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接待君王

讀經: 加拉太書3章26-29節


所以,你們因信基督耶穌,都是上帝的兒子。—加拉太書3章26節


在蘇格蘭,詩雅和丈夫在一個舞會上有機會與英國女王會面。幾天後,他們意外地接到通知說,王室希望能去探訪他們,與他們一同喝下午茶。詩雅對於要接待王室貴賓一事非常緊張,於是她開始打掃房子及做好預備。在貴賓抵達前,她去外面採摘鮮花好擺放在桌上,心裡緊張得怦怦跳。就在這時,詩雅覺得上帝在提醒她,上帝是那位萬王之王,而且祂每天都與她同在。詩雅的內心立刻平靜下來,心想:畢竟只是女王到訪而已!

詩雅的想法一點都沒錯。正如使徒保羅說,上帝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提摩太前書6章15節),凡跟從祂的人都是上帝的兒女(加拉太書3章26節)。當我們屬乎基督時,就成為亞伯拉罕的後裔(29節),不再因種族、社會階級或性別而有所區別,乃是「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體了」(28節,新譯本)。我們都是上帝這位大君王的兒女。

詩雅和丈夫與女王享受了美好的茶聚,但短期內他們應該不會再獲得女王的邀約。然而,我喜歡這件事所帶來的提醒:那位至高的君王每時刻都與我同在;那些全心相信耶穌的人(27節)都合而為一,因知道大家都是上帝的兒女。

這個真理如何影響我們今天的生活方式呢?

— 潘艾梅

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啊,祢是大有能力又尊榮可畏!
感謝祢紆尊降貴地愛我,並接納我成為祢的兒女。


成為亞伯拉罕的後裔對你有何意義?你如何邀請別人成為基督家庭的一分子?



全年讀經:
士師記1-3章;路加福音4章1-30節


靈命日糧 : 貧民窟之歌

讀經: 以賽亞書35章


耶和華救贖的民必歸回,歌唱來到錫安。永樂必歸到他們的頭上。—以賽亞書35章10節


南美洲巴拉圭的卡特烏拉是個小貧民窟,那裡的村民極度貧困,只能靠垃圾場內的回收物品維生。然而,在這沒有指望的環境裡,卻孕育出一支美妙的管弦樂團。

在卡特烏拉,一把小提琴比一間房子還要值錢,因此這支管弦樂團需發揮創意,利用各種廢棄物來製作樂器。小提琴是用油罐製成的,彎曲的叉子則成為繫弦板;薩克斯風是用水管製成,按鍵則由瓶蓋做成;大提琴是用錫鼓製成,調音弦軸則用擀麵棍製成。聆聽這些新奇的樂器合奏莫扎特的樂曲,是一件賞心樂事。這個管弦樂團還曾去過許多國家巡迴演奏,開闊了這群年輕團員的眼界。

源於垃圾掩埋場的小提琴和來自貧民窟的音樂,都象徵了上帝的作為。當先知以賽亞在異象中看見上帝新的創作時,也是看到類似化腐朽為神奇的景象:乾旱之地開花繁盛(以賽亞書35章1-2節);沙漠有江河湧流(6-7節);棄置的戰爭武器被製成耕種工具(2章4節);貧困的人在歡樂的歌聲中變得完全(35章5-6、10節)。

卡特烏拉管弦樂團的總監表示:「這個世界給我們垃圾,我們卻報以音樂。」而他們所做的能讓世人一窺未來,就是上帝會擦去每個人臉上的淚水,不再有貧窮。

— 霍薛頓

聖靈啊,求祢將我生命中的貧乏變為美好。


上帝曾如何將你人生的「垃圾」變成美好的事物?上帝如何讓你從痛苦中演奏出美妙的樂章?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22-24章;路加福音3章


靈命日糧 : 認得祂的聲音

讀經: 約翰福音10章1-10節


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約翰福音10章14節


某一年的兒童聖經假日營,偉健的教會決定帶一些動物來講解聖經故事。當偉健到教會去幫忙的時候,負責人要他把一隻綿羊帶進假日營的會場。當時,他必須用一根繩子,使勁地將這隻毛茸茸的綿羊拖進教會的體育館。但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綿羊變得越來越願意跟隨他。到假日營結束時,偉健根本不必拉住繩子,只要呼喚綿羊,綿羊就會跟著他,因綿羊知道偉健值得信任。

