後,愣了一下隨即笑了出來,因為我知道他的話雖然「刺耳」,但卻句句屬實。當我與人談論信仰時,有時會用些別人聽不太懂的基督教術語,讓人覺得我不夠誠懇。我的這位朋友愛我,他想要幫助我能更有效地與人分享我信靠的上帝。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這是對我極有幫助的建議。

所羅門滿有智慧地寫道:「朋友加的傷痕,出於忠誠;仇敵連連親嘴,卻是多餘」(箴言27章6節)。我朋友的洞見正說明了這個真理。我很感謝他如此在乎我,就算他知道我可能沒那麼容易接受,他也願意給我真正需要的建議。有時,別人只會說一些他們認為你想聽的話,但那毫無幫助,因這會使你在許多重要的方面無法成長和求進步。

忠言雖然逆耳,但若是帶著真誠與謙卑的愛,我們可以很溫和地直話直說。願上帝賜給我們智慧,不僅能接受別人坦率的建言,也溫和地勸告別人,以此彰顯上帝關愛的心。

— 龐雅各

為什麼有時我們很難接受逆耳的忠告?
有誰曾以關愛和有助益的方式,對你直話直說呢?

阿爸天父,感謝祢藉著聖經讓我明白真理。求祢幫助我,信靠祢的帶領,能接受忠告,也能溫和地規勸別人。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25-27章;約翰福音16章


靈命日糧 : 溫和的忠告

讀經: 箴言27章1-9節


朋友誠實的勸教也是如此甘美。—箴言27章9節


曾有朋友對我說:「嘿,有時你聽起來很屬靈,但實際上並不是喔!」

當時他面帶笑容且目光坦誠,緩和了這些話的尖銳性。假若這些話是別人說的,我可能會覺得受傷,但說這話的卻是我的一位摯友兼導師,我一向重視他的看法。所以那時我聽了之後,愣了一下隨即笑了出來,因為我知道他的話雖然「刺耳」,但卻句句屬實。當我與人談論信仰時,有時會用些別人聽不太懂的基督教術語,讓人覺得我不夠誠懇。我的這位朋友愛我,他想要幫助我能更有效地與人分享我信靠的上帝。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這是對我極有幫助的建議。

所羅門滿有智慧地寫道:「朋友加的傷痕,出於忠誠;仇敵連連親嘴,卻是多餘」(箴言27章6節)。我朋友的洞見正說明了這個真理。我很感謝他如此在乎我,就算他知道我可能沒那麼容易接受,他也願意給我真正需要的建議。有時,別人只會說一些他們認為你想聽的話,但那毫無幫助,因這會使你在許多重要的方面無法成長和求進步。

忠言雖然逆耳,但若是帶著真誠與謙卑的愛,我們可以很溫和地直話直說。願上帝賜給我們智慧,不僅能接受別人坦率的建言,也溫和地勸告別人,以此彰顯上帝關愛的心。

— 龐雅各

為什麼有時我們很難接受逆耳的忠告?
有誰曾以關愛和有助益的方式,對你直話直說呢?

阿爸天父,感謝祢藉著聖經讓我明白真理。求祢幫助我,信靠祢的帶領,能接受忠告,也能溫和地規勸別人。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25-27章;約翰福音1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