在新約聖經中,耶穌將自己比作牧羊人,說祂的子民(祂的羊)將會跟著祂,因為認得祂的聲音(約翰福音10章4節),但這些羊遇到陌生人或盜賊就會逃跑(5節)。身為上帝的兒女,我們就像綿羊一樣,需要與這位大牧者建立關係來認識祂的聲音。當我們與牧者有親密的關係,就會看到祂的特質,並學會信靠祂。

當我們越發認識上帝並愛慕祂,我們就能夠辨別祂的聲音,並且能夠更迅速地逃離前來偷竊、殺害、毀壞的盜賊(10節),就是那些試圖欺騙我們,使我們遠離上帝的人。這位大牧者與假教師截然不同,我們可以相信祂的聲音,祂會把我們帶到安全的地方。

— 施竹俐

天父,感謝祢成為我慈愛的大牧者,
求祢幫助我能認得並單單聽從祢的聲音。


藉由閱讀聖經,你認識上帝的哪一個特質?這對你有何影響?什麼能幫助你辨別上帝的聲音?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19-21章;路加福音2章25-52節


靈命日糧 : 更大的工程

讀經: 哥林多前書3章5-9節


我們是與上帝同工的。—哥林多前書3章9節


英國南安普敦市非營利的「十月書店」(October Books)因付不起租金而需要搬遷。儘管新的店相隔不遠,但要把書店裡兩萬本書搬到新家仍是一件大工程。在店員的號召下,有兩百多名志願者前來協助搬書。他們在行人道上組成人鏈,以人龍接力的方式搬書。一名店員說:「看到那麼多人來幫忙,我很感動。他們都願意成為這個大工程的一分子。」

我們也可以是一項龐大工程的一分子。上帝要使用我們向世界傳達祂愛的信息。因著曾有人與我們分享這個信息,我們便可傳給別人並且繼續傳出去。保羅將建立上帝的國度與從事園藝工作相比,他說有人負責播種,有人負責澆水,而且「我們是與上帝同工的」(哥林多前書3章9節)。

每一項工作都很重要,但所有的工作都是靠聖靈的能力方可完成。上帝藉著聖靈使人明白,上帝對世人的愛,並差祂的兒子降世為他們受死,讓他們得以從罪中得釋放(約翰福音3章16節),靈命能茁壯成長。

上帝經常藉著像你我這樣的「志願者」在這世上動工。雖然我們個人的貢獻對整個基督的群體似乎微不足道,但我們還是可以令這個群體更加茁壯成長,只要我們能同心同工,向世人分享上帝的愛。

— 史珍妮

親愛的上帝,感謝祢讓我參與祢的計劃,向每個人
傳揚祢的愛,也求祢使我的言語舉止能反映出祢的樣式。


在上帝的事工裡,你選擇群策群力還是單打獨鬥呢?這如何影響你事奉上帝和服事人?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16-18章;路加福音2章1-24節


靈命日糧 : 休息的理由

讀經: 傳道書2章17-26節


人在日光之下勞碌累心,在他一切的勞碌上得著什麼呢?—傳道書2章22節


如果你想長壽,那就給自己放個假吧!芬蘭赫爾辛基的研究人員曾對一群中年男性主管進行研究,這些中年人都有患上心臟病的風險。40年後,他們對這些研究對象進行追蹤調查。結果,他們發現了在原本的調查中沒有被留意的情況﹕那些會放假休息的人死亡率較低。

工作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早在創世記第3章記載人類與上帝的關係破裂之前,上帝就分派人去工作。所羅門王寫道,那些不為上帝榮耀而工作的人,他們的工作似乎毫無意義,因為勞苦只會令他們「憂慮」和「愁煩」(傳道書2章22-23節)。他還說,即使他們不工作的時候「心也不安」,因為他們仍在思考如何處理各種工作事項(23節)。

有時我們可能也覺得自己在「捕風」(17節),並會因無法「完成」工作感到沮喪。然而,若謹記我們的一切勞碌,也就是我們的工作和生命的目的,上帝都參與其中,我們就可以在努力工作的同時也抽空休息。我們可以相信上帝是我們的供應者,因祂是萬物的給予者。所羅門王指出:「離開了祂,誰能有吃的呢?誰能享樂呢?」(25節,新譯本)或許透過提醒自己這個真理,我們可以為上帝勤奮工作(歌羅西書3章23節),也讓自己有休息的時間。

— 洪可婷

上帝,感謝祢使我所有的工作都具有意義和目的。


你如何邀請上帝參與你的工作?即使你的工作尚未「完成」,你如何以上帝為滿足?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13-15章;路加福音1章57-80節


靈命日糧 : 比蜜更甜

讀經: 詩篇119篇97-105節


祢的言語在我上膛何等甘美,在我口中比蜜更甜!—詩篇119篇103節


在1893年10月,芝加哥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人潮洶湧,當地的劇院全都暫停營業,因為劇院的業主認定所有人都會去參加世界博覽會。但佈道家德懷特·慕迪(Dwight Moody,1837-1899年)仍想按計劃舉辦佈道會,在芝加哥另一端的音樂廳裡講道與教導。當時慕迪的朋友叨雷(R. A. Torrey,1856-1928年)懷疑他能否在博覽會當天吸引人群。雖然有超過70萬人前往博覽會,然而靠著上帝的恩典,也有許多人來參加佈道會。事後叨雷總結說,眾人之所以前往,是因為慕迪熟知那本世人最渴望瞭解的書──聖經。叨雷盼望人們也像慕迪一樣喜愛聖經,全心投入並持之以恆地閱讀。

在十九世紀末的芝加哥,上帝藉著聖靈使人們回轉歸向祂自己,至今祂依然向人發聲說話。我們能呼應詩人對上帝的愛,以及對祂話語的喜愛,如同詩人宣告說:「祢的言語在我上膛何等甘美,在我口中比蜜更甜!」(詩篇119篇103節)對詩人而言,上帝的話語包含了恩典和真理,能夠成為他腳前的燈,路上的光(105節)。

你如何才能更加愛慕救主以及祂的話語呢?當我們沉浸在上帝的話語中,祂就會使我們更愛祂,也會以祂的榮光引導我們所行之路。

— 潘艾梅

滿有恩典的上帝,感謝祢賜給我聖經。
幫助我能閱讀並領悟祢的話語,使我能忠心服事祢。


經常閱讀聖經如何改變你的生命?在繁忙的生活中,你如何持續每日讀經?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10-12章;路加福音1章39-56節


靈命日糧 : 上帝作工

讀經: 馬太福音27章50-54節


這真是上帝的兒子了!—馬太福音27章54節


在維吉尼亞州的仙納度山谷,一群多元種族的基督徒站在雨中禱告,比爾·海利牧師(Bill Haley)十歲的女兒低聲說:「上帝在哭泣。」他們來到這裡尋求上帝,並嘗試理解美國歷史上發生的種族衝突問題。在這片曾經埋葬許多奴隸的土地上,他們一起攜手祈禱。突然間,強風颳起,大雨隨即傾盆而下。當領導的人祈求醫治種族的創傷時,雨勢加劇。這些聚集禱告的人相信上帝正在作工,祂會帶來和解與寬恕。

上帝也曾在髑髏地作工。當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斷氣之後,「地也震動,磐石也崩裂,墳墓也開了」(馬太福音27章51-52節)。儘管有些人否認耶穌的身分,但有位百夫長卻得出一個不同的結論。第54節說:「百夫長和一同看守耶穌的人看見地震並所經歷的事,就極其害怕,說:『這真是上帝的兒子了!』」

藉著耶穌的死,上帝讓所有相信耶穌的人可以罪得赦免。「上帝在基督裡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哥林多後書5章19節)。還有什麼比彼此寬恕更能證明我們已蒙上帝赦免呢?

— 簡恩德

天父,感謝祢愛世人,甚至差遣耶穌來到世上,
使我罪得赦免。請祢幫助我,讓我在生活中也能寬恕別人。


你曾以什麼方式與其他人(包括不同族群的人)分享從上帝而得的饒恕?上帝已經藉著耶穌的死為我們提供了赦免,若你至今仍未接受,攔阻你的原因是什麼呢?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7-9章;路加福音1章21-38節


靈命日糧 : 慈愛地糾正

讀經: 路加福音10章38-42節


聽從生命責備的,必常在智慧人中。—箴言15章31節


五十多年來,父親在編輯工作上致力追求卓越。他不僅仔細挑錯,還使文章更加清晰流暢,且更合乎語法和邏輯性。我父親總是用綠筆而不是紅筆來做修正。他覺得綠色的筆「比較友善」,紅色的刪除線可能會傷害新手或不太有自信的作家。他的目標是溫和地告訴對方更好的表達方式。

當耶穌糾正人的錯誤時,也是心存慈愛。在某些情況下,比如當耶穌面對法利賽人的偽善時(馬太福音23章),祂會嚴厲地斥責他們,但仍是為了他們的益處。然而,耶穌對祂的朋友馬大,只是溫和地糾正錯誤(路加福音10章38-42節)。法利賽人對耶穌的譴責無動於衷甚或憤怒,但馬大接受指正並仍是耶穌最親愛的朋友之一(約翰福音11章5節)。

糾正的言語可能會令人不安,鮮有人能甘之如飴。有時候,我們因為驕傲而很難坦然接受指正。箴言常論及智慧,並指出「聽從責備」是智慧和明智的標誌(箴言15章31-32節)。

上帝慈愛的糾正能幫助我們調整方向,並讓我們更緊緊地跟隨祂。不願接受糾正的人會遭到嚴厲的管教(10節),但那些藉著聖靈的能力而有所回應的人,卻將獲得智慧和聰明(31-32節)。

— 凱辛蒂

天父,請幫助我學會坦然接受祢慈愛的糾正,
讓我能更加有智慧和聰明。


你通常會如何回應天父慈愛的糾正?有誰曾糾正你哪些錯誤,使你的生命有重大的改變呢?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4-6章;路加福音1章1-20節


靈命日糧 : 紫色披巾

讀經: 羅馬書15章23-33節


我⋯⋯勸你們與我一同竭力,為我祈求上帝。—羅馬書15章30節


在離家數百里之外的癌症中心陪侍母親時,我請主內朋友為我們禱告。幾個月過去了,孤獨與寂寞消磨我的精神和體力。我實在不知道,在身心靈俱疲的情況下,我要如何繼續照顧母親?

一天,我朋友裘蒂寄來了一份表達關心的包裹,讓我感到十分意外。她親手織了一條紫色的禱告披巾,溫馨地提醒我,每天都有人為我們禱告。當我將這條柔軟的披巾披在肩上,就覺得上帝正以祂兒女的禱告擁抱我。多年之後,上帝依然使用這條紫色披肩來安慰我,堅定我的意志。

使徒保羅也表示,為人代禱不只重要且能使人得著激勵。保羅在旅行佈道期間,懇切地要信徒們以禱告來支持鼓勵他,並表示這些代禱者是他的服事夥伴(羅馬書15章30節)。這位使徒提出具體的代禱事項,表明他不僅需要眾信徒的支持,而且也堅信上帝會以大能回應眾人的禱告(31-33節)。

我們都有感到孤單寂寞的時候,然而保羅教導我們在為別人禱告時,也能請別人代禱。當上帝兒女的代禱圍繞我們時,無論我們處在任何景況中,都能經歷上帝的大能與安慰。

— 鄧書琪

慈愛的上帝,感謝祢讓我們能彼此代禱,
且向我保證,無論我往何處去,
祢都會看顧我並傾聽我的心聲。


上帝曾藉著誰的代禱讓你得到激勵?你今天可以為誰禱告呢?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1-3章;馬可福音16章


靈命日糧 : 小卻強大

讀經: 以弗所書2章4-10節


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以弗所書2章10節


在環境惡劣的北美索諾拉沙漠,夜裡有時會隱隱傳來尖銳的嗥叫聲。你一定沒想到,這聲音是來自一種體型雖小卻很強悍的食蝗鼠,牠正對著月亮嘶嚎以宣示自己的領域。

這種獨特的齧齒動物(或稱為「狼鼠」)是肉食性動物。事實上,牠還會捕抓一般動物不敢招惹的獵物,比如蠍子。狼鼠具有獨特的本能,足以應付蠍子的攻擊。牠不但對蠍子的毒液免疫,甚至還能將毒液轉為止痛劑!

這種適應力超強的小食蝗鼠似乎擁有專為牠而造的存活之道,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也能繁衍,這能帶給我們一些啟發。在以弗所書2章10節,保羅解釋說,這種令人嘆為觀止的創造之工,上帝也用在祂的子民身上。在耶穌裡,我們都是「上帝的工作」,每個人都具有獨特的本質,為要在上帝的國度中服事。無論上帝給你何種恩賜,你都能做出許多貢獻。當你以信心接納上帝給你的樣子和身分時,就能以生命來見證活在祂裡面的盼望與喜樂。

因此,如果你覺得你的生命正面臨巨大的威脅,當剛強壯膽。或許你感到自己很渺小,但藉著聖靈賦予的恩賜與力量,上帝就能使用你去做大事。

— 白茉妮

上帝啊,感謝祢的奇妙作為,
祢精心設計了我,使我能活出喜樂和意義。
請幫助我相信自己是祢的傑作,並從中得著激勵。


將自己看為上帝的傑作,對你來說容易嗎?為什麼?這個真理可使你在生活哪個層面重獲信心和力量?



全年讀經:
申命記32-34章;馬可福音15章26-47節